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高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北京·高考真题)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六条棱长均为6,S 是ABC 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设集合{}5T Q S PQ =∈≤,则T 表示的区域的面积为( ) A .34πB .πC .2πD .3π【答案】B 【解析】设顶点P 在底面上的投影为O ,连接BO ,则O 为三角形ABC 的中心,且263BO =⨯=PO 因为5PQ =,故1OQ =,故S 的轨迹为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而三角形ABC 内切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2364136=>⨯, 故S 的轨迹圆在三角形ABC 内部,故其面积为π 故选:B2.(2022·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1,ABC A B C AC AA −=,E ,F 分别是棱11,BC AC 上的点.记EF 与1AA 所成的角为α,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F BC A −−的平面角为γ,则( )A .αβγ≤≤B .βαγ≤≤C .βγα≤≤D .αγβ≤≤【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过点F 作FP AC ⊥于P ,过P 作PM BC ⊥于M ,连接PE ,则EFP α=∠,FEP β=∠,FMP γ=∠, tan 1PE PE FP AB α==≤,tan 1FP AB PE PE β==≥,tan tan FP FPPM PEγβ=≥=, 所以αβγ≤≤, 故选:A .3.(多选题)(2022·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2FB ED AB ED 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123,,V V V ,则( )A .322V V =B .31V V =C .312V V V =+D .3123V V =【答案】CD 【解析】设22AB ED FB a ===,因为ED ⊥平面ABCD ,FB ED ,则()2311114223323ACDV ED Sa a a =⋅⋅=⋅⋅⋅=, ()232111223323ABCV FB Sa a a =⋅⋅=⋅⋅⋅=,连接BD 交AC 于点M ,连接,EM FM ,易得BD AC ⊥,又E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则ED AC ⊥,又ED BD D =,,ED BD ⊂平面BDEF ,则AC ⊥平面BDEF ,又12BM DM BD ===,过F 作FG DE ⊥于G ,易得四边形BDGF 为矩形,则,FG BD EG a ===,则,EM FM ==,3EF a =,222EM FM EF +=,则EM FM ⊥,212EFMSEM FM =⋅,AC =, 则33123A EFM C EFM EFMV V V AC S a −−=+=⋅=,则3123V V =,323V V =,312V V V =+,故A 、B 错误;C 、D 正确. 故选:CD.4.(多选题)(2022·全国·高考真题)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 ) A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 B .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 C .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45︒ D .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答案】ABD【解析】如图,连接1B C 、1BC ,因为11//DA B C ,所以直线1BC 与1B C 所成的角即为直线1BC与1DA 所成的角,因为四边形11BB C C 为正方形,则1B C ⊥1BC ,故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A 正确;连接1AC ,因为11A B ⊥平面11BB C C ,1BC ⊂平面11BB C C ,则111A B BC ⊥, 因为1B C ⊥1BC ,1111A B B C B =,所以1BC ⊥平面11A B C ,又1AC ⊂平面11A B C ,所以11BC CA ⊥,故B 正确; 连接11AC ,设1111ACB D O =,连接BO ,因为1BB ⊥平面1111D C B A ,1C O ⊂平面1111D C B A ,则11C O B B ⊥, 因为111C O B D ⊥,1111B D B B B ⋂=,所以1C O ⊥平面11BB D D , 所以1C BO ∠为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1C O =1BC =1111sin 2C O C BO BC ∠==, 所以,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30,故C 错误;因为1C C ⊥平面ABCD ,所以1C BC ∠为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易得145C BC ∠=,故D 正确. 故选:ABD5.(多选题)(2021·全国·高考真题)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B AA ==,点P 满足1BP BC BB λμ=+,其中[]0,1λ∈,[]0,1μ∈,则( )A .当1λ=时,1AB P △的周长为定值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C .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P BP ⊥ D .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B ⊥平面1AB P 【答案】BD 【解析】易知,点P 在矩形11BCC B 内部(含边界).对于A ,当1λ=时,11=BP BC BB BC CC μμ=++,即此时P ∈线段1CC ,1AB P △周长不是定值,故A 错误;对于B ,当1μ=时,1111=BP BC BB BB B C λλ=++,故此时P 点轨迹为线段11B C ,而11//B C BC ,11//B C 平面1A BC ,则有P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为定值,所以其体积为定值,故B 正确.对于C ,当12λ=时,112BP BC BB μ=+,取BC ,11B C 中点分别为Q ,H ,则BP BQ QH μ=+,所以P 点轨迹为线段QH ,不妨建系解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A ⎫⎪⎪⎝⎭,()0,0P μ,,10,,02B ⎛⎫⎪⎝⎭,则112A P μ⎛⎫=−− ⎪ ⎪⎝⎭,10,,2BP μ⎛⎫=− ⎪⎝⎭,()110A P BP μμ⋅=−=,所以0μ=或1μ=.故,H Q 均满足,故C 错误; 对于D ,当12μ=时,112BP BC BB λ=+,取1BB ,1CC 中点为,M N .BP BM MN λ=+,所以P 点轨迹为线段MN .设010,,2P y ⎛⎫ ⎪⎝⎭,因为0,0A ⎫⎪⎪⎝⎭,所以01,2AP y ⎛⎫=− ⎪ ⎪⎝⎭,11,122A B ⎛⎫=−− ⎪ ⎪⎝⎭,所以00311104222y y +−=⇒=−,此时P 与N 重合,故D 正确. 故选:BD .6.(2020·海南·高考真题)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 =60°.以1D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答案】2. 【解析】如图:取11B C 的中点为E ,1BB 的中点为F ,1CC 的中点为G ,因为BAD ∠=60°,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均为2,所以△111D B 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D E =111D E B C ⊥,又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为直四棱柱,所以1BB ⊥平面1111D C B A ,所以111BB B C ⊥, 因为1111BB B C B =,所以1D E ⊥侧面11B C CB ,设P 为侧面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则1D E EP ⊥,1D E =||EP =所以侧面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E因为||||EF EG ==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EFG 的弧FG , 因为114B EFC EG π∠=∠=,所以2FEG π∠=,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22FG π==..。
高考数学的立体几何多选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的立体几何多选题含答案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球O 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B .1BD ⊥平面11AC B C .球O 的表面积为36πD .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为288 【答案】AD 【分析】连接11A C ,1A B ,通过平移将AC 与1BC 所成角转化为11A C 与1BC 所成角可判断A ;通过反证法证明B ;由已知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求出正方体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可判断C ;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得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连接11A C ,1A B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知11//A C AC ,11AC B ∴∠为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1111AC A B BC ==,由等边三角形知1160A C B ∠=,即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故A 正确; 对于B ,假设1BD ⊥平面11A C B ,又1A B ⊂平面11A C B ,则11BD B A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A D a =,1A B =,1BD =,由勾股定理知111A D B A ⊥,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1BD 不垂直于平面11A C B ,故B 错误; 对于C ,设正方体边长为a,则11AC =,内切球半径为2a,设内切球的球心O 在面11A C B 上的投影为O ',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知O '为等边11A C B △的重心,则11123233O A AC a ='=⨯=,又12OA a =,∴球心O 到面11A C B 的距离6a ==,又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又截面圆的面积2246S a ππ⎛⎫= ⎪ ⎪⎝⎭=,解得12a =,则内切球半径为6,内切球表面积214644S ππ==⨯,故C 错误;对于D ,由等体积法知111111111111212122812383B A C B B A C B A C B V V S a --==⨯⨯=⨯⨯=,故D 正确; 故选:A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和它的内切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关键是想象出截面图的形状,从而求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及三棱锥的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较难题.2.如图,矩形ABCD 中,M 为BC 的中点,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成1AB M ,连结1B D ,N 为1B D 的中点,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所有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1CN AB ⊥ B .翻折过程中,CN 的长是定值C .若AB BM =,则1AM BD ⊥D .若1AB BM ==,当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1B AMD -外接球的体积是43π 【答案】BD【分析】对于A ,取AD 中点E ,连接EC 交MD 与F ,可得到EN NF ⊥,又EN CN ⊥,且三线,,NE NF NC 共面共点,不可能;对于B ,可得由1NEC MAB ∠=∠(定值),112NE AB =(定值),AM EC =(定值),由余弦定理可得NC 是定值.对于C ,取AM 中点O ,连接1,B O DO ,假设1AM B D ⊥,易得AM ⊥面1ODB ,即可得OD AM ⊥,从而AD MD =,显然不一定成立.对于D ,当平面B 1AM ⊥平面AMD 时,三棱锥B 1﹣AMD 的体积最大,可得球半径为1,体积是43π. 【详解】对于A 选项:如图1,取AD 中点E ,连接EC 交MD 与F , 则11////NE AB NF MB ,,又11AB MB ⊥,所以EN NF ⊥, 如果1CN AB ⊥,可得EN CN ⊥,且三线,,NE NF NC 共面共点, 不可能,故A 选项不正确;对于B 选项:如图1,由A 选项可得1AMB EFN ≈△△,故1NEC MAB ∠=∠(定值),112NE AB =(定值),AM EC =(定值), 故在NE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CN CE NE NE CE NEC =+-⋅⋅∠,整理得222212422AB AB AB CN AM AM BC AB AM =+-⋅⋅=+ 故CN 为定值,故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如图,取AM 中点O ,连接1,B O DO , 由AB BM =,得1B O AM ⊥,假设1AM B D ⊥,111B D B O B =,所以AM ⊥面1ODB ,所以OD AM ⊥,从而AD MD =,显然不恒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可得C 选项不正确.对于D 选项:由题易知当平面1AB M 与平面AMD 垂直时,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此时1B O ⊥平面AMD ,则1B O OE ⊥,由1AB BM ==,易求得122BO =,2DM =22221122122B E OB OE ⎛⎫⎛⎫=+=+= ⎪ ⎪ ⎪ ⎪⎝⎭⎝⎭, 因此1EB EA ED EM ===,E 为三棱锥1B AMD -的外接球球心,此外接球半径为1,体积是43π.故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难题.本题C 选项的解题的关键在于采用反证法证明,进而推出矛盾解题,D 选项求解的关键在于把握平面1AB M 与平面AMD 垂直时,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4AB BC ==,18AA =,点P 在线段11A C 上,M 为AB 的中点,则( ) A .BD ⊥平面PACB .当P 为11AC 的中点时,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半径为72C .三棱锥A PCD -体积为定值D .过点M 作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截面,所得截面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4π 【答案】ACD【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判断出四棱锥P ABCD -为正四棱锥,求出该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利用等体积法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计算出截面圆半径的最小值,求出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对于A 选项,因为AB BC =,所以,矩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BD AC ⊥, 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底面ABCD ,BD ⊂平面ABCD ,1BD AA ∴⊥,1AC AA A ⋂=,AC 、1AA ⊂平面PAC ,所以,BD ⊥平面PAC ,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当点P 为11A C 的中点时,PA ===同理可得PB PC P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四棱锥P ABCD -为正四棱锥, 取AC 的中点N ,则PN 平面ABCD ,且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直线PN上,设该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222PN R AN R -+=, 即2288R R -+=,解得92R =,B 选项错误; 对于C 选项,2114822ACDSAD CD =⋅=⨯=, 三棱锥P ACD -的高为18AA =,因此,116433A PCD P ACD ACD V V S AA --==⋅=△,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球心为E ,则E 为1BD 的中点, 连接EN 、MN ,则1142EN DD ==,122MN AD ==, E 、N 分别为1BD 、BD 的中点,则1//EN DD , 1DD ⊥平面ABCD ,EN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EN MN ∴⊥,EM ∴==过点M 作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截面为平面α,点E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直线EM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d EM θθ==≤ 当且仅当2πθ=时,等号成立,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半径为R '==,所以,截面圆的半径()()222226252r R d '=-≥-=,因此,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为4π,D 选项正确.故选:ACD.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4.在三棱锥M ABC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1233AD AB AC =+,则3BC BD = B .若G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MG MA MB MC =++C .若0MA BC ⋅=,0MC AB ⋅=,则0MB AC ⋅=D .若三棱锥M ABC -的棱长都为2,P ,Q 分别为MA ,BC 中点,则2PQ = 【答案】BC 【分析】作出三棱锥M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详解】对于A ,由已知12322233AD AB AC AD AC AB AD AC AB AD =+⇒=+⇒-=-,即2CD DB =,则32BD BD DC BC =+=,故A 错误; 对于B ,由G 为ABC 的重心,得0GA GB GC ++=,又MG MA AG =+,MG MB BG =+,MG MC CG =+,3MA MB MC MG ∴++=,即111333MG MA MB MC =++,故B 正确;对于C ,若0MA BC ⋅=,0MC AB ⋅=,则0MC MA BC AB ⋅+⋅=,即()00MA BC AC CB MA BC AC C MC C M B M C ⋅++=⇒⋅++⋅⋅=⋅()00MA BC A MC MC MC MC C BC MA BC AC ⋅⋅⋅⇒⋅+-=⇒-+=⋅()000MC M CA BC AC AC CB AC CB AC C MC ⇒+=⇒+=⇒+=⋅⋅⋅⋅⋅,即0MB AC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PQ MQ MP MB MC MA MB MC MA ∴=-=+-=+- ()21122PQ MB MC MA MB MC MA ∴=+-=+-,又()2222222MB MC MA MB MC MA MB MC MB MA MC MA+-=+++⋅-⋅-⋅2221112222222222228222=+++⨯⨯⨯-⨯⨯⨯-⨯⨯⨯=,1822PQ ∴==,故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O 为11A D 的中点,若以O 为球心,6为半径的球面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有四个交点E ,F ,G ,H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1//A D 平面EFGHB .1AC ⊥平面EFGHC .11A B 与平面EFGH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D .平面EFGH 将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分成两部分的体积的比为1:7 【答案】ACD 【分析】如图,计算可得,,,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利用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可判断A 、B 的正确与否,计算出直线AB 与平面EFGH 所成的角为45︒后可得C 正确,而几何体BHE CGF -为三棱柱,利用公式可求其体积,从而可判断D 正确与否. 【详解】如图,连接OA ,则2115OA AA =+=,故棱1111,,,A A A D D D AD 与球面没有交点.同理,棱111111,,A B B C C D 与球面没有交点. 因为棱11A D 与棱BC 之间的距离为26>BC 与球面没有交点.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而26<球面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有四个交点E ,F ,G ,H , 所以棱11,,,AB CD C C B B 与球面各有一个交点, 如图各记为,,,E F G H .因为OAE △为直角三角形,故22651AE OE OA -=-=,故E 为棱AB 的中点. 同理,,F G H 分别为棱11,,CD C C B B 的中点.由正方形ABCD 、,E F 为所在棱的中点可得//EF BC ,同理//GH BC ,故//EF GH ,故,,,E F G H 共面.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得11//A D BC ,故11//A D EF因为11A D ⊄平面EFGH ,EF ⊂平面EFGH ,故11//A D 平面EFGH ,故A 正确.因为在直角三角1BA C 中,1A B =2BC = ,190A BC ∠=︒, 1A C 与BC 不垂直,故1A C 与GH 不垂直,故1A C ⊥平面EFGH 不成立,故B 错误.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得BC ⊥平面11AA B B ,而1A B ⊂平面11AA B B , 所以1BC A B ⊥,所以1EF A B ⊥在正方形11AA B B 中,因为,E H 分别为1,AB BB 的中点,故1EH A B ⊥, 因为EFEH E =,故1A B ⊥平面EFGH ,所以BEH ∠为直线AB 与平面EFGH 所成的角,而45BEH ∠=︒, 故直线AB 与平面EFGH 所成的角为45︒,因为11//AB A B ,故11A B 与平面EFGH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故C 正确. 因为,,,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故几何体BHE CGF -为三棱柱, 其体积为111212⨯⨯⨯=,而正方体的体积为8, 故平面EFGH 将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分成两部分的体积的比为1:7,故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中线面位置的判断、空间角的计算和体积的计算,注意根据球的半径确定哪些棱与球面有交点,本题属于中档题.6.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点,满足//DE BC 且AD ACλ=,(()01λ∈,),将ADE 沿直线DE 折到A DE '△的位置.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在边A E '上存在点F ,使得在翻折过程中,满足//BF 平面A CD 'B .存在102λ∈⎛⎫⎪⎝⎭,,使得在翻折过程中的某个位置,满足平面A BC '⊥平面BCDEC .若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A B '=D .在翻折过程中,四棱锥A BCDE '-体积的最大值记为()f λ,()f λ【答案】ABC 【分析】对于A.在边A E '上点F ,在A D '上取一点N ,使得//FN ED ,在ED 上取一点H ,使得//NH EF ,作//HG BE 交BC 于点G ,即可判断出结论.对于B ,102λ∈⎛⎫⎪⎝⎭,,在翻折过程中,点A '在底面BCDE 的射影不可能在交线BC 上,即可判断出结论. 对于C ,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取ED 的中点M ,可得AM ⊥平面BCDE .可得22A B AM BM '=+,结合余弦定理即可得出.对于D.在翻折过程中,取平面AED ⊥平面BCDE ,四棱锥A BCDE '-体积()3133BCDE f S λλλλ=⋅⋅=-,()01λ∈,,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详解】对于A.在边A E '上点F ,在A D '上取一点N ,使得//FN ED ,在ED 上取一点H ,使得//NH EF ,作//HG BE 交BC 于点G ,如图所示,则可得FN 平行且等于BG ,即四边形BGNF 为平行四边形, ∴//NG BE ,而GN 始终与平面ACD 相交,因此在边A E '上不存在点F ,使得在翻折过程中,满足//BF 平面A CD ',A 不正确.对于B ,102λ∈⎛⎫ ⎪⎝⎭,,在翻折过程中,点A '在底面BCDE 的射影不可能在交线BC 上,因此不满足平面A BC '⊥平面BCDE ,因此B 不正确. 对于C.12λ=,当二面角A DE B '--为直二面角时,取ED 的中点M ,如图所示:可得AM ⊥平面BCDE ,则22223111010()1()21cos120222A B AM BM '=+=++-⨯⨯⨯︒=≠,因此C 不正确;对于D.在翻折过程中,取平面AED ⊥平面BCDE ,四棱锥A BCDE '-体积()3133BCDE f S λλλλ=⋅⋅=-,()01λ∈,,()213f λλ'=-,可得3λ=时,函数()f λ取得最大值()312313f λ⎛⎫=-=⎪⎝⎭,因此D 正确. 综上所述,不成立的为ABC. 故选: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运动的观点理解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四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余弦定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考查了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7.M ,N 分别为菱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将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点D 不在平面ABC 内,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MN ∥平面ABDB .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为定值C .在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三棱锥D ABC -外接球的半径先变小后变大D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0,2π⎛⎫⎪⎝⎭【答案】ABD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选项A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求出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即可判断选项B ;借助极限状态,当平面DAC 与平面ABC 重合时,三棱锥D ABC -外接球即是以ABC ∆外接圆圆心为球心,外接圆的半径为球的半径,当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大时,利用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分析即可判断选项C;过A 作AH BC ⊥,垂足为H ,分ABC ∠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判断选项D. 【详解】对于选项A:因为M ,N 分别为菱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所以MN 为BCD ∆的中位线,所以//MN BD ,因为MN ⊄平面ABD ,BD ⊂平面ABD ,所以MN ∥平面ABD ,故选项A 正确;对于选项B :取AC 的中点O ,连接,DO BO ,作图如下:则,AC DO AC BO ⊥⊥,BO DO O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知,AC ⊥平面BOD ,所以AC BD ⊥,因为//MN BD ,所以AC MN ⊥,即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为定值90,故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借助极限状态,当平面DAC 与平面ABC 重合时,三棱锥D ABC -外接球即是以ABC ∆外接圆圆心为球心,外接圆的半径为球的半径,当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大时,球心离开平面ABC ,但是球心在底面的投影仍然是ABC ∆外接圆圆心,故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三棱锥D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不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项C 错误;对于选项D:过A 作AH BC ⊥,垂足为H ,若ABC ∠为锐角,H 在线段BC 上;若ABC ∠为直角,H 与B 重合;若ABC ∠为钝角,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因为AH BC ⊥,所以CB ⊥平面AH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CB HD ⊥,若ABC ∠为直角,H 与B 重合,所以CB BD ⊥,在CBD ∆中,因为CB CD =, 所以CB BD ⊥不可能成立,即ABC ∠为直角不可能成立;若ABC ∠为钝角,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在原平面图菱形ABCD 中,DCB ∠为锐角,由于立体图中DB DO OB <+,所以立体图中DCB ∠一定比原平面图中更小,,所以DCB ∠为锐角,CB HD ⊥,故点H 在线段BC 与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矛盾,因此ABC ∠不可能为钝角;综上可知,ABC ∠的取值范围是0,2π⎛⎫⎪⎝⎭.故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垂直、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极限状态和反证法思想的运用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属于综合型强、难度大型试题.8.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如图,,M N 分别是正方形ABCD ,11BCC B 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面1D MN 与11BC 的交点是11B C 的中点 B .平面1D MN 与BC 的交点是BC 的三点分点 C .平面1D MN 与AD 的交点是AD 的三等分点 D .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为1∶1 【答案】BC 【分析】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连FM 并延长分别交,BC AD 于,P Q ,连1,D Q PN 并延长交11B C 与H ,平面四边形1D HPQ 为所求的截面,进而求出,,P Q H 在各边的位置,利用割补法求出多面体11QPHD C CD 的体积,即可求出结论.【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 连接FM 并延长,设FM BC P ⋂=,FM AD Q ⋂=, 连接PN 并延长交11B C 于点H .连接1D Q ,1D H ,则平面四边形1D HPQ 就是平面1D MN 与正方体的截面,如图所示.111111////,22NE CC DD NE CC DD ==,NE ∴为1DD F ∆的中位线,E ∴为DF 中点,连BF , ,,90DCE FBE BF DC AB FBE DCE ∴∆≅∆==∠=∠=︒, ,,A B F ∴三点共线,取AB 中点S ,连MS ,则12//,,23BP FB MS BP MS BC MS FS =∴==, 22111,33236BP MS BC BC PE BC ∴==⨯=∴=, E 为DF 中点,11//,233PE DQ DQ PE BC AD ∴===N 分别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11113C H BP C B ∴==所以点P 是线段BC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点Q 是线段AD 靠近点D 的三等分点, 点H 是线段11B C 靠近点1C 的三等分点. 做出线段BC 的另一个三等分点P ', 做出线段11A D 靠近1D 的三等分点G ,连接QP ',HP ',QG ,GH ,1H QPP Q GHD V V '--=, 所以111113QPHD C CD QPHQ DCC D V V V -==多面体长方体正方体 从而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体积比为2∶1. 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及多面体的体积,确定出平面与正方体的交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9.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11AA =,P 为上底面1111D C B A 上的动点,给出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为( )A .若3PD =,则满足条件的P 点有且只有一个B .若3PD =,则点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C .若PD ∥平面1ACB ,则DP 长的最小值为2D .若PD ∥平面1ACB ,且3PD =,则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所得平面图形的面积为94π 【答案】ABD【分析】若3PD =,由于P 与1B 重合时3PD =,此时P 点唯一;()313PD =∈,,则12PD =,即点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当P 为11A C 中点时,DP 有最小值为3=,可判断C ;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所得平面图形为外接球的大圆,其半径为32=,可得D . 【详解】 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边长为2, ∴1122B D =11AA =, ∴()2212213DB =+=,则P 与1B 重合时3PD =,此时P 点唯一,故A 正确;∵()313PD =,,11DD =,则12PD P 的轨迹是一段圆弧,故B 正确; 连接1DA ,1DC ,可得平面11//A DC 平面1ACB ,则当P 为11A C 中点时,DP 有最小值为()22213+=C 错误;由C 知,平面BDP 即为平面11BDD B ,平面BDP 截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2221322122++=,面积为94π,故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综合,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转化划归,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较难题.10.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过对角线1BD 的一个平面交棱1AA 于点E ,交棱1CC 于点F ,得四边形1BFD E ,在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四边形1BFD E 有可能是梯形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C .四边形1BFD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11BB D D D .四边形1BFD E 面积的最小值为62【答案】BCD 【分析】四边形1BFD E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是四边形ABCD ;当与两条棱上的交点是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垂直于面11BB D D ;当E ,F 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6【详解】过1BD 作平面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截面为四边形1BFD E ,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11//ABB A 平面11DCC D ,且平面1BFD E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BFD E平面1111,//DCC D D F BE D F =,因此,同理1//D E BF ,故四边形1BFD E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A 错误;对于选项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ABCD ,因此B 正确; 对于选项C ,当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时,EF ⊥平面11BB D D ,又EF ⊂平面1BFD E ,则平面1BFD E ⊥平面11BB D D ,因此C 正确;对于选项D ,当F 点到线段1BD 的距离最小时,此时平行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最小,此时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162322=,因此D 正确. 故选:BCD【点睛】关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想象出要画的平面是怎么样的平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考虑全面即可正确解题.。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含答案)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含答案)班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1.(2011年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Ⅰ)证明:PA ⊥BD ;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2.(2012年全国卷)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AC BC AA ==,D 是棱1AA 的中点,BD DC ⊥1.(Ⅰ)证明:BC DC ⊥1;(Ⅱ)求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3.(2013年全国Ⅱ卷)如图,直棱柱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CB=2AB. (Ⅰ)证明:BC 1//平面A 1CD , (Ⅱ)求二面角D-A 1C-E 的正弦值4.(2013年全国Ⅰ卷)如图,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CB CA =,1AA AB =, 601=∠BAA .(Ⅰ)证明C A AB 1⊥;(Ⅱ)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5.(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Ⅰ)证明:PB ∥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AE-C 为60°,AP=1,,求三棱锥E-ACD 的体积.6.(2014年全国Ⅰ卷)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B C C 为菱形,1AB B C ⊥. (Ⅰ) 证明:1AC AB =;(Ⅱ)若1AC AB ⊥,o160CBB ∠=,AB=BC ,求二面角111A A B C --的余弦值.7.(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16,BC=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D 1F=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8.(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2DF ,AE ⊥EC.(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Ⅱ)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9.(2016年全国Ⅱ卷)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5,6AB AC ==,点,E F分别在,AD CD 上,54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OD '=(Ⅰ)证明:D H'⊥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10.(2016年全国Ⅰ卷)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I )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11.(2016年全国3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I )证明MN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自我总结: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例题几何真题(广西多用2卷)1.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由余弦定理得B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AD;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射线DB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D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1,0,0A,()0B,()C -,()0,0,1P.(1),(1,0,0)ABPB BC =-=-=-uu u v uu v uu u v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y,z ),则0⎧⋅=⎪⎨⋅=⎪⎩n AB n PB ,即00x z -+=-= 因此可取n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0⎧⋅=⎪⎨⋅=⎪⎩m PB m BC 可取m =(0,-1,,cos 7<>==-m,n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 2.证明(Ⅰ)(1)在Rt DAC ∆中,AD AC =得:45ADC ︒∠=,同理:1114590A DC CDC ︒︒∠=⇒∠=,得:1,DC DC DC BD DC ⊥⊥⇒⊥又∵11,DC DC DC BD DC ⊥⊥⇒⊥平面1BCD DC BC ⇒⊥. (Ⅱ)(2)11,DC BC CC BC BC ⊥⊥⇒⊥平面11ACC A BC AC ⇒⊥取11A B 的中点O ,过点O 作OH BD ⊥于点H ,连接11,C O C H ,1111111AC B C C O A B =⇒⊥,C 1O ⊥A 1D 1C O ⇒⊥面1ABD 1OH BD C H BD ⊥⇒⊥ 得:点H 与点D 重合 ,即1C DO ∠是二面角11C BD A --的平面角 设AC a =,则1C O =111230C D C O C DO ︒==⇒∠= 即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为30︒.3.(1)连接1AC ,交1A C 于点F ,连结1,DF BC ,则F 为1AC 的中点,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DF//1BC ,又因为111FD ACD BC AC D ⊂⊄平面,平面,所以11//BC ACD 平面. (2)由AA 1AC CB AB ===,可设:AB =2a,则1,AA AC CB ===所以AC BC ⊥,又因为ABC-A 1B 1C 1为直三棱柱,所以以点C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C (0,0,0)、)1,0A D ⎫⎪⎪⎝⎭、、,E ⎛⎫⎪ ⎪⎝⎭()122,0,2,,0CA a a CD a ⎛⎫== ⎪⎪⎝⎭,.CE ⎛⎫= ⎪ ⎪⎝⎭设平面1A 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n CD ⋅=且10,n CA ⋅=可解得,y x z =-=令1,x =得平面1A 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同理可得平面1A CE 的一个法向量为()2,1,2m =-,则3cos ,n m <>=,所以6sin ,n m <>=所以二面角1D A C E -- 4.【解析】(Ⅰ)取AB 的中点O ,连结OC ,1OA ,B A 1.因为CB CA =,所以AB OC ⊥.由于1AA AB =, 601=∠BAA ,故B AA 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 OA ⊥1.因为O OA OC =1 ,所以⊥AB 面C OA 1.又⊂C A 1平面C OA 1,故C A AB 1⊥. (Ⅱ)由(Ⅰ)知,AB OC ⊥,AB OA ⊥1,又平面⊥ABC 平面11BB AA ,交线为AB ,所以⊥OC 平面11BB AA ,故OA ,OC ,1OA 两两互相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则有)0,0,1(A ,)0,3,0(1A ,)3,0,0(C ,)0,0,1(-B .则)3,0,1(=, )0,3,1(1-==AA BB , )3,3,0(-=.设平面C C BB 11的法向量为),,(z y x =,则有⎪⎩⎪⎨⎧=⋅=⋅01BB ,即⎪⎩⎪⎨⎧=+-=+0303y x z x ,可取)1,1,3(-=.故510||||,cos 111-=⋅>=<C A n C A n C A n ,所以直线C A 1与平面C C BB 1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10.5.【解析】(1) 连接BD 交AC 于点为G,连接EG.在三角形PBD 中,中位线EG ∥PB, 且EG 在平面AEC 上,所以PB ∥平面AEC.(2)设CD=m,分别以AD,AB,AP 为x,y,z 轴建立坐标系,则A(0,0,0),D(,0,0),E 12⎫⎪⎪⎝⎭,C(,m,0).所以AD=(,0,0), AE=12⎫⎪⎪⎝⎭,AC=),0m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1n =(x 1,y 1,z 1),则1n AD ⋅=0, 1n AE ⋅=0,解得一个1n =(0,1,0).同理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2n =(x 2,y 2,z 2),则2n AC ⋅=0, 2n AE ⋅=0,解得一个2n因为cos 3π=|cos<12,n n >|=1212n n n n⋅==12,解得m=32. 设F 为AD 的中点,则PA ∥EF,且PA=2EF =12,EF ⊥面ACD,即为三棱锥E-ACD 的高. 所以V E-ACD =·S △ACD ·EF=13×12×32×12.所以,三棱锥E-ACD .为坐标原点,方向,||为单位长度,的方向为y 轴的正方向,的方向为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0) =,,=,=设向量=,可取,)的一个法向量,),>=A(10,0,0),H(10,10,0),E(10,4,8),F(0,4,8),=(0,-6,8).=+080z .由∠ABC=120°,可得AG=GC=.由BE ⊥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 ⊥EC,所以EG=,且EG ⊥AC.在Rt △EBG 中,可得BE=,故DF=.在Rt △FDG 中,可得FG=.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2,BE=,DF=,可得EF=.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又AC ∩FG=G,可得EG ⊥平面AFC.又因为EG ⊂平面AEC,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2)如图,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可得(,)A 00,(,E 10,(,F -10,()C 00, 所以(AE =1,(,CF =-1. 故cos ,||||AE CF AE CF AE CF ⋅<>==-3.所以直线AE 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解析】⑴∵ABEF 为正方形 ∴AF EF ⊥ ∵90AFD ∠=︒ ∴AF DF ⊥∵=DF EF F ∴AF ⊥面EFDC AF ⊥面ABEF ∴平面ABEF ⊥平面EFDC ⑵ 由⑴知60DFE CEF ∠=∠=︒∵AB EF ∥ AB ⊄平面EFDC EF ⊂平面EFDC ∴AB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面ABCD 面EFDC CD = ∴AB CD ∥,∴CD EF ∥ ∴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以E 为原点,如图建标系,设FD a =()()000020E B a ,,,, ()02202a CA a a ⎛⎫ ⎪ ⎪⎝⎭,,, ()020EB a =,,,22a BC a ⎛⎫=- ⎪ ⎪⎝⎭,,()200AB a =-,,设面BEC 法向量为()m x y z =,,.00m EB m BC ⎧⋅=⎪⎨⋅=⎪⎩,即111120202a y a x ay z ⋅=⎧⎪⎨⋅-+⋅=⎪⎩, ()301m =-,,设面ABC 法向量为()222n x y z =,, =00n BC n AB ⎧⋅⎪⎨⋅=⎪⎩.即222220220a x ay ax ⎧-+=⎪⎨⎪=⎩,()034n=, 设二面角E BC A --的大小为θ.cos 3m nm n θ⋅===+⋅ ∴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 10.【解析】⑴证明:∵54AE CF ==,∴AE CF AD CD=,∴EF A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 ⊥,∴EF BD ⊥,∴EF DH ⊥,∴EF D H '⊥.∵6AC =,∴3AO =;又5AB =,AO OB ⊥,∴4OB =, ∴1AE OH OD AO=⋅=,∴3DH D H '==,∴222'OD OH D H '=+, ∴'D H OH ⊥.又∵OH EF H =I ,∴'D H ⊥面ABCD .⑵建立如图坐标系H xyz -.()500B ,,,()130C ,,,()'003D ,,,()130A -,,,()430AB =uu u r ,,,()'133AD =-uuur ,,,()060AC =uuu r ,,,设面'ABD 法向量()1n x y z =,,u r ,由1100n AB n AD ⎧⋅=⎪⎨'⋅=⎪⎩得430330x y x y z +=⎧⎨-++=⎩,取345xy z=⎧⎪=-⎨⎪=⎩,∴()1345n =-u r ,,.同理可得面'AD C 的法向量()2301n =u u r ,,,∴1212cos n n n n θ⋅===u r u u r u r u u r∴sin θ=11.设),,(z y x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00PN n PM , 即⎪⎩⎪⎨⎧=-+=-0225042z y x z x ,可取)1,2,0(=, 于是2558|||||,cos |==><AN n .。
高考立体几何20-22(附答案)

高考立体几何20-22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A.20+12√3B.28√2C.563D.28√2 3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2.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OP的是()A.B.C.D.三、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正三棱台高为1,上下底边长分别为3√3和4√3,所有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A.100πB.128πC.144πD.192π四、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4.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平面ABCD,FB∥ED,AB=ED=2FB,记三棱锥E−ACD,F−ABC,F−ACE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A.V3=2V2B.V3=2V1C.V3=V1+V2D.2V3=3V1五、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则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A.E B.F C.G D.H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6.已知△ABC是面积为9√34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3B.32C.1D.√32六、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7.如图,PO是三棱锥P−ABC的高,PA=PB,AB⊥AC,E是PB的中点.(1)求证:OE∥平面PAC;(2)若∠ABO=∠CBO=30°,PO=3,PA=5,求二面角C−AE−B的正弦值.七、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8.在四棱锥Q−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若AD=2,QD=QA=√5,QC=3.(1)证明:平面QAD⊥平面ABCD;(2)求二面角B−QD−A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解:作出图形,连接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如图,因为该四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所以该棱台的高,下底面面积S1=16,上底面面积S2=4,所以棱台的体积为V=13ℎ(S1+√S1S2+S2)=13×√2×(16+√16×4+4)=283√2故答案为:D【分析】由四棱台的几何特征算出该几何体的高及上下底面面积,再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2.【答案】B,C【解析】【解答】解:对于A,如图(1)所示,连接AC,则MN//AC,故△POC(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P,MN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OPC中,OC=√2,CP=1,故tan∠POC=1√2=√22故MN△OP不成立,故A错误;对于B,如图(2)所示,取NT的中点Q,连接PQ,OQ,则OQ△NT,PQ△MN,由正方体SBCM-NADT可得SN△平面ANDT,而OQ⊂平面ANDT,故SN△OQ,而SN∩MN=N,故OQ△平面SNTM,又MN⊂平面SNTM,则OQ△MN,而OQ∩PQ=O,所以MN△平面OPQ,而OP⊂平面OPQ,故MN△OP.故B正确;对于C,如图(3)所示,连接BD,则BD//MN,由B的判断可得OP△BD,故OP△MN,故C正确;对于D,如图(4)所示,取AD的中点Q,AB的中点K,连接AC,PQ,OQ,PK,OK,则AC//MN,因为DP=PC,故PQ//AC,则PQ//MN,所以△QPO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PO,MN所成的角,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PQ=12AC=√2,OQ=√AO2+AQ2=√3,PO=√PK2+OK2=√5,则有QO2<PQ2+OP2故△QPO不可能是直角,故MN,OP不可能垂直故D错误.故答案为:BC【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的正误,平移直线MN构造所考虑的线线角后可判断AD 的正误.3.【答案】A【解析】【解答】设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r1,r2,所以2r1=3√3sin60∘,2r2=4√3sin60∘,即r1=3,r2=4,设球心到上下底面的距离分别为d1,d2,球的半径为R,所以d1=√R2−9,d2=√R2−16,故|d1−d2|=1或d1+d2=1,即|√R2−9−√R2−16|= 1或√R2−9+√R2−16=1,解得R2=25,所以球的表面积为S=4πR2=100π.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r1,r2,再根据球心距,圆面半径,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出球的半径,从而求出球的表面积.4.【答案】C,D【解析】【解答】设AB=ED=2FB=2a,因为ED⊥平面ABCD,FB∥ED,则V1=13⋅ED⋅S△ACD=13⋅2a⋅12⋅(2a)2=43a3,V2=13⋅FB⋅S△ABC=13⋅a⋅12⋅(2a)2=23a3,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易得BD⊥AC,又ED⊥平面ABCD,AC⊂平面ABCD,则ED⊥AC,又ED∩BD=D,ED,BD⊂平面BDEF,则AC⊥平面BDEF,又BM=DM=12BD=√2a,过F作FG⊥DE于G,易得四边形BDGF为矩形,则FG=BD=2√2a,EG=a,则EM=√(2a)2+(√2a)2=√6a,FM=√a2+(√2a)2=√3a,EF=√a2+(2√2a)2=3a,EM2+FM2=EF2,则EM⊥FM,S△EFM=12EM⋅FM=3√22a2,AC=2√2a,则V3=V A−EFM+V C−EFM=13AC⋅S△EFM=2a3,则2V3=3V1,V3=3V2,V3=V1+V2,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V1,V2,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由V3= V A−EFM+V C−EFM计算出V3,依次判断选项即可.5.【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图中标出了根据三视图M点所在位置,可知在侧视图中所对应的点为E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即可求得M 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6.【答案】C【解析】【解答】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 4πR 2=16π ,解得: R =2 .设 △ABC 外接圆半径为 r ,边长为 a , ∵△ABC 是面积为 9√34的等边三角形,∴12a 2×√32=9√34 ,解得: a =3 , ∴r =23×√a 2−a 24=23×√9−94=√3 ,∴ 球心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 d =√R 2−r 2=√4−3=1 .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球O 的表面积和 △ABC 的面积可求得球O 的半径R 和 △ABC 外接圆半径r ,由球的性质可知所求距离 d =√R 2−r 2 .7.【答案】(1)证明:连接 BO 并延长交 AC 于点 D ,连接 OA 、 PD ,因为 PO 是三棱锥 P −ABC 的高,所以 PO ⊥ 平面 ABC , AO ,BO ⊂ 平面 ABC , 所以 PO ⊥AO 、 PO ⊥BO ,又 PA =PB ,所以 △POA ≅△POB ,即 OA =OB ,所以 ∠OAB =∠OBA ,又 AB ⊥AC ,即 ∠BAC =90° ,所以 ∠OAB +∠OAD =90° , ∠OBA +∠ODA =90° , 所以 ∠ODA =∠OAD所以 AO =DO ,即 AO =DO =OB ,所以 O 为 BD 的中点,又 E 为 PB 的中点,所以 OE//PD ,又 OE ⊄ 平面 PAC , PD ⊂ 平面 PAC , 所以 OE// 平面 PAC(2)解:过点 A 作 AF‖OP ,以AB 为 x 轴,AC 为 y 轴,AF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问直角坐标系.因为 PO =3,PA =5 ,由(1) OA =OB =4 ,义 ∠ABO =∠CBO =30° ,所以, AB =4√3 ,所以 P(2√3,2,3),B(4√3,0,0) ,A(0,0,0) , E(3√3,1,32) ,设 AC =a ,则 C(0,a ,0) ,平面AEB 的法向量设为 n1̅̅̅=(x ,y ,z),AB ⃗⃗⃗⃗⃗⃗ =(4√3,0,0),AE ⃗⃗⃗⃗⃗ =(3√3,1,32){AB ⃗⃗⃗⃗⃗⃗ ⋅n 1⃗⃗⃗⃗ =0AE ⃗⃗⃗⃗⃗ ⋅n 1=0,所以 {4√3x =03√3x +y +32z =0,所以 x =0 ,设 z =−2 ,则 y =3 ,所以 n ⃗ 1=(0,3,−2) : 平面AEC 的法向量设为 n 2⃗⃗⃗⃗ =(x ,y ,z),AC ⃗⃗⃗⃗⃗ =(0,a ,0),AE ⃗⃗⃗⃗⃗ =(3√3,1,32){AC ⃗⃗⃗⃗⃗ ⋅n 2⃗⃗⃗⃗ =0AE ⃗⃗⃗⃗⃗ ⋅n 2=0 ,所以 {ay =03√3x +y +32z =0 ,所以 y =0 ,设 x =√3 ,则 z =−6 ,阦以 n 2⃗⃗⃗⃗ =(√3,0,−6) : 所以 cos〈n 1⃗⃗⃗⃗ ,n 2⃗⃗⃗⃗ 〉=n1⃗⃗⃗⃗⃗⃗ ⋅n 2⃗⃗⃗⃗⃗⃗ |n 1⃗⃗⃗⃗⃗⃗ |⋅|n ⃗⃗ 2|=√13×√39=13√3=4√313二面角 C −AE −B 的平面角为 θ ,则 sinθ=√1−cos 2θ=1113,所以二面角 C −AE −B 的正弦值为 1113。
立体几何大题综合(含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综合1.(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台山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BB 的中点.(1)求证:1BC ⊥平面1ACD ;(2)求直线1D C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2.(2022秋·广东清远·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OABC O A B C ''''-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BE CF =.(1)求证:A F C E ''⊥;(2)当三棱锥B BE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平面EFB '与平面BFB '的夹角的正切值.3.(2022秋·广东肇庆·高二校考期中)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1A B 的中点,F 为AB 的中点,H 为1DD 的中点,K 为1BB 的中点.(1)求直线1A H 到直线KC 的距离;(2)求直线FC 到平面1AEC 的距离.4.(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校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D CD =,F ,G 分别是PB ,AD 的中点.(1)求证:FG //平面PCD ;(2)求点C 到平面PGB 的距离.5.(2022秋·广东清远·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AB ⊥平面PAD ,E 是AD 的中点,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 AP ⊥,2PA AB ==2(1)求证:PE BD ⊥;(2)求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6.(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新会陈经纶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AD BC ADC AE ∠︒⊥∥平面ABCD ,EF CD ∥,112BC CD AE EF AD =====.(1)求证:BE AF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平面EMD 与平面AMD 的夹角的大小为π3若存在,求出C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台山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对角线AC 和BF 上移动,且(0CM BN a a ==<<.(1)求证MN 与平面BCE 平行;(2)当a =A MN B --的余弦值.8.(2022秋·广东肇庆·高二肇庆市端州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侧棱PA PD ==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222AD AB BC ===,O 为AD 的中点.(1)求证:PO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C PD A --的正弦值.9.(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江门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已知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2,,PA AD AB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AD ;(2)求平面PMC 与平面PAD 的夹角的余弦值.10.(2022秋·广东阳江·高二校联考期中)图1是直角梯形ABCD ,//AB DC ,90,2,3,2D AB DC AD CE ED ︒∠====.以BE 为折痕将BCE 折起,使点C 到达C 1的位置,且1AC = 2.(1)证明:平面1BC E ⊥平面ABED ;(2)求直线1BC 与平面1A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11.(2022秋·广东深圳·高二深圳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E 为侧棱PC的中点.(1)设经过A 、B 、E 三点的平面交PD 于F ,证明:F 为PD 的中点;(2)若PA ⊥底面ABCD ,且2PA AD ==,求点P 到平面ABE 的距离.12.(2022秋·广东阳江·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一个边长为2的菱形,∠DAB =60°.侧棱DD 1⊥平面ABCD ,DD 1=3.(1)求二面角B -D 1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设E 是D 1B 的中点,在线段D 1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E ∥平面PDB ?若存在,请求出11D P D C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2022秋·广东茂名·高二统考期中)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M为1AA 的中点,1BC BD ==,1AB AA ==(1)求证:DM ⊥平面1BDC ;(2)求平面1MBC 与平面1D B C 夹角的余弦值.14.(2022秋·广东揭阳·高二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且2=AD AB ,PAD 是正三角形,CD ⊥平面PAD ,E 、F 、G 、O 分别是PC 、PD 、BC 、AD 的中点.(1)求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2)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GM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PM P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2022秋·广东佛山·高二顺德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在直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菱形,60BAD ∠= ,14AA =,P 是1A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1)当P 为1AD 的中点时,求直线AD 到平面PBC 的距离;(2)求直线1AD 和平面BCP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16.(2022秋·广东佛山·高二顺德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在直角梯形ABED 中,//BE AD ,DE AD ⊥,BC AD ⊥,4AB =,BC =BE =.将矩形BEDC 沿BC 翻折,使得平面ABC ⊥平面BCDE .(1)求DB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平面A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7.(2022秋·广东珠海·高二珠海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如图1,在MBC 中,24BM BC BM BC ==⊥,,,A D 分别为棱,BM MC 的中点,将△MAD 沿AD 折起到PAD 的位置,使90PAB ∠=︒,如图2,连接,PB PC .(1)求证:平面PAD ⊥平面ABCD ;(2)若E 为PC 中点,求直线D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二面角G AD P --求出PG P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2022秋·广东广州·高二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已知梯形ABCD ,AB //CD ,,120AD DC BC ADC ︒==∠=,四边形ACFE 为正方形,且平面ACFE ⊥平面ABCD .(1)求证:BC ⊥平面ACFE ;(2)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求平面MAB 与平面ADE 夹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19.(2022秋·广东东莞·高二校考期中)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M 分别是BC ,AE 的中点,AD=AA 1=1,AB=2.(1)试问在线段CD 1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ADD 1A 1?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1)中,当MN ∥平面ADD 1A 1时,试确定直线BB 1与平面DMN 的交点F 的位置,并求BF 的长.20.(2022秋·广东湛江·高二湛江二十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D AA ==,2AB =,点E 在棱AB 上移动.(1)证明:11D E A D ⊥;(2)求平面1ACD 的法向量.(3)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1ACD 的距离.21.(2022秋·广东广州·高二统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 =,G 为CD 的中点,E ,F 是棱PD 上两点(F 在E 的上方),且2EF =.(1)若BF //平面AEG ,求DE ;(2)当点F 到平面AEC 的距离取得最大值时,求直线AG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正弦值.22.(2022秋·广东广州·高二校联考期中)在多面体ABCDEF 中,平面ABCD 为正方形,2AB =,3AE =,DE =E AD C --//EF BD .(1)证明:平面ABCD ⊥平面DCE ;(2)若()0EF DB λλ=> ,求平面ABF 与平面C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23.(2022秋·广东佛山·高二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 为正方形,点E 在底面圆周上,且,BE CE M =为AE 上的一点,且,BM AC N ⊥为线段AC 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1)若2AN NC =,设平面BMN ⋂面BEC l =,求证://MN l ;(2)当平面BMN 与平面DEC 夹角为π3,试确定N 点的位置.24.(2022秋·广东肇庆·高二肇庆市端州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菱形,,23ABC AB AP π∠===,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线段,PB PD 的中点,G 是线段PC 上的一点.(1)若G 是直线PC 与平面AEF 的交点,试确定PG CG的值;(2)若直线AG 与平面A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求三棱锥P EFG -体积.25.(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校考期中)如图甲,在矩形ABCD 中,2AB AD E ==为线段DC 的中点,ADE V 沿直线AE 折起,使得DC .(1)求证:BE ⊥平面ADE ;(2)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平面ADE 与平面DHC 所成的角为π4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H 点的位置.26.(2022秋·广东惠州·高二统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MN -中,PNM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N NP ⊥,AN BM ∥,3AN =,1BM =,AB =C ,D 分别是线段AB ,NP 的中点.(1)求证:平面ANMB ⊥平面NMP ;(2)求直线CD 与平面ABP 所成角的正弦值.27.(2022秋·广东广州·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2,4,ABCD PA AD BD AB ====,BD 是ADC ∠的平分线,且BD BC ⊥.(1)若点E 为棱PC 的中点,证明:BE 平面PAD ;(2)已知二面角P AB D --的大小为60 ,求平面PBD 和平面PCD 的夹角的余弦值.28.(2022秋·广东珠海·高二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等腰直角△ACD 的斜边AC 为直角△ABC 的直角边,E 是AC 的中点,F 在BC 上.将三角形ACD 沿AC 翻折,分别连接DE ,DF ,EF ,使得平面DEF ⊥平面ABC .已知2AC =,30B ∠=︒,(1)证明:EF ∥平面ABD ;(2)若DF =A BC D --的余弦值.29.(2022秋·广东阳江·高二统考期中)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ABD CBD ∠=∠,AB =BD .(1)求证:平面ACD ⊥平面ABC ;(2)若DE mDB = ,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为17,求m .30.(2022春·广东广州·高二执信中学校考期中)已知△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点M ,N 分别是边AB ,AC 的三等分点,且13AM AB =,13CN CA =,沿MN 将△AMN 折起到A MN '△的位置,使90A MB '∠=︒.(1)求证:A M '⊥平面MBCN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平面A ND '与平面A M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若存在,设()0BD BC λλ=> ,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立体几何大题综合答案1.(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台山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BB 的中点.(1)求证:1BC ⊥平面1ACD ;(2)求直线1D C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2)以AD 方向为x 轴正方向,妨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0,0,0A 面1AD 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设直线1D C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为2.(2022秋·广东清远·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OABC O A B C ''''-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BE CF =.(1)求证:A F C E ''⊥;(2)当三棱锥B BE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平面EFB '与平面BFB '的夹角的正切值.则()()()0,0,0,1,0,0,0,1,0,C O B B (,1,0),(0,,0)E m F m ,(1,A F '=- 则(1)(1)11A F C E m m ''⋅=-+-⨯+ ∴A F C E ''⊥ ,故A F C E ''⊥.(2)由(1)知1BB '=,而B BEF V '-故当S 取到最大值时,三棱锥111111的中点,F 为AB的中点,H为1DD的中点,K为1BB的中点.(1)求直线1A H到直线KC的距离;(2)求直线FC到平面1AEC的距离.【详解】(1)长为2的正方形,PD CD =,F ,G 分别是PB ,AD 的中点.(1)求证:FG //平面PCD ;(2)求点C 到平面PGB 的距离.【详解】(1)以D 为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0,2),(2,0,0),(2,2,0),(0,2,0),(1,1,1),G P A B C F 明显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n =r ,又()0,1,1GF = ,()()1,0,00,1,10n GF ∴⋅=⋅= ,GF n ∴⊥ ,又GF ⊄面PCD ,//GF ∴面PCD ;(2)(1,0,2),(2,2,2)PG PB =-=- ,设平面PG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a b c = ,00m PB m PG ⎧⋅=⎪∴⎨⋅=⎪⎩ ,即222020a b c a c +-=⎧⎨-=⎩,令1c =,则2,1a b ==-所以平面PGB 的一个法向量为(2,1,1)m =- ,又()2,0,0CB = ,所以点C 到平面PGB 的距离4263||411CB m d m ⋅===++ 5.(2022秋·广东清远·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AB ⊥平面PAD ,E 是AD 的中点,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 AP ⊥,2PA AB ==2(1)求证:PE BD ⊥;(2)求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详解】(1)∵AB ⊥平面PAD ,PE ⊂平面PAD ,∴PE AB ⊥,又∵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 是斜边AD 的中点,∴PE AD ⊥,又∵AD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AB AD A ⋂=,∴PE ⊥平面ABCD又∵BD ⊂平面ABCD ,∴PE BD ⊥;因为22PA AB ==,则()000E ,,,(0,1,1)B ,()010A ,,则(0,1,1)EB = ,(1,0,0)EP = ,PA 设平面P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00EB n y z EP n x ⎧⋅=+=⎪⎨⋅==⎪⎩ ,取1y =,则z 设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h ,则∴点A 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226.(2022秋·广东江门·高二新会陈经纶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直角梯形,=90,AD BC ADC AE ∠︒⊥∥平面ABCD ,EF CD ∥,112BC CD AE EF AD =====.(1)求证:BE AF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平面EMD 与平面AMD 的夹角的大小为π3若存在,求出C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详解】(1)如图,作,FG EA AG EF ,连接EG ,AF ,BG ,∵EF CD ∥且EF AG ∥,AG CD ∴ ,即点G 在平面ABCD 内,所以四边形CDAG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又90ADC ∠=︒,BG AG ∴⊥,因为⊥AE 平面ABCD ,BG ⊂平面ABCD ,所以AE BG ⊥,又因为AG AE A = ,,AG AE ⊂平面AEFG ,∴BG ⊥平面AEFG ,因为AF ⊂平面AEFG ,BG AF ∴⊥.AE AG ⊥ ,所以平行四边形AEFG 为矩形,又因为AE EF =,所以矩形AEFG 为正方形,所以AF EG ⊥,又因为BG EG G = ,,BG EG ⊂平面BGE ,所以AF ⊥平面BGE ,因为BE ⊂平面BGE ,所以AF BE ⊥.(2)由(1)知AG ,AD ,AE 为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所以以A 为原点,AG 为x 轴,AD 为y 轴,AE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则(0,0,0),(1,0,0),(0,0,1),(0,2,0)A G E D ,设()001,,0,[1,2]M y y ∈,∴(0,2,1)ED =- ,()01,2,0DM y =- ,设平面EM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00n ED n DM ⎧⋅=⎪⎨⋅=⎪⎩,即()02020y z x y y -=⎧⎨+-=⎩,令1y =,得02,2z x y ==-,所以平面EMD 的法向量为()02,1,2n y =- ,又⊥AE 平面ABCD ,即⊥AE 平面AMD ,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对角线AC 和BF 上移动,且(0CM BN a a ==<<.(1)求证MN 与平面BCE 平行;(2)当a =A MN B --的余弦值.8.(2022秋·广东肇庆·高二肇庆市端州中学校考期中)侧棱2P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222AD AB BC ===,O 为AD 的中点.(1)求证:PO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C PD A --的正弦值.【详解】(1)PA PD = ,O 为AD 的中点,PO AD ∴⊥,侧面PAD ⊥底面ABCD ,侧面PAD ⋂底面ABCD AD =,PO ⊂平面PAD ,PO ∴⊥平面ABCD ;(2)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222AD AB BC ===,OC AD ∴⊥,又PO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OC 所在直线为x 轴,OD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平面PAD 的法向量(1,0,0m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n x y z = 设二面角C PD A --夹角为θ,则1cos 3m n m n θ⋅==⋅ ,则sin θ2,,PA AD AB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AD ;(2)求平面PMC 与平面PAD 的夹角的余弦值.(2)由题意,可构建如下图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2x =,故(2,1,1)m =- ,又(1,0,0)n = 是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26cos ,3||||6m n m n m n ⋅<>=== 故平面PMC 与平面PAD 的夹角的余弦值10.(2022秋·广东阳江·高二校联考期中)图90,2,3,2D AB DCAD CE ED ︒∠====.以BE 为折痕将BCE 折起,使点C 到达C 1的位置,且1AC = 2.(1)证明:平面1BC E ⊥平面ABED ;(2)求直线1BC 与平面1A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2)如图②,以D 为坐标原点,DA ,DE 的方向分别为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0,0,0),(3,0,0),(3,2,0),(0,1,0)D A BE ,F 33(,,0)22,133(,,3)22C ,31(,,3)BC =-- ()3,0,0DA = ,DC = 正方形,E 为侧棱PC 的中点.(1)设经过A 、B 、E 三点的平面交PD 于F ,证明:F 为PD 的中点;(2)若PA ⊥底面ABCD ,且2PA AD ==,求点P 到平面ABE 的距离.【详解】(1)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CD .又AB ⊄平面PCD ,且CD ⊂平面PCD ,所以//AB 平面PCD .又AB ⊂平面ABE ,且平面ABE ⋂平面PCD EF =,所以//AB EF .又因为//AB CD ,所以//CD EF因为E 为PC 的中点,所以F 为PD 的中点.(2)如图所示,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2,2,0),(0,0,2),(1,1,1)B C P E ,设(,,)n x y z = 是平面ABE 的法向量,则0,0n AE n AB ⋅=⋅= ,即200x x y z =⎧⎨++=⎩令1y =,则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0,1,1)n =- 又因为(0,0,2)AP = ,所以点P 到平面ABE 的距离为222|||00+01+21|2||011AP n n ⋅⨯⨯⨯==++ (-),即点P 到平面ABE 的距离为2.12.(2022秋·广东阳江·高二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一个边长为2的菱形,∠DAB =60°.侧棱DD 1⊥平面ABCD ,DD 1=3.(1)求二面角B -D 1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设E 是D 1B 的中点,在线段D 1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E ∥平面PDB ?若存在,请求出11D P D 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详解】(1)如图1,连接BD ,由题意,△ADB 是正三角形,设M 是AB 的中点,则DM ⊥AB ,所以DM ⊥DC ,又DD 1⊥平面ABCD ,所以DM ⊥平面DD 1C 1C.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D 1(0,0,3),C (0,2,0),B (3,1,0),则BC =(-3,1,0),1BD =(-3,-1,3).显然,平面D 1CD 的一个法向量是()1,0,0m = ,设平面BD 1C 的法向量为n = (x ,y ,z ),则1=30,330,n BC x y n BD x y z ⎧⋅-+=⎪⎨⋅=--+=⎪⎩ 令x =3,得n = (3,3,2),设二面角B -D 1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几何体的特征可知θ为锐角,则cos ||||m n m n θ⋅=⋅=33941++⨯=34.故二面角B -D 1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2)设11D P D C=λ,即有11λD P D C =,其中01λ≤≤由(1)知D 1(0,0,3),C (0,2,0),则()10,2,3D C =- ,所以P (0,2,33)λλ-+,又D (0,0,0),B (3,1,0),1111为1AA的中点,1BC BD==,1AB AA==(1)求证:DM⊥平面1BDC;(2)求平面1MBC与平面1D B C夹角的余弦值.则()0,0,0D,21,0,2M⎛⎫⎪⎪⎝⎭,2=AD AB ,PAD 是正三角形,CD ⊥平面PAD ,E 、F 、G 、O 分别是PC 、PD 、BC 、AD 的中点.(1)求平面EFG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2)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GM 与平面EFG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PMP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详解】(1)解:因为PAD 是正三角形,O 为AD 的中点,所以PO AD ⊥,因为CD ⊥平面PAD ,PO ⊂平面PAD ,PO CD ∴⊥,,,AD CD D AD CD Q Ç=Ì平面ABCD ,PO ∴⊥平面ABCD ,因为AD BC ∥且AD BC =,O 、G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所以AO BG ∥且AO BG =,所以四边形ABGO 为平行四边形,15.(2022秋·广东佛山·高二顺德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在直棱柱1111为4的菱形,60BAD ∠= ,14AA =,P 是1A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1)当P 为1AD 的中点时,求直线AD 到平面PBC 的距离;(2)求直线1AD 和平面BCP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则()0,0,0O ,()23,0,0A ,()10,2,4D -,()1123,2,0B C =-∴- ,AB P 为1AD 的中点,则(P()3,3,2BP =∴- ,(BC =- 则33202320n BP x y z n BC x y ⎧⋅=-+=⎪⎨⋅=--=⎪⎩4AB =,BC =BE =.将矩形BEDC 沿BC 翻折,使得平面ABC ⊥平面BCDE .(1)求DB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平面A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 平面ABC ⊥平面BCDE ,平面ABC ⋂平面BCDE BC =,CD BC ⊥,BE ⊂平面BCDE ,CD \^平面ABC ,则以C 为原点,,,CA CB CD正方向为,,x y z 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C ,()22,0,0A()22,0,23AD ∴=- ,DE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则2223220AD n x z DE n y ⎧⋅=-+=⎪⎨⋅==⎪⎩DB n ⋅ ,A D 分别为棱,BM MC 的中点,将△MAD 沿AD 折起到PAD 的位置,使90PAB ∠=︒,如图2,连接,PB PC .(1)求证:平面PAD ⊥平面ABCD ;(2)若E 为PC 中点,求直线D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二面角G AD P --的余弦值为10若存在,求出PG P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由题意得(0,1,0),(0,0,2),(2,0,0),(2,2,0),D P B C 所以(1,0,1)DE = ,(2,0,2),PB PD =-=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n x y z =,则22020PB n x z PD n y z ⎧⋅=-=⎪⎨⋅=-=⎪⎩ ,解得(1,2,1)n = 设直线DE 与平面PBD 所成角为θ,n DE ⋅,120AD DC BC ADC ︒==∠=,四边形ACFE 为正方形,且平面ACFE ⊥平面ABCD .(1)求证:BC ⊥平面ACFE ;(2)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求平面MAB 与平面ADE 夹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令(03)FM λλ=≤≤,则(3,0,0),(0,1,0),(,0,3),(3,0,A B M E λ1111AD=AA 1=1,AB=2.(1)试问在线段CD 1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ADD 1A 1?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1)中,当MN ∥平面ADD 1A 1时,试确定直线BB 1与平面DMN 的交点F 的位置,并求BF 的长.延长DM交AB于点G,可证点G是线段再过点G作GF//AB1与线段BB1交于点20.(2022秋·广东湛江·高二湛江二十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在长方体11111 AB=,点E在棱AB上移动.2(1)证明:11D E A D ⊥;(2)求平面1ACD 的法向量.(3)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1ACD 的距离.【详解】(1)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DA DC DD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则()()()()()110,0,0,1,0,1,0,0,1,1,0,00,2,0D A D A C ,,所以()11,0,1DA = ,设()1,,0E t ,所以()11,,1D E t =- ,所以11110DA D E ⋅=-= ,故11DA D E ⊥ 所以11D E A D ⊥;(2)设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则()()11,0,1,1,2,0AD AC =-=-,由10,0n AD n AC ⋅=⋅=,得020x z x y -+=⎧⎨-+=⎩,令1x =得11,,12n ⎛⎫= ⎪⎝⎭;(3)当E 为AB 的中点时,()1,1,0E ,则()11,1,1D E =-,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得()12221111111231112n D E d n ⨯+⨯+⨯-⋅===⎛⎫++ ⎪⎝⎭,边长为2的正方形,PA=,G为CD的中点,E,F是棱PD上两点(F在E的上方),且2EF=.(1)若BF//平面AEG,求DE;(2)当点F到平面AEC的距离取得最大值时,求直线AG与平面AEC所成角的正弦值.则()0,0,0A ,()2,2,0C ,()1,2,0G ,因为2EF =,所以EFC 的面积为定值,又点A 到平面EFC 的距离为定值,所以三棱锥A -EFC 的体积为定值,即三棱锥所以要使点F 到平面AEC的距离最大,则AEC △即E 到AC 的距离最小时,点F 到平面AEC 的距离最大,设()0,2,3E t t -,则()0,2,3AE t t =- ,AC22AE AC⎛⎫⋅ DE =E AD C --//EF BD .(1)证明:平面ABCD ⊥平面DCE ;(2)若()0EF DB λλ=>,求平面ABF 与平面C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详解】(1)∵2AB AD ==,3AE =,5DE =,∴222AD DE AE +=,即AD DE ⊥,又∵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且DE DC D ⋂=,DE ⊂平面EDC ,DC ⊂平面EDC ,∴AD ⊥平面EDC ,又AD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EDC ;(2)由(1)知,EDC ∠是二面角E AD C --的平面角,作OE CD ⊥于点O ,则cos 1OD DE EDC =⋅∠=,2OE =,且平面ABCD ⊥平面EDC ,平面ABCD ⋂平面EDC CD =,OE ⊂平面EDC ,∴OE ⊥平面ABCD ,取AB 中点M ,连接OM ,则OM C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1,0A -,()2,1,0B ,()0,1,0D -,()0,1,0C ,()0,0,2E ,()2,2,0DB = ,()2,2,0EF λλ=,()0,1,2EC =- ,设平面CEF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则20220m EC y z m EF x y λλ⎧⋅=-=⎪⎨⋅=+=⎪⎩ ,取11,1,2m ⎛⎫=-- ⎪⎝⎭ ,()22,21,2BF λλ=--,()0,2,0AB = ,设平面AB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a b c =,在底面圆周上,且,BE CE M =为AE 上的一点,且,BM AC N ⊥为线段AC 上一动点(不与,A C 重合)(1)若2AN NC =,设平面BMN ⋂面BEC l =,求证://MN l ;(2)当平面BMN 与平面DEC 夹角为π3,试确定N 点的位置.【详解】(1)由题知AB ⊥面,BEC EC ⊂面BEC ,则AB EC ⊥,由BC 为底面圆的直径,则EC BE ⊥,由BE AB B =I ,,BE AB ⊂面ABE ,则(220,,,1,33BM CA ⎛⎫=-=-+ ⎪ ⎪⎝⎭设()(,,2,CN CA λλλλλ==-∈设面BMN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 13λ-⎛⎫,23ABC AB AP π∠===,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线段,PB PD 的中点,G 是线段PC 上的一点.(1)若G 是直线PC 与平面AEF 的交点,试确定PGCG的值;(2)若直线AG 与平面A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求三棱锥P EFG -体积.则()()(0,0,0,3,1,0,3,1,0A BC-()31,,1,0,1,122AE AF ⎛⎫=-= ⎪ ⎪⎝⎭ (0,0,AG AP PG AP PC λ=+=+=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m a b =ADE V 沿直线AE 折起,使得DC .(1)求证:BE ⊥平面ADE ;(2)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平面ADE 与平面DHC 所成的角为π4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H 点的位置.【详解】(1)证明:连接BE ,取线段AE 的中点O ,连接,DO OC ,在Rt ADE V 中,DA DE ==,1DO AE DO ∴⊥=,在OEC △中,11,2OE AE ==()()()1,0,1,1,1,0,2,0,0,D C A B -平面ADE 的法向量()10,1,0n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设H 的坐标为(),2,0t t -,()(。
立体几何高考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高考题及答案【篇一:新课标近三年立体几何高考题(解析版)】ss=txt>1、(2011.8.)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D)2、(2011.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i)证明:pa?bd;(ii)设pd=ad=1,求棱锥d-pbc的高.解:(Ⅰ)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从而bd2+ad2= 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 故 pa?bd故bc?平面pbd,bc?de。
则de?平面pbc。
由题设知,pd=1,则bd=,pb=2,即棱锥d—pbc的高为. 24、(2012.19)(本小题满分12分)12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Ⅱ)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Ⅰ)由题设知bc⊥cc1,bc⊥ac,cc1?ac?c,∴bc?面acc1a1, 又∵dc1?面acc1a1,0∴dc1?bc,由题设知?a1dc1??adc?45,∴?cdc1=90,即dc1?dc,又∵dc?bc?c,∴dc1⊥面bdc,∵dc1?面bdc1,∴面bdc⊥面bdc1;(Ⅱ)设棱锥b?dacc1的体积为v1,ac=1,由题意得,v1=?由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1,∴(v?v1):v1=1:1,∴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5、(2013课标全国Ⅰ,文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d ).6.(2013课标全国Ⅰ,文15)已知h是球o的直径ab上一点,ah∶0111?2?1?1=, 232(1)证明:ab⊥a1c;(2)若ab=cb=2,a1c,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1)证明:取ab的中点o,连结oc,oa1,a1b. 因为ca=cb,所以oc⊥ab.故△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1⊥ab.因为oc∩oa1=o,所以 ab⊥平面oa1c.又a1c?平面oa1c,故ab⊥a1c.(2)解:由题设知△abc与△aa1b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oc=oa1又a1ca1c=oc+oa12, 22故oa1⊥oc.因为oc∩ab=o,所以oa1⊥平面abc,oa1为三棱柱abc-a1b1c1的高.又△abc的面积s△abcx解:(1)f′(x)=e(ax+a+b)-2x-4.由已知得f(0)=4,f′(0)=4.故b=4,a+b=8.从而a=4,b=4.x2(2)由(1)知,f(x)=4e(x+1)-x-4x,【篇二:2015年高考题立体几何汇编】lass=txt>1.(15北京理科)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m∥?”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答案】b 【解析】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试题分析:因为?,若“m∥?”,则平面?、?m是直线且m??.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不能推出?//?,反过来若?//?,m“m∥?”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考点:1.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充要条件.2.(15北京理科)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侧(左)视图??,则有m∥?,则俯视图a.2? b.4 c.2? d.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视图恢复成三棱锥p-abc,其中pc?平面abc,取ab棱的中点d,d连接cd、pd,有pad=bd=1,pc=1,?abcd,ab?,底面abc为等腰三角形底边ab上的高cd为2,pd?s?abc?11?2?2?2,,s?pab??2??22ac?bc?,s?pac?s?pbc?1??1?,三棱锥表面积s表??2. 22考点:1.三视图;2.三棱锥的表面积.3.(15北京理科)如图,在四棱锥a?efcb中,△aef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ef?平面efcb,ef∥bc,bc?4,ef?2a,?ebc??fcb?60?,o为ef的中点. (Ⅰ) 求证:ao?be;(Ⅱ) 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Ⅲ) 若be?平面aoc,求a的值. afceb【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4,(3)a?3试题分析:证明线线垂直可寻求线面垂直,利用题目提供的面面垂直平面aef?平面efcb,借助性质定理证明ao?平面efcb,进而得出线线垂直,第二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平面aef的法向量易得,只需求平面aeb的法向量,设平面aeb的法向量,利用线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方程求出法向量,再根据二面角公式求出法向量的余弦值;第三步由于ao?be,要想be?平面aoc,只需be?oc,利用向量be、oc的坐标,借助数量积为零,求出a的值,根据实际问题予以取舍.试题解析:(Ⅰ)由于平面aef?平面efcb,△aef为等边三角形,o为ef的中点,则ao?ef,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所以ao?平面efcb,又be?平面efcb,则ao?be.(Ⅱ)取cb的中点d,连接od,以o为原点,分别以oe、od、oa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e(a,0,0),b?,0),ae?(a,0,),eb?(2?a?,0),由于平面aef与y轴垂直,则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n1?(0,1,0),设平面aeb的法向量n2?(x,y,1),n2?ae,ax?0,x?n2?eb,(2?a)x??)y?0,y??1,则n2??1,1),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cos?n1,n2??n1?n2n1?n2?1??,5由二面角f?ae?b为钝二面角,所以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为?. (Ⅲ)有(1)知ao?平面efcb,则ao?be,若be?平面aoc,只需be?oc,eb?(2?a,?,0),又oc?(??,0),2be?oc??2(2?a)??)?0,解得a?2或a?44,由于a?2,则a?. 33考点:1.线线垂直的证明;2.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3.利用数量积解决垂直问题.4.(15北京文科)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a.1bc.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三视图可知,sc?平面abcd,sa是四棱锥最长的棱,sa???.考点:三视图.6.(15年广东理科)若空间中n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的取值 a.大于5 b. 等于5 c. 至多等于4 d. 至多等于3 【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属于中高档题. 7.(15年广东理科)如图2,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g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af=2fb,cg=2gb.图2(1)证明:pe?fg;(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3)求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3.【解析】(1)证明:∵ pd?pc且点e为cd的中点,∴pe?dc,又平面pdc?平面abcd,且平面pdc面pdc,∴ pe?平面abcd,又fg?平面abcd,∴ pe?fg;(2)∵ abcd是矩形,∴ ad?dc,又平面pdc?平面abcd,且平面pdc面abcd,∴ ad?平面pcd,又cd、pd?平面pdc,∴ ad?dc,ad?pd,∴?pdc即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在rt?pde中,pd?4,de?fec平面abcd?cd,pe?平平面abcd?cd,ad?平1ab?3,pe? 2∴ tan?pdc?pe?即二面角p?ad?c; de(3)如下图所示,连接ac,【篇三:立体几何(2013年高考题汇编)】ass=txt>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广东(理))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n??,则m?n b.若?//?,m??,n??,则m//n c.若m?n,m??,n??,则??? d.若m??,m//n,n//?,则???【答案】d2.(2013年高考大纲卷(文))已知正四棱锥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213bc.3d.3【答案】a3.(2013浙江(理))在空间中,过点a作平面?的垂线,垂足为b,记b?f?(a).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对空间任意一点p,q1?f?[f?(p)],q2?f?[f?(p)],恒有 pq1?pq2,则a.平面?与平面?垂直 b.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0 c.平面?与平面?平行d.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0【答案】a4 .(2013上海春季高考)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a.1:2b.1:4 c.1:8 d.1:16【答案】c5 .(2013广东(理))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第5题图1416a.4b.3 c.3d.6【答案】b6.(2013山东数(理))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4,底面是边长.若p为底面a1b1c1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5????a.12b.3 c.4 d.6【答案】b7.(2013年高考辽宁卷(文))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6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ab?3,ac?4,ab?ac,aa1?12,则球o的半径为a.2b.c.132d.【答案】c8 (2013新课标Ⅱ(理))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n?平面?.直线l满足l?m,l?n,l??,l??,则a.?//?,且l//?b.???,且l??c.?与?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与?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d9.(2013辽宁(理))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6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ab?3,ac?4,ab?ac,aa1?12,则球o的半径为()a.2b.c.132d.【答案】c10.(2013江西(理))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且ab?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n,那么m?n?a.8b.9 c.10 d.11【答案】a11.(2013新课标Ⅱ(理))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a.b. c. d.【答案】a12.(2013安徽(理))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2013北京(文))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答案】314.(2013上海(理))在xoy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x?1)2?y2?1(x?1)和(x?3)2?y2?1(x?3)、两条直线y?1 和y??1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d,如图中阴影部分.记d绕y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过(0,y)(|y|?1)作?的水平截面,所得截面面积为48?,试利用祖暅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的体积值为__________【答案】2?2?16?.15.(2013陕西(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体积为_______.【答案】?316.(2013上海(文科))已知圆柱?的母线长为l,底面半径为r,o 是上地面圆心,a、b是下底面圆周上两个不同的点,bc是母线,如图.若直线oa与bc所成角的大小为则1?________. r【答案】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2013江西(文))如图,直四棱柱abcd – a1b1c1d1中,ab//cd,ad⊥ab,ab=2,ad=,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 (1) 证明:be⊥平面bb1c1c; (2) 求点b1 到平面ea1c1 的距离【答案】解.(1)证明:过b作cd的垂线交cd于f,则bf?ad?ef?ab?de?1,fc?2在rt?bfe中,be,rt?bfc中,bc 在?bce中,因为be?bc=9=ec,故be?bc 由bb1?平面abcd,得be?bb1,所以be?平面bb1c1c(2)三棱锥e?a1b1c1的体积v=aa1?s?a1b1c122213在rt?a1d1c1中,a1c1,ea1同理,ec1,因此s?a1c1e?.设点b1到平面eac11的体积11的距离为d,则三棱锥b1?eac1v=?d?s?a1ec1,?d?318.(2013重庆(理))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bc?cd?2,ac?4,?acb??acd?点,af?pb.(1)求pa的长; (2)求二面角b?af?d的正弦值.?3,f为pc的中。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A.1B.2C.3D.4【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6,8;三棱柱高为12.得到的最大球为直角三角形的内切球,其半径为,选B.【考点】三视图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中的曲线是两个同心的半圆组成的半圆环,侧视图是直角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考点】三视图.3.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从该几何体的实心外接球中挖去该几何体,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注: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A.133B.100C.66D.16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3,搞为8的圆柱.其外接球时半径为5的球.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表面积的和,即.故选D.【考点】多面体及与其外接球的关系及几何体表面积计算问题.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五面体,其中内接于圆,是圆的直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平面.(1)证明:;(2)若,,且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试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再转化为证明(由直径可证)与(由平面可证);(2)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并确定的长,进而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是圆的直径,,又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又平面,(2)设,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如图所示则,,,由(Ⅰ)可得,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条件得,,即不妨令,则,,.又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考点】1、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二面角;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除要有应用空间向量的意识外,关键是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坐标系选取不当,计算量就会增大.总之树立用数解形的观念,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考虑以特殊点为坐标原点(如中点、正方体的顶点),特殊直线(如有两两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来建立.5.如图,在多面体中,为菱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若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取中点,连接,可证,先证,即可证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由空间向量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取AB的中点M,连结GM,MC,G为BF的中点,所以GM //FA,又EC面ABCD, FA面ABCD,∵CE//AF,∴CE//GM,∵面CEGM面ABCD=CM,EG// 面ABCD,∴EG//CM,∵在正三角形ABC中,CM AB,又AF CM∴EG AB, EG AF,∴EG面ABF.(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2,则B()E(0,1,1) F(0,-1,2)=(0,-2,1),=(,-1,-1),=(,1, 1),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令,则,∴=()同理,可求平面DEF的法向量 =(-)设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求二面角,则通过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间接求解.此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正确求出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三棱锥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棱的长为.【答案】.【解析】由已知三视图可知,平面,且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在中,,边上的高为,所以.在中,由可得,故应填.【考点】1、三视图.【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中档题.其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其一是不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的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即不能准确找出该几何体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导致出现错误;其二是计算不仔细,导致结果出现错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三视图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7.在三棱锥中,平面为侧棱上的一点,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B.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C.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D.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C【解析】∵平面,∴,又,∴平面,∴,又由三视图可得在中,为的中点,∴平面.又平面.故.故选:C.【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3.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侧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C【解析】题设三视图是下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中的尺寸,知其体积为,故选C.【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9.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B1C⊥AB,侧面BCC1B1为菱形.求证:(Ⅰ)DE∥平面ABC1;(Ⅱ)B1C⊥DE.【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Ⅰ)取AA1的中点F,连DF,FE,根据中点易证线线平行,从而平面DEF∥平面ABC1,又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Ⅱ)在菱形中B1C⊥BC1,又B1C⊥AB,易证B1C⊥平面ABC1,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B1C⊥平面DEF,从而证明B1C⊥DE.试题解析:(Ⅰ)如图,取AA1的中点F,连DF,FE.又因为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所以DF∥AC1,EF∥AB.因为DF平面ABC1,AC1平面ABC1,故DF∥平面ABC1.同理,EF∥平面ABC1.因为DF,EF为平面D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DEF∥平面ABC1.因为DE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C1.(Ⅱ)因为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为菱形,故B1C⊥BC1.……9分又B1C⊥AB,且AB,BC1为平面ABC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1C⊥平面ABC1.而平面DEF∥平面ABC1,所以B1C⊥平面DEF,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4、三角形中位线.【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得线线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构造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是最常用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A:或者,异面,故A错误;B: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错误;C:正确;D:或,故D错误,故选C.【考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和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B.若,,且,则C.若,,则D.若,,且,则【答案】D【解析】A.若,,则,错,有可能;B.若,,且,则,错,有可能;C.若,,则,错,有可能,或异面;D.若,,且,则,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作出平面的垂线,即得斜线的射影,找出角,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线面角的正弦.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点作,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又∵,∴,,∴.即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遵循作—证(指)—求—答的解题步骤,应当结合条件和前面证明的结论找到平面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有了平面的垂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过直线上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射影,找到线面角后解直角三角形得解.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S-ABC,其中D为AC中点,且SD垂直平面ABC,BD垂直AC,则球心在SD上,设球半径为R,则外接球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由多面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并画出其直观图.2.三视图中“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数据.14.已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点是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过作球的截面,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半径最小,所以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有最小值.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截面面积为【考点】1、多面体的外接球;2、球的截面圆性质.【方法点睛】“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①“切”的处理:解决与球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②“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15.(2015•金家庄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②AB∥CE;③VB﹣ACE的体积是a2;④平面ABC⊥平面ADC;⑤直线EA与平面ADB所成角为30°.其中正确的有.(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由于BC∥DE,则∠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②AB和CE是异面直线;③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VB ﹣ACE的体积;④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⑤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解:由题意,AB=BC,AE=a,AD⊥平面BCDE,AD=a,AC= a①由于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a,BC=a,AC=a,∴BC⊥AC,∴tan∠ABC=,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②错误.③VB﹣ACE的体积是S△BCE×AD=×a3=,故③正确;(4)∵AD⊥平面BCDE,BC⊂平面BCDE,∴AD⊥BC,∵BC⊥CD,AD∩CD=D,∴BC⊥平面ADC,∵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④正确;⑤连接CE交BD于F,则EF⊥BD,∵平面ABD⊥平面BDE,∴EF⊥平面ABD,连接F,则∠EAF为直线AE与平面ABD所成角,在△AFE中,EF=,AE=a,∴sin∠EAF==,则∠EAF=30°,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④⑤【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答案】.【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所以.【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7.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把三棱柱补成底面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以为高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所以该球的表面积是;故填.【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8.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可以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三棱台,②四棱台,③五棱台,④圆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规则可知,该几何体可能为四棱台或圆台,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只是给出了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从而可得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四棱台或圆台.19.在直三棱柱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设.(1) 求的值;(2)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 (2)【解析】(1)由BC ∥B 1C 1可得∠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从而∠A 1BC =60°,再由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即可求得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的面积, 又可得平面,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试题解析:(1)∵BC ∥B 1C 1,∴∠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即∠A 1BC =60°,又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 ∴;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 即:, △的面积,又平面,所以,所以.【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已知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且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解析】(1)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列出关于的方程可求;(2)设岀平面的法向量为,根据,进而得到,从而求出,向量的坐标可以求出,从而可根据向量夹角余弦的公式求出,从而得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从而,则由,解得(舍去)或. (2)易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且,所以,不妨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易得,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 1、空间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利用向量求直线和平面说成角的正弦.21.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证明,往往需结合平面几何条件,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2)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多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再由平面得,即,从而得平面试题解析:(1)设,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由(1)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方法二)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所以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2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下面为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柱体的一半、上面是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体的一半,所以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圆柱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23.已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球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的中点为的外心,连接,则,又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上的每一点到距离相等,因此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是外接球球心,其半径也是外接球半径,所以球半径,求体积为,故选C.【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2、面面垂直及球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及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本题是根据方法④直接找出球心并求出半径进而得到求体积的.24.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与交于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证明线线垂直,本题中,由于是中点,因此有,而与垂直,从而与平面垂直,结论得证;(2)要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虑三棱锥,的面积易求(为面积的一半),另外由(1)的结论,此三棱锥以为底时,是高,体积易求,从而所求距离易得.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故,又为正方形,故故,故(2)连接交于点,连接,则交线为,又,故,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故为的中点,又,故为三棱锥的高又故,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断,点到平面的距离.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2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红线部分,是一个棱长为的正四面体,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2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解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Ⅲ)存在,.【解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可求出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假设存在,根据A,P,M三点共线,设,根据BM∥平面PCD,即(为平面PCD的法向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试题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Ⅲ)设是棱上一点,则存在使得.因此点.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当且仅当,即,解得.所以在棱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考点】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名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2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点分别为和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三棱锥的表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线面平行,一般先证线线平行,考虑到,是中点,因此取的中点,可证得且,从而得平行四边形,因此有,最终得线面平行;(2)要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必须求得它的各个面的面积,由平面,得,三角形和的面积可求,由题设又可证,这样就有,另两个面的面积又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作FM∥CD交PC于M.∵点F为PD中点,∴. ∴,∴AEMF为平行四边形,∴AF∥EM,∵,∴直线AF平面PEC.(2)连结可知,,由此;;;;因此三棱锥的表面积.【考点】线面平行的判断,多面体的表面积.30.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在线段上,且,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A.1B.C.D.与点的位置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是定值,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因此点平面的距离是.所以三棱锥的体积,应选B.【考点】三棱锥体积的运算.31.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和分别是和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2)借助题设条件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证明:设,连接,在中,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的一半,又因为,所以,所以.【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棱锥公式的运用.32.如图,在三棱柱中,,,,在底面的射影为的中点,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依题意有,,故平面.根据分析有,故平面;(2)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由题意得: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平面.由分别为的中点,得且,从而且,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作,且,连结.由,,得,由,,得与全等.由,得,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方法二: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即,可取.由,即,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从左往右为半个圆锥,一个圆柱,一个半圆,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34.如图,在四棱柱中,底面,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点),平面与平面交于.(1)证明:;(2)证明:平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线垂直,一般可证线面垂直,观察题中垂直条件,平面,则有,题中又有,从而有平面,因此结论得证;(2)要证线面平行,就是要证线线平行,直线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此要得平行,就要有线面平行,而这由可得平面,从而,结论得证.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在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交于,所以,因为,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证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
1.【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5月模拟数学试题】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若αβ⊥,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l β∥或l β⊄
B .//l m
C .m α⊥
D .l m ⊥ 【答案】A
【解析】对于A ,直线l ⊥平面α,αβ⊥,则l β∥或l β⊂,A 正确;
对于B ,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且αβ⊥,则//l m 或l 与m 相交或l 与m 异面,∴B 错误;
对于C ,直线m ∥平面β,且αβ⊥,则m α⊥或m 与α相交或m α⊂或m α∥,∴C 错误; 对于D ,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且αβ⊥,则//l m 或l 与m 相交或l 与m 异面,∴D 错误.
故选A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平面与平面关系的判定及直线与直线关系的确定问题,也考查了几何符号语言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2.【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数学试题】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B .34
C D .
54 【答案】B
【解析】如图,设BC 的中点为D ,连接1A D 、AD 、1A B ,
易知1A AB ∠即为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均为1,
则AD =112A D =,1A B =,
由余弦定理,得2221111cos 2A A AB A B A AB A A AB +-∠=⋅1
11322114
+-==⨯⨯. 故应选B.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通过平移找到所成角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若平移不好作,可采用建系,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求解,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时,易知1A AB ∠即为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进而通过计算1ABA △的各边长,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3.【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现在沿,AE A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则四面体P AEF -的高为
A .
13
B .23
C .34
D .1
【答案】B 【解析】如图,由题意可知PA PE PF ,,两两垂直,
∴PA ⊥平面PEF ,
∴11111123323
PEF A PEF V S PA -=⋅=⨯⨯⨯⨯=△, 设P 到平面AEF 的距离为h , 又2
111321212112222
AEF S =-⨯⨯-⨯⨯-⨯⨯=△, ∴13322
P AEF h V h -=⨯⨯=, ∴123h =,故23h =, 故选B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几何的折叠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属于中档题.折叠后,利用A PEF P AEF V V --=即可求得P 到平面AEF 的距离.
4.【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6月)数学试题】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B ⊥
平面ABC ,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AB △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
【答案】48π
【解析】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取AB 的中点F ,设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连接PF ,CF ,OP .
由6AB =,得23
AO BO CO CF OF ===== PAB △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角三角形,PF AB ∴⊥,
又平面PAB ⊥平面ABC ,PF ∴⊥平面ABC ,
PF OF ∴⊥
,OP ==
则O 为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球心,外接球半径R OC ==
∴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π48π⨯=,
故答案为48π.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面体外接球表面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 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球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两垂直,则用
22224R a b c =++(,,a b c 为三条棱的长)
;②若SA ⊥面ABC (SA a =),则22244R r a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 5.【2019北京市通州区三模数学试题】如图,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侧棱1A A ABCD ⊥底面,
AB AC ⊥,1AB =,12,5AC AA AD CD ,点E 为线段1AA 上的点,且12
AE =.
(1)求证:BE ⊥平面1ACB ;
(2)求二面角11D AC B --的余弦值;
(3)判断棱11A 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直线DF ∥平面1ACB ,若存在,求线段1A F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
;(3)见解析. 【解析】(1)因为1A A ABCD ⊥底面,
所以1A A AC ⊥.
又因为AB AC ⊥,
所以AC ⊥平面11ABB A ,
又因为BE ⊂平面11ABB A ,
所以AC ⊥BE .
因为1
12AE AB AB BB ==,∠EAB =∠ABB 1=90°, 所以1Rt Rt ABE BB A
△∽△.
所以1ABE AB B ∠=∠.
因为1190BAB AB B ∠+∠=︒,
所以190BAB ABE ∠+∠=︒.
所以BE ⊥1AB .
又1AC AB A =,
所以BE ⊥平面1ACB .
(2)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得111(0,0,0),(0,1,0),(2,0,0),(1,2,0),(0,0,2),(0,1,2),(2,0,2),A B C D A B C 11(1,2,2),(0,0,)2D E .
由(1)知,1(0,1,)2
EB 为平面1ACB 的一个法向量, 设(,,)x y z =n 为平面1ACD 的法向量.
因为1(1,2,2),(2,0,0)AD AC ,
则10,0,AD AC ⎧⋅=⎪⎨⋅=⎪⎩n n 即220,20,
x y z x -+=⎧⎨=⎩ 不妨设1z =,可得(0,1,1)=n . 因此10cos ,10
||||EB
EB
EB n n n . 因为二面角11D AC B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1
1D AC B . (3)设1A F a ,则(0,,2)F a ,(1,2,2)DF a . 1(1,2,2)(0,1,
)2102
DF EB a a , 所以1a =-(舍). 即直线DF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1ACB 的法向量不垂直,
所以,棱11A B 上不存在点F ,使直线DF ∥平面1ACB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与平行、以及二面角的问题,熟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空间向量的方法求二面角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接证明,即可得出结论成立; (2)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得到1(0,1,)2
EB 为平面1ACB 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平面1ACD 的一个法向量,求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即可得出结果;
(3)先设1A F
a ,用向量的方法,由0DF EB 求出a 的值,结合题意,即可判断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