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中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五、水月风云类
3.西风:落寞惆 怅、衰败、离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五、水月风云类
4.云:游子、飘 泊;恬静自然;旷 达随缘等。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冯延巳《鹊踏枝》
再 见!
四、虫鱼鸟兽类
3.杜鹃鸟:凄凉、 哀伤。
杜鹃暮春至, 哀哀叫其间。
——杜甫《杜鹃》
五、水月风云类
五、水月风云类
1.水:难以把握的 事物,水喻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冬流。
——李煜《虞美人》
五、水月风云类
2.月亮:悲愁;无 奈;时空的永恒。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二、花卉类
3.莲花:美和爱; 人生美好的理想与愿 望;高贵人格品质的 追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二、花卉类
4.桃花:象征美人; 文人身世感慨,隐 名与求仙理想寄托。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二、花卉类
5.兰:禅瑞;君子; 爱国。
一、树木类
5.竹:象征人 高洁的品格,积 极向上。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二、花卉类
二、花卉类
1.丁香:美丽; 高洁;忧郁;恋 情;人生感慨。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二、花卉类
2.梅花:傲雪、 坚强、不屈不挠。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青
中考语文诗词专题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
意象即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 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最全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特点20个一、月。
月在古诗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特点就是它常常代表着思念之情。
你想啊,晚上月亮一出来,那柔和的光洒在大地上,离家在外的人就容易触景生情。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这么简单地一抬头一低头,对故乡的思念就全在里头了。
月亮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以它就像是一条思念的纽带,连接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
二、柳。
柳的特点是和离别有关。
因为“柳”和“留”谐音嘛。
古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经常折柳相赠。
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青青的柳色就在眼前,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这柳就像是挽留朋友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三、雁。
雁是一种候鸟,它的特点是常常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者传递书信。
大雁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向远方。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大雁,就会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大雁一样回到家乡呢。
而且传说大雁能传书,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盼着大雁能带来远方的消息,那种盼望中又有着思念和孤独的感觉。
四、菊。
菊的特点是高洁、隐逸。
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傲然挺立。
所以古代那些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们就特别喜欢菊花。
陶渊明那可是菊的头号粉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着菊花,看着远处的南山,那是一种多么闲适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啊。
五、梅。
梅的特点是坚韧、耐寒,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冬天那么冷,梅花却能在冰天雪地里盛开,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独自在墙角开放,不畏严寒,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操守。
六、松。
松象征着长寿、坚韧不拔。
松树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屹立不倒。
在古诗里,那些想要表达坚定的意志或者对长寿的祝福的时候,就会用到松这个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一、协议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柳、梅、菊、雁、竹等2、象征意义分类:思乡怀人、离别愁绪、高洁品质、坚韧精神等3、诗词举例:《静夜思》《折杨柳》《梅花》《饮酒》《使至塞上》《竹石》等二、具体内容11 月的象征意义111 思乡怀人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月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12 孤独寂寞的象征月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一弯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113 美好时光的象征有时月还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月年年相似,而人生短暂,引发了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
12 柳的象征意义121 离别愁绪的象征柳在古诗词中多与离别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暗含挽留之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舍旁新绿的柳色,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边,晓风轻拂,残月高悬,烘托出离别的凄楚。
122 柔情的象征柳也能象征柔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柳树的柔美姿态。
13 梅的象征意义131 高洁品质的象征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常被视为高洁品质的象征。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018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九)

2018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九)91、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92、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93、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94、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96、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9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98、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如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99、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10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

语文古词诗中常见的意象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1.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0.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2.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句及出处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例句及出处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句及出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句及出处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句及出处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句及出处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李贺)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李清照)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例句及出处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李清照)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松、菊坚贞高洁的品格例句及出处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陶渊明)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例句及出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例句及出处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杜甫)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短歌行》曹操)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例句及出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例句及出处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例句及出处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二、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诗句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诗中的意思和作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诗句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诗句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诗句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诗句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诗句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典故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诗中的意思和作用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三、初中语文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诗句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哲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诗句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哲理: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诗句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哲理: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诗句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诗句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哲理: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诗句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哲理: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诗句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哲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诗句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哲理:站得高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