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刚削好的苹果
放置30分钟以后的苹果
【思考与交流】
写出如下图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铜 (碳还原氧化铜)
2CuO+C 高=温 2Cu+CO2↑
一、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一.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即燃烧是物 质与氧气的反应)后,人们把:
物质与氧结合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物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化学反应。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为什么?
点燃
H2+Cl2 = 2HCl
点燃
2Na+Cl2 = 2NaCl
观察:除得氧失氧外,两个反应是否还有其他 方面的变化?
两个反应中,都有部分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 -2 0 高温 0 +4-2
对于反应2CuO+C
2Cu + CO2↑:
+3 -2 +2 -2 高温 0 +4 -2
-1 +1
H Cl
H Cl
化合价升降原因之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凡是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 对的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 (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 (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
氧化还原反应 移)的反应 本质
小结: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狭义)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化学反应。
Fe2O3+3CO
2Fe + 3CO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前提测评]1.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核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一、离子键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化学方程式1、离子键称为离子键①成键微粒:②成键本质:③成键条件:例1. 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1)AlCl3(2)HBr (3)Na 2 SO 4(4)NH 4 Cl (5)H 2 CO 32.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子式1.电子式: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2.书写方式:①原子电子式:②离子的电子式:单核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如Na+ Mg2+③原子团电子式:如NH4+ _________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如NaCl______例2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氟原子钙原子氟原子钙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例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MgO CaCl 2: Na 2 O 2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NaCl总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KBr:MgCl 2:Na 2 S:三、反思总结: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不一定含共价键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为顺时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1)公转与自转方向一致,逆时针:上北(半球)下南(半 球);顺时针:上南(半球)下北(半球)。
(2)太阳位置与太阳直射半球:近日点,太阳直射在 南半球;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注意:地轴倾斜 方向)
1.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
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
[思维拓展]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 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 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 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 1。(可根据 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提示: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也就是说热带范围扩大。
1.黄赤交角
(1)定义: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 ①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约为 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 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诗词中的地理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
思考探究:该诗句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形式? 与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提示:地球的自转,最相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1.地球自转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②__③__⑤__⑥__(填序号)。
①HNO3+NH3===NH4NO3 ②2KClO3 =M=△n=O==2 2KCl+3O2↑ ③2NaBr+Cl2===2NaCl+Br2
④CO2+Ca(OH)2===CaCO3↓+H2O ⑤S+2KNO3+3C ==△===K2S+N2↑+3CO2↑
⑤Na2SO4+BaCl2===2NaCl+BaSO4↓ ⑥H2O2+H2S===S↓+2H2O A.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为_①__②___(填序号,下同)。 B.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为_⑤__。
C.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为_⑥___。 D.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③__。
归纳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_化__合__反__应__ _化__合__反__应__ _分__解__反__应__
_分__解__反__应__
_置__换__反__应__ _置__换__反__应__ 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 _复__分__解__反__应__
①2NO+O2===2NO2 ②③CNOH24+HCCOaO3 ====△===C=aNCOH33↑+CO2↑+H2O ④2KClO3=M=△n=O==2 2KCl+3O2↑ ⑤Fe+2HCl===FeCl2+H2↑ ⑥Zn+CuSO4===ZnSO4+Cu ⑦HCl+KOH===KCl+H2O ⑧BaCl2+Na2SO4===BaSO4↓+2NaCl
离子,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④反应过程中相应变化关系图
(2)在H2+Cl2
点燃 =====
2HCl的反应过程中:
①氢原子和氯原子都不易失去电子,都可_获__得__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二者只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16奥运会百米决赛,牙买加名将龙赛恩 博尔特夺冠,博尔特的成绩是9s81。
11.012m/s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 v x
t
注意: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x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假设从三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 因为他最后又回到了远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 然后设往返的平均速率设为V, 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S/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S/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用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时间 即: V= 2S/(t1+t2) = 2S/(S/v1+S/v2) 然后化简可得:=2v1·v2/(v1+v2)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 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的路程,用的 时间一定是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速 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 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 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B )
当堂诊学
• 例1:(基础题)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越大
当堂诊学
例2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正确的是(ACD)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和条件。

2.了解离子化合物概念。

3. 了解电子式,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自主预习】1.画出以下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Na Mg Cl ONa+Mg2+Cl- O2-2.NaCl的形成:(1)NaCl的形成分析:根据Na、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原子要1个电子,而Cl原子则要1个电子。

(2)Na与Cl2反应时,Na原子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Cl原子的上,分别形成了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通过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用图示表示如下:3.离子键:之间通过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离子化合物:由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常见的酸、碱、盐类中,属于离子化合物。

5.电子式:用·或×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电子式。

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Na Mg Cl O【预习检测】1.关于离子键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形成的B.金属与非金属化合,不一定都能形成离子键C.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D.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排斥形成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问题存疑】【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离子键的概念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1,思考离子键是如何定义的?并完成以下问题:定义:__ __称为离子键①成键微粒:和。

②相互作用:(包括和)。

③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探究活动二、离子化合物阅读教材第21页,思考(1)什么是离子化合物?(2)哪些元素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3)非金属元素之间能否形成离子化合物?(4)离子化合物与电解质有何关系?学以致用:2.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Na2O MgCl2H2SO4HCl Na2O2NaOH NH4Cl3.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B.6与16C. 11与17D.14与8探究活动三、电子式1.阅读教材第22页资料卡片,完成以下内容。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的是对摩尔质量概念的 理解, 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 g· -1; 中 A mol B 质量的单位是 g 而不是 g· -1;D 中 H2O 的 mol 摩尔质量只是在数值上等于 H2O 的相对分子 质量;故只有 C 正确。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3.有以下四种物质: ①22 g 二氧化碳 ②8 g 氢气 ③1.204×1024 个氮气分子 ④4 ℃时 18 mL 水 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点2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
数、质量和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探究导引2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
量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 量(M)关系的计算公式为 n=m/M, 变形后可得 m=n· 和 M=m/n, M 由此我们可以求得一定物 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一定质量的物质的物 质的量,即 n 是沟通 m、M 的桥梁。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解析: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①n(CO2)=0.5 mol, ②n(H2)=4 mol,③n(N2)=2 mol,④n(H2O) =1 mol,由此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②;原子数 最多的是②;各物质的质量:①22 g,②8 g, ③56 g,④18 g,故质量最大的是③;各物质 含电子数为①11 mol, mol, ②8 ③28 mol, ④10 mol,所含的电子数最多的是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1课时碳化合物、糖类和脂质脂肪肝、糖尿病等。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不少人对糖类和脂质是唯恐避之不及,更有一些爱美人士因害怕变胖,而把糖类和脂质视为大敌。

糖类和脂质有哪些种类?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呢?方式二一头猪在“5·12”大地震中被埋36天后获救,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网友们为它命名“猪坚强”,这头猪被困期间体重减轻了2/3。

这头猪减轻的2/3体重主要是什么物质?能为它提供能量的又有哪些物质?一、碳化合物、糖类1.碳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①定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②作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2)生物体的核心元素——碳元素①碳原子的结构: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形成4个共价键。

②碳原子的特点: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长链,也可以形成环状结构。

并且还可以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生物大分子:指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这些有机物都可以用专门的指示剂检测出来。

2.糖类(1)元素组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2)主要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分类①单糖⎩⎪⎨⎪⎧ a.不能水解的糖b.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 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 的主要能源物质②二糖⎩⎪⎨⎪⎧ a.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b.麦芽糖――→水解葡萄糖+葡萄糖c.乳糖――→水解葡萄糖+半乳糖③多糖⎩⎪⎨⎪⎧ 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归纳总结 (1)糖的化学组成、种类及分布(2)糖类的功能①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

②部分多糖贮存能量,如淀粉和糖元。

③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成,如纤维素。

④有润滑作用,如粘多糖。

⑤有细胞之间识别作用,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例1 (2019·绍兴高一期中)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元是动物特有的糖③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④淀粉和糖元都是贮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A .③④B .①②C .②④D .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此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所以是动物;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可以发生于动物的消化道中,葡萄糖→糖元可发生于该动物的细胞中。

方法技巧 根据糖的种类判断生物种类的技巧(1)图示法归类(2)解读①若细胞内含有糖元或乳糖,则为动物。

②若细胞内含有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或纤维素,则为植物。

③若生物体内只有核糖或脱氧核糖,则为病毒。

例2(2019·杭州市苍南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B.脱氧核糖属于单糖C.1分子蔗糖水解后产生2分子葡萄糖D.糖元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贮能物质答案B解析核糖属于糖类中的单糖,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脱氧核糖属于单糖中的五碳糖;1分子蔗糖水解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的重要贮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贮能物质。

易错警示(1)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甜,如淀粉、纤维素、糖元没有甜味。

(2)并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3)不同的二糖水解产物不同,1分子蔗糖水解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的果糖,1分子麦芽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1分子乳糖可水解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二、脂质1.元素组成主要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不过其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

2.分类及作用(1)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两种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

油脂和糖类一样,都是贮能物质。

(2)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胆固醇: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归纳总结(1)脂质中的油脂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其氧化分解最终产物与糖类相同,均为CO2和H2O;与糖类相比,油脂的C、H比例高,氧原子比例低,氧化分解时需氧量多,释放的能量多。

(2)脂质中的胆固醇的元素组成有C、H、O、N;磷脂的元素组成有C、H、O、N、P。

(3)脂质种类多样,体现的功能多样,如油脂是主要的贮能物质,同时具有保温、润滑和减缓机械压力、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植物蜡有保护、减少水分蒸腾作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例3(2019·嘉兴市期末)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下面叙述中属于磷脂的生理功能的是()A.是贮能物质,具有保温作用B.是生物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D.构成植物体表面的保护层答案B解析油脂是贮能物质,具有保温作用;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植物体表面的保护层的是植物蜡,属于脂质,但不属于磷脂。

例4油脂的热值比蛋白质和糖类要高是因为()A.油脂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油脂中O元素的含量少,C、H含量多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小D.油脂能够转变成蛋白质和糖类答案B解析与蛋白质和糖类相比,油脂之所以是良好的贮能物质,是因为油脂中O元素的含量少,C、H含量多,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特别提醒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都可以提供能量,但有先后顺序:糖类优先供能,当糖类不足时油脂分解、氧化供能,最后是蛋白质。

1.判断正误(1)碳原子间相互作用,可形成长长的碳链()(2)糖元都可以直接水解成葡萄糖为细胞提供能量()(3)脂质的构成元素都是C、H、O、N、P()(4)等质量的油脂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比糖类少()答案(1)√(2)×(3)×(4)×2.下列关于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B.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C.构成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葡萄糖和果糖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答案A解析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再水解;乳糖为二糖,必须水解后方能被吸收;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葡萄糖。

3.(2019·宁波高一期中)家鸽体内贮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A.糖元B.淀粉C.纤维素D.油脂答案D解析油脂是生物体内的良好贮能物质,同时又能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4.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关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磷脂由C、H、O构成,其作用只是构成细胞膜B.构成脂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甘油和脂肪酸C.植物蜡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D.胆固醇在人体中含量越多越好答案C解析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而不只是构成细胞膜,其元素组成不仅有C、H、O,还含有N、P;不同种类的脂质结构单元不同,甘油和脂肪酸是构成油脂的基本结构单元;胆固醇含量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请仔细阅读并分析,填出各字母代表物质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

答案二糖多糖葡萄糖蔗糖(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磷脂植物蜡[基础达标]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含有的糖是()A.葡萄糖和核糖B.麦芽糖和乳糖C.纤维素和蔗糖D.糖元和葡萄糖答案A解析葡萄糖和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A正确;麦芽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B错误;纤维素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C错误;糖元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D错误。

2.(2019·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是()A.淀粉B.糖元C.麦芽糖D.葡萄糖答案D解析葡萄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3.纤维素、糖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A.葡萄糖B.麦芽糖C.果糖D.蔗糖答案A解析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4.(2019·温州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A.核糖B.糖元C.蔗糖D.麦芽糖答案A解析核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属于单糖,A正确;糖元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糖,属于动物细胞的多糖,B错误;1分子蔗糖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组成,属于二糖,C错误;1分子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属于植物细胞的二糖,D错误。

5.脂质不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A.携带遗传信息B.保护植物细胞C.贮存能量D.构成生物膜答案A解析脂质中的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油脂中C、H的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则属于良好的贮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

6.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

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

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不吃不喝。

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

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A.水B.蛋白质C.油脂D.糖元答案C[能力提升]7.(2019·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各种膜都含有磷脂B.细胞内的脂质都由C、H、O 3种元素组成C.植物蜡既能提供能量又能保护细胞D.胆固醇不是人体必需的物质,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答案A解析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A正确;脂质主要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B错误;植物蜡不具有提供能量的作用,C错误;胆固醇可参与构成细胞膜,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因此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D错误。

8.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B项中蔗糖不属于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不属于二糖;C项中油脂不包含胆固醇和植物蜡、胆固醇不包含植物蜡;D项中胆固醇属于小分子物质。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脂质的是()A.油脂B.磷脂C.胆固醇D.蔗糖答案D解析脂质包括油脂、磷脂、胆固醇和植物蜡等,蔗糖属于二糖。

10.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元C.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答案 B解析 磷脂是组成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含有磷脂;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元,乳糖属于二糖;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的基本骨架是碳链;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有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