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心得
《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

《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读《致良知》有感这篇文章写于1520xx年,阳明先生在1520xx年从贵州龙场被任命为庐陵知县,他以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在短短几年就使刁民众多的庐陵县的民风焕然一新。
1520xx年,他被提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这里盛产土匪,山民经常暴乱,占山为王,攻城掠地,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
1520xx 年,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南赣地区山麓千里,崇山峻岭,洞穴密布,是土匪的安乐窝,官兵来时,土匪轻易化整为零,官兵一走,他们又重新聚合,而且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亲人,山下亲人经常给土匪通风报信,所以四省组织过多次围剿都收效甚微。
王阳明推出的十家牌法,就是要求每家要把所有家人的个人信息(性别、籍贯、职业等)都写到一块木牌上,挂在家门口。
十家为一牌,由指定的人当牌长,牌长手上有一份关于这十家的详细资料,这份资料甚至填写了是否有残疾人,怎么残疾等资料。
牌长每天在固定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先用手上的册子对照各家门口的牌子,然后对住户人口进行比对。
并不时搜查,一旦发现有没有的牌子上记录过的黑户,就立即报官。
倘若这个黑户来历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这家和与他编在一起的其他九家都要受处罚。
十家牌法的做法,非常有效,南赣地区的土匪再也不能隐藏在百姓那里,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只能龟缩在山林中了,对遏制土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循此而润色修举之,则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劳而致。
从十家牌法制定上就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这也和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
他认为人人有良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藏匿一个亲人土匪而连累了其他九家几十号人,心里的良知就会非常愧疚,所以久不会收留土匪,甚至还会把土匪送到政府手中。
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7篇

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7篇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一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
表现呢?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
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
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
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
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
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在写心得中我们一定都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每个人都是想要让自己写的心得是优秀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将事情回顾好,下面是为您分享的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篇1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致良知的心得体会篇2通过对“致良知”的学习,感悟很多,首先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我们在公司任职,为公司为自己为了客户着想,也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事必须认真负责,毕竟是汽修行业,汽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是客户养家糊口的工具,所做的任何事要精益求精,不让客户抱怨,努力解决客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在汽车维修方面,不断摸索,努力学习,刻苦专研提高维修技能。
2019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_《致良知》心得体会短文5篇

2019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_《致良知》心得体会短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_《致良知》心得体会短文5篇,希望你喜欢。
学习致良知心得感悟学习致良知建设心灵品质,就像人生必修课一样,学习并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
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使生命焕然一新。
在心道德事上下功夫,让自己拥有圆满觉悟的人生,不辜负此生,实现人生价值观。
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致良知》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致敬伟大的新时代。
中华大地哺育了中华圣贤,中华圣贤创建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
与今在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创建了中华盛世的新时代,这是我们过去的四十年,以及未来的三十年,我们如此幸运生逢在这样风起永诵的时代,一个风雨无阻的时代,风雨兼程和风雨同舟的时代。
我们有幸与这个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感觉到坚冰开始融化,窗子开始打开,新鲜的空气开始吹进来。
1992年再次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宣起。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里程碑的时代。
“在15年至20年前,人们认为美国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推手,而今天中国将是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
”为什么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白立新老师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舒展空间。
当我们的心中舒展的时候,我们的天地就开始舒展,我们的舞台随之广大,我们的事业自然有机会再上台阶。
这个时代首先提供了舒展生命的空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件事上如此波澜壮阔。
人类历史一定对这段予以浓墨重彩的记忆。
第二,这个伟大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充沛的问题和挑战。
致良知学习心得(精选6篇)

致良知学习心得(精选6篇)致良知学习心得篇1什么是小我?不爱祖国是小我。
讲善意谎言是小我,表现自己是小我,好为人师是小我,胆小懦弱是小我,闻誉而喜是小我,闻毁而怒是小我,傲慢自大是小我,让人看不起的品质是小我等等。
问问自己,以下这些“小我”,自己真的没有吗?不信圣贤、不孝父母、指责抱怨、投机取巧……叨天之功、掩人之善、袭下之能……厌恶、嫉妒、攀援、说谎、贪污、贿赂……傲慢、恭维、懈怠、狡诈偷刻、忧患、郁闷、苦闷……“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真正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就要从当下开始,下明心净心之功,克除小我。
致良知学习心得篇2近期集团组织了学习致良知的活动,当时就想到当年背古文时的那种愁,一想到古文就有点读不懂,难理解,不上口的感觉。
当我认真读了之后,就感觉有一种正能量在心中燃烧,被书中的语句深深吸引了。
一、阳明的精髓在于致良知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二、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到: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许曰改过;四曰责善。
无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顺利实现我们所立之志。
所以凡事都要先立志才能成功。
三、阳明心学在于心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 )意之所在便是物”。
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所以我们不要被繁华扰乱我的心,我们要认真的读懂自己,心之光明,则万事光明。
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诚是心之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
《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5篇)

《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5篇)《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良知》心得体会1我是一个心里放不了事的人,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吃不下睡不着。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王阳明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
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
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
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
在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王阳明先生还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
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
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
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不知不觉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很少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人就容易浮躁,与圣人之道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要培养一种摆脱世事纷扰、潜心做学问的能力,拍去身上的烦嚣,滤掉心中的渣滓,不受名利诱惑,保持一颗淡定之心,聚精会神做有意义的事情。
《致良知》心得体会2闲暇之余继续拜读《致良知》,越发感觉到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催人向上的情感,这是正能量的意识折射。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心得体会是对时间的总结,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珍贵财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

《致良知》是一本启迪人心灵的书籍,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良知,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不要让贪欲和世俗的诱惑左右自己的行为。
这本书让读者深入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直面内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在阅读《致良知》后,我对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致良知》告诉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有明确的做事计划。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才能更好地抵抗诸如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等行为,才能更好地做出清晰而明智的决策。
同时,《致良知》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心浮气躁,以保持清醒。
读书学习是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所必需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将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其次,《致良知》还提出了做事的正确态度。
这包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直的品德。
坚定的信仰和正直的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个性塑造至关重要。
谦虚的态度和尊重他人同样也是成功的关键,任何一位成功的人都有一个谦虚的心态。
第三,《致良知》还教会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可以说,修行最难得的是待人接物,与人相处容易发生矛盾,出现误解将影响人际关系。
学会平和、谦虚地与人交往将更好地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也要关注到自己的言辞及行为的影响,应该避免过激的言辞和不友善的行为,不要让人感到受到了攻击。
总体而言,《致良知》教导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和品德的人,掌握重要的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技巧,使我们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读完该书后,我更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路线,并更清晰地理解了自己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的态度及言谈举止的影响。
此外,《致良知》还教育我们如何表现出自己的品性和良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及沟通技能。
在这个时代,工作与系统性学习成为了我们的主要任务,而人际关系却无法忽视。
借鉴《致良知》中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我责任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好生活起伏和人际关系问题。
总之,《致良知》对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良知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致良知心得
将近3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过重中有因为文言文读起来费劲而想要放弃,但每次在读第二遍的时候都能获取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而且都能使自己茅塞顿开,于是坚持了下来。
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其中第一章节“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对我的启发特别大。
该文讲到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明先生说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弦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阳明先生教我们的第一步,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他的生命就是什么样子的。
心中充满阳光,生命就会充满力量。
我们的立志有多高道路就会走多远。
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志向,那么他做的事情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另外学不勤者皆因立志不笃。
回想自己的这几年,不是不曾立志,而是立志不坚,所以导致了常年立志,随波逐流。
另外阳明先生还说过: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这句话仿佛是一个警钟,时时提醒着自己,要谦恭,有礼,要谦虚,不懂就问,不懂就承认,不能不懂装懂,还要逞强自己什么都会,听不进别人的劝言,别人的建议。
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必然难进半步。
看到阳明先生的这句话,心变得更加平和了,更懂得如何去倾听别人了,也更懂得放下自己,跳出自我,去看自己了。
最后让我收获颇多的事阳明先生说到的:“尽己责”。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与此相反,人生最乐就是在于尽责。
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惟精惟一,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
那么,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方面,备好每一堂课。
做到先学后教,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做好各种计划。
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的学习,让学习真实的发生。
其次我们经常抱怨一些孩子作业不自觉,上课不认真听。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应该先包容孩子,然后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推到家长身上,多想想这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最后在班级管理方面:除了凡是都想到是自己的责任以外,也应当教授孩子如何承担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才是尽几责的表现。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
立下自己人生志向,并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过程中做到勤确谦恭为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尊重爱护他人,才能抵达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