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研究院-广州大学

合集下载

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现在由我代表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筹备组,向各位汇报协会筹备工作的情况。

在省建设厅和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发起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筹备组工作人员辛勤工作下,历经一年多时间,今天,终于拉开了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成立大会的帷幕,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欢庆的日子。

回忆这一年多与大家并肩战斗的过程,虽觉艰辛却倍感欣慰—大家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回想当初,在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办公地点的情况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下面我把整个筹备过程作简要汇报。

一、协会的组建起因和前期工作我省建筑节能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推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机构建设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建筑节能领域中的骨干企业和中坚力量来共同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通过组建成立社团组织是一个有效手段。

在2008年5月由广东省建设厅组团到湖北、重庆、云南考察学习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兄弟省市已成立了建筑节能协会。

为此,考察组根据我省建筑节能任务的要求,参考兄弟省市的做法,向向建设厅党组建议筹建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以弥补我省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中力量不足。

20xx年7月,九家发起单位,(他们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东广铝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恒星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广东利海集团有限公司)郑重向省建设厅提出筹备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且建设厅作为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主管部门的请示,省建设厅以粤建人函[2008〕272号文《关于同意筹备成立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的批复》,予以批准同意。

二、开展筹备活动的有关情况20xx年9月,在广州三寓宾馆召开了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发起单位座谈会。

广东省民政厅和广东省建设厅领导以及各发起单位等参加了会议,商讨研究成立协会的相关事宜,并着手草拟协会章程。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3.12.31
•【字号】粤建科函[2013]2309号
•【施行日期】2013.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
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的通知
(粤建科函〔2013〕2309号)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保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质量,加大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经各地推荐,我厅审定,现将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2月31日附件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第二批专家名单。

384圆柱形剧场冬季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

384圆柱形剧场冬季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
目前国内对剧场的气流组织研究大多局限于夏季工况,而剧场通常被包围在其他附属房 间之间,在冬季由于室内发热量大,建筑耗热量小,而剧场内的观众厅,地面前低后高,室 内温度分布也是前低后高,特别是冬季更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往往有较大的温度梯度,使 得观众剧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舒适度不佳,所以剧院冬季工况气流组织研究十分必要。本 文通过 PHOENICS2010 软件,采用 k-ℇ CHEN 湍流模型计算了在三个送风角度下和一种提 高送风温度和速度的优化工况下圆柱形剧场冬季气流组织特征,对它们的温度场、速度场和 热舒适性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出最佳送风方向,结果表明在最佳送风方向的基础上优化工况 对改善剧场内气流组织是非常有效的。
18.32℃
26.06℃
(a)θ=0°,Z=0.6m
(b)θ=0°,Z=1.0m,Y=17m
(c)θ=0°,Z=1.4m
18.46℃
(d)θ=5°,Z=0.6m
(e)θ=5°,Z=1.0m,Y=17m (f)θ=5°,Z=1.4m
18.43℃
24.78℃
(g)θ=10°,Z=0.6m 2.2 速度场结果与分析
0.87m/s
(a)θ=0°,Z=0.6m
(b)θ=0°,Z=1.0m,Y=17m (c)θ=0°,Z=1.4m
0.79m/s
(d)θ=5°,Z=0.6m
(e)θ=5°,Z=1.0m,Y=17m (f)θ=5°,Z=1.4m
0.82m/s
(g)θ=10°,Z=0.6m(h)θ来自10°,Z=1.0m,Y=17m
☆刘凤姣,1989 年 7 月,硕士研究生,510006,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 Tel: 13580448923 E-mail:13580448923@

空调室外机组合理摆放间距的数值模拟研究

空调室外机组合理摆放间距的数值模拟研究

目前 多 联 式 空 调 室 外 机 因其 自动 化 程 度 高 、 使 用灵 活 、 节 约 能 源 等 优 点 被 越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于
大型 高层 办 公 建 筑 中. 多 联 式 空 调 室外 机 在 制 冷
为, 当气 候环 境 温 度 超 过 4 3℃ 时 , 空 调 器 的 自动 保护 系统 则会启 动 , 压 缩机 停 止 运行 . 因此 多 台 室
基金项 目: 广东省重大科技基金 专项资助项 目( 2 0 1 2 A 0 1 0 8 0 0 0 4 8 ) ; 广州市节能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 J - 2 0 1 1 - 5 ) ;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
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 目( 2 0 1 0 - 0 2 )
的最佳 摆放 方式 . 室外 机 设 定 为 内热 源 ( S o u r c e T e r m— E n e r g y ) ,
1 多联 式空调 室外机 的运 行条件
在 炎 热 的夏 天 , 摆 放 在 群 楼 的 室 外 机 设 备 通 常 都会 同 时运行 , 一 旦 这些 室外 机 摆 放 得 过 密 , 就
率 的 室 外机 组 , 其 间距 分 别 为 0 . 5 m、 1 . 0 m、 1 . 5 m、 2 . 0 m 的 4种 摆放 间 距 进 行 数 值 模 拟 , 得 出不 同排 数 下 室 外 机 之 间应 保 持 的 间 距 建 议 值 . 关 键 词 :室外 机 ;数 值 模 拟 ;布 置 方 式 中图分类号 : T B 6 5 7 .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会使 室 外机 的 冷凝 器 不 能 良好 、 充 分 地 与周 围 环
其 散热 量按 照下 述方 法求 取 : 对于 1 6 H P室外 机 ,

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中纳米石墨添加剂性能实验研究

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中纳米石墨添加剂性能实验研究

伴 随着我 国经济 的高速发展 和城市 化水平 的不断 提高 , 空 调 系统在现代建筑 中的应用越来越普 遍 , 空调 耗能也随之剧增 ,
散性很差 。因此 , 如何控制纳米粉体 的团聚已成为纳米流体强化 传热前期工作 的首要 问题 。王珊珊 c等研究发现 , 9 ] 超声分散 法可 以制备稳定的纳米石墨有机溶剂分散液 ,加 入不同分散剂 的纳 米石墨分散液稳定性有很大 区别 。通过添加分 散剂可 以提高纳
了实验研究。
程 中具有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 , 影响 了其蓄冷能力。 有机类 相变蓄冷 材料主要 包括石蜡 、 肪酸 、 脂 多元 醇 、 高级 烷烃等 。其优点是固体状 态成 型性好 , 一般不容易出现过冷现象 和相分 离现象 ; 缺点是导热 系数小 、 其 密度较 小 、 单位体 积的储 热能力较小等 ¨ , ]导致其在蓄冷系统 的应用 中传热性能较差 、 蓄 冷量利用率低 , 从而降低 了系统的效能。针对有机相变材料 的低 导热系数 , 强化换热技术是必需 的。 目前 , 提高导热 系数 通常采
用率 。目前 , 常用的相变 蓄冷材料 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个 大类 , 绝大多数无机物相变 蓄冷材料具有 腐蚀性 , 而且在相变过
因此 , 本文针 对已研制 的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 D 川 c[ 导
热 系数低 、 传热性 能差 的缺 点 , 向其 中添加纳 米石墨 , 超声 采用
分散法 和添加分散 剂制备 纳米石 墨的稳定分散体 系,对分散剂 的种类 、 纳米石墨的质量浓度 、 声时间和分散剂 的浓度对 纳米 超 石墨分散稳定性 的影 响及添加纳米石 墨对导热性能 的影 响进 行
C. P。
以及碳 纤维 [等来增强导热 能力 。虽然 这些高导热 系数 的添加 5 物 会强化 蓄能系统 的传热效 率 , 由于其 固体颗粒 大 、 但 密度高 , 使其 在液态条件下 的蓄冷介质 中极 易发 生沉淀 ,从而导致无 法

建筑节能技术在广州大学城的应用

建筑节能技术在广州大学城的应用

并能跟随 未端 负荷的
变化 .实现冷 站供冷 量 与 末端用 户实 际需 求 负荷 的 精 确匹配 .提高 系统的运
行 效率 . 低运营 成本 降
大 学 城 域 供 冷 系 统 按 供 冷 域 分 为4 相 个 对 独立 的系 统 .分 别 由4
个 冷 冻 站 及 相 对 应 的 冷
列 能 技 术 的幢 川 . 为r州 的 建 筑 能 技 术 应州 起 到 r 范 作 川 本 文 介 广 州 人学 城 建筑 能 爪
技 术的 J 、 川情 况
【 关键词】 J 川新 端卡 ; 、 彳 能 悌缄  ̄ J 能觇则 ll J J;
J 大 学 城 址 r 尔 币 r徉 .0 3 1l 扁 动 , 州 2 0 " J -
使 能 源 l 一 次 能 源I (得 到 r梯 级 利 J , 到 - 的 N l达 j J高 效 节 能 、 化 能 源 结 构 、 制 污 染 、 善 环 境 的 ’ 优 控 改
几的 .
板 、0 m/ 模 板 、3 rm厚 的 J 气混 凝 上 为隔热 23 区 域 集 中 生 活 热 水 系 统 3 r 的 a l0 a J I I .
冻 水管 网 、 末端 换 热 间组
成 , 过 板 式换 热 器将 冷 通
校I I 程

2 0 ‘ 8 { I.其 余 I 0 5 宄 J 程
底 前 全
广 州 人学 城 规 划 阶 段 运 川 J多 项 新 技 术 . ’
j ・ 节能 规 划达 到 I I
进 水 , 运川 J 系列 节约 一 .
能源 的技 术措施 . 为十态城 l , 没奠定 J ㈨ J 建 ’
广 州 大 学 城 最 大 f 能 托 审 州 制 冷 . 步 汁 l F , j 初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汕头市长平路57号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510500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
510631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州五山科华街511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10640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510500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汕头大学科技中心
510120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学院教学楼11楼 广东医学院
524003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东风东路651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51006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
510100
广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大学城清华校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518055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

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

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很多人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地追求GDP的增加。

GDP虽然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但GDP也具有很多的局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GDP仅仅是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但它不能真正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水平。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们给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货币总价值所起的名称,用货币这把尺子去度量一国利用其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状况。

实际的GDP与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GDP之间的背离反映了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状况,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可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把实际GDP除以一国人口数量则得出人均实际GDP。

一、GDP的局限性1、GDP无法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的积累,仅是计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质量的增加。

例如,河北省三年大变样过程中GDP的变化,2008年为建设新的办公楼,需要把原有的楼房拆迁(尽管楼房还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是处于规划地带,必须进行拆迁)。

拆迁过程中增加的GDP就会计入2008年的国民收入当中;而2009年在原有的地方重新建立办公楼,在建设过程的水泥、钢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配套的办公设备以及每个环节中人工的需求等等,这些都会创造2009年的GDP,计入2009年的GDP。

同样是新办公楼的建设,其中的拆迁和建设分别计入两个不同时期的GDP,虽然每个时期的GDP都有增加,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财富积累。

在地方的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如邯郸市和邢台市的一些县区都标出了“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变”的标语,出现了农民新建楼房被强行拆迁,重新建设新农村。

为什么要拆迁?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周孝清教授说,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因为城市的规划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筑不符合新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必须拆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节能研究院
建筑节能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底,是从事空调系统节能及优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生态可持续城镇建设、健康建筑、智慧建筑、农产品干燥和农作物生长环境营造等领域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

负责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可持续城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和建设工作。

现有研究人员28人,已形成了城市热环境与建筑微气候、建筑通风、空调节能技术、健康建筑环境、智慧建筑、建筑节能材料、蓄热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研究团队。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等11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58篇,国内核心期刊150余篇。

实验室目前建筑面积已达3700m2,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人民币。

研究院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强了学术合作与交流。

研究院的研究方向:
1、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
研究健康建筑环境的形成机制与技术;研究高湿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方法,以及服装材料的热湿特性对人体-服装-空调环境耦合系统的影响规律;以室内空气环境为对象,将现有的污染源散发模型与扩散模型相结合,采用CFD技术,研究室内污染物浓
度的分布状况,研究通风方式、风量、气流组织、污染物散发量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和影响;研究建筑室内外温湿度和气流的空间分布及优化、建筑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理论及技术、建筑微气候形成及演化机理、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建筑消防控制方式及设备、建筑火灾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

2、建筑用能设备及系统节能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暖通空调设备传热传质和流动、强化传热传质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绿色建筑配套的绿色照明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结合校园能耗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优化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建筑用能规律。

3、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开发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包括研究新型相变蓄能墙体材料,新型调湿墙体材料,气凝胶复合墙体材料等;研究成套装配式快装、快拆建筑构件技术;研究符合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建筑新构件、建筑构件标准化技术、地区特色的节能构造技术。

研究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和方法。

4、建筑先进能源系统理论与技术方向
研究复合技术与复合能源供应系统技术,包括区域供热(冷)技术、热电(冷)联供系统、蓄能系统(冰蓄冷、水蓄冷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复合技术;研究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化技术;进行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示范研究,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适宜技术规模化集成应用专家系统技术。

专家介绍:
周孝清,男,1964年8月生,湖南祁东人,汉族。

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千百十工程”第三批省级培养对象。

全国高等学校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会理事、空调与热泵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建筑节能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顾问专家,《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编审委员会委员,《Building and Environment》《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空调节能技术、建筑通风技术、建筑蓄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及政府和企业咨询项目等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4部,参编国家、省市、行业标准10部。

吴会军,男,1978年12月生,河南清丰人,汉族。

主要从事建筑热工与空调节能相关的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工作,针对目前建筑领域空调能耗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易燃、耐久性差等问题,
以超高保温性能气凝胶与建筑构件为突破点,主要工作包括:(1)气凝胶超高性能绝热材料与建筑构件;(2)气凝胶绝热材料的热工参数理论模型与性能优化方法;(3)高性能气凝胶先进建筑保温技术与工程示范。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广州市教育系统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等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被三大索引检索50余篇,授权专利10项,研究成果被纳入3
项国家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于广州市新白云机场、广州市地铁、万科府前一号等大型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第1)、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2)等科技奖励。

丁云飞,男,1967年9月生,湖北荆门人,汉族。

博士,教授,广州市教学名师,广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工程专业负责人、省教学团队负责人。

国家节能专家库专家、中国化工暖通设计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暖通空调学会委员、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建筑节能、传热强化技术。

主持完成省、市科技项目及企业咨询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十三五”
重点出版物等高校教材8部,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市教学成果奖2项。

徐涛,男,1977年11月生,湖北黄冈人,汉族。

建筑节能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节能技术专家,广东省化工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Applied Energy》、《Energy》、《Applied Thermal Energy》等国际能源类SCI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能量存储与转化、系统优化与节能、先进热控技术及能源材料。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团队项目、广东省重大应用科技专项、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粤港联合创新)、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军工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开发等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2本,取得发明专利10余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