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法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实验六 石蜡切片法1

实验六 石蜡切片法1


四、实验结果
包埋后的石蜡快应为均匀的半透明状,蜡块中没有 气泡。
包埋材料摆放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修块效果:每个蜡边与材料平行,蜡边的上下左右摇 平行。
切片效果:得到厚薄均匀的蜡带,蜡带无破损。 展片效果:展片后蜡带或蜡片平整,无气泡、粘附牢 固,蜡带略呈透明状,后续制片不易脱落。
五、作业
实验完毕,每人交包埋块一个,在纸盒上写
上材料名称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实验完毕,每人交玻片两张,用铅笔在载玻
片上写上材料名称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实验报告(姓名和日期)。
苦味酸液(波茵氏液)
甲液: 1%铬酸 10%醋酸 乙液: 甲醛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50ml 20ml 25ml 75ml
包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包埋后的石蜡块应为均匀半透明状,有时出现白色浑浊 结晶(像雪花一样)部分,这样在切片时就有妨碍,不易切出 薄的切片。 原因:①组织内部或石蜡中混有透明剂;②脱水不干净;③石 蜡本身品质不良;④组织块移入纸盒时动作太慢,周围的石蜡 已成凝固状态;⑤冷却用水温度不够低,石蜡凝固太慢。 解决办法:属于前三个原因者应在包埋之前就须注意;属于后 二个原因者,可将包埋块再投入Ⅲ蜡中熔化后重新包埋,但必 须注意熔化包埋过的石蜡块的时间不宜过久。
实验六 石蜡切片法
—— 包埋、切片和贴片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是显微制片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除了
藻类、菌类、木材和骨骼外一般的材料均可以使用,既 可制成较薄的切片,使材料各部分都清晰可见,同时也
可制成连续切片,观察材料的动态发生及层次,所以,
它在显微制片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掌握, 同时也是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的基础。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1.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石蜡切片法,也称为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组织切片和植物切片的方法。

它是将生物样本或植物材料浸泡在石蜡中,并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的技术。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基于石蜡的特性和切片机的工作原理。

•石蜡是一种固态蜡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可模塑性。

它的熔点较低,在55-6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使得将样本浸泡在石蜡中能够快速固化和切割。

切片机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固化后的样本,从而得到薄片。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本固定:将生物组织或植物材料固定在切片床上,通常通过福尔马林等化学物质进行固定。

–组织处理:将固定后的样本进行去水化和脱脂处理,以去除水分和脂肪等物质,使样本更易于渗透和固化。

–石蜡浸渍:将处理后的样本浸泡在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样本组织中,并使其固化。

–切片制备:将石蜡固化的样本放置在切片机上,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得到薄片。

–切片染色:将薄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样本的可视化效果和对细胞结构的观察。

2. 石蜡切片法的应用•石蜡切片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石蜡切片法的一些主要应用:2.1 生物组织切片•生物组织切片是石蜡切片法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石蜡切片法可以将生物组织固化并切割成薄片,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组织切片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2.2 病理分析•石蜡切片法在病理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等组织成分的细微结构,实现对肿瘤、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病理分析和诊断。

2.3 细胞学研究•石蜡切片法可用于细胞学研究,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进行研究。

细胞学研究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体内部的细微结构之前,必须根据植物材料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材料进行处理,把材料制成透明的玻片标本.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制作法的不同,常用的植物显微制片技术可以分为切片法与非切片法两大类,前者常用的有徒手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冷冻切片法等,其中以石蜡切片法最为常用.后者包括整体封藏法,涂布法,压片法等.石蜡切片法石蜡切片法是以石蜡作包埋剂,用旋转切片机将材料切成薄片,经一系列处理制成永久制片的方法.在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胚胎以及形态等方面石蜡切片法是最理想的制片方法.石蜡切片法的一般流程为:取材→固定→抽气→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粘片→染色→封片.取材用锋利的刀片切取新鲜的植物材料,选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取材的注意事项如下:(1)取材料要新鲜.动作要迅速,以免挤压损坏组织;取病理材料时,应设置对照材料.(2)所取材料大小要适当:根和茎一般直径≤5mm,切取成5-10mm小段;叶片一般取过中脉处,切成2-5mm宽,5-8mm长.在切材料时,必须注意刀片与中轴成直角,两切面平行,否则制成的切片细胞是斜的.雌,雄蕊一般不需分割.(3)取材时间可根据切片要求有所区别.如:在进行植物发育的研究过程时,需要找到细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时取材,此时植物细胞分裂活动较明显.(4)取材不易过老,否则制片有难度(过老的材料须在滑走切片机上进行);对纵切的材料适当多取材,如根尖,茎尖等,因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较低.(二)固定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定液中.借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使组织变硬从而便于切片,增强内含物的折光度,令细胞易于着色的目的,同时具有防腐作用.以新鲜配制固定液效果较好.固定的时间依材料的种类,性质,大小等而定.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标签.良好的固定剂,应是穿透力强,使细胞立刻致死,原生质全部凝固;不发生任何变形,增强折光率,并且不妨碍染色.常用固定液:简单固定液以一种化学药品配制的固定液.⑴乙醇为凝固型固定剂.常用无水乙醇或95%乙醇.⑵甲醛为非凝固性固定剂.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纯净的甲醛为无色透明液体.固定用的浓度为4%-10%.⑶醋酸为凝固型固定剂.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刺激性极强,低温下凝结成冰,故又名冰醋酸.2.混合固定液:由几种试剂,适量配制而成.混合遵循原则:①优缺点互补;②膨胀与收缩相互平衡;③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应分别配置.常用混合固定液有下列几种:⑴FAA固定液(福尔马林-冰醋酸-乙醇)广泛适用于根,茎,叶,花药,子房的组织切片,所以又称为万能固定液.一般固定时间不低于24h.该固定液优点是在较低温度下(10℃左右)适用于材料的长期保存,可兼作保存液.并且固定的材料,不妨碍染色,但用于细胞学上的固定效果较差.⑵纳瓦兴(Navaschjn's)固定液1912年首创.适用于细胞学与组织学研究的切片观察.但渗透慢,不能长期保存;主要用于显示分裂相.(三)抽气植物材料内部多由于含有空气,导致固定液不能完全深入.材料投入固定液后需要立即抽气.以便让固定液有效透入材料组织中,并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一般抽气时间为20-30min.抽过气的材料在停止抽气,应沉入底部.(四)洗涤固定液中的成分有可能会妨碍染色或发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有的还会继续作用,使材料变质等.因此,在使用材料时,需根据固定液的种类,用水,缓冲液或70%乙醇洗去渗入细胞内部的固定液.如:用FAA固定的材料在脱水时用70%乙醇反复洗涤数次.如用水洗涤,可将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放入指形管,加入半管水,用纱布将管口扎紧,置于水槽内,进行流水冲洗.流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2-24h.(五)脱水材料经洗涤后含有部分水分,会使材料分解.而且透明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于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后期处理.因此需用脱水剂逐渐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让石蜡渗透进细胞.所以,脱水是制片的关键环节.脱水剂要求能与水混合,而且能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相替代.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材料.(六)透明透明剂要具有既能与脱水剂相混合又能和石蜡相混合的性质,可以将材料中的脱水剂置换出来,使石蜡能顺利进入材料中.二甲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透明剂,作用迅速,但易使材料变脆..(七)浸蜡是指逐步清除材料中的透明剂,以使石蜡充分渗透于材料内部的过程.这样,材料的各部分都能保持原来的结构与位置,切片不致发生破裂或其他变形.浸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用的正丁醇.每次浸蜡的时间,视材料大小而调节.(八)包埋材料经过足够时间的浸蜡后,需包入蜡块,以备切片.操作方法:根据切片材料大小,确定所需纸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纸预先叠好纸盒.(九)切片即将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十)贴片是用黏贴剂把切片平铺贴在载玻片上,以便于染色和观察.常用的粘片剂有下列二种:(1)明胶黏片剂(2)蛋清黏片剂(十一)染色即根据植物细胞中不同的化学性质,用染料分别进行染色,以利于观察切片中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构造及其内含物等.染色基本程序为脱蜡,染色,分色封片.染色方法可分为下列几类:①单染只用一种染料染色.②双重染色两种染料染色,如番红--固绿;苏木精---曙红.③多重染色多种染料染色,如番红—固绿—桔红G;酸性品红—苯胺蓝—桔红G等.(十二)封藏封藏于中性树胶中,使材料能在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出来,并能长期保存.方法:将含材料的载玻片放在吸水纸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必须在二甲苯干燥前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微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触,然后再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补充:注意事项:1、制片是一个连续的操作过程,往往要连续几天才能完成,因此,事先一定要制订工作日程计划,应按顺序进行工作。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因此用得最多,它有很多优点: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4um以下),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

制片时间太长。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一)材料与用具1.材料:鱼皮肤、性腺、肠、肝胰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材及固定取动物体上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

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戏曲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

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

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组织块应用纱布包好,注名,放金属水洗网中用流水冲洗,甲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一般水洗24小时,Bouins固定液固定的组织水洗24小时。

AFA固定液则不需要水洗。

3.脱水和硬化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石蜡切片的方法:1.准备材料和设备:-石蜡块:石蜡是一种透明且易于切片的材料,可以在化学试剂供应商或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刀片:使用一把锋利的微创刀片来切割石蜡。

确保刀片是干净的,滴一滴乙醇或其他清洁溶液在刀片上擦拭,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切片盒:选择适合的切片盒来放置切割好的石蜡切片。

-石蜡模具:这是一个用于制作石蜡块的模具,可以在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2.制备石蜡块:-首先,将石蜡块加热至约60-70°C,直到完全融化。

-将石蜡块从加热器中取出,小心地倒入石蜡模具中。

-等待石蜡冷却和凝固。

你可以将石蜡模具放入冷却台上以加快冷却过程。

3.切割石蜡块:-将已冷却和凝固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

-使用清洁干燥的刀片将石蜡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你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切割的尺寸。

4.制备石蜡切片:-准备一张玻璃载玻片。

-小心地将切割好的石蜡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5.烘干石蜡切片:-将玻璃载玻片连同石蜡切片放入干燥炉。

-设置炉温为50-60°C,保持1个小时以消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6.染色和封片:-如果需要,可以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伊红(Eosin)或伊红-兰红(Eosin-Methylene Blue)来染色石蜡切片。

-染色后,将石蜡切片放入一盒有封盖的容器中,以便保存和保护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技巧和经验,同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刀片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室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取材 固定 浸洗(冲洗) 脱水 透明 浸蜡(透蜡) 包埋
八、 切片 九、 展片和贴片(裱片) 十、 烤片 十一、 染色 十二、 封固(封片) 十三、 贴标签
一、取材
1、用锐利刀、剪剪切组织块,不可来回切割和 用力挤、压,以免损伤组织。 2、组织块大小一般为5×5×2mm。 3、切好的组织块经生理盐水清洗后可用牙签
十、 烤片 1、展片时是利用水使切片展平,但载玻片 与蜡片之间尚留有部分水分,烤干便是将水分 通过温箱加热后除去,使组织在脱蜡后依然能 够粘贴在载玻片上。若水分未烤干,则脱蜡时 组织会脱落。 2、烤干时的温度<60℃,一般以50℃较为 适当;也可置37℃温箱内烤干(约12~24hr,烤 干后蜡片在玻片上呈透明状)。烤干的时间, 以底烤去水分为原则。
四、切片发生严重皱纹: (1)蜡太软、室温过高→用冰块冰一下再切; (2)切片刀不锋利→磨刀; (3)刀的切削角过小→切刀片仅能在蜡块切削面上浮切 →改变切削角 五、蜡片裂纹: (1)切片刀口缺口刀纹; (2)刀刃不干净→干布擦; (3)蜡块中具有坚硬杂质或尘埃:石蜡过滤及修块时用
刀削去各个方面的表面蜡(纸屑)。
十三、 贴标签 切片封后,在切片的右侧贴上标签, 平放于无灰尘或放在左右的温箱中烤几天 ,待树胶干固后便可使用。 如制成的切片上,树胶过多而溢出盖 片,则可候其完全干固后,用刀片轻轻刮 去,再用纸蘸二甲苯少许将胶擦净。
七、包埋 1、目的:使组织与石蜡在硬度上适配, 以利于切片。 2、硬蜡包埋温度65℃。 3、包埋操作要快,材料吸、夹入石蜡后 轻吹使蜡表面凝结成薄膜状,即可将 其没入水中使快速、均匀、完全凝固
八、切片 1、单面刀片修整蜡块,长:宽约3:2,长边与 刀刃平行。 2、木块上先熔上一点蜡,再用烫蜡铲将蜡块牢固 地粘在木块上;之后沿蜡块四周用烧热的解剖 针烫几下,使蜡块粘牢。 3、安装,刀口与蜡块的角度<100。 4、切片:5~8m;左手用毛笔托住蜡带, 右手不断摇动切片机,获连续切片。 5、切片前,将蜡块置冰箱冷藏一下; 较硬、难切的材料,可将蜡块在甘油:50%酒 精=1:1液中半浸泡数天再进行切片。

实验八石蜡切片法一

实验八石蜡切片法一
镊子、烘箱、离心管或青霉素瓶子。 • 2、试剂 • 苏木色精、伊红、二甲苯、中性树胶、酒精、石蜡、氨水、
盐酸、蛋清、甘油。 • 3、材料 • 各类你感兴趣的固定标本。
.
4
四、实验步骤
• 1、取材 • 2、固定 • 3、漂洗 • 4、脱水 • 5、透明 • 6、透蜡 • 7、包埋 • 8、修块 • 9、切片 • 10、染色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
1
一 、实验目的
• 学习石蜡切片法 • 了解组织染色原理
.
2
二、实验原理
• 用石蜡渗透固化组织;
• 用碱性染料如苏木精、碱性品红等,使细 胞核着色;
• 用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品红等,使细胞 中的嗜酸性成分着色,如蛋白质。
.
3
三 、实验用品
• 1、器材: • 切片机、水浴锅、染色缸、玻片、显微镜、试剂瓶、剪刀、
• 未注明时间的一律处理2-3min。
.
8
五、作业
• 简述石蜡切片过程,绘制你所观察到的细 胞形态。
• 提交一张你认为制作较好的玻片。
.
9
.
பைடு நூலகம்
5
取材到切片
• 取材——固定(Cannoy’s),材料厚度 2mm。
• 100%酒精——100%酒精——二甲苯:酒精 (1:1)——二甲苯——二甲苯——二甲苯: 石蜡(65℃ 1:1)——石蜡(65℃)——石 蜡(65℃),以上处理各10-30min,视材 料大小而定,最后一步石蜡20min 。
• 包埋——修块——切片——贴片
.
6
脱蜡与复水
• 二甲苯——二甲苯——二甲苯/无水乙醇 (1/1)——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95% 乙醇——80%乙醇——70%乙醇——50% 乙醇——蒸馏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包埋后的石蜡块应为均匀半透明状,有时出现白色浑浊 结晶(像雪花一样)部分,这样在切片时就有妨碍,不易切出 薄的切片。 原因:①组织内部或石蜡中混有透明剂;②脱水不干净;③石 蜡本身品质不良;④组织块移入纸盒时动作太慢,周围的石蜡 已成凝固状态;⑤冷却用水温度不够低,石蜡凝固太慢。 解决办法:属于前三个原因者应在包埋之前就须注意;属于后 二个原因者,可将包埋块再投入Ⅲ蜡中熔化后重新包埋,但必 须注意熔化包埋过的石蜡块的时间不宜过久。
脱水(常用脱水剂:乙醇;脱水原则:低浓度到高浓度)(目的?) 脱水时间:视材料的性质、大小而定 小鼠肝脏:在各级AL中停留0.5-1h; 植物叶片:在各级AL中停留2-4h; 注意:脱水应彻底,否则与二甲苯混合后混浊,必须倒回重脱水;如需过夜, 则停留在70%酒精中。
二、实验步骤(2)
透明(置换) 常用透明剂:二甲苯; 透明原则:低浓度到高浓度 (½ 二甲苯+ ½ 100%酒精 二甲苯 二甲苯) 透明时间:小鼠肝脏每级停留0.5-1h;植物叶片每级停留1-3h。
染色原理--化学作用
化学作用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染色剂的性质可分为酸性、碱性和 中性染色剂,而动、植物的细胞内—般也可区分为酸性(阴离子) 和碱性(阳离子)部分。当碱性染色剂溶液中的有色部分成为阳 离子时,就能与细胞的阴离子(酸件部分)较牢固地结合,当酸 性染色剂溶液中的有色部分成为阴离子时,就能与细胞内的阳 离子(碱性部分)较牢固地结合。 例如,细胞核,尤其是核内的染色质,主要由核酸组成,是酸 性的组成成分.故和碱性染色剂(苏木精)的亲和力很强,易于 着色。细胞质含碱性物质,故和酸性染色剂(伊红、曙红)的亲 和力很大,易于着色。
甲醛-醋酸-酒精液(FAA) 50%或70%酒精 90ml 冰醋酸 5ml 甲醛 5ml 特点:过去称”标准固定液“或”万能固定液“;是 组织形态中常用的固定液;同时兼作保存液。是植物 制片技术中较为良好的固定液和保存液。除单细胞和 丝状藻类外,均可用此液固定.也通用于昆虫和甲壳 类的固定。
常用染色剂分类
按染料的化学性质可分为 :碱性染料 、酸性染料 、直接染料 、媒染 染料 、中性染料; 根据染料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染料(此类染色剂是从动、植物体中提取 的,为天然产物,产量少。目前常用的有苏木精、洋红、地衣红和靛蓝 等)和合成染料(全是由芳香环或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所构成。最 早是由煤焦油蒸馏产物合成而得的,所以又称为煤焦油染料)。 根据染料的用途可分为:细胞核染色剂(用于细胞核的染色剂有天然染 色剂的苏木精、洋红以及合成染色剂中的番红、结品紫、硫堇、甲苯胺 蓝、甲基绿、美蓝、孔雀绿和焦油紫等)、细胞质染色剂(用于细胞质 的染色剂有合成染色剂中的曙红、亮绿、橘黄G、酸性品红、苦味酸和 水溶性苯胺蓝等)和脂质染色剂(用于显示脂质的染色剂有合成染色剂 中的苏丹III、苏丹Iv、硫酸尼罗蓝及油红等)。

三、实验结果
包埋后的石蜡快应为均匀的半透明状,蜡块中没有 气泡。
包埋材料摆放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修块效果:每个蜡边与材料平行,蜡边的上下左右摇 平行。
切片效果:得到厚薄均匀的蜡带,蜡带无破损。 展片效果:展片后蜡带或蜡片平整,无气泡、粘附牢 固,蜡带略呈透明状,后续制片不易脱落。
浸蜡: 要点:使石蜡完全浸入细胞的每个部分,同时要使石蜡紧密地贴在细胞 壁的内外,成为不可分离的状态; 原则:低温 高温、低浓度 高浓度
二、实验步骤(3)
包埋:就是将已经浸好蜡的材料连用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定形的纸 盒中,使之凝固。
包埋前折纸盒 包埋时将纸盒放在已经加热的温台上,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 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迅速且轻轻地用温镊子夹 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注意切面朝下放置),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材 料,使之排列整齐。然后轻轻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慢慢平放于水盆 的水面上,待蜡盒内的石蜡表面凝固,即可将纸盒向一侧倾斜,使冷水 从一边浸入纸盒,并立即使它沉如水中,使盒中包埋块迅速凝固,待石 蜡完全凝固(约30min)后即可取出备用。
原因:1.室温过低。2.石蜡过硬。3.材料边缘留蜡太少。4. 刀的角度不 合适。 补救办法: 1.在切片机上安一盏电灯加温。2.用手指在蜡块面上磨擦。 3.重新包埋。4.矫正刀的角度。 原因:1.室温过高。2.石蜡过软。3.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留有一层石蜡。4.刀口钝。 补救办法: 1.在早晚凉爽时切。2.将蜡块投入凉水中稍浸。3.用二甲苯 拭去石蜡。4.磨刀或移动刀口。
太多或太少;③正方形或长方形,可各切去一角,以便识别。
三、实验步骤(5)
切片:用锋利的刀片,将包埋好的材料切成所需要的厚度的薄片, 一般用专门的切片机和切片刀。 切片机的结构: 控制切片厚薄的微动装置; 供装切片刀的夹刀部分;
供装置组织块的夹物部分。 切片机的类型根据结构分为: 滑行式切片机:夹刀部分是滑动的,而夹物部分是固定的,可上 下升降; 旋转式切片机:夹物部分式上下移动,前后推进,而夹刀部分则 固定不变。
切片注意事项:
操作时一定要小心,随时注意关好停刀轧,以防刀夹突然下降伤 及手指,在换蜡块时,必须先关停刀轧,才能取下蜡块;
切片时不要对着蜡带讲话,要防风,以免将蜡带吹散; 根据材料要求,注意调节合适的切片厚度; 切片完毕后,将刀取下擦净,放入盒内保存,同时用毛笔清洁切 片机各部分,将刀架、夹物器等退回原处固定。
石蜡切片的主要过程
取材——固定保存——冲洗——脱水—— ——透明——石蜡透入——包埋——修 块——切片——贴片——复水——染色— —脱水——封藏——观察保存
(一)包埋



(二)修块、切片、贴片
(三)染色、封藏
一、实验材料及用品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小鼠肝脏
实验用具:载、盖玻片;温箱、包埋盒、水盆 等、切片机、毛笔等。 实验药品:石蜡、蛋白黏贴剂。
二、实验步骤(6)
切片的步骤:
将已经修整好的蜡块装在样品固定器上,并固定好; 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架上,调节切片刀的角度为15°左右,并固 定好; 调节切片的厚度:棉花叶片:8-10um;小鼠肝脏:6-9um; 调节蜡块与刀口的距离:打开刀架固定钮,推动刀架,使切片刀刃贴近 蜡块表面(从侧面观察),再固定刀架; 切片:打开停刀轧,开始切片,右手握住手轮柄,顺时针方向摇动,每 摇动一圈就切下一片,切下的蜡片粘在刀口上,待第二片切下时就连在 一起,连续摇转手轮就可以讲切下的蜡片练成一条蜡带。待蜡带有一定 长度,左手执毛笔,将蜡带抬起,边摇边移动蜡带。待蜡带长至2030cm,停止摇动,用右手执另一支毛笔顺刀口方向拔下蜡带,平放于 白纸上,靠刀面较光滑面向下,较皱褶的一面向上。
脱水不净,用二甲苯透明后,将发生下列不良后果:
(1)材料:材料内仍留有微量水分,二甲苯就进不去,因此石蜡也不能透 入,切片后将在蜡片上出现空洞,影响结果。 (2)切片:切片内留有微量水分,在封片以后,就会发生乳白色的云雾状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许多密集水珠把组织掩盖,切片就作废了。

苦味酸液(波茵氏液)
甲液: 1%铬酸 10%醋酸 乙液: 甲醛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50ml 20ml 25ml 75ml
是常用的良好固定液,广泛应用于一般动物组织、昆虫组织、无脊 椎动物的卵和幼虫,以及胚胎学材料的固定。也适用于裸子植物的 雌配子体和被子植物的胚囊的固定。
此液穿透迅速而均匀,使组织收缩少,不使组织变硬变脆,着色良 好。一般动物组织固定12—24h,小块组织数小时即可。固定后直接 入70%酒精中洗去黄色,但留一点黄色对染色并无妨碍。植物材料 的固定时间为12—48h。
染色原理--物理作用
渗透作用:染料渗透到多孔的组织中,与组织没有牢固的结合;
吸收作用:又称溶解学说,组织吸收染料中的色素粒子,与之牢 固结合,组织着色与染液的颜色相同,不一定与干燥染料的颜色 相同。如品红在干燥时为绿色,而其溶液呈红色,组织在染色后 也呈红色,即使组织干燥后,其红颜色不变; 吸附作用:染液中分散的色素粒子进入被染物质的粒子间隙内, 由于分子的引力作用,色素粒子被吸附而染色,也由于各种蛋白 质或胶体有不同的吸附面,因此可以吸附不同的粒子,也就是说 对粒子的吸附有选择性,即有的容易被某些物质吸附,有的则不 容易吸附。
切片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般原因和补救办法 :
一、蜡带弯曲不直 原因:1.蜡块上下两边不平行,或与刀口不平行;2.刀口锋利不一,局 部产生差异;3. 材料未居蜡块正中央。

补救办法: 1.取下台木,将蜡块两边修平,调节夹物部,使两者平行。 2.移动刀片,改用新刀口。3. 用刀片切去部分石蜡,使材料居中。
石蜡切片法
—— 包埋、切片和贴片
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是显微制片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除了
藻类、菌类、木材和骨骼外一般的材料均可以使用,既 可制成较薄的切片,使材料各部分都清晰可见,同时也
可制成连续切片,观察材料的动态发生及层次,所以,
它在显微制片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掌握, 同时也是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的基础。
二、实验步骤(4)
修块:削去表面的包埋剂,露出组织,然后在组织的四周以和水平 面成45度的角度削去包埋剂,修成金字塔形,顶面修成梯形或长方 形,每边的长度为0.2mm~0.3mm ;
修块的目的: 1)使切成的蜡带成一直线,不发生弯曲; 2)每个切片组织的距离接近,便于镜检或作连续切片。

要求:组织块必须 ①上下平行,② 但左右的蜡、上下的蜡不要
二、切片分离,不能连成带状或卷起成圆筒状。
三、切片粘附于刀片上,皱褶在一起。
切片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般原因和补救办法 : 四、切片纵裂横波。厚薄不均匀。
原因:1.刀口有缺口;2.石蜡块中有颗粒及杂质;3.刀口有细纤 丝或碎屑;4.刀和台木未夹紧;5.组织块太硬。 补救办 法: 1.可移动刀片;2.将颗粒挑去;3.清洁刀口;4.旋 紧螺旋;5.在水中浸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