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初中语文诗歌意象赏析(精美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一)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一)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一)
1. 春天的意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些诗歌中描写了春天的明亮、清新、喜悦的意象,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2. 天空的意象: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描绘了广阔的天空,给人以开阔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反映了人们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思考。

3. 月亮的意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给人以安静、宁静的感觉,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

4. 自然界的意象:
《将进酒》:“银鬓精神秀,金貂马蹄骤。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银鬓、金貂、马蹄等形象,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花朵的意象:
《春夜喜雨》:“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句诗通过描绘江头的情景,给人以诗意和美感,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以上是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的一部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的归纳与解析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解析

初中语文的归纳与解析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解析

初中语文的归纳与解析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解析现代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语言的精炼运用和意象的深入描写,使得诗歌作品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和艺术的魅力。

在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可以展示出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本文将对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进行归纳和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自然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风”多次出现在现代诗歌中,它可以代表自由、狂放和骄傲。

风的吹拂可以引发人的无限遐想,“风”成为了现代诗歌中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二、城市意象城市是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现代诗歌中,城市意象也常常被运用。

例如,“街道”、“灯光”等城市元素成为了诗人描绘现代社会、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手段。

城市意象的描写通常较为直接和具体,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冷漠。

三、内心意象现代诗歌往往更加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作品中的意象可以映射诗人内心的世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色彩。

例如,“孤独”、“迷茫”、“希望”等内心意象的出现,使得现代诗歌更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四、生活意象生活是现代诗歌的重要素材,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刻画,诗人可以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鸟鸣”、“花开”等生活意象的运用,使得现代诗歌中的生活场景更加丰富多彩,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性。

五、历史意象历史意象可以给现代诗歌注入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诗人可以传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例如,“长城”、“苏轼”等历史意象的出现,使得现代诗歌更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涵盖了自然、城市、内心、生活和历史等方方面面。

这些意象的运用,既能够增加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又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思考。

九年级上册《乡愁》原文及意象手法分析

九年级上册《乡愁》原文及意象手法分析

九年级上册《乡愁》原文及意象手法分析《乡愁》是余光中先生在1972年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是余光中先生对其坎坷一生的记录,也是余光中先生感情的凝聚。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意象描写手法。

【原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意象手法】
《乡愁》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不同的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少年时对母亲的思念、青年时对妻子的思念、中年时对已故母亲的怀念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分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分析

(宋)杨万里
用其他花来衬托菊花;乙诗精于描绘,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乙】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__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点拨】 直接在诗中找出关键词。
【答案】 物性 金靥
2.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________;乙诗 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
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怀古幽情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 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 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 情思。
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1、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 3、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
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二、(2016天台初中升学模拟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完成3—4题。
3.两首诗描写的“桃花”有什么不同?(2分)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_第___一__首__中___的__桃___花__:__凋___谢__了___,__荡__然___无__存_ , _第___二__首__中___的__桃___花__:__盛___开__、___红__艳________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研究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研究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研究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解读研究。

1. 桃花:桃花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多用来表达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古典诗词中,桃花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南风吹来花满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来表达春天的美丽和欢乐。

2. 柳树:柳树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常被用来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描写柳树的形态和气息,表达诗人对江南春天的深情。

3. 莲花:莲花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清雅、纯洁和高尚的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的莲花被赋予了追求卓越的精神,直至登上更高楼层,表达了诗人对进取精神的赞美。

4. 山水:山水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它常被用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的悲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的山水景色以及壮丽的景致给人带来了一种宏伟和崇高的感觉。

5. 星星:星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常被用来表达追求梦想和渴望。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岳飞《满江红·写怀》),诗中以星星来象征黄河的水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索。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也有描绘人物情感的。

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语文能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doc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doc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为您整理“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解析(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别康桥》意象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

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

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

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

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

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

物我一体,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虚实结合,以实衬虚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

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

2020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部分——意象

2020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部分——意象

2020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部分——意象一、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达的对远行朋友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了词人的豪放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二、西风1、《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写出了那种衰败、落寞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游子思归的情感。

三、夕阳(落日)1、《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2、《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

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

3、《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精细之情,暗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四、杜鹃(子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名了暮春特定的节令,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人深切关心之情。

五、雁1、《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之情。

2、《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3、《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懑不平之情。

六、莺、燕1、《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出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七、落花(落红、残红)1、《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2、《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表明了有情人情意深重,离别时难舍难分。

八、菊1、《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音“留” 折柳相赠习俗
渲染伤感氛围, 表达离愁哀思
杨柳 古有折柳曲
杨柳依依、柔美姿 表现春光的明媚美
态、鲜嫩枝条


杨花 柳絮
轻柔、漂浮不定 惜春伤感
比喻离人漂泊无依, 春光逝去,渲染悲 伤氛围
5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
鉴赏诗句意境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
第二步:描述想象的画面
第三步:概括营造的意境
第四步: 体悟诗中的感情
表述形式:
本诗描写了……,描述画面,创设(渲染、 营造)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
14
14
例题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披境寻情,解析作者感情)
雄浑壮丽 清幽静谧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萧瑟凄清 悲壮苍凉 繁华热闹 恬静幽美 闲适恬淡
18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
17
答案: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山雨初 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清幽明净。清泉淙淙、翠竹 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 象。(再造想象,描绘优美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 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8
❖ 总结归纳
传达思念之情
月 营造静谧清幽的氛围
营造冷清伤感的氛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9
意象与意境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
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 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如 “柳”、“菊”、“竹”、“梅”等。
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
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意境就 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意境范围大而且抽象
10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这些意象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以及思 家之情。
11
1、意境型问题设置(问什么):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②请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 ……
12
2、答题步骤(答什么):
①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景)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
15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③)。
16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第
象 意
九 讲



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
1
灞桥柳
灞桥柳 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 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 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 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 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 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2
3
4
❖ 总结归纳
6
7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注释】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 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