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液氯泄漏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在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鲁H-0009槽罐运输车,装有30余吨液氯危险品,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时,与一辆鲁QA0938解放牌大货车迎面相撞,导致鲁H-0009侧翻。
由于肇事的槽罐运输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身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液氯的大面积泄漏,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遭受重大伤亡。
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和损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属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
这辆核定载重为15吨的运载剧毒化学品液氯的槽罐车严重超载,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
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
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专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该车押运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
这是事故发生乃至伤亡损失扩大的另一个重要间接原因。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28人死亡发生二次泄漏2004年江西油脂化工厂“4.20”液氯残液泄漏事故2004年4月20日21时左右,江西油脂化工厂(以下简称油化厂)发生液氯残液泄漏事故,造成282人出现中毒反应,其中住院治疗128人,留院观察154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液氯钢瓶的瓶阀出气口及阀杆严重腐蚀,气温升高,瓶体内气体膨胀,将阀门腐蚀堵塞物冲出,导致液氯残液泄漏。
为严肃党纪政纪,有11人分别受到撤职等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
融汇化工“8·29”氯气泄漏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案例分析•矣会•吨2021年第4期融汇化工“8 *29”氯气泄漏事故调查报告(摘登)2020年8月29日17时28分许,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境内的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汇化工”)液氯工段在对液氯槽车充装液氯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造成19人 中毒,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1事故企业及相关情况1.1 事故企业基本情况融汇化工是香港融汇集团属下成员企业之一,于2003年11月由芜湖山江化学有限公司重组改制后成立的一家氯碱化工企业。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4亿人民币。
公司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北路243号,占地面积46.7万m2。
经营 范围:17万t/a烧碱(离子膜法),9万t/a液氯 (氟机冷却液下泵罐装法),7万t/a盐酸(合成 法),32000t/a次氯酸钠,4000t/a氯甲基甲醚(甲醛法),7万t/a氯乙烯(电石法),4万t/a三 氯乙烯,4万t/a四氯乙烷,1200t/a四氯乙烯,1.092万t/a盐酸等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7月25日);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生产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化工设备制造、安装、五金机械加工;化 工技术研宄、咨询,消毒剂生产和销售(危化品 除外)。
1.2 事故项目建设情况1.2.1 项目建设情况事故发生在第一事业部10万t/a离子膜烧碱液氯充装区域,该装置建设备案名称为10万t/a 离子膜烧碱改扩建工程。
设计单位: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浙江南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009年开始建设,2011年竣 工验收,相关手续齐全。
1.2.2 生产工艺简介来自上游装置的原料氯气经氯气缓冲罐进入氯气液化器,与自螺杆冷凝机组来的氟利昂换热后,约在-2.r c下,大部分氯气被液化。
出氯气液化器的液氯与不凝气(少量未被液化的氯气与其他杂质气体)进入液氯分离器,在液氯分 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氯流入液氯储槽,不凝气和没有液化的氯气进入尾气分配台后送往盐酸工序。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案例概述:2001年10月20日,美国特拉华州新城一家化学品公司的氯气储罐发生泄漏,导致2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附近居民被迫疏散。
事故发生后,大量氯气泄露到环境中,造成周边地区污染。
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1)设计缺陷:储罐设计存在缺陷,容易造成泄漏。
例如,设备老旧、损坏、阀门无法密封等。
(2)维护不良:储罐长时间未得到维护和检修,设备老化,尤其是阀门、管道等易损部位未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
(3)人为因素:操作错误、职工技能不足、操作疏忽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2.后果分析:(1)人员伤亡:两名工人在事故中被氯气中毒丧生,其他工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环境污染:泄漏的氯气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污染,空气中氯气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同时,氯气泄漏还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3)经济损失:公司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工伤赔偿金,并可能面临环境修复费用、罚款等经济压力。
3.事故原因及解决对策:(1)设计缺陷:储罐应采用新的设计,确保结构和密封性能的可靠性,防止泄漏。
必要时应进行软件模拟和物理试验验证。
(2)维护不良: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查和维护,替换老化且有问题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人为因素: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和防范措施的落实。
4.应急管理:(1)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尽快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减少氯气泄漏量;及时救援伤员,组织医疗救治。
(2)疏散撤离:对周边居民进行疏散撤离,防止人员伤亡,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信息通报:迅速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事故情况,并做好应对策略的宣传,指导公众的防护措施。
5.事故防范:(1)设备安全:选择安全可靠的储罐,并根据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
(2)操作规程:编制操作规程,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
(3)监控措施:安装泄漏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设备,及时监测气体泄漏情况,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
液氯泄漏事故预测、模拟计算分析

液氯泄漏事故预测、模拟计算分析
不属于以上四种原因之一。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泄漏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设备等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职工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等主要原因造成的。
针对这些原因,有关部门应加强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及岗位操作技能教育,真正做到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3)液氯泄漏的模拟计算
(1)气体泄漏量
钢瓶内的液氯总量为500kg,如果钢瓶受热超压、受损破裂,液体将迅速气化。
如果泄漏不能及时发现,最大泄漏量为钢瓶内液化气体量即500kg。
(2)液体挥发后的总体积
液氨泄漏将全部挥发,其挥发后的总体积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V—挥发后的总体积,m3;
m—液体质量,kg;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 /mol(液氯为0.071kg/mol)。
泄漏出的液氯全部挥发后的总体积为:
(4)最大中毒扩散体积
根据有毒气体的危险浓度液氯吸入5~10min致死的浓度为0.09%(v/v),吸入0.5~1h致死的浓度为0.0035~0.005%(v/v),吸入0.5~1h致重病的浓度为0.0014~0.002%(v/v)。
液氯泄漏出来,吸入5~10min致死中毒区域体积为:
液氯泄漏出来,吸入0.5~1h致死的区域体积为:。
有毒气体泄漏重大事故后果预测

有毒气体泄漏重大事故后果预测根据危险辩识本项目中毒为另一主要危害故,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确定氯气钢瓶为重大危险源。
所以本评价采用有毒气体泄漏重大事故后果分析对液氯钢瓶万一发生爆炸事故,该项目使用1吨液氯钢瓶日使用量为7吨,钢瓶内液体温度约—34℃,室外温度20℃,现只考虑单只钢瓶发生物理性破裂或物理爆炸而未发生燃烧,造成单罐内液化气体急剧汽化扩散。
有毒气体液氯泄漏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液氯钢瓶充装量W=1000 Kg,因某种原因爆裂,造成全部泄漏。
W=1000Kg C=0。
96KJ/Kg·℃, M=71 ,q=2.89×102kj/kg ,t=25℃则有毒气体体积V:V=22。
4WC(t-t0)(273+t0)/273Mq=22。
4×1000×0.96×[25-(-34)][273+(-34)]/(273×71×2.89×102)=54.13(m3)1)吸入有毒氯气5~10min致死浓度L=0。
09%,其扩散半径:R1=[V/(L·2。
0944)]1/3=[54.13/(0.09%×2.0944)]1/3=30.52(m)2)吸入氯气0。
5-1h致死浓度为0.0035%,因此其扩散半径:R2=[V/(L·2.0944)]1/3=[54.13/(0.0035%×2。
0944)]1/3=89.98(m) 3)吸入氯气0.5—1h致重病的浓度为0.0014%,因此其扩散半径:R2=[V/(L·2。
0944)]1/3=[54。
13/(0.0014%×2。
0944)]1/3 =122.08(m)以上计算告诉我们,一旦一吨液氯钢瓶发生泄漏,吸入5~10分钟氯气,致死浓度半径的范围为30。
52 m,;吸入氯气0。
5-1h致死的浓度半径为89。
98m;吸入0。
5~1小时致重病的浓度半径为122.08m。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1、氯气反应釜发生泄漏事故的经过与分析一、事故经过2005年4月27日深夜10点55分左右,某化工厂一台反应釜(滴加罐)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名操作工死亡,其余操作工因及时从2m多高的操作台跳下逃离而未受伤害。
该台反应釜无出厂铭牌及资料,设计参数不明,反应釜内筒及夹套材料为碳钢。
内筒使用介质为氯化氢、氯气。
使用参数:内筒压力为常压;夹套介质为水蒸汽,夹套使用压力为0.4MP A左右,操作温度内筒或200℃,夹套或165℃。
内筒及夹套封头型式采用椭圆形,支座型式为悬挂式,容积为1000升,内筒衬有搪玻璃,经检查,搪玻璃完好,作为压力容器,该设备投用后一直未经特种设备检测部门检验。
二、事故分析从事故现场分析,该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
操作工误把甲基磺酰氯抽入二碳酸二丁脂生产用的盐酸滴加罐,造成滴加罐内产生压力,真空管突然破裂而引起真空管内氯化氢和氯气外泄,致使2人中毒身亡。
根据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氯气为H级(高度危害)介质,车间空气中氯气最高浓度值0.1〜1.0MG/M3,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值LC50为200〜2000MG/M3。
即当呼吸道吸入0.2〜2G氯气时,就能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真空管的突然破裂造成瞬间外泄的氯气浓度远远超过标准的规定;其次,该反应釜仅在筒体及夹套上装设1只压力表,压力表未经校验。
从锅炉房出来的蒸汽未经减压直接进入滴加罐夹套,使用压力完全由锅炉“控制”(该厂锅炉型号为DZL4-1.25-A II,锅炉出口蒸汽额定为1.25MP A),反应釜上未装安全泄放装置,当反应釜产生压力时,压力无处泄放而致使真空管破裂。
从厂方了解到,氯气泄漏2分钟后,一工人身穿防护服,更换了破裂的真空管,并对管道内的氯气进行中和,遏止了氯气进一步泄漏,防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三、反思及教训1、使用单位应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反应釜,专(兼)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制订专用的工艺规程;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到车间掌握设备使用状况,以保证设备能安全正常运行;2、应完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持有压力容器上岗证,对生产工艺应熟悉,并能按操作规程熟练操作;3、反应釜这类压力容器必须领取使用登记证,并经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浅析液氯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影响

浅析液氯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影响摘要:本文运用SLAB模型对液氯钢瓶泄漏事故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氯气在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对环境空气、人群的影响范围,计算不同距离处人群受伤害的概率,为企业储存液氯场所、划分液氯泄漏风险事故警戒范围、应急救援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液氯、泄漏、风险事故、SLAB模型0引言液氯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作为基本化工原料、漂白剂、消毒剂、气体蚀刻剂,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冶金、化工、农药等行业,近年来,我国液氯消费量逐步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3069.4万吨,同比增长2.48%。
液氯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在常温常压下即可汽化为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例如2020年8月29日安徽省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液氯工段在对液氯槽车充装液氯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相邻企业19人受伤住院,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
为了更好地防范液氯泄漏风险事故,为液氯泄漏风险事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开展液氯泄漏风险事故影响后果分析是有必要的。
1氯气危险特性介绍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油状液体,属于剧毒品,化学式为Cl,分子量为70.91,2CAS号为7782-50-5,密度为1420kg/m3,熔点为-101℃,沸点为-34℃,易溶于水、碱,有强氧化性,性质稳定,需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库房内。
氯气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21kg/m3,不燃但助燃,在日光下与其它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和爆炸;腐蚀性强,对大部分金属、非金属有腐蚀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有毒性,急性轻度中毒者有流泪、胸闷、咳嗽、咳痰、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表现,急性中度中毒者有呼吸困难、轻度紫绀、支气管肺炎加重、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等症状,急性重度中毒者有肺水肿、昏迷、休克、气胸、纵隔气肿等症状,吸入极高浓度氯气,可引起心跳骤停或“电击样”死亡。
2设定液氯泄漏事故情景及预测参数(1)事故情景设定液氯储存容器有储罐、高压钢瓶两种,本次选用市场上常见的净重为1000kg 液氯高压钢瓶为事故源。
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模拟分析.docx

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模拟分析概述(一)1996年1月2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西班牙一家生产氯化甲烷(四氯化碳)的工厂发生液氯泄漏。
液氯泄漏形成的有毒云团随风扩散到位于下风向1000m处的小镇上,镇上共有居民5000余人。
好在泄漏是在深夜发生,温度较低(4℃),居民都已在家中,且门窗紧闭,这次泄漏事故才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仅有12人需要药物治疗,其中2人被送往医院且24小时后出院。
事故经过(二)凌晨2:07;由于氯化反应器的进口流量过低而报警,紧急停车系统动作。
大约2分钟后(即2:09左右),用来输送液氯的泵与管道连接处发生破裂;凌晨2:18;工厂内部的应急方案启动,同时通知了城市救援中心和厂外消防队,外界应急救援计划启动,应急程度为3(最高);凌晨2:29;工厂内部的消防人员集合完毕,在佩戴上相应的防护设备后,随同工厂的技术人员进入泄漏地点;凌晨2:40;泄漏的液氯所形成的云团开始离开泄漏地点,缓慢向下风向移动;凌晨3:30;几名受伤人员在工厂内的医疗点进行治疗,其中包括2名西班牙铁路工人(泄漏发生时,这2名铁路工人所在的货车正好途经工厂附近),还有2名受伤害较为严重的人员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24小时后出院;凌晨4:30;工厂及附近区域恢复正常;凌晨5:45;紧急状态解除。
事故原因(三)就在紧急停车系统动作之前,操作人员发现泵B—1205—1/S处于较高的工作强度,可能是由于摩擦力增加或运转的部件停止运转。
同时,流向液氯蒸发器的液氯流量降为零。
几秒钟后,泵B—1205—1/S 流量表的读数为零,表明泵已经停止运转。
事故的最可能原因是泵的内部摩擦最终导致叶轮停止转动和加热泵内的液氯。
当温度足够高时,钢铁被点燃并与液氯发生反应,同时迅速传播到上游,其最终结果导致输送管道的破裂。
不幸的是,管道破裂后,没有任何办法使位于破裂处上游的储罐D—1204—A倒空(仅有的一个手动操作阀门也无法工作)。
整个储罐内的5000—6000kg的液氯在3.5min内全部泄漏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2677/hjcet.2018.85038
303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季一丹 等
量法来,设置泄漏口直径为 1.0 cm,泄漏速度 0.1 kg/s。改变风速分别为 1.0 m/s、2.5 m/s 和 5.0 m/s,模 拟结果如图 3~5 所示。从图 3~5 可以看到,氯气泄漏过程中,氯气受风速影响较大,由于氯气密度大于 空气,氯气在近地面比较集中,同时在泄漏口附近浓度也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表明风速对于 氯气的扩散作用明显。同时,当风速从 0 到 2.5 m/s 时,风速增大,氯气扩散加快,周边浓度随风速变大 而增大;当风速大于 2.5 m/s 时,风速增大,远离泄漏口的氯气浓度反而变小,说明此刻风流起到稀释氯 气浓度作用。 3.3.2. 不同泄漏速度下氯气的扩散情况 忽略风速的影响,改变泄漏口的速度分别为 1 kg/s、0.5 kg/s、0.1 kg/s,泄漏口直径取 0.5 cm。模拟 计算得出不同泄漏速度下扩散浓度分布图如图 6~8 所示。 泄漏云图显示,泄漏口的氯气泄漏速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氯气也就越多,扩散也越快,储罐 区域周边氯气浓度也随之增大;反之,扩散范围越小。但由于顶棚的阻隔作用,以及氯气自身的重力, 顶棚以下的储罐区氯气浓度依然呈现较高状态,而且随着泄漏速度下降,扩散减慢,氯气更容易在顶棚 以下的储罐区汇集。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8, 8(5), 301-30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hjcet https:///10.12677/hjcet.2018.85038
Figure 2. Meshing situation 图 2. 网格划分情况
Figure 3.Diffusion cloud map and iso-concentration line of chlorine gas (vwind = 1.0 m/s) 图 3. 风速 1.0 m/s 时氯气的扩散云图及等浓度线图 DOI: 10.12677/hjcet.2018.85038 304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氯气泄漏,模拟,危险间距,应急管理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季一丹 等
s
Figure 4. Diffusion cloud map and iso-concentration line of chlorine gas (vwind = 2.5m/s) 图 4. 风速 2.5 m/s 时氯气的扩散云图及等浓度线图
Figure 5. Diffusion cloud map and iso-concentration line of chlorine gas (vwind = 5.0 m/s) 图 5. 风速 5.0 m/s 时氯气的扩散云图及等浓度线图
3.3.1. 在不同风速的情况下氯气的扩散情况 假设该化工企业的 4#罐发生液氯泄漏。在 4#罐一端高 2.5 米处产生一个 1.0 cm 的圆孔,运用控制变
Figure 1.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of liquid chlorine storage tank 图 1. 储罐区方位三维布置图
Open Access
1. 引言
化工企业多以化工园区分布,我国化工园区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2000 年以后呈快速发展势头。 化工园区聚集众多化工企业,为各企业生产原材料的获得提供了方便,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发生事故的 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如 2004 年 4 月, 重庆某化工厂发生的氯气泄漏事故, 造成 9 人死亡失踪, 3 人受伤, 将近 15 万人被紧急疏散;2005 年 3 月,京沪高速淮安段由于车祸导致大面积液氯泄漏,造成附近村民 重大伤亡,中毒死亡人数将近 30 人,450 多人中毒住院治疗,1800 多人留院治疗,数万名村民被转移, 造成家畜和家禽近 9000 多头死亡,20,000 余亩农作物失收,多数树木鱼塘、当地村民的食用粮食和家用 电器被污染,经济损失高达 2000 多万。2013 年 12 月,陕西省榆林市某 LNG 加气站,在设备调试过程 中发生意外,导致氯气泄漏,造成 4 名员工死亡[1]。由于化学危险物质相对集中,一旦化工园区发生火 灾爆炸等重大事故[2],单个企业的事故很可能最终发展蔓延成多个企业甚至整个园区内的重特大事故。 在我国发生的化学事故中,涉及到氯气的事故占多数。随着氯产品产业的高速发展,液氯逐渐被广泛使 用。近年来,液氯罐车运输和储存使用中发生泄漏造成严重事故也时有发生。由于氯气泄漏事故具有扩 散迅速、防护困难、毒性极强、危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社会影响大等特点[2],一旦泄漏危害极大, 因此,针对化工企业液氯泄漏后果,本文基于 Fluent 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以为化工企业液氯泄漏事故 的预防和应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3.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为了便于计算,将储罐区近似视为空旷场所。网格的划分会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网格划 分越均匀,计算结果也会更加接近实际,同时也会利于计算结果的收敛,因此使用将网格的最优化结果 来划分网格。泄漏口单独划分,其余地方采用非均匀三角形网格。具体情况见图 2。
3.3. 模拟结果分析
th th rd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leakage and diffusion law of liquid chlorine in chemical storage tanks,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leakage accidents, the leakage, diffusion and propagation of chlorine ga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liquid chlorine storage tank rupture were studied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kage size, wind speed, leakage speed and surrounding vege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ffusion of chlorine; when wind is moving at a speed of 2.5 m/s, the maximum diffusion distance of chlorine gas in the 1800 s to hurt the human can reach nearly 180 m, in contrast with the value, it has been reduced by about 40 m with surrounding vegetation. When the wind speed is greater than 2.5 m/s, the wind flow taken on a role to dilute the chlorine concentration.
季一丹 等
法,研究了液氯储罐破裂时不同条件下氯气的泄漏、扩散以及蔓延规律。模拟结果显示,泄漏口大小、 风速、泄漏速度以及周边植被对于氯气的扩散有较为明显影响;2.5 m/s风速时,1800 s内氯气对人体造 成伤害的最大扩散距离可达近180 m,有植被情况下可缩小约40 m;风速大于2.5 m/s时,风流起到稀 释氯气浓度作用。
2. 计算模型
2.1. 模型选择
液氯泄漏属于连续的泄漏过程,研究选用烟羽模型。烟羽模型[3]的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
C= ( x, y , z ) ( z − H )2 ( z + H )2 Qm y exp − 2 × exp − exp + − 2 2 2 πuσ yσ z 2σ z 2σ z 2σ y
Keywords
Chlorine Leak, Numerical Simulation, Safety Distance, Emergency Management
化工企业液氯泄漏Biblioteka 故后果模拟分析季一丹,刘 辉*,夏威夷,党媛媛,程露萍
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3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3日
Simulation of Liquid Chlorine Leakage Accident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Yidan Ji, Hui Liu*, Weiyi Xia, Yuanyuan Dang, Luping Cheng
College of Quality &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13 , 2018; accepted: Aug. 27 , 2018; published: Sep. 3 , 2018
液化气体作为压力气体, 它的泄漏方式与压力气体泄漏的方式一致, 通常是以射流的形式发生泄漏, 因此泄漏的速度和其运动的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相关资料显示氯气泄漏的质量泄漏速率可以按照 以下计算[4]:
Q Cd Aρ = 2 ( p − p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