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挖空训练(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 3 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悉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兵刃既接,弃甲曳(.止,或五十步尔后止。
以(.曰:“不行!直.(曰:“王如知此,则无(.不违()农时(..)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而走(),或(..)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谷不行胜()食也。
数(..)百步尔后)罟.()不入洿()池,鱼鳖不行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行胜食,材木不行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够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认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全集)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班级:姓名:4.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5.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寡人之于国也》挖空练习

移)其民于(到)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1、察(观察)邻国之政,无如(不如,比不上)寡人之(取独) 用心者。邻国之(的)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12、孟子对(回答)曰:“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用)战 喻(打比方)。
13、填然(敲鼓声,翻译为“咚咚咚”然:…的样子)鼓(击鼓, 名作动)之(音节助词),兵刃既(已经)接(交锋),弃甲 (盔甲)曳(拖着)兵(兵器、武器)而(修饰)走(逃跑), 或(有的人)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凭借)五十 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
15、曰:“王如知此,则无( )望( )民之多于( ) 邻国也(句式)( )。
16.不违( )农时( ),谷不可胜(古今义)( )食也。 数( )罟( )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17.斧斤( )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古今义)( )
3、《孟子》是 先秦时期 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 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 语录体 著作,共7篇,内容 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 想。
4、南宋 朱熹 将《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5、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6、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 。 7、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9、“寡人之( 主谓之间,取独 )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语气)。
2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老百姓)不饥不寒,然(这样)而 (表转折,却)(古今异义)(然而:今义:表转折)不王(名 作动,为王,称王)者,未之有也(句式)(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寡人之于国

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3)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翻译:)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句式:)”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翻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重点句子翻译: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级中学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教材文言挖空练 必修 三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 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 );谪戍( 迁谪戍边 )之 众,非抗( 匹敌,相当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 时( 先前 )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 陈涉度长絜大( 量量长短,比比大小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 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然陈涉瓮牖绳 枢(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 )之子,氓隶( 下层人民 )之人,而迁徙之徒 ( 被征发的人 )也;才能不及中人( 平常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 猗顿之富;蹑足( 插足,参加,投身于…… )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 田野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 ( 举 )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 山东( 崤山以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三 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历代均有设置,是唯一一 所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 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D.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只考策问一场。
新教材必修下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

目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桓晋文之事 (4)庖丁解牛 (9)烛之武退秦师 (10)鸿门宴 (11)谏逐客书 (14)促织 (16)谏太宗十思疏 (20)答司马谏议书 (21)阿房宫赋 (22)六国论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7)齐桓晋文之事 (29)庖丁解牛 (3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36)三鸿门宴 (37)谏逐客书 (40)促织 (42)《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46)谏太宗十思疏 (47)阿房宫赋 (48)六国论 (5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长乎.()尔.(),毋吾以.()也。
1子曰:“以.()吾一日..2居.()则曰:‘不吾知.()也。
’(句式:)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句式:)”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 )之国,4摄.( )乎大国之间,加.( )之以师旅..( ),因.( )之以饥馑..( );5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 夫子哂.( )之。
“求,尔何如..( )?” 6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
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
7宗庙之事,如.( )会.( )同.( ),端.( )章甫..( ),愿为.( )小相..( )焉。
”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乎?亦各言其志也!”子曰:“何伤..()五六人,童子六七8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人,浴乎沂(句式:),风.()乎舞雩(句式:),咏.()而归。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句式:),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寡人之于国也》生成单(学生版)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准确说出“凶”、“加”、“走”、“树”、“发”等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孟子深邃的仁政思想;3.欣赏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学习重点】归纳文言知识点和比喻论证方式。
【学习难点】理解孟子政治主张中的仁政思想。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
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
曾游说各国,讲“唐、虞、三代之德”,但“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因此他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2.背景介绍: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
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
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自主预学】一、给加点字注音王好.( )战谷不可胜.( )食也养生丧.( )死无憾然而不王.( )者弃甲曳.()兵涂.()有饿莩.()鸡豚.()狗彘.()之畜.()数.()罟.()不入洿.( )池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 )之义二、给加点字释义(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河.内凶2、弃甲曳兵而走.3、谷不可胜.食也4、王无罪岁.5、王无罪..民之多于邻国也..岁6、则无望7、养生..不王者,未之有也..丧死无憾也8、然而(三)一词多义王:然而不王.者梁惠王.曰食:谷不可胜食.也狗彘食人食.以: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于: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之: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鸡豚狗彘之.畜申之以孝悌之.义然:河内凶亦然.填然.鼓之则:则.移其民于河东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四)词类活用填然鼓.之树.之以桑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三、翻译下面特殊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梳理下面的文化常识。
河内:河东:
王道:庠序:
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