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中的概念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精神病理学心理健康观
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以及引发心理疾病行为 学科, 主要研究各种心理疾病起因、发展、症状以及治疗。 精神病理学对心理健康概念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医学和社会学 角度来研究。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普通心理 严重心理 神经症性心
问题
问题
理问题
神经症 重性精 神病
人格障 碍
l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协调时,我们心理将会处于健康状 态,当三者处于失衡状态时,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可能会 出现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10
10/39
心理健康概念和内涵
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潜能都是无限, 都有一个与生俱来指向完成、实现、维持和增加趋势。 在这种自我实现倾向驱使下, 我们变得愈加独立自主、 愈加独特、更富社会责任感, 成为机能健全人。
25
25/39
人格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Ø定义: 人格是人类心理特征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 稳定结构,人格在不一样时间、地点都影响着人内隐或者 外显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23
23/39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反应, 是 以个体需要为中介。从个人心剪发展角度看, 健康情绪状 态是基于个人已经发展出一个情绪整合能力, 即个人会把 自己看成一个含有各种情绪完整个体。健康情绪状态并不 是排斥消极情绪, 而是正视和接纳自己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7
7/39
健康概念和内涵
延伸阅读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利专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处理相关保持或促进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讨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来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心理学中常用的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正常的情绪体验、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人们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积极的情绪调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等方式来维持心理健康。

2. 压力压力是指个体在面临外部或内部压力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

它可以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也可以是个人内心压力的积累。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过度的压力却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压力、寻求支持和进行放松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3.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价值感。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看法。

良好的自尊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而低自尊则容易导致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4.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

抑郁症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的困扰。

治疗抑郁症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并且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发展非常重要。

5. 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和恐惧感等。

焦虑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则可能妨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功能。

常见的焦虑症状包括恐慌发作、强迫行为、社交恐惧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6.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服务。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健康可是个超级重要的话题呢!那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呀?简单来说,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就好比我们的身体需要健康来正常运转一样,我们的心理也需要健康才能让我们快乐地生活呀!心理健康包括很多方面呢。

比如说情绪健康,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总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者动不动就大发脾气,那肯定不太健康啦,对吧?就像天气总是阴沉沉的或者老是狂风暴雨,那可不行呀!还有认知健康呢,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要是一个人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东西特别吃力,那可能认知方面就有点小问题啦。

这就好像电脑的处理器不太灵光,运行起来就不顺畅呀!人际关系健康也很重要哦!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和别人打交道。

如果一个人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总是很孤僻,那肯定也不健康呀。

这就好像一辆车没有和其他车好好配合,在路上就容易出问题呢。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被打倒,而是努力去克服。

这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面对敌人毫不退缩!他们也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让情绪失控影响到自己和别人。

就像一个优秀的舵手,稳稳地掌控着自己的情绪之舟。

那怎么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呀,比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这就像给我们的心理机器加足油、做好保养一样。

还要学会应对压力,压力就像一场暴风雨,我们得学会找地方躲雨,或者给自己撑起一把伞。

多和别人交流沟通也很重要哦,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就像把垃圾倒出去一样,心里会轻松很多呢。

总之,心理健康真的太重要啦!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地生活吧!。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 件
欢迎来到健康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你深入了解健康心理学的 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以及身体健康心理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它关注身体、心理和社 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幸福。
身体感知和健康心理
正念饮食
通过正念饮食来增强对身体 需求和食物摄入的意识,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身体扫描冥想
通过冥想习惯,提高对身体 感觉和健康状况的觉察度。
瑜伽
瑜伽练习可以促进身体灵活 性、平衡感和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 行为模式来解决身体和心 理问题。
心理教育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帮 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 身体健康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
通过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 解,减轻身体健康心理问 题的负面影响。
总结和展望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 干预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 些知识,促进人们的整体健康与幸福。
行为影响
良好的身体健康心理可 以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 如定期锻炼、良好的饮 食习惯和规律作息。
心理影响
身体健康心理与心理幸 福感、积极情感和自尊 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减压技巧和身体健康
1
深呼吸
通过缓慢、深入的呼吸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升心情和免疫力。
3
冥想
通过冥想练习来放松大脑,增强专注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健康的概念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概念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概念名词解释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的适应能力,以及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体的重要性1.幸福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享受生活,并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2.自我实现:心理健康使个体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3.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关联。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有可能保持身体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使个体更具备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更能够适应变化和挑战。

对社会的重要性1.经济发展: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社会和谐: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与他人和谐相处,减少冲突和暴力行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教育成就: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4.犯罪预防:心理健康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

应用心理健康的概念应用于多个领域。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诊断和治疗各种精神障碍。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干预来帮助个体恢复或维持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致力于提供支持和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在学校环境中实现良好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咨询、辅导和培训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关注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压力管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支持和资源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幸福感。

社区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预防和干预措施来改善社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包括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支持小组等。

全球心理健康全球心理健康关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卫生政策和倡导。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或感觉良好,而且社会契合和谐;
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广义的心理健康: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概念(美国临床心理学家Mckinney·F)
1.幸福感
2.良好的意愿或动机
3.社会的适应性
4.统一与调和
5.志向现实。

(三)积极的心理健康定义(美国心理学家Jahoda·M)
1.自我认知的态度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3.统一、安定的人格
4.自我调控能力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
6.积极改善环境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6
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 课、课程渗透、团队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小组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 目标是一致的。
三、心理辅导:
7
中学生心理健Leabharlann 的辅导模式 指导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
8
四、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与理解并重; 学生主体性; 个别化对待; 整体性等。
9
(二)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10
(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肯定性训练(又称:自信训练、果敢
训练) ——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
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 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 行为。 (四)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ABC法”
11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 三个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增加了:道德健康
⑶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②特殊的人 格特征
4
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⑴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⑵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⑶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心理学中的概念:
♊疾病:疾病(disease)是身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躯体状况,是指由于身体的组织器官出现了机械性的损伤、自身系统(如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或某些外部的毒素和微生物对身体的侵入,导致身体组织的改变以致出现可观察性症状。

♋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mental stress)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疼痛:疼痛(pain)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常伴有负性情绪活动和机体的防御反应。

♎病理性赌博:病理性赌博又称强迫性赌博,是指赌博者已达到了难以控制非赌不可的程度,严重干扰其职业与家庭生活,并造成对社会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对网络的特殊嗜好,具体表现为成瘾者毫无节制地整日沉溺于网上漫游冲浪、聊天或进行网上游戏,并由此而产生心身依赖现象。

♐嗜睡症:嗜睡症(hypersomnia)是指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或醒来时达到完全清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睡眠障碍。

♑睡惊症:睡惊症(sleep terrors)也称夜惊症,是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或性欲倒错(paraphilia),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异装症:异装症又称异装癖(transvestism),指正常异性恋者反复出现穿戴异性装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通过穿戴异性装饰而引起性兴奋,抑制此种行为可引起明显不同。

11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12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health)的最新定义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1989)。

13健康行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1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5失眠:失眠(insomnia)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它是指个体持续相当
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

16梦魇:梦魇(nightmares)又称梦境焦虑障碍(dream anxiety disorder),是指夜间睡眠的后半段时间内出现的,为焦虑和恐惧所占据的梦境体验,事后个体能够详细回忆梦境内容,且梦魇体验十分生动,其内容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

17肥胖:肥胖是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引起机体脂肪过度堆积,以至于影响健康和正常生活时的状态。

18性幻想:性幻想是人在清醒状态下,生理状态完全投入进去,对不能实现的与性有关事件的想象。

19睡眠: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

20社会支持
问答题:
21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一、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吸毒、性乱。

二、致病性行为模式。

包括A型行为(A type behavior)和C型行为(C type behavior)。

三、不良生活习惯。

表现有: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不良进食习惯。

四、不良病感行为。

病感行为是指个体从感知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2试述心理健康及其评估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地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认知健全适应
二、情绪饱满适度
三、意志坚强可控
四、人格和谐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
六、杜绝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一、适应能力
二、应激耐受力
三、自制力(调控能力)
四、人际交往能力
五、心理康复能力
23健康促进的策略与主要方法有哪些? 健康促进的策略
一、政策倡导
二、发展强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
三、积极参与
四、“整合模式”
健康促进的方法
一、健康教育
二、信息传播
三、加强动机
四、行为干预
24存在于刺激和反应间的应激中介机制是什么?
一、认知评价
二、应对方式
三、社会支持
四、人格特征
五、文化背景
25概述疼痛的心理干预
一、认知疗法
二、暗示和催眠疗法
三、行为疗法
四、生物反馈疗法
五、转移注意力
六、脱敏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