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合集下载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与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与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与标准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科室,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在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合理安排救治资源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原则与标准。

首先,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公正、科学。

公平意味着每个病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救治,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

公正意味着医生在进行病情分级时应客观、中立,不受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

科学意味着病情分级应基于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情严重程度、生命体征、病史、病情变化趋势等。

病情严重程度是最直接的评估指标,通常通过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可以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和危险程度。

病史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病情变化趋势是指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如病情加重、稳定或好转等。

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中,常用的分级工具包括Triage系统和Manchester分级系统。

Triage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工具,通过将患者分为红、黄、绿、蓝四个等级,以指导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优先级进行排序。

红色等级表示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救治;黄色等级表示病情较重,需要尽快救治;绿色等级表示病情一般,可以稍后救治;蓝色等级表示病情轻微,可以延迟救治。

Manchester分级系统是一种以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趋势为基础的分级工具,通过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以指导医生对患者的救治优先级进行排序。

除了分级工具,医生在进行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医院的救治能力、救治资源的分配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合理安排救治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果。

总之,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是急诊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合理安排救治资源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如心、肺、肝、肾 等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出血或休克
如大出血、低血容 量休克等。
02
危重病情的判断方法
生命体征观察
总结词
生命体征是评估危重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
详细描述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 急促或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预测病死率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学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异常分数,并根据 年龄和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最终得出一个总分,用于预测患者的病死率。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指导治疗
详细描述:APACHE II评分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 死率,还可以指导治疗。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 要入住重症监护室、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患者脏器结构和 功能的信息,如肺部X线或CT检查可 以发现肺部感染或气胸,心脏超声可 以发现心脏功能不全或瓣膜病变。
03
危重病情评分系统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全面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病情评估工具,通过对患者的年龄、生理学指标和 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
通过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社区调查 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
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急救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
的自救互救能力。

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人民医院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潜在危重病情评分系统参考2012年8月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参考)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TI —创伤指数⏹GCS—昏迷评分TS、RTS—创伤评分⏹MARSHALL—MODS评分SOFA—序贯器官衰竭估计⏹GRACE—ACS患者死亡危险性评分CPIS—肺部感染死亡危险性评分⏹ROCKALL—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危险性评分Ranson—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相关性评分⏹ATN-ISI—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性指数DIC积分诊断标准⏹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RAPS和REMS评分表分值变量0 1 2 3 4 5 6脉搏70-109 55-69 40-54 <40110-139 140-179 >179收缩压90-129 70-89(mmHg)130-149 150-179 >179呼吸 12-24 10-11 6-9频率 25-34 35-49 >49GCS >13 11-13 8-10 5-7 <5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SpO>89 86-89 75-85 <752RAPS和REMS评分注意事项:⏹参数取同一时间点⏹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7 ≤11 10%8 16-17 50%≥14 ≥24 100%EWS和MEWS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急诊病情评估—评分在急诊中的应用

急诊病情评估—评分在急诊中的应用
1 分,总分7分 ❖ 去向:ICU,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急诊潜在危重症评分系统
PAPS与REMS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S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 适用范围:16岁以上成人 临床应用:评价院前转运的风险
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的评价 RAPS包括:血压、呼吸、脉搏、GCS 4个参数
每个参数赋值0-4分,总分0-16分 REMS包括:RAPS+年龄和指氧饱和度 6个参数
37
针对性的评分系统
MEDS评分
38
针对性的评分系统
MEDS评分
➢ 评分项中“合并快速进展的晚期疾病”分值最高,对 评分结果影响最大,针但对缺性的少评客分观系统评定的指标。对“预 计30 d内有50%可能死亡的疾病”的判定易受人为主 观因素影响
➢ 评分中的另一项“住在养老院”,国外此项14%的比 例与我国国情不符
❖ 急诊的大多数,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短期内暂无 生命危险
❖ ACS、AECOP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肠梗阻、 宫外孕等
❖ 具有潜在生命危险,不可掉以轻心
急诊危重症识别
非急症患者
❖ 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好 ❖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 先诊断后治疗,可稍缓处理
急诊危重症识别
病情评估的意义
8.血清钾 (mmol/L) 9.血清肌酐
(μmol/L) 10.白细胞比容
0 130~149 3.5~5.4 53.04~123.76 0.30~0.45
11.白细胞计数 (×109/L)
12.Glasgow 昏迷评分
3.0~14.9


1
2
3
150~154
120~129 155~159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5-7高危( )
分值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是/否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TIMI评分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
STEMI患者TIMI评分表
项目
1.年龄≥75岁
65-74岁
2.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3.收缩压<100mmHg
4.心率>100次/分
5.Killip分级 Ⅱ~Ⅳ 级
女性,80岁,因“胸闷喘憋1天,加重伴意 识模糊2小时”来诊,血压85/60mmHg, 心率110次/分,SPO2 90%,既往有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明显压 低,AVR导联ST段抬高。心脏彩超示心肌 运动不良,EF23%。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予抗凝、抗血小 板、硝酸酯类、血管活性药物,配合无创 呼吸机等治疗,患者好转。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无反应 正确回答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含混发音
无反应 可按指令动作 能确定疼痛部位 对疼痛刺激有肢体退缩反应 对疼痛刺激肢体屈曲 对疼痛刺激肢体过伸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4□ 3□ 2□ 1□ 5□ 4□ 3□ 2□ 1□ 6□ 5□ 4□ 3□ 2□ 1□
总分
说明:总分 15 分,最低 3 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 13~14 分为较度障碍,9~12 分为中度障碍,3~8 分为重度障碍(多 呈昏迷状态)。
<2.5
血肌酐μmol/L
≥309. 177-308 133-168
53-132
<53
红细胞比容
≥0.60
0.50-0.59 0.46-0.49 0.30-0.45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紧急、最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的重要任务。

因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对于提供及时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危重症病患。

一、病情评估1.主诉记录主诉记录是急诊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评估环节之一。

患者的主诉通常包括疼痛部位、症状发作时间、症状性质等,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信息,并准确记录。

2.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患者病情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体征信息。

体征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4.实验室检查在急诊科中,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X光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病情判断依据,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病情分级方法1.三级分级法三级分级法是急诊科中常用的一种病情分级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急诊患者、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

急诊患者:病情紧急但尚未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如急性腹痛、轻度创伤等。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危重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等。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予以救治,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

非危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不危及生命但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如轻度发热、轻微呼吸困难等。

这类患者通常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2.四级分级法四级分级法相对于三级分级法更加细致,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准确地分级。

急诊危重病情的识别与判断

急诊危重病情的识别与判断
活 动 性 出 血
生命体征 稳 定 ,有 潜 在 生 命 危 险状 态 ,如 : 模式将各种症状 与疾病分为危重 、重症及 Ⅱ ( 安 排 患 者 优 先 诊 治 (< 5 类 紧急 ) 急性哮 喘 ,剧烈 腹痛 ,晕厥 ,中毒 ,消化 道 r n ,监护重要生命 体征 a ) i 轻症三级 ,以利 于临床决策与处理。第一 出血 等
急诊患 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情 危重 且变化迅 速 。如 何提 高 急诊 “ 在 危重 潜 病 ” 的识 别 能 力 ,是 临 床 急 诊 医 生 关 注
的 重要 课 题 。所 谓 “ 在 危 重 病 ” 潜 ,是 指
类别 定义
表 1 急诊分诊标准
Ta e 1 S a d r s o me g n y tig bl tn a d fe r e c ra e
度 升 高 ;尿 常 规 结 果 隐血 阳性 7例 ;大便 隐血 阳性 1 7例 ;肝功 能检 查 总 胆 红 素 、 直接 胆 红 素 升 高 9例 , 直接 胆 红 素 升 高 2例 ,丙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升 高 2例 。 1个 月后 ,所 有 患 者 临床 症 状 消 失 ,各 项 检 验 指 标恢 复正 常 ,取得 满意 的 治 疗 效 果 。结 论 溴 敌 隆 中毒 患者 应 在 较 长 的 一段 时 间 内监 测 凝 血 功 能 ,不 因患 者 无 出血 倾 向 而掉 以轻 心 ,给 予 积 极 有 效 的
分诊
那些表 面上 看无 特定 器 官衰 竭 的 明显依
I ( 类 危重 ) 生命体征不稳定 ,必须立刻进行抢 救治疗
心 跳 呼 吸 骤 停
据 ,但 若不 及时进行有效地干预处理 ,患
者有可能在数小 时或数天后病情急剧快速 发 展 为 危 重 病 ,甚 至 危 及 患 者 生 命 。 在基 层医院采用症状导 向型结合改 良早期预警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1
呼吸?
概念
1
概念
呼吸:机体与外 界环境之间氧和 二氧化碳的交换
– 外呼吸 – 氧和二氧化碳在
血液中的运输 – 内呼吸
1
概念
缺氧(hypoxia) 因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
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 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
O2
O2 O2
O2
Hb
O2
供氧过程
1
利用氧
外呼吸
血液
循环
组织
听: 喘息性呼吸音(呼噜音,喘鸣及哮鸣音,气过水音), 完全气道阻塞使得呼吸音消失
感觉: 气流减低或消失 1
呼吸:通气不足或氧合降低的原 因
呼吸驱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呼吸做功降低:呼吸肌无力,神经或脊索受损,虚弱,胸 廓异常,疼痛 肺部疾病:气胸,血胸,胸腔引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肺挫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 水肿,肋骨骨折,连枷胸
1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预防原则在危重病人的管理中十分重要 早期发现危重病情,可用简单的方法解 决:
– 给氧、呼吸治疗干预 – 静脉输液或者有效的止痛
为临床医生发现主要的生理问题,确定 病因,开始治疗提供了可能。
1
院内呼吸心跳骤停
生理恶化先于呼吸心跳骤停数小时 早期干预能减少心肺复苏、减少入 住ICU以及其它相关事件的发生
– 寻求更有经验的建 议和帮助
1
修正诊断,评估反应, 回顾趋势
– 提供特定的脏器支持
– 选择最合适的医疗地 点
– 取得专家) 高龄(限制性储备能力) 严重的共存的慢性疾病(限制性储备能力,限制性的 治疗观念) 严重的生理异常(限制性储备能力,治疗耐受) 需要或近期经历较大的外科手术,尤其是急诊情况。 严重的出血或需要大量输血。 恶化或没有改善 免疫不全 上述问题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VPU
SCS与病死率对应关系:
8-11分高危
12分以上极高危,死亡率达29%以上
MODS评分
,Marshall
1995Marshall
MODS评分由6个脏器系统的评分组成: 每个脏器系统的分值为0~4分
0分--脏器功能基本正常
分--显著的脏器功能失常
著的脏功能失常
MODS评分的总分为0~24分
assessment,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1994
寻找一个客观而简单的方法
以连续的形式描述单个器官的功能障碍
评价从轻微功能障碍到重度衰竭程度
反复计量单个或全体器官功能障碍发生发展
由此确定描述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特征
分存活可能较大
如果最大CIS<4分,存活可能较大(61.0%)
如果最大CIS>5分,则病死率较大(86.3%)
Pugin等于1991年首次提出
等年首次提
Carlos等于2003年对其进行改良
6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