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早知道》课件
天气变化早知道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如:“气象科普影片”等)、图片(如:“洪灾”、“旱灾”、“雪灾”等),以及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一些天气对人们的不利影响;通过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知道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通过给同学们安排课下观察记录一周天气情况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
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导入新课】(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学生:(略)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
(过渡)【讲授新课】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
幼儿园天气的变化教案ppt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实际天气情况,让幼儿直观感受天气的变化。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空的颜色、风力、温度等指标,让幼儿亲身感 受不同天气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 雨后会出现彩虹等。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详细描述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完 成教学计划,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纪律是否良好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行为是否规范,课堂纪律 是否良好,是否有有效的管理措施。
教学效果的反思
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01
通过观察和测试,评估幼儿对天气变化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画出你心中的天气预报图
总结词:创意表达
详细描述: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观察到的天气情况和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天气预报图,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
1
2
3
知识点是否准确
在讲解天气变化的过程中,是否准确地传递了相 关的知识点,如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 原理等。
02
教学内容
天气的基本知识
天气现象
介绍晴天、雨天、雪天、雾天等 基本天气现象,以及风、雨、雷 、电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 点。
气象要素
解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 ,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01
02
03
农业影响
说明天气变化对农业种植 、生长和收获的影响,如 温度、光照、降水等因素 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
1.2 教学内容天气变化的概念。
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1.4.2 讲解天气变化的概念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定义,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1.4.3 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穿衣、出行等。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思考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天气观察与记录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记录天气变化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天气观察的方法。
天气记录的方式。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展示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天气观察的方法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变化,如关注温度、湿度、降雨等。
2.4.2 讲解天气记录的方式讲解如何记录天气变化,如使用天气日记本、天气图表等。
2.4.3 示范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提供指导。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持续一周。
第三章:天气预报的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讲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制作过程等。
3.4.2 讲解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讲解如何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
3.4.3 实践了解天气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
《怎样预报天气》变化的天气PPT课件2

分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类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三、看书26页思考:
1、气 象 探 测
气象卫星
气象雷达
探空气球
海洋气象监测船
地面气象观测站
2、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
在气象站的天气 预报会商室里, 气象工作人员根 据传送来的气象 数据,分析天气 形势,对未来的 天气进行预报
3、气象服务
报纸
电视台
气象网站
121电话
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
气象探测
分析预测
气象服务
课堂 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1、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东汉科学家王 充所著的《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
2、知道了天气谚语的分类,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东汉科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就有 天气谚语的记载。
王 充 《 论 衡 》
天气谚语
瓦块云,晒煞(shà)人。
天上灰布悬(xuán),雨丝定连绵。
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
雨中知了叫,预告晴天到。
二
1、看云识天气
、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 气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谚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成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狠狠去做。
健康的身体是实目标的基石。 踩着垃圾到达的高度和踩着金子到达的高度是一样的。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的学问。
怎样预报天气-变化的天气PPT优秀课件2

二、连线题: 用直线把下面的图例与它所表示的天气连起来
晴
阴
雨
雪
三、作业: 1、掌握本节课内容 2、练习册24和26—27页写完 25—26页资料库和历史卷 3、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和写完练习册第一、二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三、看书26页思考:
1、气 象 探 测
气象卫星
探空气球 气象雷达
海洋气象监测船
地面气象观测站
2、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
在气象站的天气 预报会商室里, 气象工作人员根 据传送来的气象 数据,分析天气 形势,对未来的 天气进行预报
3、掌握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 气象探测——分析预测——气象服务
一、选择题:
1、人们知道天气变化的方法是(
A、听广播、看电视
A
)
B、看前几天的报纸
C、看书
2、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是( ) A、气象探测—— 气象预报 B、气象信息分析——气象预报 C、气象探测——气象信息分析—— 气象预报
C
当 堂 训 练
第2单元
变化的天气
怎样预报天气
学习目标
1、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 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3、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4、掌握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 气象探测 分析预测 气象服务
一、什么是天气谚语?
答: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的生产生 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

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过关试题1、一年四季,季节不断变化,也有很大变化。
答案:气候知识点:天气变化早知道解析:一年四季,气候有很大变化,春秋凉爽,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即使在同一季节里,天气也像“变脸”一样变化莫测,昨天还阳光灿烂,今天就大雨倾盆。
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天气的情况,就能根据天气的变化,安排好自己的活动。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容易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二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2、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
答案:规律、预测知识点:天气变化早知道解析:天气预报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长期天气预报,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容易掌握程度:理解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二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3、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很多,我知道的有、。
答案:看电视、看报纸(答案不唯一,说出两种即可)知识点:天气变化早知道解析: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我知道的有:看电视、打电话询问、听广播、看报纸、上网查询、观察动植物的反应等。
题型:填空题难易程度:较易掌握程度:识记考查类型:常考题试题类型:精品类型试题级别:二年级试题地区:辽宁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过关试题试题标签: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天气变化早知道4、、不利于人们外出,出行时应做好安排。
怎样预报天气-变化的天气PPT课件2

•
2、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 ,流尽 了血汗 ;彩灯 闪烁, 烁干了 安宁。 素琴吟 风的高 雅不再 ,短笛 赏月的 古韵难 留,现 代人创 造的物 质文明 中心灵 的安宁 难以寻 求。
•
3、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 不安的 世界留 一点空 白,哪 怕只是 一点点 ,却能 挽救无 数溺水 的精神 失陷者 。
•
6、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 平淡致 远的处 世态度 ,淡罢 ,淡罢 ,绝不 为万物 所主宰 ,我独 逍遥于 濯浊之 外,蝉 蜕去拖 累,只 愿抱明 月而长 终。江 边一蓑 烟草, 一片缟 素。
•
7、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 过。飞 翔不是 为了留 下痕迹 ,而是 在飞翔 中尽情 享受自 由和快 乐!
•
4、 生活是由苦乐、美丑交织而成的经纬网 ,它穿 越时空 而光芒 犹在。 需要我 们不断 探索和 思考人 生,只 要我们 能够在 思考之 中不断 添加沙 子、水 和石头 ,人生 就变得 充实。
•
5、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 奇心小 心翼翼 地放进 心中的 角落, 用她给 我的充 满爱的 心温暖 自己。
分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类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
三、看书26页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气 象 探 测
气象卫星
气象雷达
探空气球
海洋气象监测船
地面气象观测站
2、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
在气象站的天气 预报会商室里, 气象工作人员根 据传送来的气象 数据,分析天气 形势,对未来的 天气进行预报
东汉科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就有 天气谚语的记载。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天气变化早知道》教案1冀教版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认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晴、雨、风、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实际影响
-天气变化的重要性总结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增加板书的吸引力
-利用颜色、字体等设计元素,提高板书的视觉冲击力
-加入一些有趣的天气变化现象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天气变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天气变化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天气变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天气变化案例进行分析。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天气变化早知道》教案1冀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品生下册的《天气变化早知道》。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以及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变化等方面展开。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气象知识,如云、雨、风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其次,学生在生活中对天气变化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经验,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的现象。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和预测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