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合集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紧跟学科发展 促进《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更新

紧跟学科发展  促进《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更新
2 O1 5年 3 月 第 1 2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 D UC AT I O N TE A CHI N G FO RU 卜 1
卜 1 a r . 2 01 5
N 0. 12
【 教改创新 】
紧跟学科发展 促进《 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学内容更新
王海光 , 马 占鸿
植物病害进行讲解 , 包括水稻病 害 、 小麦 病害 、 棉花病 害、 杂粮作 物病害 、 果树病害 、 蔬菜病 害等。 《 普通植物病理学》 是一 门综合性较 大 、 基础性较 强、 知识 面广泛 、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经 济的 迅速发 展 、 科技 水平 的迅猛提 高 、 各种 先进技 术和方
分为总论 和各论两部分 。 总论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病害 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 , 包括植物病理学 的发展历史 、 植
物病害 的概念 、 植物 病害症 状学 、 病原学 、 诊断 学 、 流 行学和防治学等 。 各论部分主要按照作物种类对 主要

植 物病原分类 系统的更新
植物病原种类多 , 分类 系统 复杂 。随着人们认识 水平的提高 , 植物病原分类系统不断变化。例如 , 之前
( 中国农业 大学
植物病理学系 , 北京
1 0 0 1 9 3 )
摘要 : 科学技 术的迅速发展 , 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 术和信 息技 术的高速发展 , 极大地促进 了植 物病理 学科
的发展。气候 变化 、 全球 贸易往 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耕 作制度 的变化 等, 均为植物病理学科 的发展提供
了契机和挑 战。为 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培养既掌握基础知识 , 又了解学科前 沿的 学生 , 笔者 紧跟学科发展 , 进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1.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

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

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

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优点:方便–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优点:杀菌固定、孢子膨胀复原、组织透明–缺点:不易封固、有毒取小麦白粉病叶片,分别用上述6种方法制片,观察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菌丝和吸器。

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实验须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掌握植物保护学有关的有害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预测预报与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侧重了解并掌握水稻、杂粮、果树、蔬菜、油料和茶树等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病、虫、螨、杂草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以及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能力分析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的新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控制技术。

实验课也兼备以上两大部分的简要内容。

实验课的目的是加深理解和丰富课程教学的有关内容,从而提高自己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且达到应有效果,现提出以下规则,望各自遵守。

1、实验前应先预习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一进实验室,就应始终保持实验室安静,实验开始后,如遇问题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切不可高声喧哗。

3、验时应按照实验内容进行。

观察标本要细心,各种操作要专心。

同时,要珍惜各类昆虫标本。

使用体视显微镜(昆虫)和生物显微镜(植物病理)要特别小心,仔细调焦,齿轮不要调到最高端或最低端,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显微镜的调焦系统。

每次实验完后,按小组轮流值日。

包括打扫卫生,清理实验标本和清点实验用具等。

实验报告应按时交上。

如不能参加实验应找时间补做。

每次实验完后,按小组轮流值日。

包括打扫卫生,清理实验标本和清点实验用具等。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烟草花叶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白菜软腐病、棉花枯黄萎病、水稻恶苗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玉米瘤黑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角病、大豆菟丝子、黄瓜根结线虫病、水稻白叶枯病、番茄条纹病毒病三、内容与方法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指病植株生理解剖上的病变反映到外部形态上的结果。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计的。

实验课教学按照理论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安排,在时间上与理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

通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80-100个病原生物属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本实验目的: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室内蜡叶和浸渍标本陈列、课内或课后进行校园植物病害实际观察,掌握病害病征和病状类型,学会用专业语言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病害和虫害的区分;病征和病状的区分。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作本实验目的:学习和认识真菌的一般形态,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徒手切片和临时玻片制作的技能。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玻片,或通过提供病原物的培养物、植物病害标本材料,学生自己制片,掌握各种类型孢子特征。

掌握徒手切片和临时制片技术。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真菌形态正确识别;徒手切片和制片技术。

实验三:鞭毛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鞭毛菌亚门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重要属的鉴别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永久玻片或临时制片,掌握重要属的分类鉴定特征。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从进化上了解鞭毛菌亚门重要属的特征;霜霉目真菌的分类特征。

实验四: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和重要属的鉴别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了解异宗配合与同宗配合的含义及同型配子囊、异型配子囊的差别。

本实验教学要求:制片观察不同孢子特征;进行同宗异宗配合实验设计。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病原物鉴定、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的思政设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以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为主线,在培养学生掌握都市型农林业的植物病理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实践实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将家国情怀、历史使命、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求真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与防治原理及其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使命感。

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田间实习,深入京郊农业生产中开展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参与社区义诊社会服务,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的需求,认识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考核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来综合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实践情况1.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发专业责任担当通过学习裘维蕃院士、朱有勇院士、康振生院士等本专业的著名科学家的科研和实践的故事,引导学生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己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带领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科研成就和精准扶贫的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科普演讲2.深入生产一线,激发爱农情怀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到农业园区和百姓生产生活中开展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害调查,了解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激发学生的爱农情怀。

带领学生为农户诊断田间病害,带领学生开展病害调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植物病虫害义诊活动。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代码:23101002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0学时)需预修课程:微生物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讨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

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现象,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从而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发生病害的病原生物及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机制,病原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控制病害发生及减轻植物因病害造成损失的各项措施。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程讲授同时还要进行病害研究方法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完成实验,要求并促使学生养成平时多采集、多观察、多鉴定的习惯。

力争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相关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本质、病害的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原理、流行病学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害诊断、病原鉴定及病害的流行、预测,病害的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意义。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3和4条相对应。

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学生具有植物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性思维。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在⽣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

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之⼀,可分为病状和病症两种类型,通常把植物体本⾝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把病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

由于病害种类、环境条件,发病部位和植物被害时期不同,病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归纳起来包括五种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病症则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如真菌⼦实体在寄主表⾯形成的霉层、⿊点、粉状物等,细菌表现出来的菌脓和菌痂;⽽植物病毒、植原体、等⽆病症表现。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和具特异性的,这是利⽤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病症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但⼀经表现出来却相当稳定,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判断植物病害。

⼀、⽬的要求本次实验⽬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

⼆、材料、试剂与仪器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症(粉状物、霉状物、⼩⿊点、⽩瓷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液浸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眼或放⼤镜观察下列各种病害标本,按上述症状划分⽅法,注意观察病状和病症特点及其症状类型。

烟草花叶病黄⽠花叶病甜菜黄化病毒病苹果绿缘褐斑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菜软腐病⽢薯线⾍病棉花枯黄萎病⽔稻恶苗病枣疯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丝⿊穗病⼩麦⽩粉病⼩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茄⼦褐纹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病苹果发根病棉花⾓斑病苋菜⽩锈病⼤⾖菟丝⼦黄⽠根结线⾍病三、实验操作病状类型:(⼀)变⾊Discolour: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破坏,⽽使叶⽚的颜⾊发⽣改变,这种变⾊可以是普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变⾊的细胞本⾝并不死亡。

1褪绿:叶⽚普遍变为淡绿⾊或淡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目录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1)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2)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3)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4)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 (5)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6)实验七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的观察 (7)实验八病毒、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所致病害 (9)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一、实验目的1.认识各种植物病害症状。

2.学习观察和描述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

3.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为田间诊断奠定基础。

4.学习主要病原真菌显微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了解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害标本应采取的制片方法和关键技术。

二、实验内容1.通过看幻灯片、病害症状挂图及观察植物病害症状标本,观察一些主要典型病害。

2.通过播放教学片,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特征。

3.练习主要病原真菌显微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三、作业描述至少10种病害,要求写出病原名称、危害部位、症状类型,并简要描述症状。

附录:病原真菌显微玻片的制作方法1.涂抹法:将病原悬浮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2.撕取法:撕取发病部位表皮或表皮毛,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质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等。

3.粘贴法:用透明塑料胶带粘贴,用于观察着生于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菌丝或子实体。

4.挑取法:用挑针挑取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病原物,也可先将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连同病组织一并挑出,再用挑针将子实体剥离。

挑取病原物的量要适当,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辩不清。

5.组织透明法:利用化学药品处理病组织,使组织透明,观察病原在组织内的结构和形态。

6.徒手切片:对于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可以用刀片将病组织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然后用挑针挑取合适的做成玻片。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一、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

2.了解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形态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类型。

3.学习使用病原分类检索表。

二、实验内容1.真菌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菌丝体、吸器、菌核、菌索及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等,并注意真菌的形态特点。

2.根肿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3.壶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4.卵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5.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三、作业1.绘图1)真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2)选择所观察的一种霜霉病,绘制霜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3)根霉属真菌形态图;4)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2.鉴定所绘制霜霉菌到属,并写出检索顺序。

附录:霜霉目霜霉科分属检索表1. 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指梗霉属(Sclerospora)(谷子白发病)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盘梗霉属(Bremia)(莴苣霜霉病)2’. 分枝末端不膨大3. 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单轴霉属(Plasmopara)(葡萄霜霉病)3’. 孢囊梗非单轴分枝4.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状突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一、实验目的1.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的形态特征,并观察子囊菌门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并观察附属丝的形态特征,敲开闭囊壳后观察子囊和子囊孢子。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三、作业1.绘图:1 )桃缩叶病菌子囊层;2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3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子;4 )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2.鉴定提供的白粉病病原到属,写出检索顺序。

附录:白粉菌分属检索表1. 闭囊壳内单子囊2. 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1’. 闭囊壳多子囊2. 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2’. 附属丝不分叉3. 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3’. 附属丝非上述4. 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4’. 附属丝菌丝状5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一、实验目的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1.观察提供的担子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担子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本。

3.制作担子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点。

四、作业1.绘制柄锈菌属冬孢子形态图。

2.绘制条黑粉菌属冬孢子形态图。

3.绘制小麦腥黑穗病菌萌发冬孢子及“H”状结合。

4.绘制苹果锈病菌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2.熟悉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的方法。

4.熟悉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标本夹、剪刀、塑料袋、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1.5个同学一个小组,到田间采集至少三种植物病害标本,保存好,并记录采集人姓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名称、采集部位。

2.在实验室内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所采集标本的症状特点,鉴定病原到属。

四、作业每个小组提交实验报告一份,并同时提交所采集的植物病害标本,实验报告写上小组所有成员的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报告要求写明每种标本的采集人姓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名称、采集部位等信息,写出病原的属名,并写出鉴定的依据。

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一、实验目的1.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2.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半知菌病原玻片及病原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1.观察提供的半知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半知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本和盒装标本。

3.制作半知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点。

四、作业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实验七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侵染性病害病原接种方法。

2.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二、实验材料1.温室培养好的3-4叶期烟草,TMV毒源(感染TMV的烟叶),800目金刚砂,研钵,洗瓶,pH7.0的0.1M的磷酸缓冲液等。

2.温室培养好的3-4叶期铭贤169小麦苗,吐温-20,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小种,喷壶等。

三、实验内容1.学生三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病毒病接种。

以烟草花叶病毒病为例,采用汁液摩擦接种法接种。

放于温室培养发病,定期进行观察病害进展情况,了解病毒病害的侵染过程。

2.学生三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真菌病害接种。

以小麦条锈病为例,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定期观察接种后小麦苗的生长情况,并调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了解真菌病害的侵染过程,练习真菌病害人工接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