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规格表
砂石骨料规格分类

砂石骨料规格分类砂石骨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规格分类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砂石骨料的粒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规格分类。
一、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水泥砂浆、砌块和砖等材料的制备中。
细集料的特点是粒径均匀,颗粒间隙小,能够填充细小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
二、中集料中集料是指粒径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水泥砂浆、路面和铁路基础等工程中。
中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适中,能够填充中等大小的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三、粗集料粗集料是指粒径在10毫米至20毫米之间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路面、铁路基础、水利工程等工程中。
粗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较大,能够填充较大的空隙,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四、特粗集料特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0毫米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路面、铁路基础、水利工程等工程中。
特粗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极大,能够填充大型空隙,使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五、针状石针状石是指粒径长而细的石块,其长度大于宽度的2倍以上。
针状石通常用于混凝土中,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
六、碎石碎石是指经过破碎处理的石头,其颗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碎石通常用于水泥混凝土、铁路基础、路面等工程中,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七、沙子沙子是指粒径小于2毫米的砂石骨料,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砖瓦制造等工程中。
沙子的特点是颗粒均匀,能够填充细小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砂石骨料规格分类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在选择砂石骨料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格分类,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砂石种类

砂石砂是组成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土木工程的大宗材料。
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
由自然条件作用(主要是岩石风化)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称为天然砂。
人工砂即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但不包含软质岩石,风化岩石的颗粒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分为粗、中、细三种。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细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即介于细砂与粗砂的模度系数之间,尤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子大小颗粒的搭配比例。
如果是同样粗细的砂,空隙最大,两种粒径的砂搭配起来,空隙有所减小,三种粒径的砂搭配,空隙更小。
由此可见,砂子的空隙率取决于砂料各级粒径的搭配程度。
级配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提高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及强度。
建筑用碎石一般按粒径分,比如瓜子料(0.5-1公分)、二四碴(2-4公分)等等,还有按材料分,如混凝土用的就经常有两种,一种是卵石、一种是碎石。
混凝土的配合比复合性水泥,在基础无地下水时完全可以使用。
有地下水时要慎重使用。
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砂子的粗细、碎石的粒径、水泥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三者中有一项发生变化,整个混凝土的配合比就会随之产生变化。
所以我们提供给你的数据,都是经验之谈,要想做到准确,还需要你将砂、石、水泥这三种材料送去检测,由检测部门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
还要注意:C35以上的混凝土(含C35)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
前提条件:砂子种类:中砂;石子种类:碎石(20);水泥32.5(A)坍落度35--50mm,施工水平:一般C25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40:2.85:0.47(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15kg;砂子:583kg;石子:1184kg;水:195kgC30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18:2.63:0.41(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59kg;砂子:542kg;石子:1206kg水:188kgC35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1.37:2.78:0.46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24kg;砂子:581kg;石子:1179kg水:195kg C40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1.08:2.41:0.40(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88kg;砂子:528kg;石子:1176kg水:195kg 流砂:沙当地下水自下而上流动时产生的动水压力等于土体的有效重度时,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粒就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砂石的粒径范围和划分类型及使用范围

砂石的粒径范围和划分类型及使用范围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和卵石。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粗骨料,称为碎石。
岩石由于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粗骨料,称为卵石。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技术要求: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情况有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
其中,单粒级的骨料一般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它也可与连续粒级的碎石或卵石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
如资源受限必须使用单粒级骨料时,则应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
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故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量选大一些,比较经济节省。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最大粒径达1/3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对于采用泵送的混凝土,碎石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3,卵石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2.5。
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
对经常性的生产质量控制则可用压碎指标值来检验。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要求测定其坚固性。
即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粗骨料中所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等是有害物质,其含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另外,粗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块。
重要工程混凝土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还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以确定其适用性。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故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砂在施工中称为细集料,我们可以按直径来区分粗砂、中砂和细砂。
砂石料规格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级。
粗砂μf=3.7-3.1mm
中砂μf=3.0-2.3mm
细砂μf=2.2-1.6mm
特细砂μf=1.5-0.7mm
可参见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不指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5%;
中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小于2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
粗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小于40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85%。
石灰稳定土: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足量的石灰(水泥)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
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石灰(水泥)稳定土。
石灰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石灰(水泥)土。
水泥砂:用水泥稳定砂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砂。
石灰砂砾土:用石灰(水泥)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得到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原材料为天然砂砾土时,简称石灰砂砾土(水泥砂砾)。
石灰碎石土:原材料为天然碎石土时,称为石灰碎石土(水泥碎石)。
砂石料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英文表述为: fineness module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详细见图: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参考国家标准: GBT 14684 建筑用砂砂的定义:按照机制砂的定义: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 的岩石颗粒。
但不包含软质岩石,风化岩石的颗粒。
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分为粗、中、细三种。
其中: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
砂的等级:砂的等级按其技术要求分为:I、II、III 三个等级。
用途:I 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 的混凝土;II 类适用于强度等级C30-C60 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III 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 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特点:砂的粒径在4.75-0.15mm 之间,且小于0.075mm 的石粉应有一定的限制,其粒级分为4.75、2.36、1.18、0.60、0.30、0.15,最好要连续,且每一粒级要有一定的百分比,其粒型最好呈立方体,对其针片状含量也有一定要求。
级配砂砾

级配砂石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 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砂石垫层法是地基浅层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属于换填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厚度又不很大时,常采用强度较高的砂石垫层,换填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满足建筑物上覆荷载的要求。
十几年来,在西北地区高(多)层建筑物基础处理中,逐步推广应用砂石垫层技术,工程实践经验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施工简便、快捷,质量易于控制,在砂石料充足的西北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砂石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浅层的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下边角处开始,随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的,因此当基底面以下浅层范围内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为强度较大的垫层材料置换后,可以提高承载能力;2、减少沉降量。
一般情况,基础下浅层的沉降量中所占得比例较大。
由于土体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理论上也是浅层部分占的比例较大。
以垫层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可大大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3、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用砂石作为垫层材料,由于其透水层大,在地基受压后便是良好的排水面,可使基础下面的空隙水压力迅速消散,避免地基土的塑性破坏,且可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及其强度的提高。
乡村道路砂石土使用规格标准

乡村道路砂石土使用规格标准
关于乡村道路砂石土的使用规格标准,有以下建议:
1.砂石土的粒径范围应满足要求,例如,修路用的砂石一般是采
用5-10,16-31.5,20-40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连续粒径,
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堆积密度和较好的密实度。
2.道路等级高且重载交通量大时,应选择高限值。
例如,农村乡
路一级砂石路面标准是不应小于15至20厘米。
3.路面基层应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材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建议咨询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
石料规格和用途

石料规格和用途
石料规格是指石料的大小、形状和质量等方面的规范。
常见的石料规格有不同的单位,如毫米(mm)、厘米(cm)或英寸(inch)等。
石料通常用于建筑、道路、园林、装饰等领域的不同用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料规格和它们的用途:
1. 砾石(Gravel):直径小于5毫米的石头,用于道路基础、混凝土制作、沥青铺设等。
它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 碎石(Crushed Stone):直径在5毫米到20毫米之间的石头,用于建筑、混凝土制作、铁路铺设等。
它可以作为建筑基础、填充物和排水层。
3. 碎砂(Crushed Sand):直径小于5毫米的细颗粒状石料,通常用作混凝土的一部分,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4. 砾石骨料(Aggregate):直径在20毫米到40毫米之间的石料,用于建筑和道路基础的骨料。
它可以提供更大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5. 粉砂石(Grit):粒径在1毫米到5毫米之间的石料,用于混凝土、砖块和砂浆的制作,也用于道路铺设和泥浆处理。
6. 建筑石料(Dimension Stone):用于建筑物外立面、地面铺
砌、雕塑等的石头。
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和雕刻,提供美观的外观和坚固的结构。
7. 饰面石料(Facing Stone):用于建筑物外立面的石材,提供美观的外观和装饰效果。
常见的饰面石料有大理石、花岗岩和砂岩等。
总之,石料规格和用途多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规格和类型的石料可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