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初试和复试真题教学提纲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初试和复试真题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江南大学2014年微生物综合发酵工程初试真题(独家个人回忆版)

一.判断题

此类题有15个小题,判断正误,错的改正并说明理由PS:本人智商有限,此类题只需通读课本,并且注意各个细节点,即可攻破!!!

二.名词解释

共有十个名次解释,此类题最简单,通过历年真题的总结,此题重复率超高,只要求背诵即可,今年就考了一个历年真题没有的,为GMO,意思就是转基因生物!!

三.问答题

有六个大题,每年有一定的重复率

1.何为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试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发酵工业中如何利用这

些特点来提高发酵产量?

2.在氨基酸的发酵中加入HNO3(硝酸)来提高产量,请问为何加入此物质?

3.讨论微生物之间的互生,共生,拮抗,竞争,寄生的关系以及举例说明

4.化学诱变因素分为哪几类?并且简要叙述这几类诱变作用的基本原理

5.此题是一段关于芽孢染色的实验步骤,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这道题可以看微生物(诸葛健)后面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即可解答

6.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选育氨基酸高产菌株,请写出主要的步骤和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以上就是本人的回忆版,问答题基本全部回忆到,判断题只需要多看书,预计2015还会考判断题,名次解释小菜一碟,无须担心!!

-------------------------------------2014.4.4

2014年发酵工程复试科目《发酵工程综合知识》(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在氨基酸发酵中加入NH4+或者提高HNO3的含量对其中的代谢途径有何影响?

2.原料粉碎的设备及其粉碎的方法,和输送的方法。

3.菌种衰退的原因以及菌种复壮的方法。

4.简述分段温度控制来提高发酵产物的原因。

5.工业发酵中影响PH的因素和改善PH的方法。

二.问答题

1.发酵过程中判断是否染菌的5个方面。

2.运用数学公式推断稀释率D与生长速率常数U的关系,并证明在连续发酵过程中Dm

为何等于Um。

3.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和消除泡沫的方法。

4.给了三个图,分别是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分批发酵的代谢过程图,写出这三种培养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发酵类型。

5.酒精发酵罐和啤酒发酵罐在罐体设计上的区别,指出三个方面即可。

6.从5个方面指出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发酵技术的区别。

复试题目比较奇葩,忘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仅供学习与参考

江南大学2013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

江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3年初试真题(回忆版) 703分子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2.5×10) 1多顺反子2重叠基因3 SNP 4比较基因组 5核酶 6 RNAi 7酵母人工染色体8分子伴侣9 GU-AG法则10忘了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0空) 1DNA复制时需要先合成(),原核生物一般长度为() 2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及酶 3 防止DNA环化的酶是()除去() 4 ( )是现在的测序方法通过取出()来测定 5 DNA合成时的方向(),RNA合成的方向(),蛋白质合成时的方向() 6 7 8 9 10记不起来了 三简答每题10分 1蛋白质合成后有哪些加工? 2Westerblot的原理及过程 3分子的标记有哪些? 4cAMP酶突变后对乳糖操纵子的影响? 5基因组测序后得到了哪四张图?对医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四问答(每题15分 3题) 1Sanger测序的原理及过程读出图中的序列 2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 3多克隆位点没做好记不住了 2013年江南大学生命科学综合真题 1 什么是序列比对?有什么作用? 2 什么是代谢组? 3 简述什么是生物信息学? 4 SCI是什么? 5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6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一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则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肯定发生变化,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会丧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 为什么说DNA双螺旋模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 一个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知,那么蛋白质组就已知了吗? 9一个表现型回复突变的T4噬菌体,发生突变后前两个氨基酸未变,后面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这种突变属于哪类?改变后的多肽对于蛋白质的作用是什么? 10 忘了- 以上大部分为10分一题,以下每题15分,总分150分 11什么是蛋白质组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2什么是比较基因组学?有哪些应用? 13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表达产物会发生哪些变化?

2019年江南大学811生物化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9年江南大学811生物化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Specific activity 2.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3.PCR 4.盐析 5.稀有氨基酸 6.酶原的激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羧肽酶A水解一个肽链,发现释放最快的是Leu,其次为Gly,据此推断肽段C末端为Gly-Leu。 2.核酸在pH 3.5的缓冲液中电泳时,方向为从正极到负极。

3.同工酶催化的反应是完全相同的,且反应速率也是相同的。 4.菲林试剂盒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中均能被单糖还原为砖红色沉淀。 5.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可催化多种氨基酸的活化转运。 6.氨甲酰磷酸可以合成尿素和嘌呤。 7.DNA的T m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减少 8.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转移到细胞溶胶中的化合物是苹果酸。 9.反应平衡时,决定酶催化反应中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速度参数是Kcat。 10.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凝胶过滤蛋白质原理。以凝胶电泳过滤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C、肌球蛋白、糜蛋白酶以及血清蛋白的顺序。

2.简述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作用力。 3.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糖酵解产物转化为乙醇、乳酸、甘油的过程、酶及辅因子。 4.简述ATP、ADP、AMP和柠檬酸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调节代谢的作用。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25mg蛋白酶配制成25mL溶液,取其中2mL测定其蛋白氮含量为0.2mg。另取0.1mL测酶活力,每小时水解产生1500mg酪蛋白。酶活力单位规定为每分钟产生1mg 酪蛋白的酶量。求:(1)酶溶液蛋白浓度(mg/mL),酶活力(U/mL),比活(U/mg);(2)每克纯酶制剂总蛋白含量mg及总活力U。 2.线粒体内膜上的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和肉毒碱穿梭系统分别用于转运什么物质,参与哪个代谢途径,两侧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3.试述糖代谢与脂代谢关系。 4.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到变构效应物的调节。现根据一组实验,得出加入果糖-2,6-二磷酸(F-2,6-BP)对磷酸果糖激酶反应相对速度的影响曲线。请据下图归纳果糖-6-磷酸和ATP对该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图略)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 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 (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 化; (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 (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 热均匀;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 后熟器 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 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 ?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 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 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 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 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 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 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 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 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⑦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进行设备的冲洗、灭菌,空气过滤

江南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

(四) 是非判断题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因为羧基碳和亚氨基氮之间的部分双键性质,所以肽键不能自由旋转。( ) 3.所有的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 4.α-碳和羧基碳之间的键不能自由旋转。( ) 5.多数氨基酸有D-和L-两种不同构型,而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裂。 6.所有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 7.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 8.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9.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I为中性,因为-COOH和-NH2的解离度相同。( ) 10.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涉及肽键的断裂。( ) 11.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12.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是氧的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变构蛋白,在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变构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 13.用FDNB法和Edman降解法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氨基酸的原理是相同的。 14.并非所有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羧基和一个自由氨基。( ) 15.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基团。( ) 16.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一个亚基。( ) 17.所有的肽和蛋白质都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发生双缩尿反应。( ) 18.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有两个半胱氨酸存在时,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两个二硫键。( ) 19.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20.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是它的三级结构。( ) 2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 22.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 23.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24.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肽链上每个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 25.构成蛋白质的20种基本氨基酸除脯氨酸外,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羧基相邻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 ) 26.一个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固体状态时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 ) 27.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H为中性,因为---COOH和NH3解离程度相等。( ) 28.构型的改变必须有旧共价键的破坏和新共价键的形成,而构象的改变则不发生此变化。( ) 29.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呈兰紫色。( ) 30.肽的命名是从肽链的游离氨基开始的。( ) 31.蛋白质分子中肽链能自由旋转。( ) 32.蛋白质中主链骨架由NGGNGGNGG…………等组成。.( ) 33.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 34.蛋白质在pl时其溶解度最小。( ) 35.pH2.3时,所有氨基酸都带正电荷。.( ) 36.SDS—PAGE中,肽链越长,结合的SDS分子越多,故泳动速度越快。( ) 37.该氨基酸溶液的pH大于它的pI时,则该氨基酸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 38.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是指多个肽键通过共价键连成的整体分子。( ) 39.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的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变构蛋白,后者则不是。.( )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原理及技术考试样卷答案1

样卷1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工业上的发酵产品分为菌体、代谢产物、微生物酶和生物转化产品四个类别。 2,从本质上来说,微生物代谢是通过酶量调节和酶活性调节两种方式来进行调节的。 3,根据对氧需求的不同可将发酵分为通风发酵和厌氧发酵两种类型。 4,根据产物合成途径,我们可将次级代谢分为与糖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萜烯和甾体化合物有关的类型、与TCA环有关的类型和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五种类型。 5,卡尔文循环由羧化、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部分)组成。 6,发酵厂用于原料除杂的方法有筛选、风选和磁力除铁。 7,种子的制备可分为实验室种子制备和车间种子制备两个阶段。 8,空气除菌的方法有加热、静电、射线和介质过滤。 10,常用的连续灭菌工艺有喷射加热、薄板换热器和喷淋冷却。 11,氢化酶是氢细菌进行无机化能营养方式生长的关键酶,在多数氢细菌中有两种氢化酶,它们是颗粒状氢化酶和可溶性氢化酶。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发酵工程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2,无菌空气 发酵工业应用的“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3,种子的扩大培养 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4,酶合成的阻遏 某些酶在微生物生长时可正常地产生,但当生化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增加时或向生长培养基加入这种终产物时,酶的合成就被阻遏。这种低分子量的终产物(辅阻遏物)被认为是同胞内由调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阻遏蛋白)结合,产生一种阻遏物,该阻遏物“关闭”对酶编码的结构基因。这样的酶称为可受阻遏的酶。阻遏酶合成的物质称为阻遏物。

发酵工程讲义

发酵工程讲义 长江大学生科院生物技术系《发酵工程》讲义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发酵工程的意义及组成,我国发酵工程的发展现状;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纯培养技术和深层培养技术的相关内容及发酵工程发展历史上的五个转折点;掌握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前景。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发酵的纯培养技术和深层培养技术;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前景。发酵工程的意义及组成传统生物技术:抗生素、生物制药、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菌发酵,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及抗体生产。发酵工业范围:了解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

节。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故又称为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的组成:从广义上讲,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上游工程:- genetics, cell ? - inoculum development -media formulation -sterilization - inoculation 下游工程:- product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 assay - waste treatment - by product recovery 发酵的定义: 1.传统发酵发酵最初是来自于拉丁语“发泡”这个词,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3.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

2010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0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Ultrafiltration 2.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3.Chargaff principal 4.Domain 5.Reverse transcription 6.Hyper chromic effect 二、判断题 1.别构酶总是寡聚酶。 2.肽链就是亚基。 3.单糖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4.某一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则必然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5.糖酵解是不依赖氧气的代谢,因此有无氧气都不会影响糖酵解途径。6.与蛋白质一样,DNA的生物功能也是由其高级机构决定。 7.抗体酶是水解抗体的酶的总称。 8.在蛋白质合成中氨酰-t RNA总是进A位。 9.糖酵解是糖异生途径的简单逆行。 10.DNA复制的忠实性由DNA聚合酶3,---5,外切酶的校对来维持。

三、简答 1.简述t RNA二级结构的特点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2.简述导致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减少其变性的机会。3.柠檬酸循环中并无氧气参加,为什么说它是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4.简述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问答 1.核酸,蛋白质,脂肪酸,糖原生物合成中延伸机制有何异同? 2.确定下列反应的辅酶及由那种维生素衍生出来的。 醇转变为醛的反应 依赖ATP的羧化反应 脱羧,转醛基的反应 转甲酰基,甲叉基的反应 转乙酰基或更长的脂酰基的反应 3.抑制剂(判断类型)酶加倍,抑制剂加倍,抑制剂对Km的影响。 4.乳糖操纵子产生酶相关的4个基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利用乳糖?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初试和复试真题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江南大学2014年微生物综合发酵工程初试真题(独家个人回忆版) 一.判断题 此类题有15个小题,判断正误,错的改正并说明理由PS:本人智商有限,此类题只需通读课本,并且注意各个细节点,即可攻破!!! 二.名词解释 共有十个名次解释,此类题最简单,通过历年真题的总结,此题重复率超高,只要求背诵即可,今年就考了一个历年真题没有的,为GMO,意思就是转基因生物!! 三.问答题 有六个大题,每年有一定的重复率 1.何为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试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发酵工业中如何利用这 些特点来提高发酵产量? 2.在氨基酸的发酵中加入HNO3(硝酸)来提高产量,请问为何加入此物质? 3.讨论微生物之间的互生,共生,拮抗,竞争,寄生的关系以及举例说明 4.化学诱变因素分为哪几类?并且简要叙述这几类诱变作用的基本原理 5.此题是一段关于芽孢染色的实验步骤,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这道题可以看微生物(诸葛健)后面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即可解答 6.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选育氨基酸高产菌株,请写出主要的步骤和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以上就是本人的回忆版,问答题基本全部回忆到,判断题只需要多看书,预计2015还会考判断题,名次解释小菜一碟,无须担心!! -------------------------------------2014.4.4 2014年发酵工程复试科目《发酵工程综合知识》(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在氨基酸发酵中加入NH4+或者提高HNO3的含量对其中的代谢途径有何影响? 2.原料粉碎的设备及其粉碎的方法,和输送的方法。 3.菌种衰退的原因以及菌种复壮的方法。 4.简述分段温度控制来提高发酵产物的原因。 5.工业发酵中影响PH的因素和改善PH的方法。 二.问答题 1.发酵过程中判断是否染菌的5个方面。 2.运用数学公式推断稀释率D与生长速率常数U的关系,并证明在连续发酵过程中Dm 为何等于Um。 3.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和消除泡沫的方法。 4.给了三个图,分别是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分批发酵的代谢过程图,写出这三种培养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发酵类型。 5.酒精发酵罐和啤酒发酵罐在罐体设计上的区别,指出三个方面即可。 6.从5个方面指出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发酵技术的区别。 复试题目比较奇葩,忘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仅供学习与参考

2017江南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

2017年江南大学初试参考书学院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食品学院701食品营养与卫 生综合 何计国、甄润英《食品卫生学》;刘 志皋《食品营养学》;钱和《食品卫 生学》;钟耀广《食品安全学》 801生物化学(含 实验) 王镜岩《生物化学》 802化工原理(含实 验) 陈敏恒《化工原理》 803微生物学综合 (食品)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James M.Jay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法学院 342农业知识综合 四[专业硕士]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李秉龙《农 业经济学》 397法硕联考专业 基础(法学)[专业 硕士]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 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联考考试指南》 398法硕联考专业 基础(非法学)[专 业硕士]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 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联考考试指南》 497法硕联考综合 (法学)[专业硕 士]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 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联考考试指南》 498法硕联考综合 (非法学)[专业硕 士]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 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联考考试指南》 831管理学[专业硕 士] 周三多《管理学》 840法学综合考试 江伟《民事诉讼法》;蔡永民《民法 学》;张千帆《宪法学》;张文显《法 理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 807自动控制原理 潘丰《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自 动控制原理》 808电路邱关源《电路》 809信号与系统[专 业硕士] 徐天成《信号与系统》;燕庆明《信 号与系统教程》;郑君里《信号与系 统》 810半导体物理(含 半导体器件) 刘恩科《半导体物理学》;黄昆《半 导体物理学》;施敏《半导体器件物 理与工艺》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资料全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 、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2020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811真题

2020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811真题 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 1.Competitive inhibitor 2.Gel filtration 3.Leading strand lagging strand 4.ACP 5.Promoter 二、选择题(2分×15=30分) 1.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A.带电荷最多 B.在电场中不向任 C.在硫酸铵溶液中 D.蛋白质变性 2.在双链DNA中G占10%,问T的含量 A.10% B.20% C.40% D.90% 3.蛋白质中维持二级结构的键 A.氢键 B.离子键 C.肽键 D.范德华力 4.同工酶具有以下哪种性质? A.催化同一反应 B.具有相同的蛋白分子结构 C.理化性质相同 D.免疫性能相同 5.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B.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C.酶原是合成还不够长的肽链

D.酶原只是普通的蛋白质 6.关于解偶联剂,错误的一项是 A.使ATP生成减少 B.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 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 D.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 7.原核生物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核心酶的ββ A.a 2 B.a ββo 2 C.aβ D.aββ 8.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A.相应RNA的专一性 B.RNA中的反密码子 C.相应mRNA D.rRNA的专一性 9.碘乙酸是下列()酶的抑制剂 A.葡萄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0.软脂酸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 A.肉碱 B.谷氨酸 C.乙酰辅酶A D.酰基载体蛋白 11.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核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 D.果糖 12.大肠杆菌DNA连接酶需要什么供能()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微生物名词解释.docx

. 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供体细菌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 点附近少数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P227B 移码突变:当基因突变时,在DNA序列中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不是三的倍数)而使 其后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挥僧移动,进而引起转录或翻译错误的突变,它一般只引起一个基因的 表达出现错误。 P313 P208B 准性生殖:(霉菌的基因重组)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 在同种而不同君主的体细胞见发生的融合,他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因此, 可以认为准性生殖是在自然条件下,真核微生物体细胞见的一种自发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现象,它是某 些真菌尤其在还未发现有性生殖的半知菌类中常见。P234B 巴斯德灭菌法 (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 有害的微生物。一种用于对牛奶啤酒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也太风味食品和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他得名 于首次用该法控制葡萄酒变质的巴斯德。一般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在63-65 °保持 30 分钟,后迅速冷却,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延长食品的保持时间。P289 连续灭菌:是指让培养基连续通过高温蒸汽灭菌塔,维持和冷却,然后流进发酵罐,培养基一般加热至 135-340 °下维持 5-15S ,连续灭菌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既彻底地灭了菌,有有效地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 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P291 Hfr 菌株: F 因子的菌株叫 Hfr 菌株。 F 因子在供体菌中有两种存在状态,游 (高频重组菌株)含有整合态 离态和整合态,所谓整合态是指 F 因子通过其插入序列IS 与染色体 DNA之间发生重组而将 F 因子嵌入染色体 DNA中,形成一个大的环状DNA分子,含有整合态 F 因子的菌株叫Hfr 菌株。 P230B 对数生长期:繁殖或芽殖单细胞微生物经过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后,生长非常旺盛,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阶段,细菌在这个生长期的生长就接近于数学方法描述的理想生长状态,因此对数期是生长曲线中趋 于直线状的集合级数增长时期。 P207 Prophage(前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指已经整合到寄主DNA上的噬菌体。可随寄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P159 Prototroph:(原养型微生物。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 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性均用(A+B+)表示。 P221B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一种体外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通过两条人工合成的单链引物的一条而扩增 模板 DNA分子上两引物间DNA片段的方法。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步。 生物膜( biofilm) :是指生长在潮湿、同期固体便面上的一层有多种活微生物构成的具有分解有机物和 毒物能力的薄膜。P442 光复活作用: Protorestoration )将对紫外线照射后的细胞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其存活率可大幅度( 提高,突变率相应降低。由于在和暗中形成的光解酶。结合经紫外线照射后带有嘧啶二聚体的DNA分子, 此酶会因获得光能而激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P212B 暗修复 (dark repair,dark reactivation):是指照射过紫外线的细胞的DNA,不需要可见光的反应而修复,使细胞的增殖能力恢复的过程。 共生关系( symbiosis ):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甚至形成了 新的结构,两种生物间这种“相依为命”的关系称为共生。 定位诱变:是用合成的DNA和重组 DNA技术在基因精确限定的位点引入突变,包括删除、插入和置换特定 的碱基序列、是体外特异改变克隆基因或DNA序列的一种方法。 菌种退化: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是某些物种原有的一系列生物学形状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现象,包 括:原有形态性状变得不典型;生长速度变慢;代谢产物的生产能力下降;致病菌对宿主的侵染能力下降; 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的提抗力下降等。 化能营养型 (chemlithotroph):能容纳后利用无机化合物如NH3、 NO2、 H2、H2S、 s、 Fe 等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把唯一或者主要碳源CO2中的碳还原成细胞有机物中的碳的一种微生物营养类型。

2009~2012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2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40分 1.DNA melting temperature 2.subunit 3.promoter 4.leading chain 5 oligoenzyme activation 6.urea cycle 二、判断正误并改正(20分) 1.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能作为辅基参与生物反应 2.肉毒碱能抑制脂肪的氧化 3.1g蛋白经电泳得10mg纯蛋白,则比活力提高100倍 4.单纯逆反应 三、简答题(40分) 1.写出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组成结构以及主要反映,并写出鉴别上述糖的方法。 2.写出别构效应的原理。 3.写出吡哆醇和泛酸的活性形式以及其生物反应中的作用。 4.为什么凯氏定氮法只能粗略检测蛋白质含量?请写出一种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就能排除杂氮的影响的方法?

四、简答题(50分) 1.请设计反映鉴别抑制剂是可逆抑制剂还是不可逆抑制剂,并写出可逆抑制剂三种情况的动力学特点。(12) 2.有一个脂肪由两个软脂酸和一个硬脂酸以及一个甘油组成,写出它在体内完全降解的反应过程(可用流程图表示)以及生成的ATP数。(13) 3.写出DNA以及三种RNA的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2) 4.写出酶的调控方式过程,并说明它的生物学意义。(13)

2010年江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Ultrafiltration 2.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3.Chargaff principal 4.Domain 5.Reverse transcription 6.Hyper chromic effect 二、判断题 1.别构酶总是寡聚酶。 2.肽链就是亚基。 3.单糖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4.某一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则必然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7 Q(5.糖酵解是不依赖氧气的代谢,因此有无氧气都不会影响糖酵解途径。 6.与蛋白质一样,DNA的生物功能也是由其高级机构决定。 7.抗体酶是水解抗体的酶的总称。 8.在蛋白质合成中氨酰-t RNA总是进A位。 9.糖酵解是糖异生途径的简单逆行。 10.DNA复制的忠实性由DNA聚合酶3,---5,外切酶的校对来维持。

发酵工程实验结果淀粉发酵产酒精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数据。 结果记录如表: 糖化后,加入可乐瓶中的上清:约400ml. 加入400ml蒸馏水。活化的酵母种液:5ml 2.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培养约一星期后,观察瓶中混合液,淀粉大部分沉降在瓶底,上清浓度较稀,靠瓶壁边缘有一连串微小气泡 接种完,擦干瓶外壁,于天平上称量W1=727.5g;培养结束,取出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尽量溢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W2=725.0g 计算得:二氧化碳生成量= W1-W2=2.5g ○2酒精生成的检验:打开瓶塞,闻到有明显酒精气味。 取发酵液5ml, 加10%硫酸2ml,加1%K2Cr2O7溶液 10-20滴,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左:蒸馏水5ml,颜色偏黄,透明度高 右:发酵液5ml,黄绿色,与对照管有明显差异 左图:酒精生成的检验结果 (二)思考题 现有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请设计实验判断哪株酵母发酵酒精能力最强? 答:按实验步骤配制等量的三组醪液,加入等量糖化酶进行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向三组糖化后的淀粉上清中加入等量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种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产CO2越多表示发酵酒精能力越强。 (三)注意事项 1. 淀粉糖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直至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淀粉完全糖化。 2. 检验酒精生成时需要用到H2SO4,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上。 3. 使用天平测量可乐瓶质质量时,应遵守天平使用规则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出现误差,导致CO2质量测量不准确。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初试和复试真题

2014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初试和复试真题 江南大学2014年微生物综合发酵工程初试真题(独家个人回忆版) 一.判断题 此类题有15个小题,判断正误,错的改正并说明理由PS:本人智商有限,此类题只需通读课本,并且注意各个细节点,即可攻破!!! 二.名词解释 共有十个名次解释,此类题最简单,通过历年真题的总结,此题重复率超高,只要求背诵即可,今年就考了一个历年真题没有的,为GMO,意思就是转基因生物!! 三.问答题 有六个大题,每年有一定的重复率 1.何为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试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发酵工业中如何利用这 些特点来提高发酵产量? 2.在氨基酸的发酵中加入HNO3(硝酸)来提高产量,请问为何加入此物质? 3.讨论微生物之间的互生,共生,拮抗,竞争,寄生的关系以及举例说明 4.化学诱变因素分为哪几类?并且简要叙述这几类诱变作用的基本原理 5.此题是一段关于芽孢染色的实验步骤,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这道题可以看微生物(诸葛健)后面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即可解答 6.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选育氨基酸高产菌株,请写出主要的步骤和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以上就是本人的回忆版,问答题基本全部回忆到,判断题只需要多看书,预计2015还会考判断题,名次解释小菜一碟,无须担心!! -------------------------------------2014.4.4 2014年发酵工程复试科目《发酵工程综合知识》(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在氨基酸发酵中加入NH4+或者提高HNO3的含量对其中的代谢途径有何影响? 2.原料粉碎的设备及其粉碎的方法,和输送的方法。 3.菌种衰退的原因以及菌种复壮的方法。 4.简述分段温度控制来提高发酵产物的原因。 5.工业发酵中影响PH的因素和改善PH的方法。 二.问答题 1.发酵过程中判断是否染菌的5个方面。 2.运用数学公式推断稀释率D与生长速率常数U的关系,并证明在连续发酵过程中Dm 为何等于Um。 3.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和消除泡沫的方法。 4.给了三个图,分别是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分批发酵的代谢过程图,写出这三种培养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发酵类型。 5.酒精发酵罐和啤酒发酵罐在罐体设计上的区别,指出三个方面即可。 6.从5个方面指出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发酵技术的区别。 复试题目比较奇葩,忘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1 / 1

2017年江南大学801生物化学(含实验)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7年江南大学801生物化学(含实验)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protein denaturation 2.isoenzyme 3.substrate level phosphirylation 4.allosteric regulation 5.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判断题 1.酶纯化过程中,要将酶溶液充分搅拌,震荡长时间静置,让其充分溶解,分布均匀。 2.两个核酸样品A和B,如果A的OD260/OD280大于B的OD260/OD280,那么A的纯度大于B的纯度。 3.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改酶的最适或天然底物。 4.双缩脲反应是多肽和蛋白质特有的反应,所以二肽也有双缩脲反应。 5.糖酵解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因此临床上可以用6-磷酸葡萄糖替代葡萄糖进行注射。 6.在沙漠条件下骆驼能量和水分的来源是其驼峰中贮存的大量糖类物质、 7.痛风病人应避免摄入大量嘧啶碱的食物。 8.“操纵子学说”认为酶的诱导和阻遏是在调节基因的产物—阻遏蛋白作用下,通过操纵基因(操纵子)控制机构基因或基因组的转录而发生的。

9.2,4-二硝基苯酚等解偶联剂能够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过程分离,并不影响电子的传递,但却能抑制ATP的生成。 10.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当mRNA上终止密码出现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成为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三、简答(5个) 1.分离氨基酸混合物经常使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请简述其原理及洗脱方法 2.什么是联合脱氨?主要包括哪两种?简述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过程。 3.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请简述乙酰辅酶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溶胶的机制。 4.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5.指出下图中腺嘌呤环中相应原子在从头合成时的来源腺嘌呤从头合成元素来源。

生物化学题库参考答案(江南大学)

生物化学题库参考答案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过的...8缩1吧 一、名词解释 1.T m: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 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2.氧化磷酸化: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3、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4、减色效应: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5、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6、盐溶:在盐浓度很低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蛋白质溶解度升高的现象叫做盐析。 7、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8.呼吸链:是指有机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脱下的氢(H++e-)经过一系列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H2O的电子传递系统,又称呼吸链。 9.维生素:是一类动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对动物生长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必需从食物中获得。许多辅酶都是由维生素衍生的。 10.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 11.酶变性: 12.DNA变性: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13.遗传密码:DNA(或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 14.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15.退火:既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16、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17、半不连续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所以叫做半不连续复制。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微生物名词解释

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供体细菌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点附近少数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P227B 移码突变:当基因突变时,在DNA序列中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不是三的倍数)而使其后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挥僧移动,进而引起转录或翻译错误的突变,它一般只引起一个基因的表达出现错误。P313 P208B 准性生殖:(霉菌的基因重组)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君主的体细胞见发生的融合,他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因此,可以认为准性生殖是在自然条件下,真核微生物体细胞见的一种自发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现象,它是某些真菌尤其在还未发现有性生殖的半知菌类中常见。P234B 巴斯德灭菌法(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一种用于对牛奶啤酒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也太风味食品和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他得名于首次用该法控制葡萄酒变质的巴斯德。一般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在63-65°保持30分钟,后迅速冷却,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延长食品的保持时间。P289 连续灭菌:是指让培养基连续通过高温蒸汽灭菌塔,维持和冷却,然后流进发酵罐,培养基一般加热至135-340°下维持5-15S,连续灭菌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既彻底地灭了菌,有有效地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P291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含有整合态F因子的菌株叫Hfr菌株。F因子在供体菌中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和整合态,所谓整合态是指F因子通过其插入序列IS与染色体DNA之间发生重组而将F因子嵌入染色体DNA中,形成一个大的环状DNA分子,含有整合态F因子的菌株叫Hfr菌株。P230B 对数生长期:繁殖或芽殖单细胞微生物经过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后,生长非常旺盛,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阶段,细菌在这个生长期的生长就接近于数学方法描述的理想生长状态,因此对数期是生长曲线中趋于直线状的集合级数增长时期。P207 Prophage(前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指已经整合到寄主DNA上的噬菌体。可随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