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简史-推荐

3.原始宗教教育
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 普遍存在自然崇拜、图腾 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 拜、巫术占卜等原始宗教 活动形式。
祭日活动 祭祖仪式
4.原始艺术教育
1.生产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是原始社会最重要、最普通的活动,儿童 教育也必然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
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内容 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制造 钻燧取火 捕鱼打猎 采集和农作物栽培 捻麻线、织布、缝制衣服、制造陶器
2.生活习俗教育
在氏族公社内,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法律、也没 有暴力统治,一切都按照传统习俗行事,财产属氏 族集体所有。
文舞---手执羽麓而舞 武舞---手持干戈而舞 舞的具体要求是行列整齐,动作合乎节奏(军事训练)
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 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二)
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
宫廷学前教育制度
(四)
最早的学前教育记载
(一)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3.养老 :看管照料者均是那些生产生活经验丰富、年老体弱、 不能外出狩猎的老年人,于是,“庠”还同时具备养老的功能。 《礼记·王制》中有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 庠。”
庠具有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养功能,成为学校的萌芽,成 为对儿童实施公育的专门机构。
(三)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训练
LOGO
目录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七章 中国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教案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概述1.1 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1.2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意义1.3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1.4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与当代学前教育的比较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2.1 家庭教育概述2.2 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内容2.3 古代家庭教育的影响与作用2.4 古代家庭教育实例分析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机构3.1 学前教育机构概述3.2 古代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3.3 古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与方法3.4 古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代表性实例第四章: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与理论4.1 儒家学前教育思想4.2 墨家学前教育思想4.3 法家学前教育思想4.4 道家学前教育思想4.5 古代学前教育理论的现代启示第五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实践案例分析5.1 学前教育实践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5.2 古代皇室贵族学前教育案例分析5.3 古代民间家庭教育案例分析5.4 古代学前教育成功与不足的探讨第六章:儒家经典与古代学前教育6.1 儒家经典在古代学前教育中的地位6.2 《孝经》与学前教育6.3 《大学》与学前教育6.4 《中庸》与学前教育6.5 儒家经典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七章:古代蒙学教育与学前教育7.1 蒙学教育的概念与特点7.2 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7.3 蒙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联系与区别7.4 古代蒙学教育实例分析7.5 蒙学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八章:古代女性学前教育8.1 古代女性学前教育概述8.2 女性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式8.3 女性学前教育的影响与作用8.4 古代女性学前教育实例分析8.5 女性学前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九章:古代宫廷学前教育9.1 宫廷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方式9.2 宫廷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9.3 宫廷学前教育的影响与评价9.4 古代宫廷学前教育实例分析9.5 宫廷学前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十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10.1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0.2 汉唐时期的学前教育10.3 宋元时期的学前教育10.4 明清时期的学前教育10.5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第十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11.1 古代学前教育方法概述11.2 讲授法与古代学前教育11.3 实践操作法与古代学前教育11.4 启发诱导法与古代学前教育11.5 古代学前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应用第十二章:古代学前教育环境与设施12.1 古代学前教育环境的特点12.2 古代学前教育场所的设置12.3 古代学前教育设施与教具12.4 古代学前教育环境与设施的现代转化12.5 古代学前教育环境与设施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第十三章:古代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13.1 道德教育在古代学前教育中的地位13.2 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3.3 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13.4 古代道德教育实例分析13.5 道德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十四章:古代学前教育中的艺术教育14.1 艺术教育在古代学前教育中的地位14.2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4.3 艺术教育的影响与作用14.4 古代艺术教育实例分析14.5 艺术教育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第十五章: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联系与启示15.1 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基本联系15.2 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5.3 古代学前教育中的不足与反思15.4 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5.5 古代学前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思想与理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内容。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
参考书目
1.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 教儿宜早 2. 教子义方 3. 信而勿诳 4. 潜移默化 5. 量资循序 6. 有教有爱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一、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王子 教师:德高望重的官员 《世子法》 二、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宫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 1. 巩固政治统治 2. 加强早期教育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一)保傅制度 (二)三母制度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
课程目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 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 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发展

三、奴隶社会的胎教
你知道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这个 概念并且实施胎教的国家。
三、奴隶社会的胎教
“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仲也,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 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妊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而识日, 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在此背景之下,出于国祚绵延国运昌隆的考虑,上至天 子王宫下至诸侯王室,都会选派德才兼备的官员担任教师, 在宫廷里对贵族子弟展开教育。贵族子弟学龄之前就必须遵 照安排定时上课学习、上交作业并参加考试,在教师周密而 综合的培养之下品性与素养逐步完善,从而具备成为明君的 可能性。
根据现今流传下来的一些远古墓葬的壁画上绘制的内容 ,歌舞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里并不罕见,虽然 业界对于原始歌舞的起源莫衷一是,有人说是源于祭祀,有 人说是源于战争,有人说是源于游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 对儿童实施的社会公育中,歌舞同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育 内容。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公育机构——庠
一、西周时期的学前教育计划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礼教兴盛,时 人的视野逐渐聚焦在儿童身上,并不断加深对儿童以及儿童 教育的理解,经过文字的记录与编撰,更具体地呈现出西周 时期教育者以及思想家根据儿童年龄大小来制定的学前教育 计划。
一、西周时期的学前教育计划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 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 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 ,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
1.石器
一
)
生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案

授课教案首页20 ~20 学年第学期授课教案【思维导图】【内容导读】《列子·汤问》中的“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形象地描述了原始人群的生活状态,他们依靠集体进行儿童教育活动。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氏族将有经验的老人在“庠”这个地方集中起来,集体敬养,这些老人也便承担了将自己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达给下一代的责任。
“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
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
”我国古代社会特别强调治家、家教的作用,并且家教还要从儿童做起。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正本慎始”的思想,胎教恰是一种“正本慎始”的教育,它强调让儿童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起点,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礼记·内则》根据幼儿入学不同年龄阶段发育的特点,提出了对幼儿进行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则,让幼儿在正式入学校之前接受基本的家庭教育。
《新书·保傅》中说“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
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由此可见,太子、王子与什么人不教学建议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影响。
“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因此,当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
【学习指导】学习建议:1.注意史论结合,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阅读本单元相关内容。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客观分析古代宫廷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据此对历史事实进行(二)封建社会“儒学”的正统地位二、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通过“学而优则仕”为封建社会培养统治人才(2)通过“修身”“齐家”为治理国家奠定基础(3)通过“望子成龙”来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2.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2)生活常规教育(3)文化知识教育(4)身体保健的养育(二)封建社会慈幼机构的建立1.慈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慈幼机构的建立(1)宫廷慈幼机构(2)社会慈幼机构【要点提炼】原始社会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名为“庠”的儿童教育机构。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学前教育是咱们国家的宝贝,从古至今,它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私塾教育。
那时候,孩子们会在家门口的私塾里学习诗词歌赋、算术和礼仪等基本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现在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解放初期,那时候的学前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为主,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开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战略。
在这个阶段,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学前教育开始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很多幼儿园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蒙台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
学前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新时代背景下,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全面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咱们国家的学前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咱们要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咱们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咱们还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标准。
学前教育是咱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珍惜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努力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精品) 中外学前教育史

• 第四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注意幼儿园课程研究,创立幼儿园行为课程 • (二)论幼儿教育的对象和目的 • (三)论幼稚师范教育
• 第五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论幼稚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 • (二)论我国幼稚教育之症结及其补救方法 • (三)重视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 (四)论幼稚园之课程
•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一、王守仁的生平及“致良知”的教育思想 • 二、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 (一)教育应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 • (二)开展“歌诗”“习礼”“读书”的教育 • (三)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 三、评价与启示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 一、晚清时期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有
•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幼教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 (二)幼儿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 • (三)主张素质教育,提倡动手 • (四)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 第三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 二、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早期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 (三)活教育思想 • (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 •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 三、原始社会末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订 • 二、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 (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 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礼记·内则》记载的是西周王宫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我 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对封 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 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 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
2.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 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姆与宫廷外的三公对应合称三母。 《礼记·内则》中记载:“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 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于室 ,他人无事不往。”
三种主要的教育起源论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教育产生的基础是生存竞争。
2.心理起源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 对成人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 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除三母外,当时的宫廷内还设有乳母。
三、胎教的实施
(一)胎教的实施
中国胎教始于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邪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 太任教之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文王的孙子成王的母亲在怀成王时也实施过胎教,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曾说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 谓也。”由此也可以看出实施胎教是西周王室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科学判断形势,提高战 和 是大有裨益的。 抓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些具有里程碑 作用的决策,深入分析当时历史背景,进行 细细品味和对照比较,能切实提高我们
• 青年的人格修养是一个全面自我提高、自 我培养、自我开发、自我完善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史学的育人功能有着不可忽 视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沉淀、凝聚的传统美德是人格修养锻炼的 一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 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 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 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4、为善
• 善:在封建社会指呵护道义,合乎礼仪。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 古代教育中重视幼儿积善行德、积小德行 大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 式——社会公育
Hale Waihona Puke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教育 4)原始的艺术教育 5)军事训练
远古时期,有巢氏教民构木巢 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 猎;神农氏教民农耕。
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主要是在劳动和生活过程 中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的经验,没有专门的教 育人员和专门的教育场所。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育方式,因此可以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同时,传统 文化中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 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 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有 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创造一定的 真实情境来加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理解 与领悟。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封建社会,家庭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 基本形式。
家长而言: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而优则仕”
学校而言:“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二)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光宗耀祖
是封建社会的普通家庭实施家庭教 育最直接的动机和最根本的目的。 “一人到道,鸡犬升天”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推荐一本书
• 《读史的智慧》是知名学者 多年来阅读有关史学 著述的各类随笔,计三十余篇,内容涉及如何读书,历史学 家的人文思索,书籍、学问与社会人生以及书评,取名“读 史的智慧”,大体反映出他写作这些文章的用意和重心所在。 通过阅读,读者大体可以看到一个历史学家如何用朴素而张 力十足的文字构织起严谨、朴茂的思想世界,看到一个以 “极高远底于平实”作为人生和学问之境的长者是如何在读 史和治史的学术生涯驰骋个人的思想智慧。 • 本书为姚大力的史学文集,主要内容包括:谈古论今第一 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漫谈读书,二十世纪中国的 元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颠扑不破的老生常 谈——读弗拉埃写给青年学生的一封信等。
《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三、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演进
• 四、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 • • 1、权利下移 2、内容丰富 3、胎教完善 4、目的功利
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幼儿园所谓 的“国学”教育?
•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 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 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 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 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 方面。
1、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历史规律,学 习古今中外的理论基础,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 激励我们发展适合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握学前教育 发展的国情所在。 3 、增强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引经据典、 触类旁通)
二、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 业性较强的基础必修课程。 在于通过学前教育理论 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教育 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审视、评价当前的学前教育问 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 值得借鉴经验。
明朝朱伯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3、诚信
典故 • “一诺千金” • “曾参杀猪”
“一诺千金”的典故
•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 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 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 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 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 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 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 3、避免生搬硬套,注重传统观念的现代转化。 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刘心明博士指出:“传统 观念的现代转化是国学教育中需注意的关键 问题。既要在孩子们身上实现文化传承,又 要注意不要让年轻一代墨守成规。如二十四 孝中“黄香暖席”的故事,放到今天,一般 家庭早已不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通过这样 的故事让学生领会的应该是那种为父母分忧、 体贴父母的孝心。”
庠——《三礼义宗》中说:“虞舜 之学名庠”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教育性质)
2、原始群落的老人担任教育工作(师资)
3、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口耳相传,实践中教育(教育手 段)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我国教育史 上最早关于 学前教育的 记录
• 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 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 分。
• 1、国学教育不是万能良药,应以塑造性灵 为主。说到底,国学教育只是一种独特的 教育方式,而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仅靠 国学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的多样化,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2、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形象生动,灵活变 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最好的教
(三)文化知识教育
识字、学书、听解《四书》 学习名诗、名赋、格言
《千字文》周兴嗣
天地玄黄 寒来暑往 罔谈彼短 存以甘棠 上和下睦 谓语助者 宇宙洪荒 秋收冬藏 靡恃己长 去而益咏 夫唱妇随 焉哉乎也 日月盈昃 知过必改 信使可覆 乐殊贵贱 孤陋寡闻 辰宿列张 得能莫忘 器欲难量 礼别尊卑 愚蒙等诮
(二)宫廷学前教育制度
• 宫廷教育与一般家庭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 有制度作为保障,就是 和
• 1、保傅制度:殷商建立,西周继承
设太保、太傅、太师, 合称 ”
另设 : 少保、少傅、 少师
保:保其身体(生活常规); 傅:傅之道义(培养道德 师:道之教训(文化知识及 统治经验的传授)。
为副职,时常 伴太子左右, 以影响太子
“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用火 熟食
捕 鱼
神农教稼图
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教育 4)原始的艺术教育 5)军事训练
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较前一时期发 展了,出现了阶级和私有财产,这是教育开 始萌芽。特权阶级为了使自己的子弟接受教 育,创办了学校,这时的学校只能算学校的 雏形,而且受教育者不再是氏族全体成员的 子弟,而只是少数特权子弟。
讨论:你如何理解古代的“孝”和 今天的“孝”?
9月10日,江苏南通一所小学举行入学仪式。532名新 入学的小学生,穿仿古装束,和家长一起参加“感恩礼”、 “拜师礼”和“开笔礼”等独具特色的入学礼。新生跪在 蒲垫上行礼,与父母拥抱。
悌:尊兄长为悌 “融四岁,能让梨”
2、崇尚节俭
“简朴是一种美德,能促进人奋进;奢侈是一 种罪恶,能让人堕落” 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 2、三母制度
设“三母”:子 师、慈母、保姆 另设“乳母” 哺育太子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1、孝悌
• 孝:尊父母为孝 “香九龄,能温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一味顺 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这是一种不孝。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家境贫 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 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不娶 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 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的特点?
•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逐渐代替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 2.儿童的教育限于奴隶主贵族家庭 3.有了明确的年龄划分 4.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男女性别差异 5.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特别重视,设立了 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并实施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