切削液检测项目及作用

合集下载

切削液检测方法及分类概述

切削液检测方法及分类概述

切削液检测方法及分类概述
--国联质检提供
切削液是一种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制而成,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等特点。

适用于黑色金属的切削及磨加工,属当前最领先的磨削产品。

切削液检测化学组成分为非水溶性(油基)液和水溶性(水基)液两大类。

水基的切削液可分为乳化液、半合成切削液和合成切削液。

国联质检通过研究得出乳化液的成分一般为:矿物油、脂肪酸、乳化剂、防锈剂、防腐剂、消泡剂等;半合成切削液主要含:矿物油、脂肪酸、极压剂、表面活性剂、防锈剂;全合成切削液主要含:表面活性剂、胺基醇、防锈剂。

而不同刀具材料对切削液具有的功能的选择和要求也不同。

同时也要求切削液安全环保,对人体的刺激性小,对金属的腐蚀性小等各种优良的性能。

切削液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非常广泛,生产出安全环保、性能良好的的切削液无疑可以为拓展新的切削液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

切削液检测一般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质谱(MS)、X衍射分析(XRD)、ICP-MS、X荧光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手段。

通过这些切削液检测手段可以很好的解析切削液的配方,对切削液中的成分作用有详细的了解,更方便各个企业进行研发,把握市场动态.。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

切削液性能的评定方法过去对切削液润滑性能的评定,一般采用四球机测定最大无卡咬负荷(PB 值)。

近年来已逐渐采用切削机床进行切削试验来评定切削液的使用性能。

这种方法是在工件、刀具、切削条件、供液法等全部保持在相同的条件下,仅改变切削液,根据不同的切削液所测定的刀具寿命、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切削力、攻螺纹扭矩等切削特征值来判断切削液的优劣。

评定切削液的条件和主要参数1)加工方法(车削、铣削、钻削、攻螺纹)。

2)工件(材料、硬度、热处理状态、形状)。

3)刀具(种类、材料、形状、表面处理、生产厂)。

4)机床(制造厂商、种类、型号、刚度)。

5)同剂条件(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6)供液方式及供液量。

7)切润液(种类、稀释率)评定切削液性能的项目1)刀具寿命(刀具磨损量、加工零件数)。

2)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

3)精度(尺寸精度、圆度、圆柱度、扩大量等)。

4)切削力、攻螺纹扭矩、5)切削温度。

6)其他(刀-屑接触长度、切屑厚度等)。

评定磨削液的条件和参数1)加工方法(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2)适用机床(制造厂商、磨料种类、粒度、硬度、组织、结合剂、形状及尺寸)。

3)工件(材料、硬度、热处理状态、形状)4)砂轮(制造厂商、磨料种类、粒度、硬度、组织、结合剂、形状及尺寸)。

5)磨削条件(磨削速度、进给量、磨削深度)。

6)修整条件(修整器种类、修整速度、修整深度、修整进给量、修整数)。

7)供液方式及供液量。

8)磨削液(种类、稀释倍数)。

评定磨削液性能的项目1)砂轮寿命(砂轮磨损量、砂轮的磨损状态等)。

2)磨削力。

3)试件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

4)工件表面状态(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加工变质层、残余应力)。

5)磨削温度。

6)磨削比。

磨削比的计算如下:磨削比=工件磨除量/砂轮磨损量砂轮磨损量=砂轮半径减少量x砂轮直径xπx工件宽度工件磨除量=(磨前工件高度-磨后工件高度)x 工件长度x工件宽度。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设备寿命,因此测量切削液浓度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密度法、折射法、电导率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密度法是将样品与纯水混合后测量混合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简单,准确度高,但需要使用密度计和天平等仪器,并且样品需要进行稀释,不能直接测量。

折射法是通过样品的折射率来计算出样品的浓度,需要使用折射仪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且不需要样品稀释,但需要仪器较为复杂且价格昂贵。

电导率法是利用切削液浓度与电导率成反比的特性进行测量。

需要使用电导计进行测量,该方法测量简便,准确度较高,但受到杂质的影响较大。

红外光谱法是通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来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样品稀释,且测量准确度高。

但需要使用红外光谱仪,
仪器价格昂贵。

综合考虑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测量方法主要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

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电导率法或折射法,因为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比较稳定,准确度高,而且测量仪器较为简便,价格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测量,都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并且,在测量切削液浓度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样品量和稀释倍数,避免误差的产生。

总之,切削液浓度的测量方法是工业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注意仪器的校准及测量误差的避免,以保证加工质量和设备寿命。

切削液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检测

切削液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检测

切削液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检测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切削液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是切削液中的一种常见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切削液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简介多环芳烃类是指含有多环芳烃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通常含有两个以上的苯环,并具有较强的惰性和稳定性。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常常是人工合成化学品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一些自然生物产物的组成部分之一。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的有机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远距离传输,并在环境空气和水中长期存在,对周围环境和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还会带来健康危害,如致癌、致突变性和神经毒性等。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来源切削液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液体,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和加工过程中。

切削液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其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合成润滑剂和机油等。

此外,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还可能来源于燃烧过程。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金属制品加工、焊接、烧结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含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燃烧废气。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检测为了防止工业生产过程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必须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常见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分析样品中不同种类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相对浓度来确定污染程度。

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也较为经济实用。

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样品中不同种类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相对浓度来确定污染程度。

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高等优点,但是价格较高。

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样品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来判断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种类。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1. 引言切削液是在金属加工过程中起到冷却、润滑和清洁作用的重要物质。

为了确保切削液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维持其适当的浓度十分重要。

因此,需要进行切削液浓度的准确测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2. 测量原理切削液的浓度主要是指切削液中润滑剂的含量。

确定切削液浓度的方法基于润滑剂与水的比例。

通常,浓度的表示方法是以润滑剂的体积份额表示,例如5%表示润滑剂的体积占切削液总体积的5%。

3. 测量方法3.1 试纸法试纸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切削液浓度测量方法。

该方法使用一种特殊的试纸,其上涂有感应剂。

将试纸浸入切削液中,并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浓度。

试纸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够快速获取浓度信息,适用于快速场合。

3.2 折射法折射法是一种通过切削液的折射率来测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折射计测量切削液的折射率,并通过与标准曲线相比较来确定浓度。

折射法具有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对浓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3.3 密度法密度法是一种通过切削液的密度来测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密度计测量切削液的密度,并与标准密度对比来确定浓度。

密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4 电导率法电导率法是一种通过切削液的电导率来测量浓度的方法。

切削液中的溶质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通过测量电导率并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确定切削液的浓度。

电导率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切削液浓度测量的场合。

4. 测量仪器4.1 试纸试纸是进行试纸法测量的必备工具。

选用适当的试纸可以获得更可靠的测量结果。

4.2 折射计折射计是进行折射法测量的必备仪器。

选择精准度高、稳定可靠的折射计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3 密度计密度计是进行密度法测量的必备仪器。

选择测量范围广、分辨率高的密度计可以适应不同切削液的测量需求。

4.4 电导率计电导率计是进行电导率法测量的必备仪器。

选择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电导率计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切削液环保检测报告

切削液环保检测报告

切削液环保检测报告切削液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主要是用于冷却工具和工件以减少热变形和延长工具的寿命。

除此之外,切削液还能够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少切削力和噪音,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切削液所包含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环保检测成为了切削液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报告将对某企业生产的切削液进行环保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检测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生产的切削液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切削液的pH值和电导率;2. 切削液中重金属和有机溶剂的含量;3. 切削液中的微生物污染;4. 切削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检测方法pH值和电导率是评估污染程度和液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本次检测采用了标准的玻璃电极和电导计的检测方法。

重金属和有机溶剂的检测采用的是工业试剂盒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该方法主要根据化学反应判断污染物浓度。

微生物污染检测采用的是培养基法,在培养基中含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被检测的样品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白色或黄色的菌落,从而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切削液对环境的影响检测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

将经过测试的切削液溶液添加到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比较添加切削液前后水中的化学参数,判断切削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检测结果和分析在经过检测后,所有检测措施下的切削液的pH值均在7.5~9.5的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电导率最大值为24500μS/cm,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这些结果表明,切削液的稳定性良好,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

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没有检测到六价铬、铅、铜等重金属,没有发现溶解有机物,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指标化合物的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的允许浓度,这表明样品中的污染物浓度均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检测结果表明,存在微生物菌落的切削液比例为5%,未检出西方菌属、拟双歧杆菌等有害菌属,只存在微不足道的污染,这表明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很低。

切削液细菌检验标准

切削液细菌检验标准

切削液细菌检验标准
切削液细菌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样本:从待检测的切削液中采集样本,样本应具有代表性,且应采集多个样本以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2. 培养基制备: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说明书进行制备。

3. 细菌接种: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外界细菌污染。

4. 细菌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一般需培养24-48小时。

5. 细菌计数:观察培养后的菌落数量,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计算每毫升或每克切削液中的细菌数量。

6. 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7. 报告结果:根据检测结果撰写报告,报告应包括样本来源、检测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并按照相关规定报送相关部门。

需要注意的是,切削液细菌检验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在进行细菌检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外界细菌污染。

切削液四球测试原理

切削液四球测试原理

切削液四球测试原理
切削液四球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测试切削液的摩擦特性和润滑性能。

四球测试装置由四个同心球组成,其中一个固定球和三个可旋转的球。

通过在球之间施加特定的力和转速来模拟切削液在摩擦表面上的应用情况,从而测试切削液的性能。

四球测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球之间的轴承压力和摩擦力来确定切削液的润滑特性。

测试过程中,切削液被注入到固定球和滚动球之间的腔中,然后控制滚动球保持一定的扭转速度,接着将第二个球在滚动球表面上旋转。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四球间的摩擦力和旋转球上的盖形变形。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切削液的润滑性能和摩擦特性。

四球测试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且可以提供有关切削液性能的定量数据。

但四球测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它不能完全模拟实际的切削条件,因为它只能测试球之间的摩擦和润滑情况。

因此,需要与实际切削条件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总之,切削液四球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评估切削液的润滑特性和摩擦特性。

通过此方法测试切削液性能并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工具使用寿命、减少成本和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联质检油品检测中心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
切削液检测项目及作用
--国联质检实验室
切削液(cutting fluid, coolant)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合而成,经过切削液检测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

切削液检测有哪些项目?
切削液检测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有粘度、闪点、倾点、脂肪含量、硫含量、氯含量、铜片腐蚀、水分、机械杂质、四球试验等。

脂肪含量
脂肪是切削油中的油性添加剂,是划分切削油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脂肪在切削油中可起到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刀具磨损的作用(对防止后刀面的磨损尤为有效)。

加有较多脂肪的切削油特别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以及切削量不大但产品精度及光洁度要求高的场合(如精车丝杠)。

一般可用皂化值来大致判定其脂肪含量。

切削油中脂肪含量过高或其质量控制不当,容易在机器上形成粘性物质造成机件运动不灵活,严重时会变成漆膜即所谓“穿黄袍”。

氯含量
切削液检测中氯主要来自含氯的极压剂。

氯需要在较高含量(大于1%)时,方可显现出有效的极压作用。

如果氯含量不足1%,可以认为它不是为了提高润滑性。

一般含氯极压切削油其氯含量都在4%以上,最高时可达30%~40%。

但出于职业卫生及环保方面的考虑,有些国家已对切削油中氯的最高含量做了规定,如日本的JIS规定氯含量不得超过15%。

氯对不锈钢的加工以及在拉拔成型加工中都非常有效。

其缺点是不够稳定,遇水或温度过高时会分解产生HCl引起腐蚀、生锈。

硫含量
切削油中硫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加入的含硫极压剂,另一个是来自其他没有极压作用的含硫化合物,如基础油中原有的天然硫化物以及防锈剂、抗氧剂等。

有效的硫只需很低含量(0.1%)即可产生明显的极压效果。

含硫极压剂对抑制积屑瘤特别有效,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分别测出有极压性的硫和没有极压性的硫。

所以很难仅仅依据其硫含量(特别是硫含量不高时)判断其极压性如何。

不过多数切削液制造厂家在其产品说明书中都标明加入的极压剂硫含量。

铜片腐蚀
测定的方法是铜片法。

腐蚀活性的大小用级数表示,1~2级为低活性或非活性,3~4级为高活性。

级数越大,腐蚀活性越强。

铜对硫很敏感,此切削液检测方法可以判断切削油中有没有含硫极压剂和极压剂的活性大小(注意:此法不能判断含硫剂的多少)。

此项目也是划分切削油类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