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于原则
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七大原则

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七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学英语
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七大原则:
一、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以实际
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
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发言,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
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
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
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体验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
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注重学生的自我激励。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激励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就是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七大原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三个原则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三个原则
1.简明明了原则: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法知识应该简明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和例句来解释和说明语法规则,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句式,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扰和混淆。
此外,教师还应该使用具体、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例如通过图片、游戏和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2.手把手指导原则: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亲身示范和学生的参与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语法规则和运用技巧。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练习和反馈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练习和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语法运用能力。
3.贯通应用原则: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语法规则应用到实际交际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活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例如通过角色扮演、问答游戏和剧本表演等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总之,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简明明了、手把手指导和贯通应用的原则,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孩子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使用一些方法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1.全面发展:小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听说读写练习,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趣味性与实用性:小学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课堂内容也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4.分阶段教学: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阶段,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确保学生能够有系统地学习、掌握英语知识。
二、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
2.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引入游戏元素,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例如,使用英语单词卡片进行记忆游戏,或者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
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多媒体工具,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任务,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5.巩固与复习:巩固与复习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复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和原则

Teachers should utilize creative and engaging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role playing, storytelling, and games,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more enjoyable and less bo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E
目录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02
Principle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is authentic
using authentic language materials to simulate real-life scenarios, allowing students to be exposed to authentic and authentic English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combination of grammar and commun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function and structur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alignment and emotion
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于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于原则1.游戏性与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容易感到枯燥和厌烦。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通过游戏、歌曲、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并乐于学习。
2.循序渐进: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
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阶段的知识和能力。
3.实用性与交际性: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人进行交流。
4.听说为主: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大量的听说机会,通过听与模仿,说与表达的活动,让学生逐渐习得语音、语调、语音和基本句型,并能正确、流利、自然地表达语言。
5.鼓励与帮助:小学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容易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帮助,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多媒体与互动:小学英语教学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视、电脑等,以真实、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呈现英语知识,并结合互动教学手段,如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提高学习效果。
7.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英语,还应借助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故事等,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热爱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8.灵活性与个性化:小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的十大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的十大原则一、从孩子本身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入手少儿开始学习英语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
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
另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
少儿认知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年龄,同时也取决于支持并激发这种发展的外界刺激。
当孩子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被忽视,他们只被当作“空罐子”时,少儿英语教学的一种困境就会产生。
形成这种教学困境的原因在于:设计任务或活动仅仅从成人的观点出发,而没有反映孩子的世界。
这种情况就使得孩子无法接近这些任务和活动,但并不说明他们不能完成此类活动。
那么,教师面临的挑战就在于必须走入孩子的世界,设计适合他们水平的任务和活动。
gardner认为,人有七种不同的或者说相互交叉的智力,即: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我智力。
因此,少儿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智力优势,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少儿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必须在视觉、听觉和动觉上适当平衡,从而使具备不同优点的孩子都有展示其所长的机会。
由于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未意识到语言是一个系统。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借助话题(topics)以形成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
这些话题应该有意义、有趣和具有可参与性,同时也必须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范畴之内。
二、鼓励交际互助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谈到孩子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孩子所接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
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也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
布鲁纳(bruner)将这一zpd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造自已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如同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
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英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建立语言学习的基本框架。
因此,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对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兴趣引导、口语交流、听力训练、情景教学等。
首先,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兴趣引导。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且生动的教学活动,如歌曲、游戏和趣味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口语交流是小学英语教育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际运用语言,口语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创建一个鼓励和支持学生表达的教学环境。
可以通过问题解答、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情境对话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英语,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第三,听力训练是小学英语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良好的听力基础为学生后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音频材料,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
听力训练可以通过听对话、听短文和听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最后,情景教学也是小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情景教学是一种根据现实情境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订餐和旅行等,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
通过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育有着自己的基本原则。
兴趣引导、口语交流、听力训练和情景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认真备课:小学英语课堂的备课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老师清楚地理解学生知识结构,准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果。
2.针对性的教学:小学英语课堂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能力。
3.注重能力培养:小学期间是语言学习的根基,因此老师应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做到积极沟通、运用正确表达,注重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学习,使之受益终生。
4.课外资源的辅助:小学英语课堂可以借助课外资源,包括课程相关的电子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应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不断挑战思考、探究,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6.组织实践活动:老师应经常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实验、游戏、练习等,在娱乐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英语在课堂进行有效的交流。
7.课堂总结:小学英语课堂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英语课堂上经常问学生思考及做一些总结,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应遵循备课认真、针对性正确、能力培养、辅助资源、创新培养、实践活动、总结等原则,将小学英语课堂更好地转变为学生实践与发展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强化物的性质
正强化(积极强化):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 体做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 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 积极强化物。(小红花、表扬和鼓励) 负强化(消极强化):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 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予以排除从而增 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 强化物。(惩罚是消极强化吗?)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
1 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 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 施。 3 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 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4 及时反馈 5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2 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中,重视的反应前的刺激而 不是反应后的结果,强化在这类反射行为中 没有任何意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中,强化是最重要的。
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是以学习的 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 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 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 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在今后是 否会重复发生。
强化说
强化理论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 号系统的理论,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 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S--R) 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无条件 刺激 条件反射:铃声—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根据信号刺激的特点: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 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间隔时间
连续式强化(即时强化):只对每一次或每 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是说当个体 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 即时到来或撤去。(孩子扫地) 间隔式强化(延缓强化):指行为发生与强 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 按比率出现或撤去。(更高要求,有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应答性条件反射的 区别
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S—R 条件刺激(铃声)、非条件刺激(食物)、 反射行为(唾液) T :What’s this?(苹果图片) Ss: It’s an apple.
操作性条件反射:R-R(反应-强化) 在行为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 前出现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
模仿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先提出, 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流行。 模仿说认为儿童学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 机械模仿说 选择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
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 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选择模仿说
儿童学习语言并非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 而是由选择性的。
儿童的思维特征要求在教学中呈现的知识应 以第一信号刺激为主。 颜色、水果、运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Bun-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心理学家、行为学家 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对动物进行操作条件反射的实验
由于白鼠是把压操纵杆作为取得的食物的手 段或工具,所以,这种行为又被称为操作性 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食物—强化物 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或人类的学习行为之所以会发生乃至变 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在变化。
人类习得的行为分为两种: 应答性条件反射:经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过程建立起来的,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理论,是对一定的刺激的应答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类习得的行为最初出 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有刺 激(但不明显),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 为。
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作为信号刺激而建立 的条件反射的系统。
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的词语,是对现实 具体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具有一定的涵义, 人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语的意义,而不是 以它的物理性质(说话的声音和文字的形象) 作为刺激而引起的信号活动,这是人类与动 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对教学的启示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 积极反应的原则:一个程序教学的过程, 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 2 小步子原则: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 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 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 进行。
3 即时反己的答案正确,这 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 4 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个 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
惩罚与消极强化都是根据其结果来判断的, 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消极强化则 是增加反应概率。 处罚—惩罚 解除处罚– 消极强化
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
原始强化(一级强化):指能满足人和动物 的基本生理需要,引起人或动物的生理反应 的刺激,比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 条件强化(二级强化):指原本并不具有强 化作用的中性刺激与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反 复结合,这样,久而久之,这个中性刺激也 就具有了强化的作用。(金钱、学历、关注)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 原则
1 儿童母语习得理论 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3 迁移理论 4 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 5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6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儿童母语习得理论
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认识相互作用论 社会相互作用论
环境论
环境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 影响。 环境论:模仿说 强化说
程序教学理论(procedural teaching)
将知识学习细分为一系列过程,每下一个过程的复杂 程度都比上一个过程深,每一次学习的知识量都是 比较合适的。 依据这种安排,学生每次学习的量不大,学习由易到 难,学习内容环环相扣,这样循序渐进使得学生学 习起来不会出现过多的困惑,对于和学习材料对应 的各种问题,学生作出正确反应的比率也会比较高, 这样下去就可以逐步强化复杂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