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教学设计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硝酸》 教学设计第11小组主题10:板块化PCK 教学设计的撰写——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在学生完成氮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硝酸的性质,完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巩固应用,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工业制硝酸”情境素材贯穿本课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本节课侧重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实验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同时发展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证据推理思维及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专属思维。

本节课基于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观,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形成本课时的明线;以元素化合物性质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运用为暗线,明线暗线交织,使得课堂内容更为连贯。

由情境中引发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法观察硝酸的物理性质;随后进行硝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先让学生观看工业制硝酸的冷却装置及久置的硝酸并预测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随着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对其中的运输装置提出疑问,类比浓硫酸与铜反应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认识浓硝酸的钝化作用,发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分析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基于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分析并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发展学生的元素观。

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此情境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反馈与生活”;同时也使得课堂开展更为连贯顺利。

情境中引发出来的思考与验证,也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呼应。

在整个课堂中,也融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贯彻“素养为本”。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硝酸》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阅读训练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 + HNO3—、Cu + HNO3(浓)—、Cu + HNO3(稀)—、HNO3—(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

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 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 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

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

(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

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

(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

硝酸-教学设计讲课稿

硝酸-教学设计讲课稿

硝酸教学设计第二届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程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氮和硫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

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丰富的实验探究素材。

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

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的也是做实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的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初中所学的其他酸的特有的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以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目标
1.理解硝酸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能够准确运用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描述硝酸的各种反应;
3.通过实验了解硝酸的制备和几种重要的应用。

1.硝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硝酸的组成及命名,硝酸的强氧化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分解放热反应等。

2.硝酸的制备和几种重要的应用
硝酸的制备方法:硝酸合成法,硝酸铁法和氢氧化钾加热法;
硝酸的应用:用作肥料原料、爆炸剂、药物、染料和化学试剂等。

3.硝酸的反应及反应方程式
硝酸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理化性质。

1.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硝酸的制备和应用过程、硝酸爆炸的后果图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硝酸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3.实验环节
进行硝酸的制备实验,并介绍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介绍硝酸应用于铁器防锈、医药制品以及其他领域的实验操作。

4.总结环节
让学生结合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硝酸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和应用。

四、教学安排
教学时间:2学时。

第一学时
课堂讲解:硝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课堂练习:相关案例分析;
实验:硝酸的制备实验。

第二学时
课堂讲解:硝酸的反应及反应方程式;
课堂练习:相关应用练习;
总结:课程总结。

五、教学评估
本章教学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练习、实验报告和考试,以检测学生对硝酸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

硝酸资中二中刘建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使学生了解硝酸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⑵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⑵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⑴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⑵通过课后的“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浓、稀HNO3氧化性差异及其产物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比较归纳。

五、教学用品:试管、滴管、酒精灯、木炭、铜片、浓HNO3。

六、教学设想: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在学习初中化学时已对盐酸、硫酸、硝酸的性质做了简单了解,高一第六章第三节又对硫酸进一步进行了学习。

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另种酸:硝酸。

[板书] 第三节硝酸[展示] 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提问]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板书]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小结]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提问]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指导学生阅读] 引导学生看书后总结:溶(与水任意比互溶、沸(沸点83℃)、密(1.5027 g/cm3)98% HNO3“发烟”[提问]你能不能解释一下硝酸“发烟”的原因呢?与什么酸类似?[讲述] 挥发的硝酸结合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硝酸的小液滴,与浓盐酸类似,这也是“发烟”二字要用引号的原因。

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浓硝酸浓度是69% 。

我们以前所学的浓硫酸有没有挥发性呢?[学法指导] 硝酸的物理性质与盐酸大部分类似。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掌握硝酸的安全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硝酸试剂、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讲师从安全意识出发,提问学生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先从硝酸的外观、颜色、透明度、稠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质入手,让学生在观察中更深入地认识硝酸。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硝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产生氧化剂、红外光谱的特点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硝酸的性质,加深对硝酸的认识。

讲师先介绍硝酸的历史和重要性,然后从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做介绍。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硝酸的化学制备、硝酸的真空蒸销和阳极氧化法等几种方法,应用方面介绍硝酸在化学、生物、医疗、环保、制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避免学生因接触硝酸而发生化学伤害,讲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硝酸储存的要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硝酸。

学生可以针对国内外发生的硝酸事故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安全问题。

5.实验演示(20分钟)讲师进行硝酸与金属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

此外,讲师也可以展示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硝酸的性质的认识。

6.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安全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硝酸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次数及质量。

2.通过实验确认学生对硝酸的理解程度。

3.在学生的讨论中是否出现对于硝酸安全使用的情况的学习对生活的启示。

4.对学生避免错误的知识掌握进行指导。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教案 1: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硝酸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分析硝酸的性质教学准备:硝酸,大理石,锌粉,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液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硝酸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用途?”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1:讲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介绍硝酸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讲解硝酸的酸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Step 2:实验演示1. 将硝酸试剂滴加到大理石碎片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2. 将硝酸滴加到锌粉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3. 将硝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解释现象。

Step 3:讲解硝酸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介绍硝酸作为强酸的多种用途,如制药、化肥、火药等。

-讲解硝酸作为铜的腐蚀剂的应用。

Step 4:巩固与拓展-展示硝酸的成分检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进行相关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硝酸的性质和用途,并强调硝酸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案 2:硝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

2.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硝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教学准备:硝酸,硫酸,纯净水,蒸馏烧瓶,减压漏斗,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硝酸是如何制备的吗?它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1:讲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硝化法和还原法。

详细讲解硝化法的原理和步骤,并说明硫酸在制备硝酸中的作用。

Step 2:实验演示1. 进行硝化法制备硝酸的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并解释现象。

2. 进行还原法制备硝酸的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并解释现象。

化学教案-第三节 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 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硝酸一、教学目标1.了解硝酸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掌握硝酸的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硝酸的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节——硝酸。

硝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大家知道硝酸有哪些性质、制法和用途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2.硝酸的制法我们来看硝酸的制法。

硝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氨氧化法。

氨氧化法是将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一氧化氮,然后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硝酸。

化学方程式如下: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硝酸的性质(1)酸性:硝酸是一种强酸,能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盐和水。

例如:HNO3+NaOH→NaNO3+H2OHNO3+CuO→Cu(NO3)2+H2O(2)氧化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反应氮氧化物、盐和水。

例如:3Cu+8HNO3→3Cu(NO3)2+2NO+4H2O(3)还原性:硝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还原成氮氧化物。

例如:3HNO3+Cu→3NO2+Cu(NO3)2+H2O4.硝酸的用途(1)制备肥料:硝酸可以制备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钙等。

(2)制备炸药:硝酸可以制备炸药,如硝化甘油、硝化棉等。

(3)金属加工:硝酸可以用于金属的腐蚀、抛光等。

(4)染料工业:硝酸可以用于制备染料中间体。

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硝酸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硝酸的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①氨氧化法制备硝酸;②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③硝酸与铜反应。

重难点补充:1.硝酸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同学们,我们知道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那什么是氧化剂呢?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等待学生回答)“很好,氧化剂是能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课程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氮和硫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

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丰富的实验探究素材。

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

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的也是做实
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的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
初中所学的其他酸的特有的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探
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以求
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
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浓硝酸、稀硝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法点津】实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类比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课件。

2、改进的铜与硝酸反应分组实验装置及药品、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浓盐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投影〗《福州硝酸泄
漏,一小时成功救险》新闻
报道,指导学生仔细阅读,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

1.硝酸泄漏为什么会造成这
样大的危害?
2.假如那位老板“懂”硝酸
性质的话,会不会出现上述
事故?
福州硝酸泄漏一小时成功救险
以实际事例引
入,把学生的
好奇心引向求
知的欲望,开
始对新知识的
探求。

学生在
这种情境中,
感受到了学习
硝酸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分组实验,得出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把学生分成四
个小组,将瓶装硝酸分发到
各组让同学进行观色态,闻
气味;掂轻重(同水比);打
盖观雾等从而得出其物理性
质。

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
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
回指导,纠正个别同学的错
误操作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
容,由一名学生综合概括总
结硝酸的物理性质。

初步得出结论:纯硝
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
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
重。

同学经过试验以及看
书后回答:纯硝酸的密度
为1.5027g/cm3,沸点
83℃,凝固点-42℃。


以任意体积比溶解于水。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
大约是69%。

质量分数
为98%以上的浓硝酸通
常叫做发烟硝酸。

引导学生
认真实验,充
分感悟:化学
从实验中来,
化学离不开实
验。

给学生探
索的机会,培
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阅读能
力、口头表达
能力、综合概
括能力和评价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