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满腔怒火喷向谁_约翰_邓恩_歌_主题解读

满腔怒火喷向谁_约翰_邓恩_歌_主题解读

天下无一地 住着女人,忠实又美丽。 假如你真的找到,就让我晓知, 这样的朝圣还算甜蜜; 但你还是别说,反正我不会去, 尽管我们隔壁而居,随时相遇; 去 就将两三个人抛弃。
2 李正栓 译4
2 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 社,’((, 年版 4
’’ * +, -./, * /(0, & 1
!"#$
% & ’(()
!"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
对大自然的分裂的双重感受
—— — 评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
"吴 笛(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 纪的伟大作家,他不仅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杰出 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且也是二十世纪西 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 作为抒情诗人,哈代是一位善于寄情于 景,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心灵和情感世界密切契 合的“自然诗人”,自然意象在揭示主题、表 达复杂的思想情绪等方面,常常起着画龙点睛 的神奇效果。在哈代的独特的视野中,自然界 的一草一木都具有与人类共同的灵性和情感, 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他将自然 意象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独到的载体,正是这 些经过诗化的自然意象,构筑了繁富多彩的诗 人的宇宙和星空。 抒 情 诗 《 黑 暗 中 的 鸫 鸟 》 2 !"# $%&’()*+ !"&,-") , 正 是 这 样 的 一 首 出 色 的 “ 自 然 诗 篇”,也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之一。 象都是天主教意象。 他对自己的谴责被隐身化, 《 歌与短 被艺术化, 被巧妙地写进诗里。 在他的 歌集》 里有好多描写女人不忠与多变的意象, 并 《女人 显示了诗人对不忠与多变的谴责态度。 在 的忠贞 》 一诗中, 诗人把不忠、 多变的女人称作 疯子。 在同一首诗里, 诗人谴责女人多变, 后来 又控制自己不再谴责女人, 因为他说男人也不 忠也多变。 另外, 在他的神圣诗歌里, 诗人也向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关键词:约翰· ( John Donne, 1572-1631)是17 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创始人, 玄学派诗歌以晦涩难懂的比喻见长。

邓恩的诗歌特点在于意象奇特,他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多变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他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

运用大量的"奇喻"使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充满了哲学辩论与说理。

约翰·邓恩的意象新颖别致,从不使用陈旧过时的意象来构思他的诗句。

《别离辞:节哀》中,他用"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恋人之间坚贞的爱情,从而使该意象成为他最著名的"奇喻"。

一、《别离辞·节哀》的隐喻对隐喻有三重理解,它的实质是替代,以同义域里的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隐喻的实质是比较,对来自两个义域的词语经过比较建立联系;隐喻的实质是互动,两个分属不同义域的词语在语义上互相作用,最后产生新的语义。

在这首诗中,邓恩用圆规的两只脚比为夫妻关系。

妻子是定脚,永远在中心,当丈夫离别时候,妻子也随之旋转,比喻夫妻虽然分离,却彼此相连、互相支撑。

只有妻子坐在中心,坚定不动时"我的圆圈才会准",暗示爱人的忠贞不渝使他能将此生画一个圆。

隐喻常被界定为"隐含的比较",实际上,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性的。

邓恩在《别离辞·节哀》中采用圆规的两只脚来隐喻一对情侣的灵魂,表现了他们不可分割的完美的精神之爱。

隐喻的力量来自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对照,两者越不相似越好,这就意味喻体和喻指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

或者说,隐喻是"语境之间的交易",隐喻的力量就在于把极为不同的语境联在一起。

邓恩的圆规隐喻似乎不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隐喻中的喻体 (圆规的两只脚) 和喻指(两个灵魂) 之间的距离很远,或由于两种极为不同的语境(几何学与爱情) 被联在一起,它反而显得更奇特,内涵更丰富。

约翰邓恩诗歌中的三大特点

约翰邓恩诗歌中的三大特点

约翰邓恩诗歌中的三大特点提起17世纪的伟大诗人约翰·邓恩,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玄学诗、陌生化之词。

当然,邓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也是玄学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了奇思妙想、诙谐机智并富有创造力。

尤其是他运用大量的“奇喻”使得他的诗歌与众不同, 虽然晦涩难懂,却新颖独特而且富有哲理。

因而,邓恩诗中的巧妙的表达形式与深刻的心理剖析对后期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细读邓恩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歌的确带有现代文学的某些特征,可以说他的诗歌为以后的现代诗歌埋下了伏笔。

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

作家们主要从外在客观世界的描写转向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追求神秘的梦境世界,他们运用暗示、象征、意象、意识流等手法去探索人的心理活动,在结构上让时空任意颠倒。

我们阅读约翰·邓恩的诗歌,发现其某些诗歌的特点与现代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

一、从苦闷到怀疑的消极悲观思想邓恩是玄学诗歌的创始人,这一派别的诗歌主要描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拯救,常常带有怀疑主义的色彩,反映出科学进步对传统宗教信仰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揭露了社会中的矛盾。

邓恩生活在16 世纪末英国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当时的英国反对天主教,具有天主教家庭背景的邓恩感到前途黯淡,一直挣扎在希望和痛苦的矛盾之中,生活中充满了悲观情绪。

“他要在社会上取得地位,不得不依附国教权贵,这使他内心极度苦闷,产生了悲观主义情绪。

”这与波德莱尔的现代诗歌《恶之花》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寻找、人的惶恐和在陌生世界的绝对孤独,以及艾略特《荒原》中的人们一度精神空虚并对生活与现实产生了迷惘与失望的消极悲观思想是一致的。

这种怀疑悲观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人精神危机的表现。

邓恩的诗歌运用了许多隐晦难懂的奇喻,其实隐藏着诗人的苦闷及内心的挣扎。

在《圣露西节之夜》中,强烈的怀疑与悲观主义气息贯穿于全诗。

“世界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饥渴的大地疯狂吞噬生命的精灵,它们已慢慢枯萎,渐渐干涸如将死之人,步步走向冥冥;滋润生命的养分所剩无几,坟墓将是它们的唯一归宿,一种死寂般的虚无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跳蚤

跳蚤

诗歌《跳蚤》之分析诗歌《跳蚤》是约翰.邓恩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之一,也是“玄学派”的代表诗作之一。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感触颇深。

首先要说的是这首诗所用的奇思妙想,在这首诗中,诗人说被跳蚤叮过的两个人的血混合在跳蚤体内,那么就意味着这两个人结婚了。

跳蚤本来是最恶心的动物之一,现在邓恩竟然把跳蚤比喻为婚床,是婚姻的象征。

这种将两种反差巨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方法,正是奇思妙想的写诗方法的一大特色。

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也许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而由于自身的居住条件,他也许也刚好看到了一只跳蚤,于是他把自己这种失落的心情赋予在了跳蚤身上。

但由于他深爱着对方,看到跳蚤,他幻想着被跳蚤叮过的他和对方在跳蚤的体内结婚。

这种幻想,是作者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的一种奢望。

然后是这首诗的逻辑,这首诗的逻辑非同一般的绕。

作者首先运用了想象,说跳蚤叮了你,又叮了我,那么我们就算结婚了。

然后又说对方不能杀死那只跳蚤,否则,对方会犯三宗罪。

这三宗罪我认为是杀人、自杀和渎神。

这说明作者想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婚姻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你我都应该认真地对待,千万不要轻易地扼杀婚姻。

同时作者也在暗示对方:如果你深爱着我,那就和我结婚吧。

如果爱我却拒绝我,那就相当于犯罪了。

接着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他写道,即使对方杀了那只跳蚤,那也不会对他们的爱情造成丝毫的影响。

因为跳蚤就是跳蚤,与他们的爱情、婚姻没有丝毫的关系,所以杀了那只跳蚤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作者借此比喻即使你不同意和我结婚,那又有什么影响呢?那没有一点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作者像一个情场失意者,像在自我安慰一样。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

一、导育 。意象是诗的灵魂。”意象是诗歌理论的重要概念。所谓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以邓恩为代表的“玄学 派”诗歌意象独特.为理论家所看重。但对于意象的来源着 墨不多.本文将就其来源作一分析。 二、邓恩爱情诗意象的使用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
——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意象比较
◎张莉齐永军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约翰·邓恩在意象上运用独特。但大多数文章从陌生化的角度分析意象。本文试图从意象的来源方面加以分析,把邓恩爱 情诗意象的不同分为三类:意象相同,但感情色彩不同;意象相同,但内涵不同;约翰·邓恩独有的意象。通过分析力图为读者更好地 了解诗人恩想架起理解的桥梁。 关键词独创性爱情诗意象邓恩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1)08_oll9一02
邓恩所用意象虽然独特,细分起来可以发现其来源有 所差别。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意象相同,感情色彩不同
一些意象在他们诗中都可找到但感情色彩不同,邓恿 独创性在于增加了意象新的内涵“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 光和热.为万物生长提供能量。但是.在“旭日”这首诗中原 本“强大的”太阳被视为“傻瓜,不守规矩”。
象首次使用在爱情诗中。在“别离辞——节哀”中,约翰·邓 恩创新了“圆规”意象的内涵来表达他对妻子的爱。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定脚象征着爱情的信念。只要爱人忠贞不渝,他的爱将
201 1年第8期安徽文学

永远不会放弃。即使他们必然要彼此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他 们的灵魂将继续坚定地相连.永不分离。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

论约翰·邓恩的诗歌写作特点约翰.邓恩(John Donne 1572-1631)被公认为是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诗人。

他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待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通过逻辑、类比、科学参照的暗示,运用独创性的比喻复杂事物意象的手法,展现了沉博绝丽的诗歌形式和起伏跌宕的节奏”。

他的诗歌凝聚着智慧、幽默、激情、哲理;语言生动、格律多变、意象夸张,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认为邓恩“以极富热情的庄严感融合了别人不曾做到过的------辩证之精妙和谈吐的最高升华。

”玄学奇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邓恩的诗歌最显著和最出名的特征。

所谓玄学奇喻,也就是“将很明显的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比喻”,即“a combination of dissimilar images,or discovery of occult resemblances in things apparently unlike.”(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如他将夫妻比喻为圆规的两个腿;将死亡和拯救比喻为地图上的东方和西方,甚至将跳蚤比喻为恋人的婚床、婚姻的殿堂等。

邓恩的诗歌类比独特,诡异新颖。

不同的思想、情感、意象的交织,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清新、独特、奇异的美。

本文拟以邓恩在诗歌中的戏剧性独白的元素及口语体为视角,探讨邓恩的玄学奇喻所带来的戏剧性对比及语言口语化的效果。

一、新颖的比喻、奇特的意象约翰·邓恩的诗歌以想象大胆、独特,比喻新颖、别致而著称。

奇思妙喻(metaphysical conceit)是其诗歌最显著的特征。

诗人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中获取意象,并借助于它们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玄学奇喻中爱的表达——邓恩名诗《别离辞·莫伤悲》赏析

玄学奇喻中爱的表达——邓恩名诗《别离辞·莫伤悲》赏析
重 大 损 失 , 人 们 带来 不 幸 和 恐 惧 。 于 天 体 的 “ 动 ”人 们 可 以 给 对 震 , 看到空间的变化 , 但却感觉不到对他们 的生活有任何影响 。邓恩
将地球的“ 震动” 比作 “ 世俗” 恋人 的分离 , 因为世俗之爱是 以感官
的快 乐 为基 础 的 , 往 往 意 味 着 一场 灾 难 性 的 情 变 。 此 相反 , 分别 与 天体的震动象征着邓恩和妻子 的分离 , 剧烈 的震动却对双方感 情 无碍 , 因为他们的爱是一种“ 精神之爱” 而不是“ , 肉体之爱” 在这 。 里 邓 恩 运用 他 的天 文 知 识完 成 了这 一 奇 特 隐喻 。 在邓 恩 生 活 的 年
玄 学 诗 人 指 的是 1 纪英 国 的一 个 抒 情 诗 人 群 体 。玄 学诗 7世 人 的 主要 代 表 包 括 约 翰 ・ 恩 , 治 ・ 伯 特 , 查 德 ・ 拉 肖 , 邓 乔 赫 理 克 亨 利 ・ 罕 , 马 斯 ・ 拉 赫 恩 等 , 中最 主 要 的 是 约 翰 ・ 恩 。 “ 沃 托 特 其 邓 玄 学 ” 一 术语 起 初 是贬 义 。在 1 、9世 纪 , 学 派 诗 歌 并 不 流 行 , 这 81 玄 但 从 2 纪 起 受 到 人 们 的喜 爱 , 影 响 了 很 多 诗 人 , 括 叶 芝 、 O世 并 包 艾 略特 和 奥 登 。 邓 恩 出生 于 罗 马 天 主 教 家 庭 , 就 读 牛 津 大 学 和 剑 桥 大 学 , 曾 但 未 获 任何 学位 。 曾在欧 洲大 陆 游历 ,5 8年任 掌御 玺 大 臣 T 他 19 埃 的灵 魂 已 经超 越 了各 自的 肉体 , 可分 开地 融 合 在 了一 起 。邓 恩 不 希 望 这 种 融 合 像 贤 德 之 士 离 世 一 样 的 平 静 , 期 望 他 们 的爱 “ 不 叹 如暴风 , 泪似洪彼” 。此处邓 恩利用 自然现象来增强感情的表达 ,

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_约翰_邓恩_跳蚤_赏析

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_约翰_邓恩_跳蚤_赏析
!--./0123145 46 "27489 #13/.2.: $4.;9
《 跳蚤》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 > @4A5 B455/C D)E’ F DG+D ?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作 品 之一,是邓恩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艺术集中表现 的范例。 一、 “ 玄学”的由来 “ 玄学派”这个名称是后人给十七世纪以 邓恩为首的一些英国诗人加上的标签。最早使 用 “ 玄学” > 7/32-A:9102H ? 这个词的人是德莱顿 > @4A5 B.:I/5C DG+D F DE(( ? ,他在一六九三年 评论邓恩时写道: “ 他喜弄玄学,不仅在他的 讽刺诗中如此,在爱情诗中也如此。爱情诗本 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微妙的思辩,把女性们 的头脑弄糊涂了。” " > 杨周翰译文 ? 德莱顿这 一发现是对的。的确,正如 《 跳蚤》所示,主 人公不是在谈情说爱,而是在进行推理,并通 过推理来得出一个结论:他与那女士已经通过 跳蚤的撮合合二为一: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
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
—— — 约翰・邓恩 《 跳蚤》赏析
"李正栓 !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
你此时同意我, 但跳蚤之死已把你生命夺下。 跳 蚤
!
多少的道义全都浪费、白搭。
> 李正栓 译?
你看吧,你看看这跳蚤, 你否认我的成分能有多少 < 它先咬了我,此刻又咬了你, 我俩的血已在它里边融为一体; 要承认,这件事不能被说成是羞耻、 罪过、也算不上你贞操的损失, 而它却未求婚就先得快意, 合我俩的血为一体,涨大它的腹肌, 唉,它做得远远超过我们自己。 啊,住手,饶过这跳蚤里的三个生命。 在它体内,我们不止是结了婚, 它是你是我,是我们的花烛温床, 是我们婚姻的殿堂; 尽管父母和你都不愿意,我们还是聚在一起。 同居于这乌黑的活墙里。 尽管习俗使你轻易杀我, 但不要把三个生命剥夺, 不要再加上自杀和渎圣的罪过。 你看吧,你看看这跳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分析作者:刘露溪南方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1期约翰·邓恩(1572-1631),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以富于理性思辨、新颖大胆的诗歌意象和直率雄辩的诗风挑战了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创作传统,创建了诗思高度合一的玄学派诗歌。

国内外学界一般认为,邓恩诗歌以及英国玄学派诗歌大致经历了一个从17世纪最初的辉煌到18、19世纪的冷清,最终在20世纪大放异彩的文学作品经典化过程。

正如这种“U”形评价图示所显示的,邓恩的玄学派诗歌对17世纪和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力已有目共睹,但18和19世纪的评论界如何看待邓恩的玄学派诗歌似乎并非“U”形图所示那般明了。

其实,邓恩的玄学诗在18、19世纪的诗学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深刻。

18世纪诗人对邓恩诗歌的改写与仿写使邓恩诗歌以曲折的方式嵌入到18世纪英国诗坛,而柯勒律治、德昆西等浪漫主义作家对邓恩玄学诗的赞美表明后者对19世纪诗学的影响。

因此,本文致力于揭示和分析邓恩玄学派诗歌对后世英美诗歌创作以及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有益启示。

17世纪:膜拜邓恩诗歌的纪元伊丽莎白时期彼特拉克诗歌传统依然统治着16世纪的英国诗坛,华丽甜蜜的文风、浮夸空洞的情感和程式化的意象充斥着诗人的创作。

而与这种歌舞升平的文学创作场面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时人心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由于自然科学进步引发的信仰危机。

在这种现实与想象形成巨大差别的历史背景下,邓恩的玄学诗横空出世。

他的诗歌一扫当时诗坛扁平空泛的意象、虚张声势的文风与意义贫瘠的情感表达,以玄奇的诗歌意象、直率大胆的文风和深刻智性的主题震撼了英国诗界,征服了读者与评论家的心。

邓恩的玄学诗很快成为当时受人追捧的新锐创作,并直接影响了当时以及17世纪英国诗歌的走向,继而形成了包括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亨利·沃恩、理查德·克拉肖和托马斯·卡鲁在内的英国玄学派诗歌团体。

其中,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女友》、克拉肖的《哭泣者》被誉为英国玄学诗的经典名作,而邓恩的《跳蚤》《封圣》《告别辞:莫伤悲》以及神圣十四行诗系列更是英国玄学诗的扛鼎之作,对其同时代的诗人创作影响巨大。

邓恩诗歌在18世纪的影响邓恩的玄学诗是对彼特拉克诗歌创作传统的自觉偏离与反拨。

在他的诗歌中,似是而非的矛盾意象清算了程式化的意象,强势直白的书写击退了温柔浪漫的表达方式,庞杂深邃的思想冲击了浅显明了的主题。

邓恩这种标新立异的诗歌创作令人耳目一新,更符合了17世纪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因此获得了当时学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许。

然而,在英国18世纪是理性当道的时代。

追求和谐、讲究秩序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令充满矛盾张力的玄学派诗歌滑向英国诗歌的边缘,而权威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对邓恩诗歌艺术价值的负面评价更导致邓恩的玄学诗歌告别了热忱的17世纪英国诗坛。

学界由此得出邓恩诗歌在18世纪受人冷落这样的结论。

但是,恰逢学界高歌以亚历山大·蒲柏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诗学之时,蒲柏本人却对与新古典主义诗学背道而驰的邓恩玄学诗歌表现出欣赏之情。

蒲柏热衷于改写邓恩的诗作,因为他“对邓恩的兴趣几乎延续了他作为诗人的一生,也正是邓恩成了他主要担忧牵挂之事。

”同时,蒲柏的重写也显示出他本人对邓恩诗歌的熟悉程度。

在蒲柏看来,邓恩的玄学诗学思想深刻,但其格律未能满足新古典主义的要求,因此,蒲柏的改写基本上是针对邓恩诗歌的格律问题,并未否定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创作理念与写作实践。

除蒲柏外,诗人威廉·梅森等也曾尝试仿写邓恩的诗歌。

可见,邓恩虽不是18世纪英国的一流诗人,但他的玄学诗并没有被人遗忘。

后代诗人对其作品的改写与仿写表明,邓恩诗歌的影响力依然延续在18世纪。

而那些负面评论或否定态度不仅不表示人们漠视邓恩玄学诗的存在,反而揭示出人们仍旧关注邓恩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19世纪对邓恩诗歌的接受虽然18世纪的评论界已对邓恩诗歌发出批评之声,但是蒲柏等有分量的支持者对邓恩玄学诗的褒扬态度令邓恩诗歌的接受场面还算差强人意。

然而,19世纪的英国诗坛浪漫主义如日中天,其诗学主张直抒胸臆,追求情感的自然表达。

显然,邓恩曲折晦涩的诗学理念及表达与浪漫派的立场格格不入,因此他的诗歌难以博得读者的欢心是情理之事。

但是,浪漫主义诗学与邓恩诗学其实具有如下相似性。

首先,浪漫主义诗人关注自然、崇尚自然,希求从自然汲取治愈与救赎的力量。

而邓恩诗歌也非常关注自然的力量与价值,如在《推克纳姆园》一诗中,邓恩希望从植物中获得超脱救赎的力量。

其次,浪漫主义诗人欣赏日常生活用语与情感的自然流淌。

虽然邓恩的诗歌被冠以表达晦涩之名,但其作品中的日常口语体却有效传达出诗歌说话人的真实情感。

在诗歌《封圣》中,邓恩运用突兀的口语体将说话人复杂真切的情感与内心活动形象地传达出来。

原来,诗中的说话人与自己的爱人情投意合却不被俗世人理解,因此内心愤懑,但是面对真爱,他表达了自己捍卫爱情的忠诚与坚定。

于是,粗暴的语言甚至气急败坏的指责其实恰当地呈现出说话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情感诉求。

邓恩玄学诗深邃庞杂的思想与感知体验难以通过简单流畅的语言得到完满展现,因此他选择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写作意图。

从这个角度上说,邓恩诗歌的表达方式是真诚、自然且合理的。

除此之外,柯勒律治对邓恩的诗学创作观表示理解与支持,而他那些“充满哲学和宗教思考的诗受到邓恩哲学思辨诗的影响,显得深邃而耐人寻味。

”可见,邓恩的诗歌与19世纪英国诗坛依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邓恩的玄学诗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存在的重要相似性表明,二者之间不仅包含不容忽视的亲近感,而且对后者而言,邓恩的诗歌创作还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0世纪:邓恩诗歌全面复兴伴随H. 格里尔森、T.S.艾略特、海伦·加德纳以及英美新批评派学者对邓恩诗歌以及玄学派诗歌的卓越研究与权威推介,邓恩再次跻身英国主流诗人行列,玄学派詩歌得以重回主流英诗的伟大框架之内。

邓恩玄学诗歌的创作理念与写作模式又一次迎来了热情的追随者。

其中,以艾略特、叶芝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承袭了玄学诗理性与感性融合的创作理念,邓恩诗歌的口语体特征预言了托马斯·哈代的文体风格,而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则继承了邓恩诗歌意象的广泛关联性与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

同时,邓恩诗歌知觉合一的创作模式还影响到了西班牙、俄罗斯和中国的诗歌创作。

此外,邓恩玄学诗歌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思潮的流转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邓恩对艾略特、叶芝和毕肖普的影响对于邓恩以及玄学派诗歌在20世纪的全面复兴,艾略特的研究与推介功不可没。

艾略特非常欣赏并认同邓恩理性与感性高度结合的诗学观,并将这种认同转化成自己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

艾略特的诗歌理论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反过来,他的创作也证明了其主张的合理性。

如果说艾略特的诗歌强硬地彰显了诗歌的智性力量,那么,叶芝的诗则令知性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受到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诗学影响,叶芝对诗歌意象的运用炉火纯青。

他一生对真理的奋力探求融化在他对爱尔兰民族命运与个人前途的思考与争取当中。

这种思考逐渐演化成叶芝融合了高度的神秘主义、智性力量与鲜明个体性特征的循环历史观,并指导诗人创作出诗思合一的伟大诗篇,凸显了邓恩玄学诗理性与感性有机熔铸的创作理念。

美国诗人毕肖普对英国玄学诗的兴趣始于其年少时期,其早期诗歌创作表明她对玄学诗歌的关注,而这种关注的影响力几乎持续了毕肖普一生的创作。

自然是毕氏诗歌的重要主题。

在她的自然诗篇中,诗人主张人与自然相依共生,反对人对自然的掌控与奴役,表现出一种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取向与价值关怀。

毕肖普这种朴素的自然观与邓恩诗歌蕴含的生态意识表现出亲缘关系。

此外,与邓恩一样,毕肖普善于在微观领域、宏观世界、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发掘相似性,因此她的诗歌意象富于广泛联系与延展性,并且善于运用这些复杂的意象表达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的深刻思想。

邓恩诗歌對非英语国家诗歌的影响以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代表的西语诗人、以约瑟夫·布罗茨基为代表的俄罗斯诗学和中国的九叶派诗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邓恩玄学诗的创作影响。

帕斯的作品集中关注了人对自我身份以及自我价值如何实现的探索,诗作中“超现实主义意象、传统的象征技艺以及玄学的思辨又常常结合一体,来真实的展现深沉的个人创造力的内战需要”。

帕斯的诗歌写作“坚持不懈地在组合与改组、吸收与排斥、解拆与结合的迷宫中进行探幽,竭力寻找人类从破裂解体以及自我异化复归和谐统一的途径”,这与邓恩诗歌于矛盾冲突中实现和谐的思维一致,体现出帕斯对邓恩诗学的继承。

而俄语诗人布罗茨基对邓恩诗歌的兴趣与他对后者诗歌的翻译密切相关。

在翻译邓恩诗歌的过程中,他逐渐发觉并赞赏邓恩诗歌的复义性以及知觉合一的创作特质,并自觉将其内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同时,奇喻、悖论等典型玄学诗艺术技巧也成为布罗茨基诗歌写作的有机组成,因此形成了融合俄罗斯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诗学特征的布氏诗风。

中国的九叶派诗歌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学的时代背景中,但其诗歌创作却旨在捍卫文学的本体价值。

由于九叶派诗歌关注现实生活、生命与人的理想之间的矛盾对立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取向存有隔阂,因此逐渐走向文学创作的边缘地带。

可见,九叶派的文学际遇与邓恩的创作历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与邓恩一样,九叶派诗人善于运用悖论来揭示事物的矛盾统一性,并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段颠覆人们对日常世界和生活的感知与评价,以唤起崭新、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与认知判断。

邓恩的玄学诗对英美新批评的影响邓恩的玄学诗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直接且重大的作用,后者不仅从邓恩的诗学观中汲取营养孕育出自己的理论主张,还广泛运用邓恩的作品作为阐述、论证自己文学批评理论的支持材料。

邓恩的诗歌充满悖论、富于张力,彰显出矛盾和谐的审美极致。

英美新批评派由此培育并发展出张力、悖论等对20世纪文学批评特别是诗学批评至关重要的文学批评术语。

可以说,邓恩的玄学诗与英美新批评理论相生相扶、荣辱与共,邓恩的诗学理念与创作实践为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提炼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蒙,而英美新批评派承继了邓恩的文学遗产,以自己的理论著述来发掘、深化和丰富邓恩的诗歌创作。

邓恩的诗学观对20世纪思潮的启示邓恩的诗歌思想深邃庞杂,彰显一种开放性与多元价值取向,这契合了20世纪哲学思潮与文艺理论转向。

以解构主义为首,西方哲学界开启了颠覆既定规则,价值重估的新纪元。

受解构主义颠覆统治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催生的各种暗含压迫机制的二元对立体系的影响,女性主义戳穿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实施的性别政治迫害,倡导女性的独立、自由以及两性的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