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善心 行善举 致良知

合集下载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致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束光芒,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善良的道路。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而致良知正是我们判断是非、选择善恶的准则。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致良知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学会倾听内心致良知的声音常常在我们内心悄悄响起,它是我们灵魂的指南针。

而倾听内心的声音,则意味着我们要暂时抛开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做出决策、选择行动之前,我们可以暂停一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学会倾听内心,我们就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观念和立场,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也是致良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坚持做正确、合法、善良的事情。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绝不会错。

3. 尊重他人与包容差异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宽容和谦逊的心。

致良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观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包容他人的差异。

在团队合作、家庭相处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以平等和互惠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4. 勇于追求真理致良知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求索,勇于面对真相。

当我们遇到疑惑和困惑时,不要逃避或回避,而是要坚持向前,勇敢面对困难并追求真理。

只有勇于追求真理,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向正确的人生。

5. 关爱他人与助人为乐致良知引导我们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当我们看到他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善待他人,从小事做起,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我们可以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和富足。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良知也意味着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引领他人,改善社会。

我们首先要修身,以言行举止为表,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然后,我们要顾家,以爱为纽带将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致良知传善良的作文

致良知传善良的作文

致良知传善良的作文
致良知,传善良。

——题记
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得到别人的帮助。

但很多人在这方面却很吝啬。

比如说我,我就是一个不会用善意去帮助别人的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总是爱理不理的。

我喜欢看书,每天都会看一会书,而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致良知》。

里面讲了很多关于良知的知识和故事。

其中最令我
感动的是《两个乞丐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乞丐来到了一个商店门口,他看起来很可怜,商店老板对他说:“你快走吧,你的样子很奇怪。

”乞丐却不肯走。

最后老板只好把他赶出了商店。

过了几天,又有一位乞丐来到了商店门口,这次他可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位乞丐来到店门口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啊!”可是商店老板还是不肯让他进来。

最后那位乞丐只好离开了这里。

过了几天,那位乞丐又来到了这家商店门口说:“你快走吧!你的样子很奇怪!”商店老板又把他赶出了门口。

这位乞丐心想:“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我连住的地方
都没有了。

”最后他终于饿死在这家店门口。

—— 1 —1 —。

心怀善意 坚守良知作文

心怀善意 坚守良知作文

心怀善意坚守良知作文《心怀善意坚守良知》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心怀善意、坚守良知是超级重要的事情。

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吧!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

一进去,我就看到好多爷爷奶奶坐在椅子上,眼神里透着孤独和寂寞。

这时候,我心里就像被什么揪了一下,酸酸的。

我们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

我旁边的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着她年轻时候的事儿。

我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

我能感觉到,奶奶因为有人听她说话,脸上都有了光彩。

这难道不是心怀善意带来的美好吗?还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哇哇大哭。

周围的人有的匆匆走过,好像没看到一样。

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还安慰他说:“别怕别怕,一会儿就不疼啦!”小朋友破涕为笑,说:“谢谢姐姐。

”那一刻,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就像吃了一大口蜜一样。

再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心怀恶意,那这世界得多可怕呀!就好比一个美丽的花园,突然长满了带刺的荆棘,谁还敢靠近呢?如果大家都没有良知,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信任吗?不就像走在黑漆漆的夜里,没有一丝光亮,让人心里直发毛吗?我们班的小明,总是乐于助人。

谁的笔没水了,他马上递过去一支;谁的本子用完了,他会主动分享自己的。

大家都特别喜欢他,难道不是因为他心怀善意吗?相反,我听说有个大哥哥,偷了别人的东西,还不觉得自己错了。

他的良知去哪儿了呢?这样的人,大家都会躲得远远的,谁愿意和他做朋友呢?所以说呀,心怀善意、坚守良知,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可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守护着这份善意和良知,让它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美丽的花!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心怀善意,坚守良知,好不好?。

心存善念多行善举

心存善念多行善举

心存善念多行善举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期盼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发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生命赋予我们最大的物质财富——健康的身体,我们也同时拥有生命赋予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健全的人格。

也许我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但是我们的身边总会有很多弱者,相比之下,我们是幸运的,幸福的。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心存善念往往是不够的,难能可贵的是多行善举:一个微笑可以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一句鼓励可以唤起他们心底的信念,一次搀扶可以使他们远离危险,一点捐助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举手之劳。

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心存善念,多做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哪怕是细微的善举背后您收获的都将是人性的升华。

最近闻名全国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普通的岗位上用行动绽放出人性的光辉,这不仅是他们高尚人格的体现,更形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高境界。

各种善行善举,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2012年7月21日,望京网网友王璐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由于天降暴雨,许多旅客停留在北京机场。

一些黑心出租车乘机涨价,旅客们怨声载道。

王璐看到旅客受委屈,心里很纠结。

这些出租车司机怎么能发灾难财?他们不能因为人多就涨价呀!于是,她的心里就产生了去义务接送旅客的念头。

可是,一个人一辆车力量太小,要是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那就好了。

王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了一条微博:“望京的网友们是否愿意去机场义务接被困的兄弟姐妹们?”让王璐没有想到的是,这条微博刚刚发出几分钟后,就获得了大批望京网友的积极响应。

大家网上约定:在望京奔驰大厦门口集合,统一标识为打双闪灯。

凌晨1点钟,北京城大雨倾盆。

望京奔驰大厦门口,打着双闪灯结集的车辆越集越多。

王璐数了数,大概有二十余辆。

她站在雨地里,大喊一声:“走着!”于是,一个二十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打着双闪灯,冒着大雨,向首都机场进发。

小陈与媳妇都加入了双闪爱心车队。

他们两口子开着两辆车,来到首都机场。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概念,包含以下几个哲学内涵:
- 自我觉察: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道德本能,需要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思考,去发现自己内在的良知本能。

- 辨别善恶:通过自我觉察,可以感知到良知的存在,从而实现对善恶之道的辨别。

良知是每个人内在的天赋道德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辨别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

- 行动实践:将良知所辨别的善恶之道付诸行动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

将自己的良知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行动实践,可以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 爱与敬:爱是道德实践的核心,敬是爱的体现。

爱是一种无私、宽容、关怀的情感,只有通过爱,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

敬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尊重和敬畏,是将道德价值体现在行动中的一种态度。

致良知是一个不断追求道德修养和完善的过程,通过自我觉察、辨别善恶、行动实践和爱与敬,人们可以逐渐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将道德知识和实际行动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在品格和生活方式。

做好人行善事经典话语

做好人行善事经典话语

做好人行善事经典话语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要学会行善事。

行善事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还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下面是一些关于做好人行善事的经典话语,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1. 心存善念,行善之举心存善念,才能行出善举。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要宽容、体谅,不要轻易发怒或指责别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去帮助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温暖。

2. 以爱心为出发点,实现行善的价值行善的价值不在于行善本身,而在于我们用爱心去行善。

只有真正地关爱他人,才能够实现行善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做好人的同时,也要用爱心去关注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和关心。

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普遍的道理。

如果我们行善积德,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善报,如果我们行恶造孽,那么我们就会遭受恶报。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行善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美好和善意。

4. 以小善积大德,善莫大焉在生活中,我们不必去做大善事,只要用小善去积累大德就可以了。

小善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能用小善去关爱他人,那么这些小善就会汇聚成一股大善,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和善良。

5. 做好人的前提是做好自己做好人的前提是做好自己。

只有我们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善良,才能够去影响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美好和善意。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6. 以行善为己任,让善意传递以行善为己任,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美好和善意。

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善意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善的行列中来。

7. 行善的价值在于用心去做行善的价值不在于行善本身,而在于我们用心去做。

只有真正地关爱他人,才能够实现行善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做好人的同时,也要用心去关注他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和关心。

读《致良知》有感精彩5篇

读《致良知》有感精彩5篇

读《致良知》有感精彩5篇读《致良知》有感篇一心存良知,便无惧那些蝇营狗苟,鼓唇弄舌,那些卑微的`乞讨者,无论你再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这些卑劣谣言,荆棘路障,将会一一击破,不过是对心学悟道的践行破冰而已。

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讲究的是光明良知,讲究的是内心的平静,王阳明则认为物就在己心,只要良知是光明的,就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王阳明的心学讲求的都是“存天理,去人欲”。

王阳明心学则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

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如何把握这个度,学习致良知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人心不可蒙尘”,但现如今的我们使自己的良知蒙上了一层污秽:对名与利的向往,私欲的产生,使我们不能正确因心而为。

当然目前社会环境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我个人也认为,生活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怎么去把握这个度,怎么去践行良知,怎么去无欲则刚,则是我们用一生去实践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去行动,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

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都会遇到一些琐事,烦心事,而苦恼,而忧愁,钻牛角尖,致良知让我学会怎么去控制你的情绪,心境,让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在处理问题时才会头脑清晰思路明确,不至于半途而废。

光明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

在光明良知的路程中,遵从本心,在失败中汲取营养,一步一步到达彼岸。

以上仅是本人学习致良知的拙见,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博大精深,需我辈躬身前行,践行到底。

经过这些时间经历的人和事,有些许感触,“吾心向善,善惠于人”,只有心存善念,为人平和,做事有理有据,方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做人还是踏实一些好,记得一位领导说过,做人做事莫要浮着,漂着,听说过漂汤菜吗,汤面漂着一层菜叶,蛋花,实则汤内除了这些就只剩汤了,华而不实,应脚踏实地,挖干货。

存善心、积善德、施善行(深度好文)

存善心、积善德、施善行(深度好文)

善,是人间之爱;善,是人间之暖;善,是人性之美!存善心,积善德,施善行,终获人间正果;敬师道,遵天道,行孝道,终得人间正道。

不管生活千变万化,莫问人们形形色色,唯有善心、善念、善言、善行,才能让一个人犹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纯洁、可爱、高贵。

我们应当以善为美,以善为荣,以善为乐。

只有心存善心,才会心生善念;只有心生善念,才会施行善举。

有了善举,才会不断地积聚善之美德;积聚了善之美德,你才会成为一个可敬可爱的人。

善良的人都具有善心。

正如毛姆所说:“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有了善心善行,当你看到贫困孤老时,就会主动去帮助他们,却从未想过要他们付出回报;有了善心善行,你的父母长辈才能备受你的孝敬;有了善心善行,那些在疾病和不幸中挣扎的人,才能得到你真诚热情的关爱。

有了善心善行,你将会得到无尽的快乐。

佛说:施人与善,广种福田;施人与恶,报应连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瓜得苦瓜,种下金豆得金豆,种下甜果得甜果。

心善,是收获一切美好的根源。

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

心善才能心宽,心宽可容人缺点;心善才能心正,心正才能正大光明;心善才能心静,心静才能无欲无贪;心善才能心怡,心怡才能淡泊达观;心善才能心诚,心诚才能待人真实;心善才能心安,心安才能保持永恒的心善。

存善心,积善德,施善行,一点也不会吃亏,当你为别人付出时,那个真正获利的是别人,更是你自己!因为人人都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同时,你也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快乐!用矛盾永远不能化解矛盾,用抱怨永远不能化解抱怨,用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

而只有用善良与慈悲,才能搭起沟通的桥梁,才能筑成友谊的大厦。

善心善行要给对人,对于毒蛇一样的恶人,绝不能一味地对其施善,绝不能一味地宽容、迁就,更不能把肉送给咬你手指头的人!人的心田就像一块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去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善心行善举致良知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最早接触到王阳明这个名字是在考研政治中,出于好奇,后来查询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大家,后来人冠之以唯心主义思想家的名号,可能因此不为人熟知,在《明朝那些事》中记述了王阳明一些传奇的经历,但感觉有些戏说的成分,今拜读董平教授的《传奇王阳明》加以印证,感触颇多。

王阳明先生是一个诗文英杰,文思敏捷独特,述怀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哲理,11岁时候便能够即兴作诗金山寺和蔽月山房,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

少年喜爱象棋一事并未被董教授提及,别处记载先生少年曾痴迷于象棋,后被父亲训斥,才醒悟沉迷非正道,作诗一首,亦是别有韵意,不可多得。

翻阅先生诗文,题材广博,深川幽谷,天心月圆,都留下他隽永的辞藻。

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

最著名的莫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六七天的时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朝中佞臣也是这样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猛攻也能窥得一二。

而王阳明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

兵者,诡道也。

先生在平叛时,将“信息战”、“情报战”运用到了极致,情报中虚虚实实加之反间敌方势力,扰乱敌方策略,在宁王猛攻安庆之时,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击宁王大本营南昌城,使宁王回兵,解救安庆后,并不是固守南昌,而是主动出击,以寡击众,最终生擒宁王,大获全胜。

后来平定思恩、田州事件因时制宜,采取招抚策略,避免战事祸国殃民;清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保得一方平安。

先生最大的成就在思想领域,独创“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并影响了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

从南宋开始,主导中国思想主流的是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追求“格物致知”,忽视人的感情和本体思想。

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西”在的。

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

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

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所谓“知行合一”。

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心。

作为思想领域的先锋,开拓者,先生长时间承受了对立面的攻击,反对学派们诋毁他的功劳和政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是学术相悖,寻机打击,说他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标新立异,自高自大,非难朱熹,背谬圣人。

离世差不多四十年才沉冤昭雪。

但是这冤先生未必在乎,先生一生追求本心,注重“良知”,离世之时微微地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多么大气,只要心地光明,自有公道。

他不需要等到给予他公平公正,他相信总有公平公正予他,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天下的公义,虽然不在庙堂之上,却
存乎天下之人心。

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也就是在生活中没有生活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十分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往,不知所求,醉生梦死,当然也是很难实现生活的意义的。

在“良知”中追求目标,付诸实践,才是正途。

作为普通人,我的理解是要有善心,为善举,行善事,与人为善。

昨天看《非诚勿扰》,嘉宾李垚坤的装扮和神态较为偏重女性化,引发颇多关注。

节目中,黄菡老师说:“人们常说男人该是什么样,女人该是什么样,这本身就带有压迫性。

”孟非说:“人分为多数人、少数人和个别人,总会有人想法做法会与众不同,很多人可以不欣赏、不接受,但是希望能给这些个别人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苛责。

”我觉得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二期设备部侍述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