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教学设计样本

合集下载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硝酸》 教学设计第11小组主题10:板块化PCK 教学设计的撰写——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在学生完成氮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硝酸的性质,完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巩固应用,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工业制硝酸”情境素材贯穿本课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本节课侧重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实验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同时发展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证据推理思维及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专属思维。

本节课基于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观,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形成本课时的明线;以元素化合物性质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运用为暗线,明线暗线交织,使得课堂内容更为连贯。

由情境中引发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法观察硝酸的物理性质;随后进行硝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先让学生观看工业制硝酸的冷却装置及久置的硝酸并预测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随着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对其中的运输装置提出疑问,类比浓硫酸与铜反应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认识浓硝酸的钝化作用,发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分析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基于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分析并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发展学生的元素观。

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此情境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反馈与生活”;同时也使得课堂开展更为连贯顺利。

情境中引发出来的思考与验证,也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呼应。

在整个课堂中,也融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贯彻“素养为本”。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硝酸》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阅读训练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 + HNO3—、Cu + HNO3(浓)—、Cu + HNO3(稀)—、HNO3—(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

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 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 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

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

(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

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

(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硝酸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目标
1.理解硝酸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能够准确运用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描述硝酸的各种反应;
3.通过实验了解硝酸的制备和几种重要的应用。

1.硝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硝酸的组成及命名,硝酸的强氧化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分解放热反应等。

2.硝酸的制备和几种重要的应用
硝酸的制备方法:硝酸合成法,硝酸铁法和氢氧化钾加热法;
硝酸的应用:用作肥料原料、爆炸剂、药物、染料和化学试剂等。

3.硝酸的反应及反应方程式
硝酸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理化性质。

1.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硝酸的制备和应用过程、硝酸爆炸的后果图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硝酸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3.实验环节
进行硝酸的制备实验,并介绍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介绍硝酸应用于铁器防锈、医药制品以及其他领域的实验操作。

4.总结环节
让学生结合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硝酸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和应用。

四、教学安排
教学时间:2学时。

第一学时
课堂讲解:硝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课堂练习:相关案例分析;
实验:硝酸的制备实验。

第二学时
课堂讲解:硝酸的反应及反应方程式;
课堂练习:相关应用练习;
总结:课程总结。

五、教学评估
本章教学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练习、实验报告和考试,以检测学生对硝酸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定义、制备方法和性质;(2)掌握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3)学会运用硝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硝酸与硫酸、盐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硝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注重实验安全的思想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3)硝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硝酸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2)硝酸性质的深入理解;(3)硝酸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硝酸与相关物质的异同。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硝酸的制备和性质;(2)实验仪器和药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体验;(3)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硝酸的定义与制备(1)硝酸的定义及特点;(2)硝酸的制备方法及原理;(3)硝酸制备实验操作步骤。

2. 第二课时:硝酸的性质与分析(1)硝酸的物理性质;(2)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分析方法。

3. 第三课时: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实验操作步骤及技巧;(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第四课时:硝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硝酸在农业中的应用;(2)硝酸在工业中的应用;(3)硝酸与环境污染。

5. 第五课时:硝酸的安全使用与环保意识(1)硝酸的危险性及安全使用;(2)实验室环保要求及实践;(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硝酸教案苏教版

硝酸教案苏教版

硝酸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硝酸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硝酸的一些特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2. 难点:硝酸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硝酸的瓶子和说明其危险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学习: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以及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3. 实验:进行硝酸的实验操作,观察硝酸的一些特性,如腐蚀性、氧化性等,并让学生自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硝酸的用途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拓展:介绍硝酸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硝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硝酸、试管、烧杯、酚酞指示剂等。

2. 多媒体教学:展示硝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实验操作过程。

3. 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2.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口头介绍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和化学制品。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掌握硝酸的安全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硝酸试剂、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讲师从安全意识出发,提问学生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先从硝酸的外观、颜色、透明度、稠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质入手,让学生在观察中更深入地认识硝酸。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硝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产生氧化剂、红外光谱的特点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硝酸的性质,加深对硝酸的认识。

讲师先介绍硝酸的历史和重要性,然后从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做介绍。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硝酸的化学制备、硝酸的真空蒸销和阳极氧化法等几种方法,应用方面介绍硝酸在化学、生物、医疗、环保、制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避免学生因接触硝酸而发生化学伤害,讲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硝酸储存的要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硝酸。

学生可以针对国内外发生的硝酸事故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安全问题。

5.实验演示(20分钟)讲师进行硝酸与金属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

此外,讲师也可以展示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硝酸的性质的认识。

6.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安全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硝酸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次数及质量。

2.通过实验确认学生对硝酸的理解程度。

3.在学生的讨论中是否出现对于硝酸安全使用的情况的学习对生活的启示。

4.对学生避免错误的知识掌握进行指导。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课题:硝酸
教学内容:硝酸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3. 了解硝酸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2. 硝酸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用玻璃器皿和试剂。

2. PowerPoint课件。

3. 硝酸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硝酸的结构式和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硝酸分子的构成和基本性质。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硝酸的制备方法:通过硫酸和硝酸铅的反应制备硝酸。

2. 硝酸的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

3. 硝酸的反应特点:硝酸在与金属反应时会产生气体,与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硝酸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硝酸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总结硝酸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硝酸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回答并进行指导。

【教案结束】。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硝酸(精选3篇)教案 1: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硝酸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分析硝酸的性质教学准备:硝酸,大理石,锌粉,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液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硝酸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用途?”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1:讲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介绍硝酸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讲解硝酸的酸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Step 2:实验演示1. 将硝酸试剂滴加到大理石碎片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2. 将硝酸滴加到锌粉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3. 将硝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解释现象。

Step 3:讲解硝酸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介绍硝酸作为强酸的多种用途,如制药、化肥、火药等。

-讲解硝酸作为铜的腐蚀剂的应用。

Step 4:巩固与拓展-展示硝酸的成分检验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进行相关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硝酸的性质和用途,并强调硝酸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案 2:硝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

2.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硝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教学准备:硝酸,硫酸,纯净水,蒸馏烧瓶,减压漏斗,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硝酸是如何制备的吗?它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1:讲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硝化法和还原法。

详细讲解硝化法的原理和步骤,并说明硫酸在制备硝酸中的作用。

Step 2:实验演示1. 进行硝化法制备硝酸的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并解释现象。

2. 进行还原法制备硝酸的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并解释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程分析】:本节内容重要是在学习氮和硫化合物基本上,进一步简介硝酸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规定是:掌握硝酸物理化学性质,懂得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

硝酸氧化性是本节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经常涉及热点。

贯彻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性质,同步也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运用氧化还原知识来解决详细问题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有丰富实验探究素材。

因而,我在解决这某些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映时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结识及对氧化还原反映等化学理论理解。

同步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性质结识。

【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本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也是做实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初中所学其她酸特有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摸索、发现、创造、创新场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教学主体,以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哺育品德”三维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的】:理解硝酸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因素;能用语言论述硝酸物理化学特性;能精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映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3)理解硝酸用途。

2.过程与办法(1)通过硝酸物理化学性质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能力;(2)运用实验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观测能力和实验能力;(3)运用分析演绎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浓硝酸、稀硝酸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诲。

(2)通过硝酸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种感性结识。

【教学重点】硝酸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强氧化性。

【学法点津】实验探究法、观测分析法、类比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课件。

2、改进铜与硝酸反映分组实验装置及药物、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浓盐酸。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投影〗《福州硝酸泄漏,一小时成功救险》新闻报道,指引学生仔细阅读,认真观测图片,思考。

1.硝酸泄漏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大危害?以实际事例引入,把学生好奇心引向求知欲望,开始对新知识探求。

学生在这种情2.如果那位老板“懂”硝酸性质话,会不会浮现上述事故?福州硝酸泄漏一小时成功救险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硝酸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组实验,得出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把学生提成四个小组,将瓶装硝酸分发到各组让同窗进行观色态,闻气味;掂轻重(同水比);打盖观雾等从而得出其物理性质。

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步,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引,纠正个别同窗错误操作规定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由一名学生综合概括总结硝酸物理性质。

初步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比水重。

同窗通过实验以及看书后回答:纯硝酸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凝固点-42℃。

能以任意体积比溶解于水。

惯用浓硝酸质量分数大概是69%。

质量分数为98%以上浓硝酸普通叫做发烟硝酸。

引导学生认真实验,充分感悟:化学从实验中来,化学离不开实验。

给学生摸索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

问题探究,得出硝酸不稳定性〖课件投影〗人们仔细观测硝酸泄露图片,红棕色气体也许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物质,阐明了硝酸什么性质?硝酸如何保存呢?发生变化是:4 HNO3==2 H2O +4 NO2↑ + O2↑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参加,积极回答。

依照气体颜色判断红棕色气体是NO2,,通过思考得出NO2是由HNO3分解得到。

体现硝酸不稳定性。

通过思考后看课本得出硝酸分解因素是由光照得出结论硝酸应避光保存。

引导学生认真观测,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环环相扣,无序知识变得有序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硝酸酸性咱们说硝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H+和NO3-。

因此硝酸具备酸通性。

HNO3 === H+ + NO3-〖引导作答〗同窗们回忆一下酸通性有哪些呢?〖回答〗1.使石蕊变红色2.与碱反映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映生成盐和水4.与活泼金属反映生成盐和氢气5.与弱酸盐反映生成强酸盐和弱酸新旧联系、回顾所学知识。

实验演示、得出硝酸强氧化性〖演示实验〗Cu与浓硝酸反映:〖教师演示〗如图操作实验〖设疑〗1.同窗们观测有什么现象?2.同窗们结合实验现象试着把方程式写出来,这个同窗到黑板试着写一下。

3.教师把生成是气体通入了NaOH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观测现象〗由学生得出结论。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映激烈。

Cu + 4HNO3==Cu(NO3)2+2NO↑+2H2O〖学生回答〗由于NO2有毒,会污染空气。

装置改进:①可以做到使反映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②有毒NO2气体用碱液吸取,防止污染NO2空气。

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诲Cu与稀硝酸反映实验改进:〖教师操作演示〗1.如图把铜片绑在U型管有活塞一端,加入稀硝酸,关闭活塞。

2.反映开始,提示同窗观测有什么现象。

(气体什么颜色)3.打开活塞,让同窗们观测漏斗内气体变成了什么颜色?〖设疑〗这个实验与上一种实验有什么不同点?气体颜色变化因素是什么呢?〖观测、对比、回答〗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在不断解。

铜与浓硝酸反映激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铜与稀硝酸反映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CuSO4。

Cu与稀硝酸反映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实验改进有助于学生观测、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映不同现象提出问题,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联系生活,阐述硝酸用途〖硝酸用途〗硝酸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它不但可以制氮肥,还可以做染料、炸药等。

〖材料补充、课件投影〗让学生阅读材料——硝酸合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硝酸制品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阅读补充材料。

联想应用,拓宽视野。

通过硝酸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种感性结识。

补充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怎么办?(2)如果你是硝酸厂老板,遇到硝酸泄露,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1.不能先用水冲洗再用弱碱性冲洗。

2.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教学检测〖课堂练习—投影〗1.硝酸应如何保存?2.如何贮存和运送大量浓硝酸?3.解释为什么实验室制H2可用稀盐酸或稀H2SO4,而不能用稀HNO3〖完毕练习〗依照本节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检测学生掌握状况。

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课后任务〗以硝酸用途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完毕任务〗阅读关于书籍或上网检索得到。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第四章第四节——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4 HNO3==2 H2O +4 NO2↑ + O2↑2.与浓硝酸反映:Cu + 4HNO3 ==Cu(NO3)2+2NO2↑+2H2O3.与稀硝酸反映:3Cu+8HNO3=3Cu(NO3)2+2NO↑+4H2O硝酸用途:氮肥,染料、炸药等。

本节课创新点:1.以实际事例引入,把学生好奇心引向求知欲望。

2.铜与硝酸实验装置改进使学生能更直观观测到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