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诗史课后习题答案2015
神韵诗研究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神韵诗研究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三曹”不包括()参考答案:曹冲2.认为“神韵非诗品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之恰到好处,至善尽美”的理论家是()参考答案:钱钟书3.“神韵”一词从画界进入诗界,南齐谢赫的作品()中提出了“神韵”一词。
参考答案:《古画品录》4.“气盛言宜”是谁的主张?参考答案:韩愈5.首先把“建安风骨”引来作为唐朝诗歌改革的诗人是?参考答案:陈子昂6.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参考答案:谢灵运7.被世人称“大小谢”的两位诗人分别是()参考答案:谢灵运谢朓8.王小舒教授所说的“人化的自然”指()。
参考答案:田园9.神韵诗派的初期形态是()参考答案:清远派10.陶渊明开田园诗,()开山水诗。
参考答案:大小谢11.“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出自()参考答案:登江中孤屿12.“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这句既神韵悠长又饱含玄理的诗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参考答案:韦应物13.下位诗人中,哪位诗人的诗作因描写人文意象多而著称?()参考答案:黄庭坚14.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既是唐代政治由盛变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气由理想、浪漫化转变为现实化倾向占上风的契机?()参考答案:安史之乱15.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是()参考答案:嵇康16.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竹林七贤()参考答案:阮瑀17.韦应物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古澹简远18.正始时期,神韵诗借助()两种诗歌体式缓慢发展,这两种诗歌体式在神韵诗发展过程中起过渡作用。
参考答案:游仙诗、玄言诗19.被严羽指斥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指的是哪个诗派?()参考答案:江西诗派20.“嵇志清峻”与“阮旨遥深”指的分别是()诗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嵇康、阮籍21.建安风骨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慷慨多气22.清远派最本质的特征是()。
参考答案:归向自然23. 1.西晋诗歌出现了与正始不同的局面,总的倾向以什么为特征?参考答案:轻绮24.绿池翻素景,()参考答案:秋槐响寒音25.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出自以下哪种文献参考答案:《与极浦书》26.“盛唐诗人惟在兴趣”是以下那位理论家的观点参考答案:严羽27.以下哪项是王士禛所推崇的神韵诗应具有的风格参考答案:清远兼之28.以下哪项是《沧浪诗话》的主要批判对象参考答案:江西诗派29.“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是()对谢灵运、颜延之诗歌的评价。
2015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试卷(课程代码 00538)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神话属于创世神话的是A.大禹治水 B.夸父逐日 C.精卫填海 D.女娲造人2.下列《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婚恋诗的是A.《巷伯》 B.《静女》 C.《十月之交》 D.《君子于役》3.先秦历史散文中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的是A.《尚书》 B.《左传》C.《国语》 D.《战国策》4.《韩非子》的文风特点是A.奇幻诡谲 B.冷峻峭拔 C.质木无文 D.估屈聱牙5.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空灵飘忽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6.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是A.平实素朴 B.汪洋恣肆 C.清新幽渺 D.沉郁顿挫7.下列作品中属于桓谭《新论》的是A.《抑谶重赏疏》 B.《潜夫论》 C.《谏营昌陵疏》 D.《崇厚论》8.司马迁《史记》开刨的史书体例是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9.《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是A.抒情述志 B.逞才炫耀 C.发愤指弊 D.劝善惩恶10.西汉中期东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赋是A.《自悼赋》 B.《显志赋》 C.《答客难》 D.《答宾戏》A.西汉前期 B.东汉前期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B.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C.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14.据现存史料,较早给汉乐府分类的是A.汉武帝 B.郭茂倩 C.孔臧 D.蔡邕1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的作者是A.曹操 B.刘琨 C.刘桢 D.左思A.乐府诗 B.格律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29.柳宗元的散文《蝓频传》属于A.人物传记 B.山水游记 C.寓言 D.碑志30.温庭筠词的基本风格是A.秾艳香软 B.清丽疏淡 C.自然朴素 D.雅丽深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神韵诗史模拟题答案(全)

《神韵诗史》考试模拟题(共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
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
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2、滋味说南北朝梁钟嵘提出的有关诗歌形象性的理论。
《诗品序》: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有“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果“理过其词”,缺乏形象性,就会“淡乎寡味”。
前此,陆机、刘勰等虽也曾以“味”论诗文,但都不如钟嵘阐发得这样系统。
此后,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能辨“诗味”才能“言诗”的主张,要求诗歌具有妙在“咸酸之外,而非意尽句中”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从而由“滋味”说进入“意境”说,对以后的严羽、王士祯、王夫之、刘熙载、王国维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3、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4、二十四诗品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2015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试卷(课程代码 00533)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自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作者中,被称为“王黄州”的是A. 王安石 B.王沂孙 C.王磐 D. 王禹傅2.下列作品中,借用了《诗经》旧题的是A.梅尧臣《汝坟贫女》 B. 陈与义《伤春》C.苏轼《荔枝叹》 D.王禹傅《村行》3.《小山词》的作者是A.晏殊 B. 张先 C.范仲淹 D.晏畿道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彩舟云淡”相接的一句是A.翠峰如簇 B. 酒旗斜矗 C. 星河鹭起 D. 画图难足5.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四句所用典故出自A.李白诗 B.谢灵运诗 C.王维诗 D.谢胱诗6.黄庭坚《登快阁》的“快阁”,面临的是A.长江 B.赣江 C.黄河 D.鄱阳湖7.陆游《诉衷情》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的情感内容是A.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 B.抗金报国成梦中记忆C.平生不得志的失望和痛苦 D.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8.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所咏写的节日是A. 清明B. 元夕 C.中秋 D.端午9.在姜夔《扬州慢》中,作为过片承上启下的词句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D.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0.下列王沂孙《齐天乐》词句中,自诉身世孤危,可视为南宋遗民写照的句子是A. 一襟余恨官魂断,年年翠阴庭树B. 西窗过雨。
2015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试卷(课程代码 00539)自考科目包过qq378641068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A.诗风古淡 B.诗风清新 C. 追求气骨 D.讲究修辞2.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是A。
以议论说理见长 B.以写景抒情见长 C.雍容典雅 D.平易婉转3.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是A.清淡秀逸 B.豪放旷达 C. 清空骚雅 D.典雅含蓄4.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华丽典雅 B.朴拙瘦硬 C.豪犷雄放 D.清新流丽5.梦窗词的风格特点是A.清丽自然 B.通俗浅近 C.清新淡雅 D.浓艳密丽6.徐玑所属的诗人群体是A.江西诗派 B.江湖诗派 C.中兴四大诗人 D.永嘉四灵7.金元时期杰出诗人元好问的诗风特点是A.沉挚悲凉 B.慷慨豪放 C.瑰丽多姿 D.真淳简澹8.元杂剧《梧桐雨》取材于A.《离魂记》 B.《长恨歌》 C.《莺莺传》 D.《柳氏传》9.散曲名篇《潼关怀古》的作者是A.张养浩 B.睢景臣 C.张可久 D. 贯云石10.下列作品属于元话本的是A.《三国志演义》 B.《碾玉观音》 C.《武王伐纣书》 D.《错斩崔宁》11.“元诗四大家”之一虞集论文追求A.浑雅博大 B.平易正大 C.深婉蕴藉 D.清刚雄健12.明代传奇进入百花齐放的繁荣期指的是A.明代初期 B.明代盛期 C.明代中期 D.明代后期13.中国历史上最早献身于通俗小说创作的作家是A.冯梦龙 B.罗贯中 C.凌濛初 D.施耐庵14.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深刻影响其思想观念的是A.理学 B.心学 C.佛教 D.道教15.被王骥德《曲律》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的明代杂剧是A.康海《中山狼》 B.冯惟敏《僧尼共犯》C.徐渭《四声猿》 D.徐复祚《一文钱》16.刘基写得最好的文章类型是A.寓言性杂文 B. 叙事性散文 C.说理性杂文 D.抒情性散文17.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予A. 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七言排律 D.七言歌行18. 清初诗人中,和龚鼎慈并称“江左三大家”的是A.钱谦益、吴伟业 B.宋琬、施闰章 C.顾炎武、王夫之 D.袁枚、沈德潜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神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須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除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参考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参考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蠕动(rú)艾蒿(hāo) 聆听(líng)B、残羹(gēng)给予(jǐ) 湍急(tuān)C、悚然(sǒng) 允诺(nuò) 弹丸(dàn)D、侍坐(shì) 徘徊(huí) 凌驾(léng)(正确答案)2、《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的是谁?( ) [单选题] *A.小红B.凤姐(正确答案)C.晴雯D.探春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4、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单选题] *A.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正确答案)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江油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我国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6、下列句子加括号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正确答案)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神韵诗史期末考试答案

神韵诗史期末考试答案神韵诗史期末考试答案 72分1【单选题】(3分)士族的衰落导致()的成熟。
A. 田园诗B. 建安风骨C. 清远派D. 山水诗2【单选题】(3分)“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的作者是()。
A. 王昌龄B. 左思C. 陶渊明D. 杜甫3【单选题】(3分)迨元嘉间,()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也。
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
——王士禛《双江倡贺集序》A. 谢灵运B. 韦应物C. 谢朓D. 陶渊明4【单选题】(3分)气最早由()的《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
A. 曹豹B. 曹植C. 曹丕D. 曹操5【单选题】(3分)王士禛是()的集大成者。
A. 神韵说B. 滋味说C. 性灵说D. 格调说6【单选题】(3分)“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的作者是()。
A. 谢灵运B. 谢朓C. 谢道韫D. 谢玄7【单选题】(3分)登山则情满于山,()。
A. 造化钟神秀B. 登泰山而小天下C. 触景则生情于心D. 观海则意溢于海8【单选题】(3分)正始清远派创立以后,实际上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一条由张协、庾阐、兰亭集团而谢混,以玄言诗的演变贯穿,这是一条士族的线索;另一条由左思、郭璞直接(),这是一条寒士的线索。
两条线索都是清远派,在美学追求上也有根本的一致处。
A. 谢朓B. 钟嵘C. 陶渊明D. 谢灵运9【单选题】(3分)“气盛言宜”是()提出的观点。
A. 韩愈B. 刘长卿C. 柳宗元D. 苏轼10【单选题】(3分)“神韵乃诗中自具之本然,自古作家皆有之。
”出自()的《坳堂诗集序》。
A. 王士禛B. 翁方纲C. 胡应麟D. 钱钟书11【单选题】(3分)“诗之(),犹木之根干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
”——胡应麟A. 筋骨B. 形象C. 神韵D. 风骨12【单选题】(3分)文学史上别称“宣城太守”的是()。
A. 谢灵运B. 陶渊明C. 谢朓D. 李白13【单选题】(3分)桐城派是清代的散文流派,()提出以“阳刚之气”和“阴柔之气”评价文章,韩愈是阳刚之气,欧阳修是阴柔之气,好的文章要阴阳合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韵诗史课后习题
0.1古代诗歌截止到(辛亥革命)。
0.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0.3辛弃疾以(气)形词。
0.4简要说明中国的诗歌研究传统包括(古代传统)、五四传统和前苏联文学理论传统。
0.5(绘画艺术)对“神韵”概念的使用早于诗歌理论。
0.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曹操)。
0.7“诗之筋骨,犹木之根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
”出自明代的(胡应麟)的《诗薮》。
0.8(玄学)是魏晋时期的道家哲学。
0.9狭义的神韵理解以(王士祯)为代表。
0.10“神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1.1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擅长文学,后世称其为“三曹”。
1.2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刘祯。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1.4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1.5正始清远派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是玄学兼诗人。
1.6“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语出(嵇康)。
1.7清远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超越现实)。
1.8清远派的诞生于(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9《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阮籍)。
1.10《与山居源绝交书》的作者是(嵇康)。
2.1(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以致洛阳纸贵。
2.2“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出自左思的(《招隐》)诗。
2.3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沉浮。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
2.4兰亭集团是一个(贵族)集团。
2.5(郭璞)通阴阳之术,好道家之言,作游仙组诗十余首,借以抒发内心的不平和愤慨,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2.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2.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2.9到了(陶渊明),田园诗才算成熟。
2.10(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第一个成熟的神韵诗人,是文人田园诗的开创人,也是清远派的集大成者。
3.1南朝是神韵诗全面成熟的时期,其标志就是(山水诗)取代玄言诗成为诗坛主体。
3.2“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3.3池塘生春草,(田园变鸣禽)。
3.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出自(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5南朝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体诗,要求作诗要遵循四声八病,这种新体诗被称为(永明体)。
4.1唐初最早开始变革诗风的是(初唐四杰)。
4.2陈子昂在著名篇章(《修竹篇序》)中提出了风骨与兴寄的概念。
4.3(谢眺)之后,南朝清远派走向衰落。
4.4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诗歌创作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诗歌风貌被后人称为(“盛唐气象”)。
4.5(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诗歌需要风骨、声律、兴象三者。
4.6(盛唐)时期,神韵风格出现了向其他诗体渗透的现象。
4.7王维山水诗最有特色的贡献在于(禅意)的创造。
4.8(沈佺期)和(宋之问)最终定格了律诗的形式。
4.9神韵诗的高峰期在(盛唐)时期。
4.10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5.1唐代宗(大历)时期,作为创作转变的过渡,出现了一种新的神韵诗体,它既是盛唐神韵诗的继承,又是对它的改造和嬗变,艺术上既有退步,同时也有创新,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体式。
5.2(晚唐)是神韵诗风的衰颓和变异时期,其中有一些创作特点影响了宋代的诗风。
5.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
5.4(安史之乱)是唐代政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气转变的契机。
5.5盛唐时期,风骨与(神韵)是一对相互补充而存在的诗歌要素。
它们在对待现实的审美态度上是不同的,但它们也有着相同的基础,那就是自觉、独立的个体意识。
5.6杜甫诗歌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叙事,也不是对现实的全面反映,而是弥漫在作品中的(忧患)情结。
5.7大历时期,伴随“安史之乱”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重大打击,创作出现了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风骨)的消退,出现了神韵独擅的局面。
5.8(韦应物)虽然处于大历、贞元时期,其诗歌创作却未染大历诗人的衰飒、巧丽之风,在作品的深度和旷逸方面与盛唐作家相埒,所以王渔洋定其为盛唐的殿军。
5.9(柳宗元)在文学上也是一个主张入世、主张干预生活的改革派,他与韩愈一起领导了反对当时骈俪之文、倡导自由散文的古文运动。
5.10(李商隐)的许多恋情诗写得执著,深沉,带有深刻的悲剧感,是杜甫忧患情结的一种转移,显示了诗歌审美关注点的转移,跟南朝宫体不同,其余的作家则多追求感官刺激,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颓废情绪,为晚唐五代词的兴盛开辟了道路。
6.1(神韵说)作为古典主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代诗学中一个悠久的传统。
6.2神韵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南朝)。
6.3“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出自(钟嵘《诗品》)。
6.4(滋味说)是钟嵘在其《诗品》中提出的,他认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6.5司空图不仅是一位神韵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韵理论家,他的诗歌批评最典型地体现了唐人论诗感性化的特征,提出了(诗境说)。
6.6“他日差池春燕影,至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出自(王士祯)的《秋柳四章》。
6.7神韵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在(明清)。
6.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
6.9(神韵)和(风骨)共同构成了中国诗学的二元体系。
6.10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大支,在创作题材上倡导山水自然,在艺术风格上又偏向于清简淡雅,使得他推崇的诗歌具有了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