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把对话读好。

3.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称赞”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快乐。

二、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

学生需要做预习: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课后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课时需带好课本和文具盒。

教师准备:课件、词卡、小印章

环境设计:学生的座位纵向为偶数排,如左边四竖排,右边四竖排,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伙伴。除常规电教设备外,还需要实物投影展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质疑

1.老师讲(《称赞》)故事引出课题,并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

2.听读感受:故事里谁称赞了谁?相机认识“刺、猬”两个字。

3.请学生试读生字,分开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还不会的。

4.自由读课文,质疑。

(二)学习“清晨”部分

1.自由读1——4自然段。

2.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1——4自然段的疑问。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小獾和小刺猬的对话。

4.仿说“一个比一个好”。(三)学习“傍晚”部分

1.引导学生认读“傍晚”和“椅子”两个词语。

2.抓住“不好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小刺猬的心情和语气,指导朗读小刺猬的话。

3.对话朗读方法迁移: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用“体会人物心情和语气”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把8、9、10自然段读出趣味。

6.xx合作,表演读“傍晚”部分。

(四)学习生字

1.生字认读反馈。(同桌练读,点读,指名读。)

2.学写4个生字——板、椅、但、傍(巩固把左窄右宽合体字写规范、写美观的方法)。

3.学生练写。

4.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对改纠错:木板、椅子、但是、傍晚

(二)朗读表演

1.朗读课文,在上节课读好对话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描述小刺猬和小獾动作的句子,带着动作读。

2.相机仿说:xx。

3.分小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三)学习生字

1.学写4个生字——采、背、清、消。发现“背、清、消”的共同部分“月字底”,因为上面都背着一些笔画,所以,月的一撇要站直,变成竖。

2.引导学生把“采、背、清、消”四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3.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8课教案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程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 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 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 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 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生字 粘贴——《英才教程》-生字扫描 记录—— 指名——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2,见《练习册》; 3,见手机或其它 ●预习(正式讲读之前1-2天) 任务、要求:读书——求正确、流利 查工具书——求断词断句基本正确、重点词义略知一二 做《练习册》——求自觉主动认真 (选择T1/2/3……) ?粘贴“简介对毛泽东时代青少年的影响” ?播放360浏览器“收藏夹”之“五年级课文朗读” 正课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左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读课文——5分钟左右 以中等生、差生为主 三、学习生字新词——5分钟左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2020年)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 《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这一重点主要写了“我”的梦中出现的难忘的 场景——父亲卖了茧子给“我”买枇杷吃、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父 亲带“我”赶庙会及给“我”做万花筒、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到校及替“我”铺好床、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无锡师范和上学。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 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 感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 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场景并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 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 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 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父母之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篇章页上呈现了诗句般的人文导语“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 温暖。”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单元重点: (1)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慈母 情深》一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 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在角落工作的妈妈“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 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 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平凡 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父爱之舟》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8课《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天水市秦州区五里铺:王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板题】:慈母情深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点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

五年级上册第18课

18慈母情深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缝.纫机(féng fèng)龟.裂(guījūn)陷.入(xiàn xuàn) 灯泡.(pāo pào)耽.误(dān dāng)攥.着(zuàn cuàn) 脊.背(jíjǐ)弯曲.(qūqǔ)数.落(shǔshù)瘦.小(sòu shòu) 二、比一比,在组词 噪()备()逢()淘() 燥()惫()缝()掏() 三、把划线的句子换上恰当的词语 1、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整天惊慌忧虑,行动失常的样子。() 2、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快把耳朵震聋了。() 3、母亲掏衣兜,用因寒冷干燥而裂开的手指数着皱纹的毛票。() 四、选择破折号的用法(填序号) ①表示意思转折②表示声音延续③表示解释说明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3、“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五、区分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内容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1、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本小书:《刘胡兰小传》《卓雅和舒拉的故事》《古里雅的道路》…… () 2、“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2、我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爱得很近的妇女。(缩句) 3、我不得不承认母爱是深沉的,父爱是伟大的(改为肯定句) 4、母亲说完,立刻 ..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又坐了下去,立刻 ..又弯曲了背,立刻 七、读名言,再创作。 1、母爱是一首永恒的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最新【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pdf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知识点 生字组词: 辞:辞退辞职辞行推辞义不容辞 抑:压抑抑制抑郁抑扬顿挫欲扬先抑 碌:劳碌忙碌庸碌碌碌无为 吊:吊灯吊床吊兰吊销提心吊胆 噪:聒噪噪音噪声声名大噪名噪一时 脊:脊梁脊背脊柱书脊屋脊 竟:毕竟竟然竟自究竟 龟:龟裂 哇:你好哇快走哇 忍:残忍忍心忍耐忍受忍气吞声 酸:心酸悲酸鼻酸腿酸酸甜苦辣 权:权利特权权贵政权权宜之计 多音字: 给:gěi送给,jǐ给予 挣:zhèng挣脱zhēng挣扎 曲:qū曲折qǔ小曲 龟:jūn龟裂guī乌龟 形近字: 辞(辞职)敌(敌人) 抑(压抑)仰(仰望) 碌(忙碌)绿(绿色) 吊(吊床)呆(发呆) 噪(噪音)燥(干燥) 竟(竟然)竞(竞争) 哇(你好哇)娃(女娃) 酸(心酸)峻(险峻) 权(权利)仅(不仅) 词语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造句:禁不住他的怂恿,我放下作业出去踢球了。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颓败:衰落;破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瘦弱:肌肉不丰满,软弱无力。文中指母亲身体单薄而虚弱。 疲惫:非常疲乏。造句:妈妈忙碌了一天,非常疲惫。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造句:快走吧,别耽误了看电影。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数落: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造句:陈文不懂礼貌,受到了妈妈的一顿数 落。 反义词: 连续——间断压抑——轻松 忙碌——清闲瘦弱——强壮 弯曲——笔直疲惫——亢奋 震耳欲聋——鸦雀无声 近义词: 怂恿——唆使颓败——衰颓 犹如——好像扫视——环视 疲惫——疲劳吃惊——惊讶 耽误——耽搁数落——批评 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 扬、感激和热爱。 课内问题: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主要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 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答: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瘦弱的母亲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 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 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 (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 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 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 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 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晓声,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小儿垂钓》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小儿垂钓》原文及教 案 【导语】《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小儿垂钓》原文及教案),希望能让您的学习工作更上一新新台阶,帮助到您。 【原文】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好玩吗?玩过吗?这是——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í tuì yā yì rěn shòu ()()() mánɡlùjǐbèi quán wēi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ɡuījūn]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 )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模块 三、课内阅读。 ①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 ..忙碌状态…… 1.联系上下文解释选文中的加点词语。 机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①、②两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同事的话突出了妈妈挣钱的不容易。 B.妈妈的话说明只要“我”用钱买书,无论要多少钱,妈妈都会给的。 C.妈妈的话突出了妈妈的通情达理,慈祥与善良,有远见。 3.第③自然段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从四个“立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6第1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8分) 1. (2分)我会分。 suo zhai cu shu sui ze z zh s sh 平舌音的音节:________ 翘舌音的音节:________ 2. (4分)比一比,再组词 浊________磁________ 烛________滋________ 3. (4分)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荆________(jīng jīn)曾________(cén céng) 莹________(yíng yín)蒙________(móng méng) 4. (3分)选词填空。 辽阔宽广广阔 ①他待人和善,胸怀________。 ②________的田野上,到处可见丰收的景象。 ③走进这________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 (10分)读《但愿人长久》,按课文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再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________的时候变得这么________、这么________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儿________、________一样,他祝愿________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________,也能共同拥有________! 6. (15分)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2)铁罐恼怒了。(补充铁罐的具体表情,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写出句子的意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18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 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 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 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

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 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知识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辞:cí(辞掉、辞退、辞职) 抑:yì(压抑、抑制、抑扬顿挫) 碌:lù(忙碌、劳碌、碌碌无为) 吊:diào(吊灯、吊床、提心吊胆) 燥:zào(干燥、噪声、声名大噪) 脊:jǐ(脊背、屋脊、竖起脊梁) 竟:jìng(竟然、毕竟、有志竟成) 龟:jūn(龟裂、龟手、龟裂纹) 哇:wɑ(快走哇、别哭哇) 忍:rěn(忍心、忍受、忍俊不禁) 酸:suān(心酸、腿酸、酸甜苦辣) 权:quán(权利、职权、选举权) 二、我会认组词 魄:pò(失魂落魄、魂飞魄散) 颓:tuí(颓败、颓废、颓坏) 纫:rèn(缝纫、纫针、缝纫机) 褐:hè(褐色、褐煤、短褐不全) 惫:bèi(疲惫、惫乏、疲惫不堪) 耽:dān(耽误、耽搁、虎视耽耽) 兜:dōu(衣兜、布兜、网兜)

三、多音字 给:gěi(送给)jǐ(给予) 挣:zhèng(挣脱)zhēng(挣扎) 曲:qū(曲折)qǔ(小曲) 龟:jūn(龟裂)guī(乌龟) 塞:sāi(木塞)sè(堵塞)sài(边塞) 四、近义词 连续——持续怂恿——唆使颓败——衰颓 忙碌——繁忙犹如——好像扫视——环视 疲惫——疲劳吃惊——惊讶耽误——耽搁 立刻——立即数落——批评 五、反义词 连续——间断压抑——轻松忙碌——清闲 瘦弱——强壮弯曲——笔直疲惫——亢奋 立刻——迟疑震耳欲聋——鸦雀无声 六、理解词语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颓败:衰落;破败。 忙碌:忙着做事,不得空闲。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瘦弱:肌肉不丰满,软弱无力。文中指母亲身体单薄而虚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学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遇到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 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 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师指导朗读。 ①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 ②读好韵脚。二四两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辰、人”。 ③读出节奏。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