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传统海洋文化共27页
八年级历史上课后答案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4天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充分体现了日本野蛮残暴的本质。
14、问题思考:(P26页)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3、课后活动:(P27页)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①前者是丧失主权,被迫的,后者是充分行使主权,自愿的。
②前者是外国发展经济的需求,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而现在主要是我国内部发展经济的需求,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双赢互惠。
14、问题思考:(P26页)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6课戊戌变法14、问题思考:(P29页)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4、课后活动:(P31页)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时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堂小结
古 代
农耕文明的拓展: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古代文明的扩展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世
促
界 帝
进
了
波斯帝国
国 古代世界的帝国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与
推
罗马帝国
文 明
动
了
文明的多领域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
交 文明的交流
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流丝绸之路传播途径技 术
农 耕 技 术 冶
西亚:向东→伊朗高原 向西→希腊→西欧和北欧 向南→埃及和非洲
铁 西亚→埃及和希腊等地
技 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术
2.文明的多领域传播
领域
传播途径
神
话 西亚→希腊
艺 术
故 事 雕
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公 元 前 三 千
刻 艺
埃及→希腊
术
纪 埃 及 雕
刻
公 元 前 六 七 世 纪 希 腊 雕 刻
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 展奴隶制
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基督教兴起,4世纪
3.推广希腊文化
末成为国教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 4C末帝国分裂,5C后期西 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罗马帝国灭亡,东AD1453
亡
古代亚非欧文明的交流示意图 技术
思想、文化
西亚神话、西亚字母
向西
向东
政治
中央:实行帝制 地方:行省制
2.统治:
奴隶制社会
经济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法律 罗马法
文化 4世纪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分裂和灭亡
由于贪污盛行,政治动荡不安;罗马国内赋税的增加及对行省的搜刮,造 成 争①力不了逐原断国渐因,内加:宫及大3世廷其纪政盟以变国后市的,的不官政满僚权,体更故系迭人和频民职繁起业;义军腐、队败奴使使隶人帝起民王义的对不负军断担队;不过官断分僚加倚集重重团;和内边娇部境宠纷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历史纵横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课件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 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奇唱歌 来怪唱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 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奇唱歌来怪唱歌,红 薯亩产三万多,南瓜大一个,抱都抱不合,要拿重得像秤砣, 急得他喊爹喊妈莫奈何!
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的,其特征包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标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 的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 放式经营向集约
体制转变
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式经营转变
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第六页,共27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 党中央在认
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 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 识国情和总
原 因
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面的经验和教训,特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 别是吸取了“文化大 二公”,急于完成工业 革命”的教训,并借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建国以来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 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 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 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 体制。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27张幻灯片)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 红线。只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 保障。
建国70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覆盖大气、 水、”的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 行为方面效果显著。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低碳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整个地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通 过低碳发展阻止地球变暖,将从多方面保护我们的环境,如降低极 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促进降水分布的均匀,缩小干旱地区的范 围等。
课堂小结:
共
原因 促进人与
筑 自然和谐
生
做法
命
家 园
必要性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做法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③小清父亲: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 观点错误。理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 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 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 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共26张ppt)

材料二: 大批财富从各被征服地区掠夺到波斯来,大批俘虏成了波斯人的奴隶,大量被征服
地区的肥沃土地变成了波斯征服者的地产。 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先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有的地区修建了
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吴于堇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到亚请两大在西河国此亚流争输域 霸入和并 。标与题北西非部展 亚到述分地一地中度海征区沿服岸埃;及
黑海和地中海沿岸
扩展方式
武力扩展
殖民、移民
海洋文明扩展:移民、殖民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 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 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 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 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 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王国权力,
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探究亚历山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史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春 天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后,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 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 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优势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的特色
自身的组织能力, 工商业较发达;多优良港口(自然地理 环境);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
北洋水师学堂

摘要在天津市河东区的东局子,坐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这里曾是我国第一所正规化的近代海军学堂——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学堂所在地。
北洋水师学堂是近代中国众多军事学堂中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一所,在《光绪纪要》中,北洋水师学堂被推崇为“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
19世纪60年代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一些封建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如李鸿章,严复等主张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由此洋务运动兴起。
北洋水师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因此洋兵船陆续增置,驾驶、管轮两项需才甚亟”,而于1880年8月22日(光绪六年七月十七日)倡议筹办的,着重于为北洋水师培养军事人才。
它采用西方先进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培养出大批有影响的军事人才.关键字:近代中国,北洋水师学堂,人才,教育。
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得海军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一.北洋水师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19世纪60你年代的清政府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名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逐渐加深,社会各阶层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其中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为出发点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由此掀起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
在这期间兴办了一批企业,创建了海军和一些新式学堂。
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应对之策。
林则徐堪称为清朝高级官员中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特别重视学习和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及装备,大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方略。
思想家魏源接受林则徐的委托,编撰出一百卷的伟大著作《海国图志》。
高考历史大国崛起课件

【内容标准】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 商品市场的史实;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认识(rèn shi)殖民扩展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 途径。 【整体(zhěngtǐ) 感知】
第一板块 大国(dà ɡuó)崛起 的历程
第二板块 大国崛起的启示
第四页,共27页。
第一板块 大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活动】 (1)16—18C,有哪几个大国先后崛起? (2)各国崛起的原因和过程如何? (3)各国崛起过程中的共同(gòngtóng)特点是什么?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John Hawkins
Andrew Hawkins
启示: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和平发展,构 建和谐(héxié)世界。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大国崛起对中国(zhōnɡ ɡuó)的启示
1、抓住机遇,努力(nǔ lì)发展,尽快提高我国 的综合国力
2、尊重(zūnzhòng)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和平 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3)最早进行新航路探索
第七页,共27页。
葡西两国是怎样对外扩张的?(过程)
(1)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①开始时间:15世纪初; ②特点:建立殖民据点、垄断贸易、设立商站。 ③范围:非洲、亚洲(yà zhōu)、巴西。
(2)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①开始时间:15世纪末; ②结果:到16C中叶(zhōngyè),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
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对殖民 (zhímín)地的掠夺中,迎来了工业革 命,这一进步是建立在殖民(zhímín) 地的鲜血与枯骨之上,东西方国家的
夺 和历史进程明显地区分开来。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zhēngfú)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大国(dà ɡuó)崛起(16— 18C)
水文化

• 三国、南北朝、宋金等分 裂时期, 长江多次被作为 军事屏障。梁武帝萧衍在 淮河修浮山堰攻击北魏军 队, 结果造成一次惨重的 人为水害。
• “水, 将是下次战争的恨源。” • 约旦国王侯赛因把水的争端列为可 能导致约向以色列宣战的问题之一。 约旦河在两国关系中具有战略意义。 • 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印度和孟加拉 国都因为水源问题发生激烈的争端 • 埃及十分担心利比亚从努比亚沙石 水层中取水的计划
• 冰--失意的时候。水遇冷会结成冰。河流上半 部分是冰,下半部分仍然是流水,这是为了 牺牲一部分而保全大部分。这是水的无私, 更是水的精神。如果遇到了逆境、困难,先 让自己变成冰,变得更坚硬,而不是更冷漠。 因为冰的下面仍然是流动不息的暗涌河流。 寒冷会过去的,只要自己足够坚韧。初春的 暖风吹过时,你还是会回到令人向往的河流 中的。寒冷不会让水份消失,反而会把空气 中的汽一起收纳,最终让这些水分子成为温 润的水。企业文化也会面对寒流,需要冷静 的思考,收敛过多的锋芒,在冰层的保护下 保持水分不流失,等待第一缕春风。
4,水文化中的社会学:企业文化
• 水--生活的常态 。液态水是一种最常见、最 基本的境界。可以装在任何的容器中,而不 改变自己的本质。作为企业文化,放在大环 境下,要拥有宏大的气魄;放在小氛围中, 要拥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这样企业文化 才能自然而然的感染人、吸引人、滋养人。 水会到处流动,顺势而为之、因势而导之, 小溪流即汇成了江河湖海。小水珠要成为一 朵浪花、一弯溪水、一条大河、一片海洋, 必须懂得包容与吸纳,甘心溶于集体,奉献 和追求,才会成就斐然。
• 三峡工程、都江堰工程、治 黄工程等等,在这些水利工 程和水事活动中,体现了新 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从人定 胜天,可以无限制改变自然 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观点 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