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高分子化学-习题课2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2)讲解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X表示。
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高分子化学重点课后习题解答讲解学习

高分子化学重点课后习题解答讲解学习1.图1 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关系1.链式聚合2.活性聚合3.逐步聚合对链式聚合,存在活性中心,活性中心的特点一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生成,二是高活性,可使高分子链是瞬间形成,因此在不同转化率下分离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延长反应时间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
对逐步聚合,是官能团间反应,由于大部分单体很快聚合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物,短期内可达到很高转化率,但因官能团活性低,故需延长反应时间来提高相对分子质量。
对活性聚合,活性中心同时形成,且无链转移和链终止,故随反应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均线性提高。
2.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的单体有何相同与不同?连锁聚合单体的主要反应部位是单体上所含不饱合结构(双键或叁键),在聚合过程中不饱合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大分子链。
需要有活性中心启动聚合反应,为此多需用引发剂,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相对分子质量高。
逐步聚合单体的主要反应部位是单体上所带可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在聚合过程中官能团相互反应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链。
不需活性中心启动反应,但反应活化能高,为此多需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慢,受平衡影响大,相对分子质量低。
3.凝胶点: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
(逐步聚合概念)凝胶化:体形逐步聚合的交联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变得很大,难以流动,反应及搅拌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溢出,出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逐步聚合概念)凝胶效应:自由基聚合中随反应进行体系粘度加大,妨碍了大分子链自由基的扩散运动,降低了两个链自由基相遇的几率,导致链终止反应速率常数随粘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步下降;另一方面,体系粘度的增加对小分子单体扩散的影响并不大,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基本不变,因而出现了自动加速现象。
这种因体系粘度增加引起的自动加速又称凝胶效应。
(自由基聚合概念)4.为什么在缩聚反应中不用转化率而用反应程度描述反应过程?在逐步聚合中,带不同官能团的任何两分子都能相互反应,无特定的活性种,因此,在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物,单体的转化率很高。
《高分子化学》习题课 高化测试答案

3.已知一对单体在进行共聚合反应时获得了恒比共聚物,其r1和r2 满足的条件可能是哪几种(9分)?
r1r2=0 ,并r1=0,r2=0;
r1r2=1, r1=1, r2=1 r1<1,r2<1,恒比点处 四、计算题(26分) 丁二烯(M1)—甲基丙烯酸甲酯(M2)60℃在苯中用BPO为引发剂进
行自由基聚合。已知M1和M2的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分别 为100L/mol•s和367L/mol•s;M1自由基和M2聚合和M2自由基 与M1聚合的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0L/mol•s和2820 L/mol•s; f10=0.8。 (1)求聚合初期d[M1]/d[M2]和F1 (10分) 。
2.苯乙烯和醋酸乙烯不能够很好共聚的原因是e值相差太大。 错。Q值相差大。 3.共聚组成微分方程计算共聚组成是共聚物的平均组成。 错。共聚组成微分方程计算的是共聚物的瞬时组成。 4. 当r1<1,r2<1时,若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反应将趋向于交替共聚。 错。反应趋向于理想共聚。 5. Q-e方程充分考虑了取代基的共轭、诱导、空间位阻等效应对单体反应活性 的影响。 错。Q-e方程未考虑取代基的位阻效应。 6.d[M1]/d[M2]与F1都是用来表示共聚组成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答:对。 三、 简答题(30分) 1. 写出由苯乙烯和丁二烯两种单体合成的三种序列结构不同的共聚物结构,并 说明聚合机理(9分)?
r1= k11 / k12 = 100/130 = 0.77 r2= k22 / k21 = 367/2820 = 0.13
F1
r1 f12 f1 f2 r1 f12 2 f1 f2 r2 f22
0.798
d[M1]/d[M2]=3.95 (2)若f10分别为0.4和0.8,定性画出F1~C%曲线。要得到组成
(完整版)(含答案)高分子化学练习题(2)

(完整版)(含答案)⾼分⼦化学练习题(2)⾼分⼦化学练习题⼀、名词解释1、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分⼦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基本单元。
2、结构单元⾼分⼦中多次重复的且可以表明合成所⽤单体种类的化学结构。
3、线型缩聚2官能度单体或2-2体系的单体进⾏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分⼦链线形增长,最终获得线型聚合物的缩聚反应。
4、体型缩聚有官能度⼤于2的单体参与的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先产⽣⽀链,再交联成体型结构,这类聚合过程称为体型缩聚。
5、半衰期物质分解⾄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半时所需的时间。
6、⾃动加速现象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动加速现象,⾃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7、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r1=k11/k12,r2= k22/k21,竞聚率⽤来直观地表征两种单体的共聚倾向。
8、悬浮聚合悬浮聚合⼀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9、乳液聚合是单体在⽔中分散成乳液状⽽进⾏的聚合,体系由单体、⽔、⽔溶性引发剂、⽔溶性乳化剂组成。
10、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种结构单元组成,⽽⽀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选择题1、聚酰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0,在密闭体系中最终能够达到的反应程度为(B )A. 0 .94B. 0.95C. 0.96D. 0.972、在线型缩聚反应中,成环反应是副反应,其中最易形成的环状化合物是(B )A. 3,4元环B. 5,6元环C. 7元环D. 8-11元环3、所有缩聚反应所共的是( A )A. 逐步特性B. 通过活性中⼼实现链增长C. 引发率很快 C. 快终⽌4、关于线型缩聚,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B )A. 聚合度随反应时间或反应度⽽增加B. 链引发和链增长速率⽐⾃由基聚合慢C. 反应可以暂时停⽌在中等聚合度阶段D. 聚合初期,单体⼏乎全部缩聚成低聚物5、在氯⼄烯的⾃由基聚合中,聚氯⼄烯的平均聚合度主要决定于向( D )转移的速率常数A. 溶剂B. 引发剂C. 聚合物D. 单体6、烯类单体⾃由基聚合中,存在⾃动加速效应时,将导致( D )A. 聚合速度和分⼦量同时下降B. 聚合速度增加但分⼦量下降C. 聚合速度下降但分⼦量增加D. 聚合速度和分⼦量同时增加⽽分⼦量分布变宽7、哪些单体不能通过⾃由基聚合形成⾼分⼦量聚合物?( D )A. CF2=CFCI B. CH2=CF2C. CH2=CCH3COOCH3C. CHCI=CHCI8、双基终⽌与单基终⽌并存的⾃由基聚合,聚合速度对引发剂浓度[I]的反应级数为(C)A. 0~0.5级B. 0.5级C. 0.5~1级D. 1级9、下列物质中,哪个难以引发苯⼄烯聚合( D )A. 过氧化⼆苯甲酰B. 萘钠C. 热D. 1,1-⼆苯基-2-三硝基苯肼10、⾃由基聚合实施⽅法中,使聚合物分⼦量和聚合速率同时提⾼,可采⽤( A )聚合⽅法?A. 乳液聚合B. 悬浮聚合C. 溶液聚合D. 本体聚合11、⼀对单体共聚时r1=0.5,r2=0.8,其共聚⾏为是( C )A. 理想共聚B. 交替共聚C. 恒⽐点共聚D. 嵌段共聚12、在⾃由基共聚中,e值相差较⼤的单体,易发⽣( A )A. 交替共聚B. 理想共聚C. ⾮理想共聚D. 嵌段共聚物13、⼀对单体共聚时,r1=0.1,r2=10,其共聚⾏为是( A )?A. 理想共聚B. 交替共聚C. 恒⽐点共聚D. ⾮理想共聚14、两对单体可以形成理想共聚的是( A )A. Q和e值相近B. Q值相差⼤C. e值相差⼤D. r1= r2=015、Q-e⽅程是半定量⽅程是因为忽略了( D )A. 极性效应B. 电⼦效应C. 共轭效应D. 位阻效应16、下列不可影响竟聚率的因素是( C )A.反应温度B. 反应压⼒C. 反应时间D. 反应溶剂17、典型乳液聚合中,聚合场所在( B )A. 单体液滴B. 胶束C. ⽔相D. 油相18、能采⽤阳离⼦、阴离⼦与⾃由基聚合的单体,有( B )A. 醋酸⼄烯酯B. 苯⼄烯C. 异丁烯D. 丙烯腈19、⽬前制备分⼦量分布很窄的聚合物,采⽤的聚合反应是( B )A. ⾃由基聚合B. 阴离⼦聚合C. 阳离⼦聚合D. 逐步聚合20、典型阴离⼦聚合的特点是( B )A. 快引发、快增长、⽆终⽌B. 快引发、慢增长、⽆终⽌C. 快引发、慢增长、速终⽌D. 慢引发、快增长、难终⽌三、填空题1、聚合物的三种⼒学状态是(玻璃态)、(橡胶态)、(粘液态)。
高分子化学习题及解答(39P)

高分子化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 绪论1.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物,聚合度,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结构单元,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多分散系数,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缩聚物,缩聚反应,加聚物,加聚反应,线形聚合物,支化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橡胶,塑料,纤维2. 聚合物结构与名称了解聚合物的各种名称及英文缩写与聚合物结构间的关联 , 熟悉系统命名法的基本规则,并用于常见聚合物的命名。
①聚合物结构式书写格式习惯写法IUPAC规定的写法②聚合物的IUPAC 命名法基本规则常见聚合物的名称③聚合物的来源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④常见聚合物的英文缩写⑤等规立构聚合物的结构与名称⑥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名称⑦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名称练习题:一、写出下列聚合物的结构1.聚碳酸酯,涤纶,有机玻璃,Kevlar纤维,尼龙-6,聚甲醛,天然橡胶,聚氯乙烯,聚丙烯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1.基本概念连锁(链式)聚合,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活性中心,自由基半衰期,引发效率,稳态,自由基等活性理论,笼蔽效应,诱导分解效应,自动加速,动力学链长,聚合度,链转移,链转移常数,阻聚及缓聚,歧化终止,偶合终止,最高聚合温度,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2. 基本原理及现象解释z单体对不同连锁聚合机理的选择性z自由基聚合机理(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及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z自动加速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z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 ; 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关系,影响引发剂效率的因素。
z链转移剂在聚合物合成中的用途 ; 高压聚乙烯的长支链和短支链的生成原因。
z烯丙基单体的自阻聚作用1整理:潘奇伟z自动加速效应对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关系的影z温度、压力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z四类引发剂的引发基元反应(包括偶氮类(AIBN),有机过氧化物类(BPO),无机过氧化物类(KSP)、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亚硫酸盐与硫代硫酸盐))z苯醌及苯酚对自由基反应的阻聚原理。
高分子化学习题课

一、名词解释
• 27、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 种的反应。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 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 28、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单体自由基形成 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 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 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 29、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 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 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 • 30、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 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 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 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较窄
较宽
二、简答题
• 4、试解释官能团等活性理论及其适用条件。 • 答: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活性与分子链长无关,其适 用条件应限定为 • (1)聚合体系为真溶液,即呈分子分散状态的体 系; • (2)官能团的邻近基团及空间环境相同; • (3)体系黏度不妨碍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排 出。 • 总而言之,官能团等活性理论必须在低转化率条件 下才适用。
二、简答题
6、试说明有哪些因素对烯类单体进行连锁聚合反应的聚合热产生影响?要 求解释影响的结果和原因。 • 答:(1)位阻效应使聚合热降低。原因是取代基之间的夹角在聚合物和 在单体分子中分别为109°和120°,可见取代基之间的拥挤状态使聚合 物位能升高的程度大于使单体位能升高的程度,两者之间的位能差减小, 故聚合热降低。 • (2)共轭效应使聚合热降低。原因是存在于单体分子中、使位能降低的 共轭效应并不存在于聚合物中,因此单体与聚合物之间的位能差减小,故 聚合热降低。 • (3)氢键和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热降低。原因是能够降低单体位能的氢键 和溶剂化作用在聚合物中却受到一定限制,使聚合物的位能降低不多,因 此单体与聚合物之间的位能差减小,故聚合热降低。 • (4)强电负性取代基使聚合热升高。由于含强电负性取代基(如F原子) 的C-C单键和C=C双键的键能差远大于一般C-C单键和C=C双键的键能差, 因此以聚合热形式放出的双-单键转化过程(聚合)的分子热力学能降低 值也就大于后者。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2

教材P634、⑴由外加酸催化聚酯化动力学公式:1/(1+p)=k'c0t +1可得t= p/((1-p)*k'c0)当p=0.98时:t1=0.98/((1-0.98)k'c0)=49/k'c0当p=0.99时:t1=0.99/((1-0.99)k'c0)=99/k'c0所以t2近似等于2t1,所以在p=0--0.98和p=0.98--0.99时间段的时间近似相等。
⑵①、自催化作用下分两种情况:a、羧酸不电离:由-d c/d t=kc3得出1/c2-1/c02 =2kt又因为c=c0(1-p)所以1/(1-p)2=2ktc02+1因为X n1=1/(1-p) 所以X n1=2ktc02+1由1/c2-1/c02 =2kt 得出c2/c02=1/(2ktc02+1)得出[c]/[c0]=1/(2ktc02+1)1/2b、羧酸部分电离:-d c/d t=kc5/2 得出1/c3/2-1/c03/2=2/3kt又因为c=c0(1-p) 所以1/(1-p)3/2=2/3ktc03/2+1因为X n2=1/(1-p) 所以X n2=2/3ktc03/2+1同理:[c]/[c0]= 1/(2/3ktc03/2+1)2/3②、外加酸的情况下:由-d c/d t=k'c2得出1/c-1/c0 =k't又因为c=c0(1-p)所以1/(1-p)=k'tc0+1因为X n=1/(1-p) 所以X n=k'tc0+1得出[c]/[c0]=1/k'tc0+117、由题:f=[(2.5x2)+1x2+1x3]/(2.5+1+1)=2.22⑴按carothers法:Pc=2/f=2/2.22=0.9,反应到产生凝胶时羧基的剩余量为n COOH=2.5x2(1-0.9)=0.5,酸值为中和1g试验所需要的KOH的mg量-COOH KOH1 1N-COOH= n KOH所以酸值=(n KOH xM KOH)/m总=(0.5x56)/(2.5x148+1x62+1x92)=53.4mgKOH/g试样⑵按flory法:(2,2,3体系)f=3,ρ=(1x3)/(1x2+1x3)=0.6Pc=1/[1+ρ(f-2)]1/2=1/[1+0.6x(3-2)]1/2=0.7906, 反应后剩余的-COOH的摩尔质量:n COOH=2.5x2x(1-0.7906)=1.047酸值=(n KOH xM KOH)/m总=(1.047x56)/(2.5x148+1x62+1x92) =111.89mgKOH/g试样。
2 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1、简述逐步聚合和缩聚、缩合和缩聚、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自缩聚和共缩聚的关系。
参考答案:2、略举逐步聚合的反应基团类型和不同官能团的单体类型5例。
参考答案:逐步聚合的反应基团类型:羧基;羟基;氨基;酰氯基;异氰酸酯基;环氧基;酚羟基。
羧基可以与羟基、氨基反应;羟基可以与酰氯基、异氰酸酯基;环氧基反应;氨基可以与羧基、酰氯基和异氰酸酯基反应。
3、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a、乙醇;b、乙二醇;c、甘油;d、苯胺;e、己二胺参考答案:己二酸可以与乙二醇、甘油、己二胺反应形成聚合物。
4、写出并描述下列缩聚反应所形成的聚酯结构,b-d聚酯结构与反应物配比有无关系?参考答案:a、HO—RCOOH以为重复单元的线形聚酯。
b、HOOCRCOOH+HOR’OH等摩尔比时得为重复单元的线形聚酯。
所得的数均聚合度X n 与两官能团摩尔数之比r(r≤1)和反应程度P之间有:关系。
c、HOOCRCOOH+R“(OH)3两基团等摩尔比时可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当羧基远大于羟基时,得到羧端基的低聚物,当羧基远小于羟基时,得到羟端基的低聚物。
d、HOOCRCOOH+HOR’OH+R“(OH)3两基团等摩尔比时可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当羧基远大于羟基时,得到羧端基的低聚物,当羧基远小于羟基时,得到羟端基的低聚物。
5、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型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点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参考答案: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己二酸和己二胺的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前者缩聚物之间没有氢键;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引入了苯环;己二酸和己二醇的缩聚物比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引入了苯环,而且后者的乙二醇比己二醇的碳原子数小;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物比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缩聚物的熔点低,强度小,其原因是后者分子链中有酰胺键,分子链间有氢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单元(链节)=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式中, 式中,M0为重复单元
X n = DP = n
或结构单元) (或结构单元)的分子 量,也就是单体的分子 量。
M = DP × M 0 = X n × M 0
聚合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生成, 聚合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生成,且重复单元的元素组成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不 一致。 一致。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 单体聚合机理的判别依据,熟悉常用单体的聚合机理。 单体聚合机理的判别依据,熟悉常用单体的聚合机理。 2. 引发剂类型,常用引发剂的种类、分子式、分解反应式,引 引发剂类型,常用引发剂的种类、分子式、分解反应式, 发剂分解活性判别依据,分解动力学方程,半衰期。 发剂分解活性判别依据,分解动力学方程,半衰期。 3. 自由基聚合机理特征:慢引发、快增长、快终止。 自由基聚合机理特征:慢引发、快增长、快终止。 4. 微观动力学方程:推导过程的四个假定。 微观动力学方程:推导过程的四个假定。 四个假定 5. 自加速效应: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自加速效应: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6. 动力学链长和数均聚合度的相关公式。 动力学链长和数均聚合度的相关公式。 7. 聚合速率、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聚合速率、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8. 了解阻聚、缓聚作用。常用的阻聚剂、缓聚剂、链转移剂。 了解阻聚、缓聚作用。常用的阻聚剂、缓聚剂、链转移剂。
单体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单元相同化学组成, ) 但电子结构不同的单元 。 本例特点: 本例特点: 因两种单体参与聚合,故两种结构单元构成了一个重复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链节)≠结构单元 因聚合反应为官能团间的缩合反应,单体分子进入大分子后失去 了一些元素,故结构单元不能称单体单元。
高分子化学习题课
------绪论 缩聚和逐步聚合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共聚合 聚合方法 离子聚合
主 讲 人:张玉红 E-mail: 382514971 @ 2011-10
第一章 绪 论
高分子? Macromolecule(大分子):包括天然大分子、合成大分子 天然大分子: 天然大分子: 蛋白质 DNA、RNA 纤维素 淀粉 天然橡胶 …… Polymer 合成大分子: 合成大分子: 在适当条件下人工合成的大分子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High Polymer
H
H N (C H 2 ) 6 N H C O (C H 2 ) 4 C O
n
OH
聚合度(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一个指标,在 ) 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用n表示,也称链节数,有两种表示方法: 以大分子链中的结构单元数目 结构单元数目表示,记作 结构单元数目 以大分子链中的重复单元数目 重复单元数目表示,记作 重复单元数目
引发剂效率(initiation efficiency, f) 引发剂效率(
高度减压,两种基团数相等
分子量控制方法
r =
1 q +1
端基封锁
计算公式
1− r q = r
原料非等摩尔或 加单官能团物质 两单体非等基团数, 过量: 两单体非等基团数,bBb过量: 过量
X X
n
n
1+ r 1 + r − 2 rp q + 2 = q + 2 (1 − p ) =
N r= a N b
重复单元(链节)=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X n = DP = n
注意:式中, 注意:式中,M0为重
M = DP × M 0 = X n × M 0
复单元(或结构单元) 复单元(或结构单元) 分子量” 的“分子量”,但不是 单体的分子量。 单体的分子量。
聚合物由两种单体聚合而生成, 聚合物由两种单体聚合而生成,但两种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分别与单体的元 素组成一致。 素组成一致。如:
该聚合物(称共聚物,Copolymer) 共聚物, 共聚物 ) 由丁二烯 苯乙烯 丁二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二种单体共聚而 成,存在着两种与各自单体元素组 成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
与之对应,由一种单体 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均聚物 均聚物 (Homopolymer)。 )。
这种无规排列的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无法确定其重复单元,仅
H2C H C O CH3 CH2 H C CH3 O
环氧丙烷
H2C
CH2 CH2 CH2
氧杂环丁烷
O
H2 C
CH2
O
该分类方法的难点: 该分类方法的难点: 某些聚合反应其元素组成变化似加聚,而产物结构却类似缩聚物,如:
水和酸作催化剂:逐步聚合 水和酸 碱作催化剂:连锁聚合
第二章 逐步聚合
根据官能度(Functionality)体系不同,可区分缩合反应、线型缩聚 体 官能度( 缩合反应、 官能度 ) 缩合反应 线型缩聚和体 型缩聚 1-1、1-2、1-3体系 、 、 体系 体系: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如醋酸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等 2-2、2体系 、 体系 体系:线型缩聚(linear polycondensation) 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如涤纶树脂、 尼龙等 2-3、2-4等多官能团体系 、 等多官能团体系 等多官能团体系:体型缩聚 (tridimentional polycondensation) 至少有一个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形成大分子向三个方向上增 长,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高(大)分子? 什么是 大分子化合物? 高聚物? 聚合物?
分子量很大(>104)的分子 分子量很大(
由原子或原子团(结构单元)以共价键形 式连结而成的大分子量同系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高分子化合物和小分子化合物的不同 分子量特征、结构特征、聚集态特征 结构单元 共价键连结 大分子量同系混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聚合机理的分类
按单体和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分(Carothers) : 按单体和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分 -- 加聚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 缩聚 (polycondensation ) 按聚合机理分(Flory) : 按聚合机理分 -- 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活性中心引 发单体, 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 -- 逐步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 :无活性中心, 无活性中心, 单体官能团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
r=
q=
Nb −1 Na
两单体等基团数,加单官能团 : 两单体等基团数,加单官能团Cb:
Na Na + 2 Nc
q =
2Nc Na
aRb,加单官能团Cb: ,加单官能团 :
r = Na Na+Nc
Na+Nc 1 1+ q Xn = = = Na-NaP+Nc 1 rP 1 + q-P -
q=
Nc Na
实际上,分子量的大小并无明确的界限,一般 ------<100------<1,000<------<10,000<------1,000,000<-----低分子物 齐聚物 (Oligomer) ) 低聚物 高聚物 (Polymer) 超高分子量高分子 (UHMWP)
常用聚合物的分子量(万)
定义: 定义:
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
CH2 H C Cl
重复单元的特点: 重复单元的特点: 以单体结构为基础 在聚合物链中重复出现
尼龙-66的重复单元
H N (C H 2 ) 6 N H C O (C H 2 ) 4 C O
聚合物由两种单体缩聚而生成。 聚合物由两种单体缩聚而生成。如: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e unit):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 ) 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2)凝胶点 c的预测 )凝胶点p Carothers方程:
pc = 2 f
Flory统计法:
( p A )c =
1 [r + r ρ ( f − 2)]
1 2
线型缩聚 实施方法
熔融缩聚 单体和聚合产物均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聚合反应。 最简单的缩聚方法。只有单体和少量催化剂 溶液缩聚 单体在溶剂中进行的一种聚合反应 溶剂可以是纯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 溶液缩聚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其规模仅次于熔融缩聚 界面缩聚 将两种单体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混合后在两相界 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单体活性高,反应快,可在室温下进行 固相缩聚 Tg以上、熔点以下的固态所进行的缩聚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M = X n1 × M 10 + X n 2 × M 20
聚合反应分类: 聚合反应分类: 1. 按聚合过程中单体 聚合物的结构变化 按聚合过程中单体-聚合物的结构变化 2. 按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加聚、缩聚、 加聚、缩聚、开环 逐步聚合 连锁聚合
习惯命名法: 习惯命名法: 1) 以单体名称为基础命名 均聚物:“聚(Poly)”+单体名 共聚物:取单体简名,在后加“树脂(Resin)” 或“橡胶(Rubber)” 2R*(reactive species)的存在(外因) -- 自由基 (free radical) -- 阴离子(anion) -- 阳离子(cation) 单体中存在接受活性种进攻的弱键,如-C=C-(内因)
单体聚合机理的判别
热力学可能( △G < 0) 热力学可能( ) -- 单烯类、共轭双烯类、炔类、羰基化合物等一般都属于热力学可能 单烯类、共轭双烯类、炔类、 的单体。 的单体。 从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来判断单体能否聚合; 从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来判断单体能否聚合; 空间位阻效应来判断单体能否聚合 然后通过电子效应来判断属于哪一类的聚合: 然后通过电子效应来判断属于哪一类的聚合 电子效应来判断属于哪一类的聚合 1)共轭单体能按三种机理聚合 ) 2)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可自由基和阴离子聚合 ) 3)带有供电子基团的单体则只能阳离子聚合 ) 4)记住特殊的聚合方式(带烷基取代基的单体、VC、烷基乙烯基醚等) )记住特殊的聚合方式(带烷基取代基的单体、 、烷基乙烯基醚等) P66 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