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测试题
【地理试卷 】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A.人口数量更少B.腹地范围更大C.城市等级更低D.城市职能更少
6.图中城市()
A. P1对M2的辐射作用只能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B. M2辐射范围小于M1,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
C. M2水路交通网络最密,是区域中的核心城市
D.规模等级不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城市体系
广东自古以来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面对国际国内行情下行状况,某镇开展多元化经营助推蚕桑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图6为升级后桑蚕产业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说出三江并流核心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三江并流核心区河谷地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原因。
(3)分析2010年后三江并流核心区牲畜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猫跳河流域多峡谷息流,喀斯特地貌发育。20世纪50年代,该流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58-1981年,该流城进行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梯级开发(下图),促进流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下表示意该流域6个水电站的坝高和年发电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镇市大力开发铝土资源,发展“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制品加工”产业。1988年,H湖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0年代,H、B两湖成为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
第11题,玉林市科技力量不足,不适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故A错;不生产棉花,也缺少煤炭资源,不适宜承接棉纺织和煤化工工业,故BD错;因广西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物产富饶,药材资源丰富,适宜承接医药食品工业,故C项正确。
【答案】12. D13. C14. B
【详解】12. 奉贤区与中心城区相比,经济欠发达,技术水平低,①错误;土地价格较低,②正确;距中心城区远,③错误;位于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小,环境条件较好,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本册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本册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下表示意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比较(不包括港澳台)。
据此完成1~2题。
A.城市落户全面放开 B.高速交通线路增多C.人口分布趋向分散 D.区域经济差距较大2.下列关于“三孩”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合理的是( )①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③保障妇女就业的合法权益④加强税收、住房等配套支持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某中学开展人文地理社会调查,对公共自行车停靠点的每日借出次数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下表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日借出次数比较表”。
读表,完成3~4题。
3.记录的同学不小心遗漏了一个数据,根据已调查数据的规律,推测表中▲处的数据可能是( )A.8 756 B.10 368 C.15 092 D.19 3204.该调查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 )A.规划城市功能分区 B.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来源C.选择公共自行车品牌 D.调配不同站点公共自行车的数量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港湾型山谷西侧翠屏峰的峭壁上,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下图)。
刚建成时悬空寺距离谷底约80米,现仅剩58米。
这些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楼阁上方的石灰岩层理清晰,斜刺天空,形成地质学上的“单斜构造”,下方是唐峪河。
据此完成5~6题。
5.悬空寺( )A.位于港湾型山谷,利于增强风速 B.距谷底高是为了提高安全防卫效果C.距谷底高度降低是因为地壳抬升 D.位于崖龛里可以减弱风雨侵蚀作用6.“单斜构造”对悬空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利于雨水渗透以解决水源问题 B.减少滑坡对悬空寺的威胁C.便于开凿洞窟,利于悬空寺建设 D.便于悬空寺进行栈道的修建硒砂瓜被称为“戈壁西瓜”,为提高品质,当地种植户在裸露的沙地上,铺上一层10~15 cm厚的碎石砂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省区占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甘蔗集中分布在南方省区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土壤C.地形D.气候2.与广东相比,海南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距离更近B.交通更便捷C.生产成本更低D.技术更先进3.该材料体现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地域性B.周期性C.季节性D.连续性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中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最低的是( )A.制造环节B.研发环节C.全部环节D.营销环节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最应该( )A.扩大生产规模B.加强自主研发C.提高服务质量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集知识密集和价值导向等特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杭州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其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电视业、文化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亮点。
下图示意2007—杭州市信息服务业产值年增长率以及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比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是( )A.新材料应用产业B.服装设计产业C.生物技术产业D.机器人制造业7.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当地( )A.文化底蕴深厚B.市场需求旺盛C.交通网络完善D.产业基础良好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8.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9.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充足1954年,中央原计划在湖北武汉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后因诸多原因作罢。
1964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建设“二汽”又重新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
经过慎重考虑,“二汽”最终选址于武当山北麓的十堰镇22条山沟沟口的平旷地带。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据此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八大经济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表。
地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 6.9511.97 3.137.9810.989.7120.5828.70 2010年 6.2013.22 4.1311.1413.5311.0119.8620.91(1)根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人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2.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年份2010年2014年常住人口总数1961.22151.6其中户籍人口1256.71332.9外来常住人口704.5818.7(1)表中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来自______ 增长。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昌平区排在第三位,形成多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如图所示。
(2)“城中村”一般具有交通______ ,租金______ 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______ ,______ 等城市问题。
(3)北京市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下的目标,主要是考虑北京市的______ 和______ 条件,尤其是______ 资源的承载能力。
(4)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北京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选择填空)。
A.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地域开放程度B.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更多开辟农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原因,应该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2.【答案】B【解析】要想缩小地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无论是提高人口出生率还是进行移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进行努力。
3.【答案】B【解析】根据轮廓可判断A 处是欧洲,B 处是南亚,C 处是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成为人类大陆,即说明其人口分布稠密,这与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4.【答案】C【解析】从位置上看,D 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成为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在此区域内人口稠密。
5.【答案】B【解析】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
另外,历史、宗教、习俗等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6.【答案】C【解析】海拔越高,人口密度越小;湿润地区人口密度大。
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考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7.【答案】B【解析】图中A 点海拔接近4 000 米,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E 点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可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C 点海拔低,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 点降水量大,人口密度高,应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8.【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 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9.【答案】A【解析】箭头A 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10.【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曲线在2010~2011 年斜率最陡,由此可判断该时段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最显著。
11.【答案】B【解析】人口出生率对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无明显影响;外出农民工户籍转变成城市居民户籍极少,不是影响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导致跨省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农民工劳动技能要求提高,农民工因劳动技能低,外出就业困难,使外出农民工增量减小。
高中地理必修2 2.1 城市空间结构 综合检测习题

2.1 城市空间结构【范例剖析】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解析】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功能区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只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下图为某城市简图。
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后回答下列要求。
【解析】(1)将该城市下列分区与相应字母配对,以示合理的区址选择。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2)将该城市下列厂区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配对,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印刷厂(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3.以下地区中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分析】A.大江大河源地B.河流河运起点C.干支流交汇处D.河流人海口4.在城市用地中,所占面积和比重最大、分布最广泛的是【分析】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市政用地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分析】(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能力检测】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B.圆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2.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B.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C.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3.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趋势D.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4.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A.收入不同B.知名度不同’C.宗教团体占优势D.华人影响较大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平坦;地处我国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位于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对我国总体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较小,故A、C、D 错误,该题选B。
2.【答案】B【解析】浦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开发浦东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A 错误;实施西部大开发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使人口向西部迁移,故B 正确;东北工业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振兴东北工业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C 错误;长江沿岸经济带既包括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也包括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所以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对人口的东西迁移影响不大,可能会促进人口从南、北方迁往长江沿岸地区,故D 错误。
所以该题选B。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判断P 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的最佳人口规模,P′为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选C。
4.【答案】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故选D。
5.【答案】C【解析】虽然县镇的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A 错误;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B 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导致农民工回流,C 正确;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不是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测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第一卷4页,单选共60题,占60分;第二卷2页,综合题共5题,占40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B.印度C.泰国D.日本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4~5题。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
回答6~7题。
6.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农业技术7.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 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C.发展农业技术 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读右图4回答8~10题。
8.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9.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10.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A.德国鲁尔区B.日本神户、C.中国攀枝花D.美国“硅谷”右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A.X B.Y C.Z D.W12.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A.① B.② C.③ D.④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14.“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据此回答15~17题。
1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 D.节省城市用地16.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1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18~20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19.该生态园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0.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
”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21~23题。
人口转变曲线示意图21.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2.“十五”计划中要求我国人口控制在13.3亿,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① B.②C.③ D.④2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24.下列属于人口超过1亿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A.日本B.中国 C.印度D.英国25.二战后,下列地区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A.欧洲 B.拉丁美洲 C.西亚和北非D.北美26.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27.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A.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B.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28.右是商业、工业、居住三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D.活动A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29.读“印度半岛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①处就近利用煤矿建一火电厂B.在②处建一化工厂,既可就近排污入河,废气对城区污染也较小C.在③处抽取河水建一水厂D.在④处防护带内利用绿化空地可建一所幼儿园30.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右图是“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回答31~32题。
31.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3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A.① B.③ C.④ D.⑤33.目前,许多大城市生态失调的关键在于A.人口过度膨胀 B.绿化面积少C.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严重3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是①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住房问题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④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区位选择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首选考虑的问题,据此回答35~36题。
35.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36.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37.右图中阴影所表示的农业区域属于()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农业 D.混合农业背景材料: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
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等。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
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38~39题。
38.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A.白色农业 B.绿色农业 C.彩色农业 D.蓝色农业39.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40.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4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42~43题。
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北京(39%)、广东(26%)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42.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4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据此回答44~45题。
地点优势比较原料市场工资甲414乙14l丙232丁32344.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45.影响甲地工业布局最不利因素可能是()A.生产成本高B.原材料缺乏C.能源不足D.市场狭小46.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A.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B.信息联系C.生产上的投入一产出联系D.非物质联系47“第三意大利”分布在()A.意大利北部B.意大利东北部和南部C.意大利南部D.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48.有关下列国家建立新兴电子工业基地的连线正确的是A.德国一“硅谷” B.英国一英格兰 C.日本一九州岛 D.美国一慕尼黑4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承担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管道运输在下图所示区的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