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判断题

1.X,

2.X,

3.X,

4. X,

5.V,

6. V,

7. V,

8.X,

9. ", 10.X

2)填空题

1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3 可行性研究阶段,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4 环境监控,环境管理与保护,环境规划与建设

5 单因子环境指数,单要素环境指数,综合(多要素)环境指数

6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噪声评价

7 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

8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9 生产性,消费性

10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11 气温垂直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

12 人群健康,生态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结构状态,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

1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14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招标或委托

3)解释题

1 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2 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 在综合考虑本国自

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环境要素的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3 工程分析就是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关键环节。

4 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纲领和指南,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先编制环评大纲, 并

通过环保部门审查后,才能开展进一步工作。

5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 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

系统所处的状态

6 环境的承载能力

7 逆温层是指其气温垂直温度分布上高下低的气层, 与常规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递

减大的规律相反,由于有逆温层存在,不利空气对流发展。

8 是指气温的垂直分布变化率, 气温垂直直减率, 用高度每增加或降低单位高差(100 米)

气温变化率负值丫表示

4)简答题

1 污染源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

物、水体酸碱度和热效应。

2 类比法,物料平衡法和资料复用法。物料平衡法基本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即在生产的

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产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的设计资料或实测资料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的常用方法。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型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

3?对于环境影响以污染因素为主的建设项目来说,其工作内容通常有6部份:工程概况;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和产污环节;污染源的源强分析与核算;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补充措施和建议。

4. 环境容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来源于总量控制思想,当一个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

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

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另还有一种就是把环境容量理解为环境的纳污量,根据其

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出其环境承载能力,也就是当人类的活动和影

响控制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时,环境其功能不会遭到破坏,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反之,

人类活动和影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

5. 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是将每个污染因子单独

进行评价,利用概率统计得出各自的达标率和超标率、超标倍数、平均值等结果。

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比较客观,简单实用,能真实反映水体中污染状况。

6. 在大气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的状况对污染因子

(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中进行筛选)。首先,选择开项目的等标污染排放量Pi较

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考虑在评价区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

查中的污染因子一般不宜超过5个。

(5)论述题

1?答: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实施最早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可以说是一项长久的环境保护战略,从我国不久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目的在于控制新增的污染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国民经济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每年都有数目众多的建设项目和开发区待上马,但是对于这些新增的开发项目要预测其未来是否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与影响,防范于未然,如果经过预测和评估,新增项目会带来重大的环境问题、影响和破坏,那麼这样的项目要被禁止上马。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是我们国家环境保护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答:

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拟建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非污染性质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如:主要对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及珍稀物种灭绝、流行病和地方病的传播等问题的预测分析,由于不同项目特点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从影响的性质、影响的范围、影响的程度以及后果差别很大,有些非污染的环境问题远比污染性质的问题要严

重,对人类的生存与威胁来的大和复杂,故,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非污染性质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6)计算题

1 . 1公斤燃油含:

N元素忽略。

1)理论需氧量 71.25+27.625+0.3125=99.1875mol/kg ,设干空气 O 2/N 2体积比 1:

3.78,则理论空气量 99.1875*

4.78=474.12mol/kg 重油。 即 474.12*22.4/1000=10.62N/kg 重油。烟气组成为

CO271.25mol H 2O

55.25+11.25=56.5mol, SO 2 0.1325mol, N2 3.78*99.1875=374.93mol. 理论氧气量 71.25+56.5+0.3125+374.93=502.99mol/kg 重油,即 502.99*22.4/1000=11.27m 3N/kg 重油。

2) 干烟气量为 502.99-56.5=446.49mol/kg 重油, CO 2百分比浓度

(0.3125/446.9*100%=0.07%,空气燃烧时 CO 2 存在最大浓度(71.25/446.49) *100%=15.96%

2 ?预测目标年单产产生的产污量 m 可以用下列模式计算

m m 0(1 k)t t0

式中:t 为预测年,t 0基准年,m 0时基准年的已知单产排污量, k 是单产排

污量的消减率,根据题意,首先将 1995年和2000年的每吨焦炭 SO 2带入 求得k

值:

1995-2000

400=34 0X( 1-k ) K=0.032

因此,2010年每吨焦炭的 SO 2排放量为: 2010-2000 m=340X (1-k )

=245.65

(g/t )

则2010年的总SO 2排放量为:

4

6

M=245.65 (g/t )X 40 X 10 (t ) =98.26 X 10 (g)=98.26(t)

3.分别计算出各污染物的灯标污染负荷: Pi=CiQ/Cio,及占该污染源负荷的污染负荷

比,见下表

时,前面的都是主要污染物,因此该造纸厂的主要污染物有 COD, SS, S

4 ?

T

297.8 298

不稳定 1 5~10

/ 1 1 1 1

d

不稳定

Z

10 1.5

T 297.5 297.8

10~30

1.5k/100m d

不稳定 Z 30 10

T 297.3 297.5

30~50

1.0k/100m

d

不稳定 Z 50 30

T 297.3 298

1 5~50

1.44k/100m

d

不稳定

Z

50 1.5

5.先求出在排烟 4.1 X

10 3

m/h 中的SO 2量,即

Q=(4.1 4 X 10 /3600) 3 6

(10/10 ) =1. -2 3 139 X 10 m/s

根据 C (x,0,0) Q( u y z )exp H ;/(2 ;)

6 .河段始端混合河水的

BOD 侨口 DO 为:

L °=(216 x 0+10X 500)/(216+10)=22.124mg/L,

C(O 0)= (216 x 8.95+10 x 0)/(216+10)=8.544mg/L 按式:C(O s )=468/ (31.6+T ) =10.354mg/L DO=10.354-8.544=1.8mg/L

2)河水的氧亏值

D 1.8exo( 1.82 6/46) 0.94 22.124/(1.82

0.17 0.94)

exp( 0.1004 exp( 1.82 6/46) 3.174mg/ L

由于平均风速U 5.0m/s , he=180m

1.0

C/ Z =0,即可得到出现地面轴线最大浓度点的

Z 值,(z ) max =He/ ??

2

C MAX

2Q 6

33

0.016 x 10=0.016cm /m euH e

将y = z 代入上式,并令

1)河水的 BOD5为,L 22.124 e )p

(0.94 0.17) 6/46 =20.01mg/l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建构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建构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景区旅游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多数的旅游景区旅游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一些热门的景区,由于旅游人数的激增所导致的旅游环境明显恶化,已引起旅游者的严重不满,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是旅游环境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以珠海市赤花山森林公园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lphi法,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旅游环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为景区的旅游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赤花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公园总面积为264.87hm2,森林覆盖率为95%,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树木种类繁多,景观独特,其浓郁的“赤花八景”为发展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了使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综合反映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的各个方面,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讲,选取指标构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以下基本原则[1]: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概念要明确。要充分运用森林生态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应有一定科学的内涵,能够反映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2)系统性原则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指标尽可能完整齐全,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地反映出旅游资源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内涵。3)代表性原则旅游资源涵盖范围较广,在充分考虑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尺度的前提下,选取既能反映不同种类生态旅游资源共性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因子,从而构建具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但对于一些意义重大却又难以量化的指标,也可用定性指标来描述。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从时间上反映旅游资源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空间上反映同一时间不同种类旅游资源的空间差异。6)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要求在尽可能简单的前提下,挑选指标容易获取、计算方便,并能够很好地反映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的指标构建体系。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

环境质量评价试卷 3

环境质量评价试卷 (课程代码024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常见的环境风险识别方法包括________、幕景分析法与__________。 2. 环境风险:目有两个主要特点: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 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工业“三废”、______和______。 4. 特尔斐法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__________、轮回反馈沟通情况及_______。 5. 在进行效益计算时,-----_______________一般不能货币化,难以估算。 6. 统计推断法的实质或核心是——。 7. 预测学的预测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类比分析法、专家系统法等四类,但在环境质量评价学中,常用的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8.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9.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一般分为三个不同阶段:___________、实施阶段和_________. 10. 从时间角度来看,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11. 在进行大气环境污染评价时,分级评价法中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污染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环境质量评价学研究内容包括【】 A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B.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C.环境污染物的分析监测方法 D.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13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A.三类B.三级c.五类D.五级 14.衡量经济效果好坏的标准是【】 A. E:B/C—min B. E=B/C----max C. E=B/C≥l D.E=8/C≤1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支持并约束着环境质量 B. 量多质高的环境要索环境质量发展的价值较高 C.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增强必然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D.环境要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支持仅体现于物质资源的提供 16根据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社会功能区的界定,居民区属于【】 A.一类区B.二类区C.三类区D.四类区 17.属于减轻环境风险的措施是【】 A.迁出建设项目周边居民B.原有工艺不变、提高产品合格率 C.改变生产原料 D.取消拟定的建设项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狭义上的环境风险评价 20.环境质量 21.生态学评价方法

环境评价概述(1)-环境评价的概念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十五课环境评价概述(1)-相关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环境评价相关概念,掌握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评价信息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等方法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题: 环境是环境评价? 如何获取环境评价信息?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 ?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张征, 沈珍瑶等. 环境评价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Jacob I. Bregman.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Second Edition). Lewis Publishers, United States. 199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与本课程相关的期刊 国内期刊 国外期刊 1)Environmental monitor and Assessment ----------Springer 2)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 第十五课环境评价概述(1) ——相关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一、环境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 1.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

环境高质量评价与衡量要点

环境质量评价 累积影响: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来源于连续发生在一段时间、单独的影响很小,但集合起来影响却非常大的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达到人类活动和环境相协调,是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拟定的开发建设规划或者具体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对规划或建设项目给环境实际造成和将可能进一步造成的影响进行后评价,通过检查、分析、评估等对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及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炎症性评价,并提出需补救、完善或者调整的方案、对策、措施的方法和制度。 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一定区域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定性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可能围。即辩识一项行动或一个项目对哪些环境要素产生哪些影响,确定其中有重要意义的受影响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没有人工净化措施的情况下,它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的特性成为水体的自净。 混合断面: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这个断面就称为混合断面。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的,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混合层高度:表征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围,即低层空气热力对流与湍流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而风速则直接影响动力湍流的发展。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系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遏制还是不影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环境质量评价期末考结业考试

1.环境质量评价目的:7目的(实现经济生产的合理布局)、(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为建设项目和规划活动实施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资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8程序(划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内容)、(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要素评价) (2)按照评价参数分类:(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美学评价)等 (3)按照评价区域分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游览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4)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6)国际条约与协定 5.环境法律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第二条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环境标准: 保护环境、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针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 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咨询工程继续教育,环境评价试题及答案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3009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其中二级评价一般采用()方法。 A.物理模型实验法 B.数值模拟法 C.近似估算法 D.类比法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后()日内,向公众公告拟建项目信息。 A.5 B.7 C.15 D.3 3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境影响报告表 D.境影响登记表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需要对重点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低于三级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9.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环境质量及评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天津科技大学 《环境质量及评价》 课程设计指导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6月

一、设计题目 黄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环境质量及评价,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否具备灵活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和手段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际环评工作的训练,掌握环评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依据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编写相关环评篇章或报告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建设项目(或环境要素)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篇章)的编制。具体要求为: (1) 总结和巩固课程知识,使之进一步加深和系统化; (2)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3)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得到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计算方法和预测能力的训练; (5) 能够对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及评价结论进行正确评述; (6)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内容,撰写一份完整的环境质量与评价报告。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时间:一周。

四、设计技术要求和指导 1.设计技术要求 在已知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环境质量与评价的相关分析和计算,提出完整的成果。其成果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形式提交。 (1)明确设计任务,熟悉原始资料 学生领到课题后,应认真仔细阅读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明确设计任务、内容及要求。 (2)计算和分析 对设计涉及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楚、正确,设计思路清晰,结论合理;所需要计算的内容,要求方法得当,步骤完整,计算正确,分析合理,资料整理完整,图表完备、规范。 熟练使用Win-Word排版功能,以及图表的正确排版和插入。 (3)设计报告书 设计报告书是设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做到内容齐全,逻辑严谨,叙述简洁,文词通顺,格式正确,排版一致。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与练习 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相比较其他方法,资料复用法的特点是(2) ⑴所得结果偏小,应用时应修正 ⑵较为方便,但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⑶计算工作量较大 ⑷能够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 2、清洁生产指标选取原则不确切的是(1) ⑴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⑵体现污染治理思想,主要反应出建设项目建成后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 弃物量 ⑶容易量化、既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⑷数据易得 3、影响地面水环境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划分为(4) ⑴持久性污染物 ⑵非持久性污染物 ⑶水体酸碱度 ⑷点源和面源 4、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3)—— ⑴实测法、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⑵物料平衡法 ⑶实测法、物料平衡法和经验估算法 ⑷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5、关于S~P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 ⑴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的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⑵其基本假设为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⑶可以用于计算河流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⑷河流中的溶解氧不只是来源于大气复氧 6、高斯模式的理论依据为(2) ⑴梯度输送理论 ⑵湍流统计理论 ⑶相似理论 ⑷相对论 7、下列哪些条件会造成烟气的抬升高度的增加(3) ⑴风速、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⑵风速增加,排气速率降低,烟气温度增加 ⑶风速减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增加 ⑷风速减低,排气速率减低,烟气温度减低 8、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属于(3) ⑴物理法

⑵化学法 ⑶生物法 ⑷物理化学法 9、对下列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原则,哪个实际上就是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归宿问题(2) ⑴资源化 ⑵无害化 ⑶减量化 ⑷清洁化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工程分析工作内容的是(4) ⑴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分析 ⑵污染物分析 ⑶清洁生产分析 ⑷人员编制安排 (2)判断题 1.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的评价类型仅有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X) 2.建设项目可划分为以污染为主和以非污染环境影响为主两大类(X) 3.环境评价是否就是环境质量评价(X) 4.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X) 5.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不包括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环境质量评价就是评价环境质量自身的好坏(√) 7.工程分析就是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 8.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拟建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非污染性质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如:主要对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及 珍稀物种灭绝、流行病和地方病的传播等问题的预测分析(X) 9.确定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取决于评价的等级(√) 10.由于存在大气不稳定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故易造成污染 (X) 11.主导风向主要指拟建工程项目所在地点多年统计结果中出现风频率最大 的风向(√) 12.风向就是风矢量箭头所指的方向(X) (3)填空题 1. 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遵 循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2.我国环境标准中主要的标准至少包括有_环境质量标准,_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_两大类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_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写,由_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来编写 4.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为_环境监控,环境管理与保护,和环境规划与服务。 5.环境质量评价中,统计指数法确定的环境指数又可分为_单因子环境指数,

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试题和答案

年月人员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5分,共65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和,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3.具有的水域,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和。 5.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监督实施。 7.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经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8.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备案。 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乙烯、的标准值为、、

、mg/L。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中,pH值、化学需氧量、铬(六价)分别使用、、 测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Ⅰ类水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 4.Ⅳ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三、解答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mg/L 计) Cl-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讲解学习

环境评价作业整理版

第一、二章作业 教材P22: 2、3、4题 2、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的体现。 判断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预知功能: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 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 导向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以上三种都隶属于这一功能 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4、论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现行的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各种项目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开工建设之前,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3)分类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分级审批: 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登记表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其他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来承担。 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甲、乙两级证书。 教材P35: 2、4、5题 2、根据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原则,可以确定的评价类别有哪几种?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5、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补充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几个工作等级?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 将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 等级划分的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收稿日期:2003-02-05基金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滚动计划(96-911-08-04)作者简介:成 筠,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文章编号:1001-4179(2004)05-0045-03 基于GIS 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成 筠1  徐泮林2  郑丙辉 3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9;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摘要: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为人类认识宏观环境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开展大尺度的区域生态区划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度量的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根据GIS 开发设计中原型法的思想,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和GIS 控件MapObjects 开发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等。关 键 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GIS;原型法;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X 8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保护离不开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而生态环境信息85%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工作,就是在分析、归纳大量环境调查和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的计算,找出研究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环境质量的发生、发展与空间分布规律。要解决这个问题,依靠传统的生态调查方法和限于局部环境及相互分离的评价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寻求能够从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调查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模式,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为人类认识宏观环境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开展大尺度的区域生态区划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度量的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遥感(R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 PS )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2 系统需求 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单环境要素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等; (2)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其评价数据仅来自于地面监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评价因子考虑也不全面,评价结果主 要是以表格和统计图方式表示,几乎没有引入生态学的概念,也 没有利用3S 技术,空间概念不明确; (3)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调查,依据生态学理论,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但大多处于半自动化半手工方式,亦即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后,利用计算机或手工方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人为评价,没有形成系统。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目的旨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机化;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能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反映和预测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规律,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地面同步实地监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一套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响应3方面的全新的且较为全面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可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并最终实现计算机化。 3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地面监测数据和遥感解译的初步成果,参考已有 的自然区划和植被区划的成果,进行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然后确定指标体系,并应用专家经验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对于选定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3.2 数据流程图 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1。 第35卷第5期人 民 长 江 V ol.35,N o.5 2004年5月 Y angtze River May , 2004

第04章-水环境质量评价习题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习题 一、判断题 1.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 2.在河流的托马斯修正模型中增加了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修正。 3.环境污染后,后导致被污染水体生物种群总的生物种类下降,而耐污型种类的个体数增加。 4.S-P模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 DO 的变化规律,它综合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扩 散和降解等多种运动模式。 5.S-P模型用于描述湖泊水库中的BOD- DO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二、问答题 1.常见的水环境质量指数有哪些? 2.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包括那几个过程? 3.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 4.试列出一维河流的水质模型方程及河流处于静态时方程的解。 5.何谓湖泊(水库)的分层的箱式模型? 6.何谓湖泊(水库)的“翻池”现象? 7.湖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那些容? 8.简要说明水环境现状调查容和调查时间要求。 9.如何确定水环境影响的等级? 10.说明污染物在水体自净机理? 11.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有那些容? 三、计算题 1.有一条比较浅而窄的河流,有一段长5km的河段,稳定排放含酚废水Q h=0.10m3/s,含酚浓度为 C h=5mg,/L,上游河水流量为Q p=9m3/s,河水含酚浓度为C p=0,河流的平均流速为v=40km/d, 酚的衰减速率系数为k=2 d-1,求河段出口处的含酚浓度为多少? 2.有一条河段长7.5km,河段起点BOD5的浓度为7mg/L,河段末端BOD5的浓度为5mg/L,河水

平均流速为15km/d ,求该河段的自净系数k 1为多少? 3. 一河段的K 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 E =19440m 3/d , BOD 5(E )=81.4mg/l ,河水Q P =6.0m 3/s ,BOD 5(P )=6.16mg/l ,u=0.1m/s ,K 1=0.5/d 。 ①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混合段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 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 5浓度是多少? ②如果COD Cr (E )=100 mg/l ,COD Cr (P )=12 mg/l ,K C =0.3/d ,其它数据同上,计算COD Cr 浓度。 4. 已知某一个工厂的排污断面上为30mg/L ,DO 为7mg/L ,受纳废水的河流平均流速为20km.d -1, 河水的k 1=0.75 d ,k 2=1.15 d -1,试求: (1)距离为5km 处的BOD 5和DO 的浓度。 (2)若沿途没有其他的污染源排污,何处河水BOD 5恢复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地表Ⅲ类水质中BOD 5=4mg/L 、氧气的饱和溶解度Ds =10 mg/L ) 5. 在忽略污染物的降解,污水在河岸边排入河流,河流二为均匀流场的稳定态方程的解为: ?? ???????????? ??--+???? ??-=x D u y B x D u y u x D uh Q y x C y y y 4)2(ex p 4ex p /42),(22π ①若某断面上河对岸浓度达到同一断面最大浓度的5%,定义为污染物到达对岸,求解此段这一距离L b 。 ②若断面上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之差不超过5%,可认为污染物均匀混合。地段面与由排放点的距离称为完全混合距离Lm,求解Lm 。

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试题集

综合评价 一、填空题 1、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分析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时,应做到_______因素与_______因素 相结合。 2、按照《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规定,_______以上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编制环境监测 报告。 3、《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以_______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秦岭、淮河以 南城市的降尘量在当地清洁点实测值的基础上增加_______吨/平方公里?月。 4、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时,单一测点监测数据和进行日、月、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 _______和_______的要求。进行区域范围的平均计算,具有监测数据的监测点数应占整个区域内所步监测点总数的_______。 5、计算SO2、NO2、CO日均浓度时,每天至少有_______的采样时间。 6、计算SO2、NO2、CO年平均浓度时,每年至少有_______分布均匀的日均值。 7、评价环境空气时,参与评价的项目中任何一项浓度不达标,则其空气质量为_______。 8、综合污染指数时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因子的指数_______。 9、空气污染指数(API)=101~200时,空气质量为_______。 1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分别执行_______类和_______ 类地表水标准。 11、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_______、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 级。 12、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 等于_______,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13、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 面比例大于或等于_______,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14、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的_______类标准; 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_______类标准。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中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共29项,其中_______ 项目适用于污染较重水体的评价,不纳入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评价。 16、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以Ⅲ类水质标准为依据,出现超标现象时,需列出_______及其

广州大学环境评价期末试卷

广州大学环境评价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5分)。 1、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有益活动得不到鼓励,有害活动得不到抑制,解决办法有 1.补贴,2.征税:显化隐形损失内化生产成本。 2、2009年国务院转发的发改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中指出的主要产能过剩的行业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 3、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类型(按开发方式分)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珠江三角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件》等,“一地、三域”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十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5、“两本账”是指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三本帐”是指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6、波浪形、锥形、平展型、漫烟型烟流扩散情况下的气温层结特点分别为不稳、 中性or弱稳、下稳,上不稳、上逆、下不稳。 7、常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TSP、PM20)、硫氧化物(SO2)、碳氢化物(CO)、氮氧化物(NO2)、碳氢化合物等。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9、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排入三类水域(除划定保护区和游泳区外)、二类海域执行一级标准、排入四类、五类水域、三类海域,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执行三级标准。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计算点类型分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最大落地浓度点、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二、简答(共计45分)。 1、环境系统、环境质量、环境价值与环境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地球表面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地球环境系统。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价值指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环境评价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社会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评价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评价项目,范围,内容,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2.建筑项目概况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环保投资估算8.污染物总量控制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公众参与12.污染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 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 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0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0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0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i 1 未来1 第一节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 知识点: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指数系 统与环境标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换算、可比性强等优点。但也有 其局限性,比如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设某一因子i 作用于环境,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式中:P i —— i 点的DO 环境质量指数;DO f ――饱和DO 浓度;T ――水温(C ); DO j —— i 点的DO 浓度; DO s — —DO 的评价标准。 2. pH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7.0 pH i P i pH 7.0 7.0 pH sd c pH i 7.0 P i pH 7.0 pH su 7.0 式中:P i ------------ i 点的pH 环境质量指数;pH i -------------------- i 点的pH 监测值; pH sd --------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 pH 下限;pH su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 pH 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 P i W 1,表示未超标; 当P i > 1,表明已超标,而此时(P i - 1 )x 100 %可以表示超标百分率。 第二节单要素综合指数法 知识点:单要素综合指数 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对象中,一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它们往往是以要素 形式出现,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噪声等。 单要素综合指数 是对某一要素中不同的环境 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描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质量现状。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 境质量指数可以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常用的单要素综合指数具体形式如下: 1.代数叠加型指数: n P i P i C i S 式中:p i 为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i 因子在环境中的浓度; S 为环境质量标准中该因子某 ■标准浓度值。 大气、水、土壤等绝大多数评价因子均可采用上述的标准型指数;由于 和pH 与 其他因子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1. DO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DO (溶解氧) DO f DO i| P i DO i DO s DO f DO s P i 10 9 竺 DO i DO s DO s DO f 468 31.6 T

环境质量评价(建文)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题 一、填空题 、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构成是七类两级。七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和污染报警标准。两级是指国家级和地方级。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社会调查法,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又可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方法。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品衡算法、实测法和排毒系数法。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既考虑分指数的平均值,又考虑分指数的最大值的评价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评价进度分为:过去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照法律层面上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为:污水量、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追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用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及该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作为判据。 、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等于: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盖 度()之和。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说明。 、社会调查法:通常指深入到工厂、企业、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访问等各种类型座谈会的调查方法。 、最佳实用技术:体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技术。 、新建项目源强的“两本账”: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是按治理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