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2-病理学总论练习题
病理学全册各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二、名词解释1.病理学2.疾病3.植物人4.不完全康复5.健康四、简答题1.病理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如何?2.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何种作用?3.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五、论述题1.以外伤性失血为例,论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2.为什么对于临床死亡期的病人必须进行积极抢救?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1.答: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答: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3.答:有些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已不可逆,仅在人工呼吸和人工起搏的条件下处于皮层下生存状态,称为植物人。
4.答: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体内仍遗留一定的病理状态。
5.答: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保持协调,维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四、简答题1.答:病理学属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为临床各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答: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得出疾病诊断;可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对手术中患者,选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判断良、恶性病变,可帮助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决定手术范围。
3.答: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的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包括:①不可逆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停止。
五、论述题1.答:疾病时机体发生的变化受因果转化规律支配。
如外伤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加深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此时,可由机体代偿功能或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阻断上述恶性循环,促使疾病趋于好转。
2.答:临床死亡期是可逆的,一般为6分钟左右。
这时细胞仍有最低水平的代谢,如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患者有复活的可能。
护理专业《疾病学基础》试题

护理专业《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以下表格中A.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B. 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C. 疾病是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D.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E. 疾病即指身体感到不舒服2. 引起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变态反应B.化学因素C.物理因素D.遗传因素E.生物因素3. 对于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取决于A.前驱期B.潜伏期C.转归期D.症状明显期E.康复期4. 判断疾病是否完全康复的主要依据是A.主要症状消失B.主要体征消失C.病因完全消失D.是否留有后遗症E.器官功能的恢复程度5.现代医学认为死亡的标志是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B.脑死亡C.全身细胞死亡D.植物人状态E.机体功能代谢停止6.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病毒C.真菌D.螺旋体E.支原体7.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厘米B.微米C.纳米D.毫米E.分米8.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是A.杀死所有繁殖体B.杀死所有致病菌C.细菌细胞壁被破坏D.菌体蛋白变性E.杀死所有芽孢9. 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代谢产物有A.毒素B.维生素C.色素D.抗生素E.细菌素10.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5 CB.0 CC.37 CD.100 CE.30 C11. 正常菌群致病的条件有A.细菌数量多B.细菌繁殖快C.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增多D.细菌毒力增强E.细菌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低下,滥用抗菌药物12.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A.肠道B.血液C.皮肤D. 口腔E.阴道13. 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A.干烤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C.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煮沸法D. 淋病奈瑟菌E. 肺炎链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14. 消毒体温计常采用的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发法B.煮沸法C.70%~75%乙醇浸泡D.巴氏消毒法E.紫外线照射 15. 患者排泄物消毒宜采用的方法是A.20%漂白粉B.0.1% 高锰酸钾C.3%过氧化氢D.0.5% 碘附E.70%~75%乙醇 16. 不宜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消毒剂是A.0.1高锰酸钾B.3%过氧化氢C.0.05%~0.1%新洁尔灭D.2%~4%龙胆紫E.5%过氧乙酸 17. 卡介苗是根据细菌的哪种变异获得的A. 形态变异B. 毒力变异C. 耐药性变异D. 结构变异E. 抗原变异 18. 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称为 A. 毒血症 B. 败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19. 有关内毒素特性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 耐热B. 经甲醛处理可成为类毒素C. 菌体裂解后释放D. 对组织毒害作用相似E. 毒性较弱20. 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A. 骨髓B. 胸腺C. 淋巴结D. 脾E. 扁桃体 21. 类毒素是指A. 有免疫原性和毒性B.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C. 无免疫原性和毒性D. 无免疫原性有毒性E. 细菌的内毒素经甲醛处理而成 22. 属于初次应答特点的是A. 潜伏期短B. 抗体主要为 IgGC. 抗体效价高D. 抗体维持的时间长E. 抗体的亲和力低 23. 抗体的下列哪个作用属于中和作用A.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ADCCC. 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D. 溶解病毒E. 激活补体裂解细菌24. 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 A. 血脑屏障 B. 皮肤黏膜屏障 C. 胎盘屏障 25. 以下哪个不属于 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 皮肤过敏B. 消化道过敏C. 接触性皮炎26. 注射哪种物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A. 破伤风抗毒素B. 丙种球蛋白C. 卡介苗27. 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A. 抗毒素B. 丙种球蛋白C. 细胞因子D.28. 下列无芽孢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9. 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局限的原因,是由于该菌产生 A. 透明质酸酶 B. 血浆凝固酶 C. 链球菌溶血素 D. 链道酶 E. 链激酶 30. 下列哪种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A. 葡萄球菌B. 淋病奈瑟菌C. 肺炎链球菌D. 脑膜炎奈瑟菌E. 肠球菌 31. 对于肠热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内应取下列哪种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A. 粪便 B. 尿液 C. 血液 D. 胃液 E. 胆汁32. 作为检测饮用水、食品被粪便污染指标的肠道杆菌是A. 大肠埃希菌B. 伤寒杆菌C. 痢疾杆菌D. 副伤寒杆菌E. 甲型副伤寒杆菌 33.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A.菌群失调B.伤口厌氧微环境C.其芽孢污染伤口D.其繁殖体污染伤口E.机体无免疫力 34. 足底被生锈铁钉扎伤,冲洗伤口最好选择A.20%肥皂水B.生理盐水C.3%过氧化氢溶液D.2%红汞E.1%硝酸银溶液 35. TAT 能治疗破伤风的原理是A. 抑制细菌的繁殖B. 阻止细菌合成毒素C. 阻止毒素进入血液D. 中和游离毒素E. 中和与细胞结合的毒素36. 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的意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B.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C. 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D.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D. 吞噬细胞E. 补体 D. 过敏性休克 E. 呼吸道过敏 D. 白喉抗毒素 E. 免疫球蛋白 类毒素 E. 单克隆抗体E.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37.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破损的皮肤D. 泌尿道E. 节肢动物的叮咬38. 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A. 微米B. 纳米C. 厘米D. 毫米E. 米3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A. 结构简单B. 体积微小C. 只含一种核酸D. 对抗生素敏感E. 属非细胞型微生物40. 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流感病毒A. 毒力强B. 分布广C. 抵抗力强D. 易发生变异形成新的亚型E. 人群易感41.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下列最重要的是A. 消灭苍蝇B. 隔离患者C.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D. 注射丙种球蛋白E. 禁食42. HBsAg 阳性者,下列正确的是A. 是乙肝患者B. 是健康带毒者C. 绝对不能供血(献血)D. 是乙肝病毒近期感染E.有特异免疫力43. 下列哪项不是HBV的传播途径A. 输血B. 注射C. 呼吸道D. 垂直传播E. 伤口44. HIV 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B.药瘾者共用污染HIV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 日常生活中的一段接触E.输血45. 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 注射狂犬疫苗及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B. 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C.清创+接种疫苗+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D.清创+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E. 注射疫苗即可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分。
疾病学基础考试题和答案

疾病学基础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A. 病因B. 宿主C. 环境因素D. 遗传因素E. 心理因素答案:E2.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直接接触传播E. 情绪传播答案:E3. 疾病发展的阶段性不包括以下哪项?A. 潜伏期B. 进展期C. 稳定期D. 恢复期E. 复发期答案:E4.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防的三级预防措施?A. 病因预防B. 临床前期预防C. 临床期预防D. 康复期预防E. 健康教育答案:E5.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A. 病史B. 体格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影像学检查E. 心理测试答案:E6.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心理治疗E. 营养治疗答案:E7.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康复的主要目标?A. 恢复功能B. 提高生活质量C. 延长寿命D. 预防复发E. 社会适应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后评估的主要因素?A. 病因B. 病程C. 治疗反应D. 患者年龄E. 患者性别答案:E9.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A. 健康教育B. 疫苗接种C. 环境卫生D. 疾病筛查E. 疾病治疗答案:E10.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管理的主要策略?A. 早期诊断B. 个体化治疗C. 多学科合作D. 患者教育E. 疾病研究答案:E11.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主要目的?A. 了解疾病流行趋势B.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C. 提供疾病诊断依据D. 指导疾病治疗E. 预测疾病发生答案:C12.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控制的主要手段?A. 隔离患者B. 消除传染源C. 切断传播途径D. 保护易感人群E. 增加疾病发病率答案:E13.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研究B. 观察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队列研究E. 疾病治疗答案:E14.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分类的主要依据?A. 病因B. 病理C. 临床表现D. 实验室检查结果答案:E15.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诊断的主要原则?A. 综合分析B. 动态观察C. 个体化诊断D. 排除法E. 疾病治疗答案:E16.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A. 缓解症状B. 恢复功能C. 延长寿命D. 提高生活质量答案:E17.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康复的主要措施?A. 物理治疗B. 职业治疗C. 心理治疗D. 社会支持E. 疾病治疗答案:E18.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A. 疾病严重程度B. 治疗反应C. 患者年龄D. 患者性别答案:E19.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预防的主要目标?A. 减少疾病发生B. 降低疾病死亡率C. 提高生活质量D. 延长寿命E. 疾病治疗答案:E20. 以下哪项不是疾病管理的主要目的?A. 提高治疗效果B. 降低治疗成本C. 提高患者满意度D. 促进患者康复E. 疾病研究答案:E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哪些?A. 病因B. 宿主C. 环境因素D. 遗传因素E. 心理因素答案:ABCD22.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哪些?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直接接触传播E. 情绪传播答案:ABCD23. 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包括以下哪些?A. 潜伏期B. 进展期C. 稳定期D. 恢复期E. 复发期答案:ABCD24. 疾病预防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病因预防B. 临床前期预防C. 临床期预防D. 康复期预防E. 健康教育答案:ABCD25. 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哪些?A. 病史B. 体格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影像学检查E. 心理测试答案:ABCD26. 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D. 心理治疗E. 营养治疗答案:ABCD27. 疾病康复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A. 恢复功能B. 提高生活质量C. 延长寿命D. 预防复发E. 社会适应答案:ABDE28. 疾病预后评估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病因B. 病程D. 患者年龄E. 患者性别答案:ABCD29.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健康教育B. 疫苗接种C. 环境卫生D. 疾病筛查E. 疾病治疗答案:ABCD30. 疾病管理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早期诊断B. 个体化治疗C. 多学科合作D. 患者教育E. 疾病研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31.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因素。
疾病学基础全套试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疾病学基础全套试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疾病概论习题一、单选题1(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B(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态D(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状态。
2(下述哪项是属于病人的症状A(体温升高B(胸痛C(肝大D(白细胞升高3(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A(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C(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D(疾病时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4(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A(病毒B(真菌C(立克次体D(四氯化碳5(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B(先天性因素C(免疫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6(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B(遗传学因素C(先天性因素D(理化性因素7(关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说法错误的是(两者的斗争贯穿与疾病的始终,为疾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基础 A B(两者力量的对抗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C(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相互转化D(往往抗损伤因素战胜损伤因素 8(进行复苏的关键时期是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脑死亡期9(死亡的概念是指A(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终止B(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D(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0(死亡的标志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脑死亡D(神经反射消失二、多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症状指患者的主观感觉B(体征是患者临床检查出的客观表现C(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和体征D(相同的疾病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2(疾病发生发展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病因的数量和强度B(诱因C(机体的抵抗力D(治疗情况(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3A(病因已经消除B(主要症状和体征已经消失C(劳动能力有所减弱D(机体通过代偿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4(下列关于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永久性停止B(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C(心跳停止15分钟即可宣布死亡D(植物状态不是死亡5(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包括A(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B(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C(瞳孔散大及固定D(脑神经反射及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三、填空题1.人类疾病模式已从模式转变为模式。
病理学题库2及答案

病理学题库2及答案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下面是一份病理学题库及答案,供学习参考:1. 何为病理学?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 病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尸体解剖、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分子病理学研究等。
3. 何为炎症?答案: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血管反应、白细胞浸润和组织修复。
4.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答案: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局部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5. 何为肿瘤?答案: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6.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生长速度、侵袭性、转移能力和复发率。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具有侵袭性,易发生转移,复发率高。
7. 何为癌症?答案: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指的是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侵犯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
8. 癌症的分期依据是什么?答案:癌症的分期依据包括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受累情况和是否有远处转移。
9. 何为病理性骨折?答案:病理性骨折是指由于疾病导致的骨组织结构破坏,使得骨折容易发生。
10. 病理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病理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的区别在于,病理性骨折往往发生在骨组织已经受到疾病影响的情况下,而外伤性骨折则是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正常骨组织所致。
11. 何为病理学中的“坏死”?答案:坏死是指局部或全身性活体内局部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细胞死亡。
12. 何为病理学中的“凋亡”?答案: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是细胞生命周期的自然组成部分,对维持组织稳态和发育至关重要。
13. 何为病理学中的“纤维化”?答案:纤维化是指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病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病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疾病的原因B. 疾病的表现C. 疾病的形态学变化D. 疾病的治疗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变化:A. 变性B. 坏死C. 炎症D. 肿瘤答案:D3. 下列哪种变性是不可逆的:A. 水变性B. 油变性C. 玻璃样变性D. 脂肪变性答案:C4. 下列哪种坏死属于凝固性坏死:A. 肝细胞坏死B. 心肌梗死C. 肺出血性梗死D. 肠出血性梗死答案:B5. 下列哪种炎症介质具有趋化作用:A. 组胺B. 缓激肽C. 白细胞介素-1D.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答案:C二、填空题6. 病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内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形态学变化、功能变化7. 坏死的形态学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8.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变质、渗出、增生9. 肿瘤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克隆性、异型性10. 下列疾病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______,属于恶性肿瘤的是______。
答案:脂肪瘤、肺癌三、判断题11. 玻璃样变性是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匀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答案:√12. 凝固性坏死只见于实质性器官。
()答案:×(凝固性坏死可见于实质性器官和间质组织)13. 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答案:√14.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无关。
()答案:×(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有关)15. 良性肿瘤不会恶变。
()答案:×(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恶变)四、简答题16. 简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案: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的损伤,包括细胞变性、坏死等;渗出是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细胞等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增生是指在炎症过程中,局部组织出现新的细胞生长。
总论复习题(有答案)

病理学总论复习题绪论及疾病概论A型题:5、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出现该疾病典型表现的时期称CA. 潜伏期B. 前驱期C. 症状明显期D. 完全康复E. 不完全康复6、属于化学性因素的病因是AA 一氧化碳中毒B 电离辐射C 创伤D 烧伤E 维生素B缺乏7、疾病发生的过程,下列与潜伏期符合的是AA.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致到出现最初症状前的时期B. 疾病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C. 疾病出现典型表现的时期D. 疾病病因消除,症状消失E. 疾病时受损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8、下列与生物学死亡期不符合的是EA. 心跳停止B. 呼吸停止C. 反射消失D. 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E. 组织细胞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9、不属于脑死亡的意义是EA. 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B. 用于器官灌流C. 可进行细胞培养D. 可进行细胞培养研究E. 可继续进行抢救,换回生命12、完全康复的概念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A. 病因消除,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 劳动力恢复正常C. 各器官功能正常D. 获得性免疫E. 代谢正常13、在疾病分期里,不包括下列哪项EA. 潜伏期B. 前驱期C. 症状明显期D. 转归期E. 脑死亡期14、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死亡期的特点CA. 呼吸停止B. 心跳停止C. 代谢停止D. 反射消失E. 是死亡的可逆阶段15、脑死亡的概念是EA. 脑细胞的死亡B. 大脑皮层机能活动丧失C.大脑思维语言定向力丧失D. 脑干呼吸中枢和血压调节中枢障碍E. 全脑机能完全的不可逆的丧失17、下述哪项为遗传易感性疾病?AA.高血压B. 先天性心脏病C. 色盲D. 血友病E. 蚕豆病1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BA. 临床上最为常见B. 只在疾病发生的最初阶段发挥作用C. 通过一定途径侵入机体D. 病原体可在机体内繁殖E.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各有特异性20、现代认为死亡的标志是DA. 机体机能,代谢的停止B. 全身细胞停止C. 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D. 脑死亡E. 尸僵,尸斑的出现21、属于遗传直接性作用的疾病是:AA. 先天性愚型B. 糖尿病C. 遗疡病D. 动脉粥摔硬化E. 肿瘤22、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是:BA. 脚气病B. 佝偻病C. 甲状腺肿D. 血发病E. 动脉粥摔硬化23、出现尸冷,尸僵,尸斑是哪一阶段?CA. 濒死期B. 临床死亡期C. 生物学死亡期D. 脑死亡E. “植物状态”24、对于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EA. 机体稳态的条乱B. 疾病过程中存在因果关系转化C. 疾病发展过程存在损害与抗损害应D. 损害占优势,病情恶化E. 损害与抗损害反应是不能互相转化25、对于健康的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DA. 机体没有疾病B. 有健全的身心状态C. 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D. 出现心理障碍E. 机体内各种自身调节机能稳定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A型题:1、血管壁玻璃样变一般发生于DA. 大动脉B. 小动脉C. 小静脉D. 细动脉E. 毛细血管5、最常见的轻度变性是BA. 水变性B. 细胞肿胀C. 脂肪变性D. 玻璃样变E. 纤维蛋白7、细胞肿胀的主要发生机理是细胞DA. 细胞核受损B. 溶酶体受损C. 核糖体受损D. 线粒体受损E. 高尔基氏体受损8、由于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异常增多的一类形态变化,称为AA. 变性B. 坏死C. 肿胀D. 水肿E. 萎缩9、下列不属肉芽组织的功能是BA .保护创面B .形成瘢痕 C. 抗感染D .修复损伤 E. 机化坏死组织10、下列有关肉芽组织的描述,哪项是错的?DA. 表面鲜红 B 呈细颗粒状 C 质软湿润D 痛觉敏感 E. 触之易出血11、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或其它异物的过程,称为BA. 瘢痕形成B. 机化C. 化生D. 瘢痕增生E. 适应13、下列组织或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EA. 横纹肌B. 心肌C. 神经细胞D. 平滑肌E. 鳞状上皮14、下列哪项结局不会发生机化EA.血栓B.坏死C.血肿D.炎症渗出物E. 变性15、肉芽组织的组成,以下哪个是对的DA. 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B. 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C. 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D.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16、关于肉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EA. 是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B.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C. 由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炎症细胞组成D. 具有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的功能E. 质地坚韧,颜色灰白17、关于瘢痕组织,不正确的是CA. 由肉芽组织成熟而来B. 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C. 有很强的再生能力D. 质地坚韧,颜色灰白E. 瘢痕收缩可影响功能18、当创面感染或血循环不良时,肉芽组织变得苍白水肿,称为CA. 二期愈合B. 肉芽肿C. 不良肉芽组织D. 瘢痕组织E. 瘢痕疙瘩20、“虎斑心”是心肌的哪种病变?DA. 颗粒变性B. 透明变性C. 水变性D. 脂肪变性E. 心肌坏死21、下列哪项不是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理?EA. 中性脂肪的合成过多,在肝细胞中蓄积B. 脂蛋白的合成障碍C. 脂肪酸氧化障碍D. 肝细胞的脂肪代谢障碍E. 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过多22、最常发生液化性坏死器官是BA.心B.脑C.肝D.肾E.脾23、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可形成AA. 空洞B. 溃疡 C .糜烂 D .窦道 E .瘘管24、干性坏疽易发生于CA.心B.肺C.肢体末端D.肠E.肾25、久病卧床患者,骶尾部组织因长期受压缺血而坏死称BA.液化性坏死B.褥疮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化脓性炎26、以下哪个不符合细胞坏死的变化?DA.核浓缩B核碎裂C. 核溶解D.核分裂E.细胞坏死初期无明显形态变化28、坏死组织有下列特征,除了CA. 外观无光泽、较混浊B. 局部温度降低,无血管搏动C. 痛觉敏感,易出血D. 失去正常组织弹性E. 失去正常感觉及运动功能29、最常见的坏死类型是A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30、关于脂肪变性的概念,下列哪个是正确的?EA. 组织内出现过多的脂肪细胞B.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发生变质C. 脂肪组织发生变性 D 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增多E 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肪滴的细胞胞浆中出现异常的脂肪滴31、组织坏死后合并腐败菌的感染,称为C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坏疽D. 溃疡E. 空洞32、下列哪种组织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CA. 横纹肌B. 心肌C. 神经细胞D. 平滑肌E. 鳞状上皮33、皮肤或粘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较深缺损称为DA. 褥疮B. 瘢痕C. 坏疽D. 溃疡E. 空洞37、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细胞分裂增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DA.化生B.机化C.钙化D.再生E.肥大38、下列组织再生能力较强,除了AA.心肌B.皮肤C.粘膜D.骨细胞E.肝细胞39、以下哪个属于生理性再生?AA. 皮肤角化上皮脱落后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再生B. 大出血后骨髓造血细胞的再生C. 创伤后的瘢痕增生D. 骨折的愈合E. 创口的一期愈合41、细胞坏死在光镜下的主要标志是CA. 细胞膜改变 B .细胞质改变 C. 细胞核改变D. 细胞器改变 E .细胞间质改变42、以下哪个不是坏死的结局?EA. 溶解吸收B. 脱落排出C. 包裹、钙化D. 机化E. 再通48、关于萎缩的概念,正确的是AA. 组织器官体积比正常小B. 组织细胞数目减少C. 组织细胞变小D. 器官、组织、细胞的体积缩小E. 以上均不是52、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现象,称为EA. 代偿B. 适应C. 增生D. 肥大E. 化生53、当环境改变、器官损伤或功能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调整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协调的过程,称为BA. 代偿B. 适应C. 化生D. 肥大E. 增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A型题:1、下列血栓形成的结局中,哪项是错误的?BA、吸收B、排出C、机化D、再通E、钙化2、股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运行阻塞于肺动脉的固体质块称为:C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栓塞D、梗死E、血栓栓子3、接近心脏的大静脉破损后,容易发生: CA、肺不张B、肺水肿C、气体栓塞D、血栓栓塞E、脂肪栓塞5、下述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哪项是错误的?D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B、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泥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E、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6、“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A、肝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B、肝淤血和肝细胞萎缩C、肝淤血和肝细胞坏死D、肝脂肪变和结缔组织增生E、肝出血和结缔组织增生7、肝淤血常见原因是:BA 左心衰竭B 右心衰竭C 门脉性高压D 肝动脉栓塞E 门静脉栓塞8、股骨骨折可能发生哪一项改变: AA.脂肪栓塞B.气体栓塞C.血栓栓塞D.细菌栓塞E.细胞栓塞9、脑动脉血流供应中断而侧枝偱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局部組织改变为:DA.脑水肿B.脑淤血C.脑萎缩D.脑梗死E.脑贫血10、关于慢性肝淤血的病变,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 肝窦扩张B 肝细胞脂肪变性 C.肝细胞大片坏死D 中央静脉扩张E 肝细胞萎缩11、对梗死论述错误的是:BA 动脉供血中断所致B 侧支循环丰富的器官不会发生梗死C 多见于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D 对机体影响与部位和范围有关12、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DA 肉芽组织形成B 肉芽肿形成C 血栓溶解吸收D 血栓机化E 血栓钙化14、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AA 淤血B 缺血C 溶血D 出血E 贫血15、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BA 脑B 肺C 肝D 脾E 肾16、空洞型肺结核伴咯血病人,其空洞壁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有利的方面是:AA.止血B.局部充血C.减轻炎症反应D.防止水肿E.降低局部组织带代谢20、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BA、淤血B、缺血C、溶血D、出血E、贫血21、局部淤血的原因最常见的是:CA、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B、静脉扩张或破裂C、静脉管壁受压或静脉管腔阻塞D、静脉内膜受损或血管状态变化E、血管收缩神经麻痹或血管扩张神经兴奋25、关于肾梗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的: CA.梗死灶常为灰黄或灰白色B.梗死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境界清楚C.梗死区多为不规则形状D.梗死区周围可有明显出血带E.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26、脑动脉充血时可产生哪项严重后果?CA、脑栓塞B、脑水肿C、脑血管破裂出血D、脑脊液增多E、脑细胞变性坏死27、股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BA.脑动脉栓塞B.肺动脉栓塞C.门静脉栓塞D.肾动脉栓塞E.肠系膜动脉栓塞28、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CA.脑B.肝C.肺D.肾E.脾29、右心衰竭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是由于:DA、门静脉淤血B、肝静脉血栓形成C、肝动脉充血D、肝静脉淤血E、肝硬变30、下述血栓的结局中,哪一项是错的?BA、吸收B、排出C、机化D、再通E、钙化31、下述有关血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CA、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B、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C、心脏内血流快不能形成血栓D、血栓形成有时对机体有益E、血栓形成的机理与凝血机理相同3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的始动环节是:BA、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减少B、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D、毛细血管管壁通透性增高E、组织细胞变性坏死33、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运行阻塞于肺动脉的过程,称为:D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栓子D、血栓栓塞E、梗死34、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A、气体栓塞B、羊水栓塞C、脂肪栓塞D、血栓栓塞E、瘤细胞栓塞35、潜水员从深水中过快地升向水面,容易发生:CA、肺不张B、氧气栓塞C、氮气栓塞D、二氧化碳栓塞E、肺水肿36、下列哪个脏器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BA、心B、肺C、肾D、脾E、脑37、下述脾梗死的形态结构特征,哪一项是错的?AA、梗死区呈不规则形B、病灶灰黄色C、病灶呈凝固性坏死D、病灶内原有组织结构轮廓尚存E、病灶周围有明显出血带38、下列肠梗死的形态特点,哪一项是错的?DA、梗死区呈节段性B、梗死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C、梗死的肠管出血肿胀D、梗死多见于大肠E、梗死区容易破裂而引起腹膜炎39、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并随血液流动,阻塞某处血管,这一过程称为: CA、梗死B、血栓形成C、栓塞D、血栓E、栓子40、右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后常栓塞哪一器官: AA.肺B.肝C.肠D.脑E.肾41、肺淤血肺泡内心力衰竭细胞来源于:CA. 红细胞B. 浆细胞C. 巨噬细胞D. 肺泡上皮细胞E. 成纤维细胞42、下列哪一项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EA.血流缓慢B.血小板增多C.血管内膜损伤D.血液浓缩E.纤维蛋白溶解酶增多43、下列关于贫血性梗死的论述中,哪项是错误的?DA.多见于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器官B.多见于实质器官C.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D.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无影响E.梗死区含血量减少,颜色苍白44、上肢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CA.脑动脉栓塞B.门静脉栓塞C.肺动脉栓塞D.肾动脉栓塞E.肠系膜动脉栓塞45、下列关于出血性梗死的论述中,哪项是错误的?DA.易发生在静脉淤血的情况下B.多见于组织疏松的器官C.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D.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无影响E.梗死区内出血,呈暗红色46、下列脏器中, 哪个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CA.肝、心B.脾、肾C.肠、肺D.脑、肾E.胰腺47、机体器官和组织由于动脉血流供血中断, 而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CA.血栓形成B.栓塞C.梗死D.缺血E.血栓48、不溶于血液物质随血液运行, 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BA.血栓形成B.栓塞C.梗死D.缺血E.血栓49、来源于左心较大的栓子, 栓塞的部位是:BA.肾静脉B.肾动脉C.肺动脉D.肺静脉E.脑静脉50、淤血是指:EA.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液过多B.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的血液含量增多C.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D.血液在静脉中发生凝固的状态E.静脉回流受阻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静脉血增多51、淤血时局部静脉血液的回流:CA.增多B.无变化C.减少D.有时多,有时少E.减少伴心衰52、下列哪项不是动脉充血的变化?CA、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B、局部血量增多C、血流减慢D、物质代谢增强E、机能活动增强53、肺淤血常见的原因是: BA.右心衰B.左心衰C.先天性心脏病D.高血压病E.肺动脉高压54、下述哪项与肺淤血有关:AA. 左心功能不全B. 肺动脉压增高C. 肺动脉瓣狭窄D. 右心功能不全E. 主动脉瓣狭窄55、淤血是指:EA.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液过多B.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的血液含量增多C.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D.血液在静脉中发生凝固的状态E.静脉回流受阻使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血增多56、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大量抽水后引起内脏充血,其原因是:BA. 血管淤血B.减压后充血C.血容量增多D.引起感染所致E.以上都不是57、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块,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BA.血栓形成B.血栓栓塞C.血栓D.坏死E.梗死5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DA.炎性充血B.贫血后性充血C.侧支性充血D.器官组织活动增强引起的局部充血E.理化因素引起的充血59、形成血栓栓子是由于:DA. 血栓吸收B. 血栓软化C. 血栓机化D. 血栓脱落E. 血栓钙化60、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浆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CA.单核细胞B.肺泡上皮细胞C.心衰细胞D.异物巨细胞E.尘细胞X型题:61、下列哪些情况易致血栓形成?ABCDEA、大面积烧伤B、久病卧床C、动脉粥样硬化D、大手术后E、充血性心力衰竭62、下列哪些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形成?ABCDA、严重创伤B、产后大出血C、静脉内膜炎D、长期卧床E、VitC缺乏63、大面积烧伤病人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是: ACA、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B、幼稚的血小板增多C、大量组织因子释放D、纤维蛋白溶解酶减少E、红细胞数增多64、促使血栓形成的因素有:ABCD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流不规则D、血中凝血因子增多E、纤溶系统活性升高65、慢性肺淤血患者可出现: ABCDEA、呼吸困难B、咳嗽C、紫绀D、咳粉红色泡沫痰E、痰中可查见心力衰竭细胞66、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CDA.梗死的形状B.梗死的类型C.梗死的部D.梗死灶的大小E.机体的机能状况67、右心衰常发生淤血的器官是:ABCDA.肾B.肝C.胃肠道D.脾E.肺68、静脉性充血不引起: CEA、水肿、出血B、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C、化生D、间质纤维组织增生E、肥大69、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诱因有:ABCDA.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B. 肝功能障碍C. 血液高凝状态D. 微循环障碍E. 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70、下列哪些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BDA、心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速度加快C、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增强E、血流旋涡形成71、肺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 ACA、肺静脉淤血B、肺血管易破裂C、肺的双重循环D、肺动脉呈树枝状分布E、肺动脉压低72、肺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ACEA、肺静脉淤血B、肺血管易破裂C、肺双重血液循环D、肺动脉呈树枝状分布E、肺组织结构疏松73、肠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ACA、肠静脉淤血B、肠血管易破裂C、肠双重血液循环D、肠动静脉具有丰富的吻合E、肠动脉呈树枝状分布74、淤血的结局有:ABCDA、水肿B、出血C、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D、淤血性硬化E、变质75、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哪个脏器淤血?CDA.肝B.肾C.脾D.肠E.子宫76、哪些因素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BCDEA、严重的感染、休克等B、严重的创伤、产科意外等C、红细胞大量破坏D、羊水栓塞、脂肪栓塞E、细菌或病毒大量入血77、肺动脉栓塞的栓子可能来自:ABCA.右心房附壁血栓B.右心室附壁血栓C.下肢静脉血栓D.左心房附壁血栓E.左心室附壁血栓77、下列哪些情况易致栓塞发生?ABCDE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B、长管状骨骨折C、颈静脉破裂D、异常分娩E、外界压力迅速降低78、关于肾梗死的叙述,下列哪些正确: ABDEA.梗死灶常呈灰黄色或灰白色B.梗死区与周围正常组织境界清楚C.梗死区多为不规则形D.梗死区周围可有明显充血或出血带E.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79、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一些?ABCEA. 淤血B. 止血C. 梗死D. 充血E. 栓塞80、以下哪些物质可成为栓子?ACEA、细菌侵入血管内B、坏死物质被吸收入血C、油剂被注入血管内D、炎性渗出物被吸收入血E、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内81、下列哪些栓塞可造成病人突然死亡:ACA.冠状动脉栓塞B.肾动脉栓塞C.大脑中动脉栓塞D.肠系膜动脉分枝栓塞E.下肢动脉栓塞82、出血性梗死的发生条件是:ABCEA.组织疏松B.动脉血流中断C.局部淤血D.血管破裂E.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83、脂肪栓塞可发生于: ACA、长骨骨折后B、肥肉饱餐后C、脂肪组织挤压D、血中脂蛋白增加E、血中胆固醇升高84、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哪些有利的影响:A EA、局部止血B、栓塞C、阻塞D、心瓣膜病E、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85、血栓的转归有:ABCEA.溶解B.脱落C.机化D.分化E.钙化86、不会出现脂肪栓塞的有: BDEA、长骨骨折后B、肥肉饱餐后C、脂肪组织挤压D、血中脂蛋白增加E、血中胆固醇升高87、贫血性梗死的好发器官是: ABCDA、心脏B、大脑C、脾脏D、肾脏E、小肠88、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些正确? ACDEA.常发生于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常可见心衰细胞89、关于心肌梗死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DEA.梗死区是凝固性坏死B.梗死区是液化性坏死C.梗死区多呈锥体形D.梗死区多为不规则形E.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90、梗死的原因有:ABCDA. 血栓形成B. 动脉栓塞C. 动脉痉挛D. 血管受压闭塞E. 血管扩张炎症X型题:1、蜂窝织炎常发生于ACEA.阑尾B.肺C.肌肉D.肝E.皮下组织2、急性炎症过程中,血管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BCA.炎性充血B.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C.白细胞附壁及渗出D.组织坏死E.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3、慢性炎症过程中组织的改变是ABCA.单核细胞渗出B.淋巴细胞增生C.成纤维细胞增生D.嗜中性粒细胞渗出E.嗜酸性粒细胞渗出4、下列哪些疾病属于纤维蛋白性炎?ACA.细菌性痢疾B.阿米巴痢疾C.白喉D.乙型脑炎E.病毒性肝炎5、淋巴细胞的主要作用是BCA.吞噬作用B.参与体液免疫C.参与细胞免疫D.释放组织胺E.释放蛋白溶解酶6、炎症过程中组织改变包括:ABCEA.发热B.炎性充血、渗出C.组织细胞变性、坏死D.化生E.纤维组织增生7、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感染性肉芽肿?BCDEA.鼻息肉B.结核结节C.麻风病肉芽肿D.伤寒结节E.梅毒8、下列属于化脓性炎症的病变有ABCA.肾脓肿B.小叶性肺炎C.皮肤脓肿D.大叶性肺炎E.阿米巴肝脓肿9、急性炎症的特征有ABCDEA.起病急B.病程短C.症状明显D.病变以渗出和变质主E.嗜中性粒细胞浸润10、按病程长短不同,将炎症分为BCDA.特异性炎症B.急性炎症C.慢性炎症D.亚急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11、渗出的不利影响包括ABCA.液体渗出过多可压迫邻近的组织和器官B.喉粘膜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C.纤维蛋白渗出过多可发生机化而造成浆膜腔粘连D.渗出的纤维蛋白呈网状,有助于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E.使炎症局限12、增生性炎的主要特点是BCDA.组织肿胀为主B.组织细胞增生为主C.变质改变较轻微D.渗出改变较轻微E.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明显13、下列哪些属于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BCA.细菌性痢疾B.慢性扁桃体炎C.伤寒D.大叶性肺炎E.脊髓灰质炎14、变质性炎的主要特点是BCA.充血水肿明显B.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C.渗出和增生比较轻微D.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轻微E.渗出和增生比较明显15、渗出液的主要特点是ABCDEA.蛋白含量>2.5克%B.比重>1.018C.细胞数>500/立方毫米D.Rivalta试验阳性E.外观混浊,能自凝16、炎症局部的变质改变主要包括ABCA.形态改变B.代谢改变C.炎症介质的形成与释放D.充血水肿E.炎性渗出17、浆液性炎好发部位是ABCEA.皮肤B.粘膜C.浆膜D.内脏实质器官E.疏松结缔组织18、炎症时常伴有的全身反应是ABCDA.发热B.血中白细胞变化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D.实质器官的病变E.机体的适应性增强19、炎症局部的主要表现有ABCDEA.红B.肿C.热D.痛E.功能障碍20、炎症时液体渗出的原因是ABC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微循环内流体静压升高C.组织渗透压升高D.血液渗透压升高E.小动脉扩张充血21、渗出性炎的主要特点是ACA.多为急性炎症B.多为慢性炎症C.渗出改变为主D.增生改变明显E.变质改变为主22、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ABA.血管扩张充血B.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促使组织细胞变性坏死D.促使组织细胞增生分裂E.有利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散23、发炎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有ABCDE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B.代谢障碍C.渗出物造成的压迫或阻塞D.增生造成的压迫或阻塞E.疼痛24、炎症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表现在ACEA.肝B.肾C.淋巴结D.肺E.脾25、巨噬细胞可以转变成CEA.脓细胞B.单核细胞C.类上皮细胞D.浆细胞E.多核巨细胞26、纤维蛋白性炎好发于ABDA.粘膜B.浆膜C.肾肝D.肺E.大脑27、假膜的主要成份有BDEA.浆液B.白细胞C.红细胞D.纤维蛋白E.坏死的粘膜组织28、下列哪些疾病属于以变质为主的炎症ABCA.白喉时的心肌炎B.病毒性肝炎C.乙型脑炎。
疾病学基础2-病理学总论练习题

疾病学基础2-病理学总论练习题病理学练习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萎缩A.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萎缩B.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C.长期卧床全身肌肉萎缩D.肾盂积水造成肾实质萎缩E.女性绝经期后子宫、卵巢、乳腺萎缩2.化生无以下哪一种作用A.增强局部组织对某些刺激的抵抗力B.恢复原来固有组织的功能C.是一种适应性反应D.某些类型的化生可能是癌前病变E.改变了原有组织的形态3.变性的概念是A.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B.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增多C.各种原因造成蛋白质结构改变D.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E.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器官硬化4.气球样变是指A.肝细胞重度水肿B.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C.肝细胞内出现大脂肪滴D.实质细胞内出现圆球形均质物质E.心肌细胞内水分增多5.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下列那种细胞A.心肌细胞B.肾小管上皮细胞C.肝细胞D.脂肪细胞E.横纹肌细胞6.下列哪一种变性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发生在间质中A.水变性B.脂肪变性C.纤维素样变性D.玻璃样变性E.黏液样变性7.玻璃样变性可发生在下列哪一类血管A.细动脉B.小动脉C.大动脉D.中型动脉E.小静脉8.纤维素样变性多见于A.重度感染时B.组织缺血、缺氧时C.细胞内脂代谢紊乱时D.瘢痕组织中E.免疫性疾病9.病理性钙化最常见于A.坏死组织中B.牙C.骨组织D.软骨组织E.结缔组织中10.坏死是指A.组织大片溶解B.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死亡C.机体生命活动停止D.全脑功能丧失E.机体死亡后组织溶解、腐败11.脑或脊髓坏死常为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干性坏疽E.湿性坏疽12.坏疽与其它坏死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A.发生部位特殊B.病变范围较大C.动脉阻塞程度严重D.静脉回流不良E.伴有腐败菌感染13.凝固性坏死多发生在下列那些器官A.心、肾、脾B.心、脑、肾C.心、肺、肝D.肝、肠、肺E.肝、脾、胰14.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坏疽D.出血性梗死E.贫血性梗死15.以下关于湿性坏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一般发生在动、静脉同时阻塞情况下B.可发生在子宫、肺、肠C.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D.组织呈蜂窝状、有捻发音E.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16.发生气性坏疽的最主要的原因和条件是A.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尚好B.动脉、静脉均阻塞C.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D.组织结构疏松E.组织含水分较多17.坏死不会出现下列那种结局A.溶解吸收B.分离排出C.机化D.包裹、钙化E.去除病因后细胞恢复正常18.下列哪一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横纹肌B.心肌C.神经组织D.骨和软骨E.纤维结缔组织19.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的条件A.组织缺损小B.对合严密C.创缘整齐D.伤口无感染C.伤口有异物20.下述那种伤口一般会一期愈合A.臀部火器伤B.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C.化脓性腹膜炎手术切口D.皮肤大面积烧伤E.肾移植手术切口21.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萎缩A.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神经性萎缩E.压迫性萎缩22.骨折固定后相应部位肌肉萎缩A.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神经性萎缩E.压迫性萎缩23.肾积水造成肾实质萎缩A.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神经性萎缩E.压迫性萎缩24.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消瘦A.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神经性萎缩E.压迫性萎缩25.神经干损伤A.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废用性萎缩D.神经性萎缩E.压迫性萎缩26.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异物后形成瘢痕A.软化B.机化C.分化D.钙化E.化生27.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A.软化B.机化C.分化D.钙化E.化生28.牙和骨以外的组织内钙盐沉积A.软化B.机化C.分化D.钙化E.化生29.细胞、组织由幼稚向成熟发育A.软化B.机化C.分化D.钙化E.化生30.在酶的作用下组织或血栓发生溶解A.软化B.机化C.分化D.钙化E.化生31.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软,色淡黄,切面有油腻感A.气球样变B.玻璃样变C.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坏死32.细胞核固缩、碎裂或溶解A.气球样变B.玻璃样变C.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坏死33.肝细胞体积增大,形状变圆,胞浆透明A.气球样变B.玻璃样变C.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坏死34.细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H.E染色管壁呈红染均质状A.气球样变B.玻璃样变C.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坏死35.组织中出现与纤维素染色相似的小片状物质A.气球样变B.玻璃样变C.脂肪变性D.纤维素样变性E.坏死36.肠套叠引起肠坏死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37.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肌坏死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38.开放性创伤伴厌氧菌感染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39.闭塞性脉管炎引起脚趾坏死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40.动脉硬化引起脑梗死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41.表面结构局部缺损A.溃疡B.空洞C.窦道D.瘘管E.糜烂42.肺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形成A.溃疡B.空洞C.窦道D.瘘管E.糜烂43.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A.溃疡B.空洞C.窦道D.瘘管E.糜烂44.大肠癌组织坏死在肠和膀胱之间形成贯通的管道A.溃疡B.空洞C.窦道D.瘘管E.糜烂45.黏膜或皮肤表浅的坏死A.溃疡B.空洞C.窦道D.瘘管E.糜烂46.肉芽组织的功能有A.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B.填补缺损C.保护创面D.抗感染、E.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和异物47.下列哪些组织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A.肝B.心肌C.骨D.神经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48.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条件:A.与神经纤维相连的神经元仍存活 B.与神经纤维相连的神经元核固缩C.两侧断端小于2.5厘米D.两侧断端之间有肉芽组织长入E.两侧断端之间无异物49.肉芽组织的成分有A.毛细血管B.纤维母细胞C.炎细胞D.钙盐E.神经纤维50.对这个大体标本的正确陈述是A.病变发生在脚趾部B.病变部干燥、质硬、呈黑褐色C.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D.病理诊断为干性坏疽E.病理诊断为湿性坏疽病理学练习题2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A.局部小动脉扩张,血量增多,血流加快B.局部组织水肿C.局部组织体积增大D.局部组织颜色鲜红,温度增高E.新陈代谢增强2.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A.肝B.肾C.脾D.肺C.脑3.心力衰竭细胞是指A.漏出的红细胞B.病变的心肌细胞C.渗出到肺泡腔的白细胞D.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E.炎症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4.槟榔肝出现在A.慢性肝淤血时B.门静脉栓塞时C.肝弥漫性脂肪变性时D.肝出血性梗死时E.肝组织大片坏死时5.下列哪项常引起体循环淤血A.左心衰竭B.右心衰竭C.肿瘤压迫D.血栓形成E.静脉瓣损伤6.下述有关血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静脉血栓较动脉血栓多见B.下肢血栓较上肢血栓多见C.心腔内血流快,因此不会有血栓形成D.血栓形成有止血和防治病原菌扩散的作用E.癌细胞崩解产物与血栓形成有关7.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始动作用的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8.凝固性血栓是A.红色血栓B.白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E.微血栓9.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闭锁缘上出现的赘生物是A.红色血栓B.白色血栓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E.微血栓10.附壁血栓是指A.与动脉壁粘连的血栓B.紧贴在静脉壁的血栓C.机化的血栓D.弥漫散布在微循环内的血栓E.主动脉瘤内或心内膜处不堵塞管腔的血栓11.血栓不会出现下列那种结局A.溶解吸收B.软化脱落C.机化、再通D.钙化E.排出12.最常见的栓塞类型是A.血栓栓塞B.脂肪栓塞C.气体栓塞D.羊水栓塞E.瘤细胞栓塞13.以下关于栓塞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引起肺栓塞的血栓栓子90%来自下肢深部静脉C.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造成脑梗死D.长骨骨折时可发生脂肪栓塞E.羊水栓塞常导致产妇死亡14.来自下肢静脉的一较大血栓栓子脱落,可引起A.下肢坏死B.肺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猝死C.脑动脉栓塞导致脑梗死而偏瘫D.门静脉栓塞E.肺出血性梗死15.减压病是A.空气栓塞B.氮气栓塞C.二氧化碳栓塞D.氧气栓塞E.脂肪栓塞16.下列那些脏器易发生贫血性梗死A.心、肺、肠B.肝、脾、肺C.心、肾、脾D.肺、肠、肝E.肝、胰、肾17.下列那些脏器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心、肺B.肝、脾C.心、脑D.肺、肠E.肝、胰18.下列哪项属于内出血A.鼻衄B.咯血C.呕血D.脑溢血E.便血19.下列那种属于外出血A.主动脉瘤破裂出血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肝破裂出血D.淤点、淤斑E.皮下血肿20.失血性休克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A.5%-10%时B.10%-15%时C.15%-20%时D.25%-30%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练习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萎缩A. 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萎缩B.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C. 长期卧床全身肌肉萎缩D. 肾盂积水造成肾实质萎缩E. 女性绝经期后子宫、卵巢、乳腺萎缩2. 化生无以下哪一种作用A. 增强局部组织对某些刺激的抵抗力B. 恢复原来固有组织的功能C. 是一种适应性反应D. 某些类型的化生可能是癌前病变E. 改变了原有组织的形态3. 变性的概念是A. 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B. 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增多C. 各种原因造成蛋白质结构改变D.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E. 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器官硬化4. 气球样变是指A. 肝细胞重度水肿B.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C. 肝细胞内出现大脂肪滴D. 实质细胞内出现圆球形均质物质E. 心肌细胞内水分增多5. 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下列那种细胞A. 心肌细胞B. 肾小管上皮细胞C. 肝细胞D. 脂肪细胞E. 横纹肌细胞6. 下列哪一种变性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发生在间质中A. 水变性B. 脂肪变性C. 纤维素样变性D. 玻璃样变性E. 黏液样变性7. 玻璃样变性可发生在下列哪一类血管A. 细动脉B. 小动脉C. 大动脉D. 中型动脉E. 小静脉8. 纤维素样变性多见于A. 重度感染时B. 组织缺血、缺氧时C. 细胞内脂代谢紊乱时D. 瘢痕组织中E. 免疫性疾病9. 病理性钙化最常见于A. 坏死组织中B. 牙C. 骨组织D. 软骨组织E. 结缔组织中10. 坏死是指A. 组织大片溶解B. 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死亡C. 机体生命活动停止D. 全脑功能丧失E. 机体死亡后组织溶解、腐败11. 脑或脊髓坏死常为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酪样坏死D. 干性坏疽E. 湿性坏疽12. 坏疽与其它坏死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A. 发生部位特殊B. 病变范围较大C. 动脉阻塞程度严重D. 静脉回流不良E. 伴有腐败菌感染13. 凝固性坏死多发生在下列那些器官A. 心、肾、脾B. 心、脑、肾C. 心、肺、肝D. 肝、肠、肺E. 肝、脾、胰14. 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坏疽D. 出血性梗死E. 贫血性梗死15. 以下关于湿性坏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一般发生在动、静脉同时阻塞情况下B. 可发生在子宫、肺、肠C.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D. 组织呈蜂窝状、有捻发音E. 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16. 发生气性坏疽的最主要的原因和条件是A.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尚好B. 动脉、静脉均阻塞C. 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D. 组织结构疏松E. 组织含水分较多17. 坏死不会出现下列那种结局A. 溶解吸收B. 分离排出C. 机化D. 包裹、钙化E. 去除病因后细胞恢复正常18. 下列哪一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 横纹肌B. 心肌C. 神经组织D. 骨和软骨E. 纤维结缔组织19. 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的条件A. 组织缺损小B. 对合严密C. 创缘整齐D. 伤口无感染C. 伤口有异物20. 下述那种伤口一般会一期愈合A. 臀部火器伤B. 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C. 化脓性腹膜炎手术切口D. 皮肤大面积烧伤E. 肾移植手术切口21. 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萎缩A.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神经性萎缩E. 压迫性萎缩22. 骨折固定后相应部位肌肉萎缩A.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神经性萎缩E. 压迫性萎缩23. 肾积水造成肾实质萎缩A.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神经性萎缩E. 压迫性萎缩24.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消瘦A.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神经性萎缩E. 压迫性萎缩25. 神经干损伤A.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B.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C. 废用性萎缩D. 神经性萎缩E. 压迫性萎缩26. 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异物后形成瘢痕A. 软化B. 机化C. 分化D. 钙化E. 化生27. 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A. 软化B. 机化C. 分化D. 钙化E. 化生28. 牙和骨以外的组织内钙盐沉积A. 软化B. 机化C. 分化D. 钙化E. 化生29. 细胞、组织由幼稚向成熟发育A. 软化B. 机化C. 分化D. 钙化E. 化生30. 在酶的作用下组织或血栓发生溶解A. 软化B. 机化C. 分化D. 钙化E. 化生31.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软,色淡黄,切面有油腻感A. 气球样变B. 玻璃样变C. 脂肪变性D. 纤维素样变性E. 坏死32. 细胞核固缩、碎裂或溶解A. 气球样变B. 玻璃样变C. 脂肪变性D. 纤维素样变性E. 坏死33. 肝细胞体积增大,形状变圆,胞浆透明A. 气球样变B. 玻璃样变C. 脂肪变性D. 纤维素样变性E. 坏死34. 细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H.E染色管壁呈红染均质状A. 气球样变B. 玻璃样变C. 脂肪变性D. 纤维素样变性E. 坏死35. 组织中出现与纤维素染色相似的小片状物质A. 气球样变B. 玻璃样变C. 脂肪变性D. 纤维素样变性E. 坏死36. 肠套叠引起肠坏死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37. 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肌坏死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38. 开放性创伤伴厌氧菌感染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39. 闭塞性脉管炎引起脚趾坏死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40. 动脉硬化引起脑梗死A. 凝固性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E. 气性坏疽41. 表面结构局部缺损A. 溃疡B. 空洞C. 窦道D. 瘘管E. 糜烂42. 肺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形成A. 溃疡B. 空洞C. 窦道D. 瘘管E. 糜烂43. 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A. 溃疡B. 空洞C. 窦道D. 瘘管E. 糜烂44. 大肠癌组织坏死在肠和膀胱之间形成贯通的管道A. 溃疡B. 空洞C. 窦道D. 瘘管E. 糜烂45. 黏膜或皮肤表浅的坏死A. 溃疡B. 空洞C. 窦道D. 瘘管E. 糜烂46. 肉芽组织的功能有A. 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B. 填补缺损C. 保护创面D. 抗感染、E.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和异物47. 下列哪些组织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A. 肝B. 心肌C. 骨D. 神经细胞E. 肾小管上皮细胞48.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条件:A. 与神经纤维相连的神经元仍存活B. 与神经纤维相连的神经元核固缩C. 两侧断端小于2.5厘米D. 两侧断端之间有肉芽组织长入E. 两侧断端之间无异物49. 肉芽组织的成分有A. 毛细血管B. 纤维母细胞C. 炎细胞D. 钙盐E. 神经纤维50. 对这个大体标本的正确陈述是A. 病变发生在脚趾部B. 病变部干燥、质硬、呈黑褐色C. 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D. 病理诊断为干性坏疽E. 病理诊断为湿性坏疽病理学练习题21.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A. 局部小动脉扩张,血量增多,血流加快B. 局部组织水肿C. 局部组织体积增大D. 局部组织颜色鲜红,温度增高E. 新陈代谢增强2.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A. 肝B. 肾C. 脾D. 肺C. 脑3. 心力衰竭细胞是指A. 漏出的红细胞B. 病变的心肌细胞C. 渗出到肺泡腔的白细胞D.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E. 炎症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4. 槟榔肝出现在A. 慢性肝淤血时B. 门静脉栓塞时C. 肝弥漫性脂肪变性时D. 肝出血性梗死时E. 肝组织大片坏死时5. 下列哪项常引起体循环淤血A. 左心衰竭B. 右心衰竭C. 肿瘤压迫D. 血栓形成E. 静脉瓣损伤6. 下述有关血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静脉血栓较动脉血栓多见B. 下肢血栓较上肢血栓多见C. 心腔内血流快,因此不会有血栓形成D. 血栓形成有止血和防治病原菌扩散的作用E. 癌细胞崩解产物与血栓形成有关7.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始动作用的成分是A .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纤维蛋白原E. 凝血酶8. 凝固性血栓是A. 红色血栓B. 白色血栓C. 混合血栓D. 透明血栓E. 微血栓9. 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闭锁缘上出现的赘生物是A. 红色血栓B. 白色血栓C. 混合血栓D. 透明血栓E. 微血栓10. 附壁血栓是指A. 与动脉壁粘连的血栓B. 紧贴在静脉壁的血栓C. 机化的血栓D. 弥漫散布在微循环内的血栓E. 主动脉瘤内或心内膜处不堵塞管腔的血栓11. 血栓不会出现下列那种结局A. 溶解吸收B. 软化脱落C. 机化、再通D. 钙化E. 排出12. 最常见的栓塞类型是A. 血栓栓塞B. 脂肪栓塞C. 气体栓塞D. 羊水栓塞E. 瘤细胞栓塞13. 以下关于栓塞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引起肺栓塞的血栓栓子90%来自下肢深部静脉B. 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多来源于左心腔的附壁血栓C. 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造成脑梗死D. 长骨骨折时可发生脂肪栓塞E. 羊水栓塞常导致产妇死亡14. 来自下肢静脉的一较大血栓栓子脱落,可引起A. 下肢坏死B. 肺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猝死C. 脑动脉栓塞导致脑梗死而偏瘫D. 门静脉栓塞E. 肺出血性梗死15. 减压病是A. 空气栓塞B. 氮气栓塞C. 二氧化碳栓塞D. 氧气栓塞E. 脂肪栓塞16. 下列那些脏器易发生贫血性梗死A. 心、肺、肠B. 肝、脾、肺C. 心、肾、脾D. 肺、肠、肝E. 肝、胰、肾17. 下列那些脏器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 心、肺B. 肝、脾C. 心、脑D. 肺、肠E. 肝、胰18. 下列哪项属于内出血A. 鼻衄B. 咯血C. 呕血D. 脑溢血E. 便血19. 下列那种属于外出血A. 主动脉瘤破裂出血B.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 肝破裂出血D. 淤点、淤斑E. 皮下血肿20. 失血性休克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A. 5%-10%时B. 10%-15%时C. 15%-20%时D. 25%-30%时E. 35%-40%时21. 肝硬化A. 肺淤血B. 体循环淤血C. 局部缺血或梗死D. 出血E. 门静脉系统淤血22. 右心衰竭A. 肺淤血B. 体循环淤血C. 局部缺血或梗死D. 出血E. 门静脉系统淤血23. 左心衰竭A. 肺淤血B. 体循环淤血C. 局部缺血或梗死D. 出血E. 门静脉系统淤血24. 动脉栓塞A. 肺淤血B. 体循环淤血C. 局部缺血或梗死D. 出血E. 门静脉系统淤血25. 皮肤淤斑A. 肺淤血B. 体循环淤血C. 局部缺血或梗死D. 出血E. 门静脉系统淤血26. 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A. 血栓形成B. 栓塞C. 梗死D. 充血E. 出血27. 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集或凝固的过程A. 血栓形成B. 栓塞C. 梗死D. 充血E. 出血28. 血流中断后局部组织坏死A. 血栓形成B. 栓塞C. 梗死D. 充血E. 出血29. 异物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A. 血栓形成B. 栓塞C. 梗死D. 充血E. 出血30. 血液从心血管腔外出至体表、体腔或组织间隙A. 血栓形成B. 栓塞C. 梗死D. 充血E. 出血31. 颈静脉破裂可引起A. 交叉性栓塞B. 气体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氮气栓塞32. 从高压环境急速转入低压环境A. 交叉性栓塞B. 气体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氮气栓塞33. 长骨骨折可引起A. 交叉性栓塞B. 气体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氮气栓塞34. 分娩时子宫强烈收缩可引起A. 交叉性栓塞B. 气体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氮气栓塞35. 心室间隔缺损可发生A. 交叉性栓塞B. 气体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氮气栓塞36. 下肢静脉较大血栓栓塞脱落A. 急性心力衰竭B. 肾、脾或脑梗死C. 门静脉系统栓塞D. 肺广泛性栓塞E. 肺动脉主干栓塞引起猝死37. 左心附壁血栓脱落A. 急性心力衰竭B. 肾、脾或脑梗死C. 门静脉系统栓塞D. 肺广泛性栓塞E. 肺动脉主干栓塞引起猝死38. 肠系膜或脾静脉血栓脱落A. 急性心力衰竭B. 肾、脾或脑梗死C. 门静脉系统栓塞D. 肺广泛性栓塞E. 肺动脉主干栓塞引起猝死39. 长骨骨折大量脂滴入血A. 急性心力衰竭B. 肾、脾或脑梗死C. 门静脉系统栓塞D. 肺广泛性栓塞E. 肺动脉主干栓塞引起猝死40. 大量空气迅速入血A. 急性心力衰竭B. 肾、脾或脑梗死C. 门静脉系统栓塞D. 肺广泛性栓塞E. 肺动脉主干栓塞引起猝死41. 血栓被酶溶解A. 软化B. 机化C. 钙化D. 化生E. 增生42. 异物被肉芽组织替代A. 软化B. 机化C. 钙化D. 化生E. 增生43. 钙盐沉积在坏死组织中A. 软化B. 机化C. 钙化D. 化生E. 增生44. 一种组织转变为同类中的另一种组织A. 软化B. 机化C. 钙化D. 化生E. 增生45.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A. 软化B. 机化C. 钙化D. 化生E. 增生46. 慢性淤血可导致A. 漏出性出血B. 组织水肿C. 实质细胞萎缩或变性、坏死D. 间质纤维化E. 器官硬化47.下列那些疾病常可导致慢性肝淤血A. 胆管阻塞B. 门脉高压症C. 心二尖瓣狭窄D. 高血压性心脏病E. 缩窄性心包炎48.下列那些情况易有血栓形成A. 高血脂症B. 大量失血C. 长期卧床D. 心血管内膜炎症E. 动脉性充血49.脑血管血栓栓塞时,栓子一般来自A. 左心室附壁血栓B. 二尖瓣赘生物C. 下肢静脉血栓D. 上肢静脉血栓E. 门静脉血栓50.肺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A. 肺内血管易破裂出血B. 双重血液循环C. 肺组织已有重度淤血D. 局部动、静脉同时阻塞E. 组织结构疏松病理学练习题31. 炎症的本质是A. 变质、渗出、增生B. 造成组织损伤C.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D. 机化坏死组织、异物或血凝块E. 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 萎缩、变性、坏死B. 变质、渗出、增生C.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D. 组织损伤与修复E. 血管扩张充血,液体渗出3. 炎症过程中最具防御意义的变化是A. 炎症介质形成B. 局部组织渗透压增高C. 液体和白细胞渗出D. 局部组织增生E. 局部组织分解代谢增强4.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炎症灶中一般以下列那种炎细胞浸润为主A. 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5. 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A. 化学因子B. 物理因子C. 生物因子D. 免疫复合物E. 坏死组织6. 下列哪项不会发生在炎症过程中A. 转移B. 沿组织间隙蔓延C. 沿自然管道蔓延D. 沿血道扩散E. 沿淋巴道扩散7. 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灶中主要出现那种炎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多核巨细胞8. 寄生虫感染时组织中以下列那种炎细胞浸润为主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肥大细胞9. 过敏性炎时组织中以下列那种炎细胞浸润为主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多核巨细胞10. 肉芽肿性炎时组织中下列那种炎细胞大量增生A. 纤维母细胞B.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C. 巨噬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中性粒细胞11. 假膜性炎是指A. 发生在浆膜的浆液性炎B. 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C. 发生在黏膜的浆液性炎D. 发生在浆膜的纤维素性炎E. 发生在表面结构的化脓性炎12. 脓细胞是指A. 变性、坏死的淋巴细胞B. 变性、坏死的浆细胞C.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D. 变性、坏死的巨噬细胞E. 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13.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是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化脓性炎D. 出血性炎E. 假膜性炎14. 脓肿多由下列那种病原菌引起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白色葡萄球菌D. 草绿色链球菌E. 溶血性链球菌15.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根本区别点是A. 晶体渗透压B. 蛋白质含量C. 液体比重D. 液体透明度E. 能否自凝16. 蜂窝织炎是指A. 多发性脓肿B. 组织或器官内部局限性化脓性炎C. 疏松组织内弥漫性化脓性炎D. 组织坏死伴厌氧菌感染使软组织呈蜂窝状E. 发生在表面结构的化脓性炎17. 绒毛心是指A. 心外膜大量纤维素渗出B. 心外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C. 心瓣膜上有纤维素渗出D. 心瓣膜上有纤维组织增生E. 心内膜有附壁血栓形成18. 假膜性炎发生在A. 浆膜B. 黏膜C. 软组织内D. 肺内E. 皮肤19. 臀部肌肉注射感染出现脓肿向体表穿破后形成的通道称为A. 溃疡B. 空洞C. 瘘管D. 窦道E. 糜烂20. 化脓菌入血大量繁殖并随血流播散引起多发性小脓肿称为A. 菌血症B. 毒血症C. 败血症D. 脓毒血症E. 丹毒21. 淋巴细胞多见于A.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B. 急性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C. 结核性肉芽肿D. 寄生虫感染E. 病毒感染22. 郎罕氏巨细胞见于A.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B. 急性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C. 结核性肉芽肿D. 寄生虫感染E. 病毒感染23. 巨噬细胞多见于A.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B. 急性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C. 结核性肉芽肿D. 寄生虫感染E. 病毒感染24. 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A.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B. 急性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C. 结核性肉芽肿D. 寄生虫感染E. 病毒感染25. 中性粒细胞多见于A.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B. 急性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C. 结核性肉芽肿D. 寄生虫感染E. 病毒感染26. 白喉、急性菌痢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蜂窝织性炎D. 脓肿E. 假膜性炎27. 大叶性肺炎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蜂窝织性炎D. 脓肿E. 假膜性炎28. 皮肤的疖、痈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蜂窝织性炎D. 脓肿E. 假膜性炎29. 皮肤Ⅱ度烧伤时的水泡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蜂窝织性炎D. 脓肿E. 假膜性炎30. 丹毒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蜂窝织性炎D. 脓肿E. 假膜性炎31. 以血清渗出为主A. 脓肿B. 浆液性炎C. 蜂窝织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2.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伴有黏膜组织坏死A. 脓肿B. 浆液性炎C. 蜂窝织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3.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局部组织坏死,有脓腔形成A. 脓肿B. 浆液性炎C. 蜂窝织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4. 炎区内有大量红细胞漏出A. 脓肿B. 浆液性炎C. 蜂窝织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5. 发生在疏松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A. 脓肿B. 浆液性炎C. 蜂窝织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6.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引起或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类化学活性物质A. 趋化作用B. 炎症介质C. 炎细胞浸润D. 吞噬作用E. 变质性改变37. 炎细胞散布在炎症区域内的现象A. 趋化作用B. 炎症介质C. 炎细胞浸润D. 吞噬作用E. 变质性改变38. 白细胞游出血管后受化学物质的吸引作具有方向性的游走A. 趋化作用B. 炎症介质C. 炎细胞浸润D. 吞噬作用E. 变质性改变39. 炎症时各种变性、坏死改变的统称A. 趋化作用B. 炎症介质C. 炎细胞浸润D. 吞噬作用E. 变质性改变40. 白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及组织崩解碎片A. 趋化作用B. 炎症介质C. 炎细胞浸润D. 吞噬作用E. 变质性改变41. 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聚集,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A. 肉芽组织B. 炎性肉芽肿C. 息肉D. 炎性假瘤E. 炎性水肿42. 由组织的慢性炎性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A. 肉芽组织B. 炎性肉芽肿C. 息肉D. 炎性假瘤E. 炎性水肿43. 由纤维母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A. 肉芽组织B. 炎性肉芽肿C. 息肉D. 炎性假瘤E. 炎性水肿44. 黏膜的上皮和肉芽组织同时增生,形成向表面突起的带蒂肿物A. 肉芽组织B. 炎性肉芽肿C. 息肉D. 炎性假瘤E. 炎性水肿45. 渗出的浆液积聚在组织间隙A. 肉芽组织B. 炎性肉芽肿C. 息肉D. 炎性假瘤E. 炎性水肿46.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A. 收缩小血管B. 趋化作用C. 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D. 组织损伤E. 致热、致痛47. 具有吞噬作用的炎细胞是A. 淋巴细胞B. 浆细胞C. 巨噬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48. 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炎细胞主要是A. 淋巴细胞B. 浆细胞C. 多核巨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49. 假膜性炎时出现的假膜主要由下列那些成分组成A. 纤维母细胞B. 新生的毛细血管C. 坏死的黏膜上皮D. 渗出的纤维素E. 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50. 渗出是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 炎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升高B. 炎区胶体渗透压升高、晶体渗透压降低C. 微循环内流体静压升高D. 细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E. 细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病理学复习题41. 下述哪项不符合肿瘤性增生A. 不同程度丧失分化成熟的能力B. 有旺盛的增生能力C. 需致癌因子持续存在D. 常形成肿块E. 可自主性生长2. 下列哪项是肿瘤细胞不具有的A. 可浸润性生长B.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C. 将遗传特征传给子代细胞D. 接触抑制E. 某些类型可产生异位激素3.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A. 肿瘤实质的多样性B. 肿瘤间质的多样性C. 肿瘤实质与间质的关系D. 肿瘤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的组织差异E. 各种肿瘤在形态学上的差异4. 下列哪项不符合肿瘤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律A. 任何肿瘤都是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B. 多数肿瘤的实质由一种瘤细胞构成C. 少数肿瘤的实质由两种以上的瘤细胞构成D. 不同类型的肿瘤间质成分不一样E. 转移瘤与原发瘤的组织结构一样5. 确定肿瘤性质、起源和命名的主要依据是A. 肿瘤发生的部位和形状B. 肿瘤的颜色和硬度C. 肿瘤与发生部位及周围组织的关系D. 肿瘤实质的形态E. 肿瘤的大小和对机体的影响6.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点是A. 体积的大小和形状B. 生长速度和有无复发C. 分化程度和是否转移D. 有无继发性改变E. 对机体的影响的大小7. 以下关于良性肿瘤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分化高,异型性小B. 多为膨胀性生长C. 一些类型也可复发D. 多数不转移E. 生长在特殊部位亦可造成严重后果8. 以下关于恶性肿瘤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分化高,异型性小B. 分化低、异型性大C. 浸润性生长D. 常转移、易复发E. 肉瘤是恶性肿瘤9. 最常发生转移瘤的器官是A. 心、肺B. 胃、肠C. 肝、胰D. 肺、肝E. 肝、肾10. 下列哪种肿瘤一般不发生种植性转移A. 肝癌B. 胃癌C. 卵巢癌D. 小肠平滑肌肉瘤E. 食管癌11 . 恶性肿瘤分级法反映肿瘤A. 有无复发B. 有无转移C. 有无继发改变D. 瘤体大小E. 分化程度12. 鳞癌Ⅱ级表示A. 癌细胞分化高、高度恶性B. 癌细胞中分化、中度恶性C. 癌细胞分化低、低度恶性D. 癌细胞分化高、低度恶性E. 癌细胞分化低、高度恶性13. 下列哪项命名是错误的A. 肾癌B. 骨癌C. 恶性淋巴瘤D. 脂肪肉瘤E. 卵巢囊腺瘤14. 下列那一种是良性肿瘤A. 白血病B. 精原细胞瘤C. 神经母细胞瘤D. 非何杰金淋巴瘤E. 畸胎瘤15. 下列哪一种是恶性肿瘤A. 纤维腺瘤B. 海绵状血管瘤C. 绒毛状腺瘤D. 囊腺瘤E. 肾母细胞瘤16. 以下哪项不属于肿瘤A. 动脉瘤B. 蕈样霉菌病C. 白血病D. 息肉状腺瘤E. 侵袭性葡萄胎17. 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A. 血癌B. 白血病C. 何杰金病D. 恶性贫血E. 血液病18. 下列哪项不是癌与肉瘤的区别点A. 大体形态B. 组织起源C. 组织结构D. 转移途径E. 恶性程度19. 原癌基因是A. 存在于人体细胞DNA内的正常基因组B. 掺入细胞原有基因组的外来基因C. 发生了变异的基因组D. 发生了突变的基因E. 可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20. 确定肿瘤性质的最终依据是A. x光照片诊断B. 病理组织学诊断C. 脱落细胞学诊断D. B型超声波诊断E. CT 诊断21. 瘤细胞进入下腔静脉后因胸腹压力增高回流受阻可发生A. 多形成肺的转移瘤B. 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转移瘤C. 形成全身多器官的转移D. 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E. 逆行性转移瘤22. 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A. 多形成肺的转移瘤B. 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转移瘤C. 形成全身多器官的转移D. 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E. 逆行性转移瘤23. 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A. 多形成肺的转移瘤B. 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转移瘤C. 形成全身多器官的转移D. 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E. 逆行性转移瘤24. 侵入门静脉的瘤细胞A. 多形成肺的转移瘤B. 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转移瘤C. 形成全身多器官的转移D. 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E. 逆行性转移瘤25. 进入椎静脉丛的瘤细胞A. 多形成肺的转移瘤B. 栓塞于肝内分支形成转移瘤C. 形成全身多器官的转移D. 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E. 逆行性转移瘤26. 乳腺癌A.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B. 腋窝淋巴结转移C. 颈淋巴结转移D.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E. 纵膈淋巴结转移27. 鼻咽癌A.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B. 腋窝淋巴结转移C. 颈淋巴结转移D.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E. 纵膈淋巴结转移28. 胃癌A.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B. 腋窝淋巴结转移C. 颈淋巴结转移D.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E. 纵膈淋巴结转移29. 肺癌A.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B. 腋窝淋巴结转移C. 颈淋巴结转移D.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E. 纵膈淋巴结转移30. 结肠癌A.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B. 腋窝淋巴结转移C. 颈淋巴结转移D.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E. 纵膈淋巴结转移31. 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A. 畸胎瘤B. 腺瘤C. 癌D. 肉瘤E. 母细胞瘤32. 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A. 畸胎瘤B. 腺瘤C. 癌D. 肉瘤E. 母细胞瘤33. 起源于神经组织和幼稚组织的恶性肿瘤A. 畸胎瘤B. 腺瘤C. 癌D. 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