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复习重点

医学心理学 复习重点
医学心理学 复习重点

08救援

第一章绪论(注意把概念与例子之间的对应)

1.(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⑴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⑵研究深信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⑷研究各类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变化规律;⑸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治疗。

3.(概念)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像医学工作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注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解P5)身心分离观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观念。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由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

人格(个性)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第一节认知过程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2.感觉的特征(注意与例子的对应):⑴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其间成反比关系;

⑵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停留现象,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⑶感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现象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痛觉无适应现象;

⑷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⑸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笑容。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看到红红的苹果、听见动人的歌曲等。

4.知觉的特性:⑴只觉得相对性⑵知觉的整体性⑶知觉的理解性⑷知觉的恒常性(恒定、正常)视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如看五星红旗从不同角度都是红色,雪是白的等都属恒常)

5.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错觉: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按信息加工方式或保存时间的长短分:①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具有物理特性编码,

有鲜明的形象;②短时记忆,又叫初级记忆,该注意能保持1分钟以内,记忆的广度是7±2

个“创克”;③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

8.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遗忘的内容:遗忘总是先快后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遗忘规律: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⑵以往的多

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摄抑制、倒摄抑制);⑶以往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

有关;⑷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9.注意(attention):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

的两个基本特征。

10.注意的分类(单选):

⑴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如响雷听雷;⑵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⑶有以后注意,有预

定目的,但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

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

律的反映,一方面是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特征进行反映;另一方面,思维是对事物之间规

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分类:⑴根据思维的方式分: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⑵按思维的指

向性分(单选、判断):①聚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②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⑶据思维

的独立程度分:①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②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即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取、概括的过程。

12.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的功能(简答,注意课本中的例子P21):⑴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⑵想象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⑶想象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⑷想象具有代替作用;⑸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

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过程

1.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

验。⑴需要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⑵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简答):

⑴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情绪与需要的角度相关联,情感与社会性质相联②从发生的角度

区分,情绪发生较早,人和动物都有,而情感发生较晚,仅人类独有③从反映的角度区分,

情绪带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常随常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深刻性和持久性④反映的强度:情绪比较强烈,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体

验较弱,也很少具有冲动性。

⑵联系:情绪情感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稳定的情绪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又通过情绪反映得以表达。

3.情绪的功能(简答,具体点的扩展见书)P22:

⑴适应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工具,它能传递信息,获得帮助;

⑵激发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放大内驱力,以兴趣和好奇心促进认知;

⑶对动作效率的影响:愉快情绪与工作效率成倒“U”关系。(中等唤醒水平的愉快和兴趣

为认识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均不利于认知操作);

⑷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4.情绪状态的分类:⑴心境(mood)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如人逢喜事精神爽;⑵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⑶应激(stress):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情感(指人与的社会性需要像联系的主观体验)的分类(填空):

⑴道德感(moral felling);⑵理智感(rational felling);⑶美感(aesthetic felling)

6.情绪的两极性:⑴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⑵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⑶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⑷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与轻松两极。

7.情绪方面的理论(填空):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其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

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

关键作用。

第三节意志过程

1.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

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单选、判断、简答):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前提);⑵与克服困

难相联系(核心);⑶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3.意志的品质(填空,注意与与之相反的方面的比较):①自觉性(反:摇动性、盲从、独

断性);②果断性(反:优柔寡断);③坚韧性(反: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执拗);

④自制性(反:任性、怯懦)。

第三节人格

1.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稳定的心理特

征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简答):⑴独特性与共同性;⑵社会性与生物性;⑶稳定性与可塑性;⑷

整体性

3.人格心理特征:它指个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论述):⑴生物因素:自然基础或物质前提,它包括遗传基因的

影响、神经系统的特征及生理状况的影响;⑵环境因素:是决定因素,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⑶实践活动;⑷自我教育。

5.需要(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

为的基本动力。一般分为生理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注意是由低到高):①生理的需求;②安全的需求;③归属和

爱的需求;④尊重的需求;⑤自我实现的需求。

7.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其中需要和诱因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8.动机具有活动、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

9.动机冲突(给例子需要知道是那种冲突):⑴双趋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

双重趋避式冲突。

10.挫折(frustration):动机收到干扰阻滞、被迫暂停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大需要不能

满足的状态。

11.能力(ability):是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质和量方面):⑴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人群中表现为两

头小、中间大的常态分布;⑵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⑶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

13.智力(intelligence):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常包括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14.气质(temperament)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粘液、黑

胆汁和黄胆汁四中液体,并根据他们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15.气质类型的生理机制,目前主要是巴普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其包含四:

种基本类型(注意对应):

⑴兴奋型:类似于胆汁质型——火气大,肝病多;⑵活泼型,类似于多血质型——好表现;

⑶安静型,类似于粘液质型——癌症;⑷弱型:类似于抑郁型——抑郁症。

16.气质的意义(简答):⑴气质与生物因素有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塑性较差;⑵气

质本身无好坏之分,不决定成就的高低;⑶与工作效率有关,因此“事要择人,人要择事”——用于职业指导和人才选拔;⑷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

17.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8.性格的特征(选择、填空、简答):⑴性格的态度特征;⑵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情绪

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⑶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⑷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的差异。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2.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能恰当的评估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4.青年期的心理特点:①认知能力趋于完善;②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③意志活动控制力日益增强;④人格逐渐成熟,一是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能对自身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二是青年人生观、道德观已形成。

5.青年的心理健康:⑴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①使青年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②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避免挫折和失败感的产生③开放自我,积极主动的交往;⑵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①期望值适当②增加愉快生活体会③找适当的机会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④行动转移或者升华法;⑶防止性的困扰。

6.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⑴生理功能逐渐减退;⑵心理功能继续发展:①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②中年人情绪趋于稳定情绪调控能力强③意志坚定,个性稳定。

7.中年期心理健康问题(要求大点):⑴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①合理安排时间

②保持平和心态③学会缓解压力;⑵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以及社会中的人际关系;⑶

顺利度过更年期。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1.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奥地利弗洛伊德在19世纪创立。2.主要理论内容:

⑴潜意识理论:①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

识三个层次;②潜意识(unconscious)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是不被外界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⑵人格结构理论:①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三部分构成;②人格中的本我追求所谓的“快乐原则”、自我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按“至善原则”行事;

⑶性心理发展理论:①口欲期(约至一岁)②肛欲期(2岁-4岁)③性器期(4岁-6

岁)④潜伏期(6-10岁)⑤生殖期(10-20岁);

⑷自我防御机制(理解): ①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②反向作用③置换作用(正移情

和负移情)④退行⑤投射⑥否认、曲解机制等。

⑸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神经症性冲突时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

碍的重要原因。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

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流派创始人——华生)

1.行为主要指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

脏活动。

2.行为学习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

理论。(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学习,学习概念是行为疗法的核心,学习就是实际治疗目标的主要手段,行为治疗技术实际上是一些获得、消除和改变行为的学习的过程)。

3.⑴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发现;

⑵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强化分为①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出现了刺激结果的增加,导致具体行为的增强;②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出现了刺激结果的移除,导致了具体行为的减弱。

⑶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建。

第三节认知理论

Ellis提出了所谓ABC理论,A是指刺激性事件,B是指信念系统,C继事件之后。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自称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人物。

第五章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方法:①观察法;②会谈法;③调查法;④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2.心理测验的发展(时间、人物、事件,单选):

①1879年科学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1890年卡特尔发表了“心理测验程序”一文,首先使用“心理测验”这一概念;

③比奈-西蒙首次提到“智力”这个概念,并编制了“比奈-西蒙量表”,用于智力测验;

④韦克斯勒进一步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3.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⑴施测条件;⑵主试者因素;⑶受试者因素;⑷信度、效

度及常模(单选、判断)——

①信度(reliability)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当中所得到的结果的一

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②效度(validity)指一的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

有效性和正确性;

③常模(norm)是指某种测量工具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4.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大题,在答大点的基础上记忆理解):⑴标准化原则;⑵保密

原则——测验工具及结果的保密;⑶客观性原则。

5.心理测验的分类——填空:(根据功能和目的分)①智力测验;②人格测验;③神经心

理学测验;④评定量表。

6.智力:①比率智商——IQ=(MA/CA)100,适用于15岁以下儿童;

②离差智商。

智力测验,国际上通用的有斯坦弗-比奈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包括成人(16岁以上)、儿童(6-16岁)和学龄前期(4-6岁)三个版本。

7.人格测验中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主要用于测定性格的内外性和情绪的稳定性。EPQ由三个人格维度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

⑴神经质(N)维度,测查情绪的稳定性,高分反映焦虑、抑郁和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

向等特征;

⑵内-外向(E)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性外向,具有好交际、热

情、冲动等特征;

⑶精神质(P)维度,高分可能具有孤独、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

境、好攻击,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及其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

⑷掩饰(lie-L)量表,高分表示掩饰、隐瞒。

8.卡特人16项人格问卷——16PF.

第六章心理应激

1.应激,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这个概念的提出首推加拿大的病理生理学家塞里,他提出的应激学说,开创了身心医学的先河。他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他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并将GAS分为警戒(alarm)、阻抗(resistance)和衰竭(exhaustion)三个阶段。

2.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3.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简答):

⑴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①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②个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③个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⑤人格因素是核心,认知评价是关键。

⑵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放映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又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注意P100图)

4.心理应激的意义:⑴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健康问题;⑵在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的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⑶在治疗学方面,通过针对应激因素引起的负面因素入手,达到治疗目的;⑷在预防方面,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心理卫生)。

5.认知评价在认知反应中的作用,简称双重评价学说(简答):以下理解作答

评价(evaluation or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Folkman和Lazarus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评估,这就是次级评价。伴随着次级评价,个体会进行相应的应对活动:如果次级评价事件是可以改变的,采用的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如果次级评价是不可改变的,则往往采用情绪关

注应对。

6.应对(coping)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应对的分类: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的,有的则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前者曾被称为问题关注应对,后者为情绪关注应对。

应激反应(主要出简答论述题)

7.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话,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8.简答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认知性反应和行为反应。

⑴情绪性应激反应,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最直接。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

惧、愤怒和抑郁等;①②③④

⑵认知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衰退等;

⑶情绪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以

及物质滥用等。

9.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有哪些(论述:答道大点的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

⑴情绪性应激反应,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最直接。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

惧、愤怒和抑郁等;

⑵认知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衰退等;

⑶情绪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以

及物质滥用等。

10.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填空、选择、简答):

①焦虑:最常见的应激反应,是个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时表现的不良情绪状

态;②恐惧,是一种已明确的有特定的危险的或有害情景时的一种情绪反应;③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反应,常与目标受阻、个人自尊心受到打击有关;④抑郁,表现为悲哀、孤独、寂寞丧失和厌世等消极情绪状态。

第十章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心身疾病的特点(简答):

⑴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⑵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因素;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⑷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展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⑸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设支配的系统或器官;⑹心神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3.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中的诊断要点(简答):

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联系;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③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

第十一章心理异常问题

1.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判断选择、简要回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心理过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交谈;③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2.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3.较常用的对心理异常进行区分的方法和判断标准:

⑴常识性的区分,即非专业人员对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主要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

⑵心理学的区分,根据“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⑶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填空、选择、判断、简答):①内省经验标准:其一是指从病人的主观体验,即及病人自己觉得因焦虑等而有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其特点是有主观的“自知之明”;其二是从观察着而言的,即根据观察着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②统计学标准,将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比较和对照以判断③客观检查标准,将症状数量化并以数字表示,是比较客观和可靠的指标④社会适应标准。

性心理障碍:

4.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性变态或性欲倒错,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但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5.性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相对标准):第一,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第二,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一些伤害;第三,本人体验到痛苦。注意,性心理障碍应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神经发育迟滞及其他精神疾病伴随的性行为异常,也要与流氓和性犯罪相区别。

6.性心理障碍的简单分类:性对象障碍;性偏好障碍;性别认同障碍;其他(如口淫癖、恋污秽癖、乱伦癖等)。

人格障碍

7.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注意:应与成年后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人格偏离区别,也应与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气质型人格障碍综合症或类病态人格相区别。

8.人格障碍的特征:

①心理特征紊乱与不定,并在人际关系方面难以与他人相处,表现出偏执、怀疑等;②

把社会和外在对自己的不利及所遇困难等,都归结于别人的错误或命运所致,这种外部归因的思维使其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当然也谈不上那个行为上的改正;③无责任感,无罪恶感,表现出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辩解和袒护;④对周围任何环境和接触的人都表现出仇视、猜疑和偏颇的看法。

9. CCMD-3对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填空):

⑴症状标准:①认知的异常偏离②情感的异常偏离③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

常偏离④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⑵严重程度标准;

⑶病程标准;⑷排除标准。

10.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论述):

⑴生物学因素,人格异常者亲属中,凡血缘关系越近者,人格异常的出现率越高。根据

调查结果,提示遗传有重要的影响,也可能与孕期或婴幼儿期营养不良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等原因有关;

⑵心理因素,在人格发育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报

道,儿童早期母爱被剥夺可形成缺乏感情的性格,往往对社会很冷淡。儿童人格的发展与父母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过于严厉,或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同一性,儿童往往形成焦虑、无所适从、胆怯的性格,而过于溺爱,往往使儿童形成被动依赖的脆弱心理;

⑶社会-文化因素,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人格障碍的关键因素,少

年儿童的行为自制力差、伦理到的尚未形成等特点,极易通过观察、模仿、教唆等而习得不良性格与行为。

第十二章心理干预

1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是指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2.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⑴相似之处:①理论方法一致;②对象有相似性;③强调成长与改变;④强调以良好关系为基础;

⑵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为正常人,时间段(1-数次),具有教育性、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对象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康复期者,一般需要几次到几十次甚至数年的治疗,治疗目的具有对峙性,是为了帮助其重建人格。

5.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亲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该定义强调心理治疗应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①治疗者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②心里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③心里治疗是建立在亲密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④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学理论和技术。)

6.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简答、论述):

⑴信赖原则;⑵整体性原则;⑶发展性原则;⑷个性化原则;⑸中立性原则;⑹保密性原则。

7.心里治疗的基本技术(论述):⑴倾听技术,用耳朵听-用心听-用肢体语言听;⑵提问技术,包括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⑶鼓励技术,通过重复患者的话,或说一些赞扬肯定的话以及点头微笑等,以表达对患者的接纳,鼓励其说话,引导患者进一步探索某个问题等;

⑷内容反应技术;⑸情感反应级数;⑹面质技术;⑺解释技术;⑻非言语性技术。

注意第6、7题若为论述,则应重点看书理解作答。P199-203

8.心理治疗的范围(单选):

⑴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如急性慢性病人以及心身疾病患者;⑵精神科及相关病人,如大量神经症病人和精神病恢复期的病人;⑶各类行为问题,各种不良行为的矫正,包括人格障碍、过食与肥胖、烟酒瘾、口吃、儿童行为障碍等;⑷社会适应不良者;⑸其他问题,如、儿童行为问题、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精神发育不全的技能训练等。

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含一个论述题)

医学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北医大网络)

09-03-01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 A.1 879年 B.1 908年 C.1 911年 D.1 977年 2.下列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是医学的分支学科 B.研究心理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C.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D.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 3.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C.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 D.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 4.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认为,对人 类的疾病、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A.个体先天的生理素质水平 B.生理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 用 C.个体所处的社会压力状况 D.个体自幼的家庭教育背景 5.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的提出时间 自,、 疋k , A.1 879每 B.1 905年 C.1 977年 D.1 985年 6.当前主导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 A.美国的恩格尔 B.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C.美国的华生 D.美国的马斯洛 7.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德国的冯特 B.美国的詹姆士、 C.德国的詹姆士 D.美国的华生 - 8.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 ) A.比奈 B.弗洛伊德 C.卡特尔 D.皮亚杰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智力和情绪 B.心理活动和行为 C.情绪和行为 D.心理过程和观念 10.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是( ) A.意志 1 B.能力 C.兴趣 D.价值观 1 1.下列关于心理实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B.心理是对想象的主观反映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心理是对头脑中所思所想的客观反映 1 2.感觉是( )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D.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 3.灰色的纸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比较亮,是 因为( ) A.感觉适应誊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对比 D.感受性提高 14.对于感党和知觉,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感党是知觉的基础 B.知觉是感觉的总合 0.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刺激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6《医学心理学》结业试题 1、结合你对《医学心理学》各章节的学习,谈谈体会和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800-1000字)(30) 答:在《医学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婚恋与亲子教育,心理应激与压力管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及应用。我觉得很有意义的部分是周老师在每次课堂上为我们演示心理咨询,这使我有种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中途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我所体会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许多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很好的人说:“做人能否能得心应手,说话只是技巧,攻心才是根本。”人心,就是指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与自身的弱点,这些需求与弱点,就是攻心的目标。 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首因效应”。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可能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总会有的,比如失恋、失业、高考落榜等等。一些人为此得了抑郁症、心理疾病,据估计,现代人的疾病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压力管理与心理应激的相关理论中发现当人受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时,首先进入警戒反应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变化。如果外界的压力刺激持续下去,身体的抵御能力不能再坚持时,就会进入衰竭期,使身体严重受损。遇到困难挫折并非就是世界末日了,面对压力,应该有正确、健康的应激方式和压力管理,比如说可以寻求社会帮助、积极筹划与行动、认知重组、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遇到问题,使自己宣泄完才能够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转移对压力的注意力,先把不开心的事情放在一边。 (三)如何运用气质类型更好地工作 气质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沾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然而气质与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反应是有关联的,因此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相对的典型特征:胆质汁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果断。但自制力较差,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他们在工作中热情很高,表现出雷厉风行。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善于交际,工作适应能力强,交际广泛。粘液质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富有理性。行动缓慢,善于完成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工作。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感情细腻,沉稳冷静。在群体中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事情上优柔寡断。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是群居动物,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人交往,即使有时我们心里很多不开心,

最新版精编2020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是什么?病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2.内省 3.认知偏差主要有___,___。 4.病人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和_____。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根据求医行为的决定权是谁,可把求医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 7.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8.心理学将焦虑细分为_____,_____,_____。 9.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10.医患的三种关系模式是______ 11.常见病人心理问题有___、___、___、疑虑心理、易冲动和愤怒、孤独感重、失助感和自恋、期待。 12.病人角色适应不良表现为___、___、___、角色行为强化和角色行为异常。 IV.简答题(共7题,0分) 13.影响社会认知主要因素有什么? 14.临床上常用的观察法可分为随机观察法和_______法 15.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人际吸引的规律有那些? 名词解释

16.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7.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18.疾病行为 19.病人角色 20.缺如,强化,消退,恐俱 21.有求医行为,受社会认可,有特定文化背景认同 22.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23.语言形式的交住口非语言形式的交住 24.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被关心和尊重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的需要 25.主动-被动型医愚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26.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27.求助阶段,求医阶段 28.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记录。 29.观察法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何为病人角色?其特点如何? 31.钱、关注、赞许、地位等属于_____强化物。 32.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33.2.现代医学模式是··。 34.躯体性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习题册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医学心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年级:专业:护理学层次:本科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活动规律 2、疾病谱、死因谱、老龄谱。 3、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 二、单选题: 1-9 BBCCD DACB 三、简答题: 1、简述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作用。 推进“预防为主”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疾病预防和控制 适应“三谱”改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顺应并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服务关系 2、简述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及其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 心理生物学派: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 行为学派: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示范作用、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需要层次理论、自我理论。 认知学派: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式。 第二章认知心理 一、填空题: 1、个别、整体。 2、、1、7±2。 3、概括性和间接性、目的性和指向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4、感觉的特性包括:感受性、对比性、适应性。 5、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阶段性遗忘。 6、奖励。 7、干扰理论、衰退理论、压抑理论。 二、单选题: 1-10 CDDAD DDADD 三、问答题: 1、请依据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结果,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提高记忆的要点(共8点)。 第三章意志和情绪 一、填空题: 1、环境因素、社会境遇。 2、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3、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和挫折相联系。 4、心境、激情、惊恐。 5、投射、否认、曲解、象征。 二、单选题: 1-10 CBCCA DADAB 三、问答题: 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情感 易变性 稳定性 冲动性 持久性 自然性 社会性 情境性 深刻性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向高级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四种称为社会性需要。 3、试述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异同。 要点: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概念。大多防御机制是被动、消极的,奏效也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的作用。而心理应对是主动、积极的,强调个人自觉的理解和有意识的参与,是做好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人格 一、填空题: 1、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 2、速度、强度、外部表现、活动灵活性。 3、躯体快感部位的、面临的主要危机。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

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B 两项都是、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

医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 姓名学号队别专业层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总分3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分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E.补偿性 2.以下现象中,哪个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A) A.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C.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E.视觉丧失后听觉能力有很大提高 3.体液学说认为,多血质的气质特征是(A) A.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交际,缺乏毅力和耐心

B.直率、热情、易感情用事、喜冒险、易冲动 C.冷静、踏实、善于忍耐、稳定、情感不外露 D.想象丰富,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缺乏果断 E.活泼,精力旺盛,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暴躁 试卷第1页(共8页) 4.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在70-79之间表示(A)。 A.智力临界状态 B.智力超常 C.智力优秀 D.智力中等 E.智力低下 5.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B)。 A.机械识记而接受的 B.无意识记而接受的 C.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D.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E.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6.考试时想不起题目的答案,一出教室则想起。这种现象叫(E)。 A.完全遗忘 B.永久遗忘 C.部分遗忘 D.暂时回忆 E.暂时遗忘 7.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选择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D)。

A.联想 B.有意识记 C.无意识记 D.再认 E.回忆 8.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D) A.1913年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学说 B.1883年魏特曼建立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C.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D.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E.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的体液学说 9.下面哪一个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C) A.前怕狼,后怕虎 B.与人交往可以结识许多朋友,自己一人独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C.干部既想严格管理,又怕得罪人 D.宝宝生病了,既不想吃药,也不要打针 E.放假了既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又想留在学校学习 10.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 A.韦氏智力测验可以用于团体测试 B.韦氏智力测验既包括文字测验也包括非文字测验 C.16PF是一种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D.TAT是认知方式测验 E.EPQ是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 (二)X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医学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医学模式是指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马斯洛】3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叫【知觉】6知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稳定性】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不包括【7+—2 组块】 8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9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为【自我实现】 10以言行敏捷,活泊好动,待人热情,外倾稳定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11塞里认为,在刺激情境中,机体作全身动员,进一步增强功能的变化以加强防御的阶段是【阻抗期】 12心理应激是机体的一种适应过程,在该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评价】 13应激的中介机制不包括【应激源】 14轻中度应激时,个体出现的认知反应不包括【意识朦胧】 15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起到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16以下那一项不是心身疾病的特点【单纯的生物学治疗即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7身心反应不包括【躯体的疾病不会影响心理反应】 18对中医身心相关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的首推【黄帝内经】 19身心疾病的判断原则不包括【疾病过程中存在心理社会因素,不一定与躯体症状相关】 20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与干预目标不包括【放松治疗】 21促进家庭健康的方式除去【不把心里思想讲出来】 22面对职业发展的压力的方法不包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3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春发】 24节欲保精。淡泊明智的具体方法除去【适度吸烟】 25让老年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需要做到【不回避,不幻想】 26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27心理问题按其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28判断心理障碍不需要关注下列哪方面的问题【患者是否有躯体疾病的病史】 29认知障碍不包括【人格障碍】 30抑性的精神运动性障碍可表现为木僵症。木僵症的特点不包括【肌张力减弱】 31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的核心症状 32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 33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场所恐惧症】 34双相心境障碍的躁狂发作时表现【情绪明显高涨】 35同性恋属于【性指向障碍】 36某少女,常限制饮食,体质瘦,体重明显低于同龄人,常用呕吐,导泻减轻体重,出现闭经,最可能的诊断是【神经性厌食】 37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智力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表】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院医学心理学复习总结(首版)

填空 #1、情感活动的特性倾向性、稳定性、深刻性、效能性。 #2、学习是在生活中由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的速度、強度、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4、系统脱敏法是利用交互抑制原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5、应急是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变化(应激原) 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6、SWS是慢波睡眠。FWS(REM)快波睡眠其一重要特征是发梦。

#7、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反映。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需要是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该理论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自由联想,移情,释梦,阐释。 #10、广义的焦虑症包括一般性焦虑、恐慌症、恐惧症、强迫症 #11、分裂性心理疾病包括神游症,健忘症,人格解体,多重人格。 #12、评估心理健康的量表是 SCL-90 。 #13、合理情绪疗法基本观点:一切错误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为问题的症结。 14、睡眠覺醒障碍包括梦呓、夜游症、梦魇、夜惊。 #1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16、马思洛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埃利斯提出的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B指信念;C指情绪反应后果。 1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记忆量在24小时内会降低80% #19、思维活动的特点是逻辑性,逻辑性从低到高又分为形式逻辑,辨证逻辑和数理逻辑 20、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前额脑叶切除术,系统脱敏 #21、根据耶尔克斯定律,在完成复杂任务的时候,动机保持在较低水平,效率最高 #22、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3、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压力管理、认知准备、能力发展、肌肉放松技术 #24、生物反馈是利用检测装置把有关人体内部某些特定的生物过程诸如:血压、体温、心脏搏动、心率、以及肌电等动态信息,经仪器检测、放大和转换,通过记录、显示系统,将此种信息转变为易于理解的信号如声光等直接而又不断地反馈给病人,使病人能够看到、听到或感到变化。 恐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示范疗法、暴露疗法、冲击疗法 #25、心理现象由心理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意识特征组成 #26、成瘾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致幻剂等六大类。 #27、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有四个量表,它们分别是:(E内外向)、(P精神质)、(N神经质)、(L掩饰性)#28、儿童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对儿童家长的安抚 #29、心理测量的特征性:可量化性、间接性、概括性 #30、艾森克量表中高分表示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易激惹而不稳定致出现不理智行为的是神经质N #31、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感与行为主要有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32、患者中心疗法将医患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治疗因素,医生的任务在于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通情、真诚的态度以促进形成平等协作、坦诚信赖的和睦关系,局部试图代替患者解决问题。#3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1、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能力: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3、创伤后应激障碍L(PTSD):在遭受巨大危机之后产生的心理障碍,特点有: 有明确可见的应激源,每一受害者都导致产生灾害症状;病人躲避原创伤事件的情境;精神麻木或失去感觉状态;回忆原来情境时会产生多种心身异常,睡眠、记忆障碍 #4、离差智商: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每一年龄组的个人分数与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的比较。公式为:IQ=15*(X-M)/S+100 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6、应激:个体在察觉到(通过认知性评价)环境变化(应激源)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1) 第一章主要理论 (4) 第二章人的心理 (7) 第三章心理应激 (12) 第四章心理评估 (16) 第五章心理治疗 (19) 第六章心理健康 (22) 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4) 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7) 第九章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31)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33) 第十一章医学心理咨询 (36)

绪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I A 交叉学科 B 心理学学科 C 医学学科 D 精神病学科 [答案] A 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I 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 B 临床医学 C 基础医学 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答案] D 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I A 医院 B 康复与预防机构 C 心理门诊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医学模式是:()II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 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 [答案] A 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I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答案] A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I 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II 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 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答案] A

2013继续教育 医学心理学考试 87分

医学心理学结业考试 单选类型试题: ?1) 灾难心理救援者的压力来自于灾难的影响,其中不包括:B ? A. 死亡、损伤、需求、要求 ? B. 死难者身份确认 ? C. 超负荷的需求 ? D. 感到不熟练,没有得到培训 ?2)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D ? A. 一种供求关系 ? B. 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 C. 既有道德关系的成分,同时也有商品交换的成分 ? D. 以上均正确 ?3) 下列哪项不属于集体晤谈的目标:D ? A. 支持和安慰 ? B. 公开讨论内心感受 ? C. 治疗创伤后的心理症状 ? D. 资源动员 ?4) 下列关于心理急救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医学治疗为主 ? B. 预防进一步伤害 ? C. 提供没有压力的讨论机会,避免谈不愿意谈的事 ? D. 有耐心的倾听,传达真实的同情 ?5) 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 ? A. 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 B. 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 C. 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 D. 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6) 应激晤谈最理想的干预时间是:A ? A. 灾难发生后一小时以内 ? B. 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 ? C. 灾难发生后72小时 ? D. 以上说法军不正确 ?7) 全国性自杀预防机构的发展目标不包括:C ? A. 降低自杀率 ? B. 降低自杀未遂率 ? C. 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 D. 开展提高公众对身边发生的抑郁症和自杀问题的认识等健康教育 ?8) 如果一人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此人违反了下列哪一原则:A ? A. 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 B. 统一性原则 ? C. 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 D. 以上都是

医学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关于医学心理学,不正确得叙述就是 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思想教育学科 D.心理学得一个重要分支 E.医学得一个重要分支 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得就是 A、B、H、Lotze B、L、Witmer C、J、M、Cattel D、S、Freud E、W、Wundt 3.首次提出心理测验得就是 A.J、M、Cattel B.L、Witmer C.B、H、Lotze D.A、H、Maslow E.W、Wundt 4.心理动力学派得创始人就是 A.B、F、Skinner B.L、Witmer C.J、M、Cattel D.S、Freud E.W、Wundt 5.行为学派得创始人就是 A.W、B、Cannon B.J、B、Watson C.S、Freud D.J、M、Cattel

E.I、P、Parvlov 6.首次提出并使用临床心理学得就是 A.J、M、Cattel B.L、Witmer C.J、B、Watson D.B、F、Skinner E.H、G、Wolff 7.咨询心理学涉及得对象 A.正常人 B.心身疾病得病人 C.变态心理得人 D.神经症与精神疾病恢复期得病人及家属 E.以上都就是 8.医学模式就是 A.某一时期各种医学思想得集中反映 B.某一时期各种医学学派得集中反映 C.对医学各门类得总称 D.对医学知识与技术得总称 E.以上都不就是 9.关于医学模式,不正确得描述就是 A.包括疾病观与健康观 B.存在于近20年 C.影响医学工作者得思维及行为方式 D.使医学带有一定得倾向性、习惯化了得风格与特征 E.医学得一种主导思想 10.促进医学模式转变得因素不包括 A.疾病谱顺位得变化 B.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得作用增强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医学心理学复习要点 1、心身疾病的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P117)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的特征: 1.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都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3.都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你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一定的躯体损 害。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2、心理应激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 识所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3、心理的实质(P15) 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4、感觉(P16)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P16)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P19) 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6、心理咨询(P168)又称心理辅导,是通过对话对来访者予心理上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7、心理治疗(P152)也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 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