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丘脑为中枢的调节模式2.0

合集下载

浅谈“下丘脑为调节中枢”部分试题的解答

浅谈“下丘脑为调节中枢”部分试题的解答

浅谈“下丘脑为调节中枢”部分试题的解答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还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到下丘脑的相关知识,但是比较抽象和分散,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

有关“下丘脑为调节中枢”的知识在近几年高考中高频出现,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多涉及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各种激素在调节中的作用,考查时多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密切结合。

1热点总结1.1“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调节模式。

1.1.1依赖这种调节模式的腺体主要有甲状腺、性腺、肾上腺。

1.1.2调节实例(以体温调节为例)。

①体温调节模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②参与调节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③调节过程:当人体感觉寒冷、紧张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加强机体代谢,增加产热。

1.2“下丘脑——垂体——激素”调节模式。

1.2.1依赖这种调节模式的主要是水盐调节。

1.2.2调节过程:1.3“下丘脑-腺体”调节模式。

1.3.1依赖这种调节模式的主要是血糖调节。

1.3.2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1.3.3调节过程:2典例训练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①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

②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③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解析】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某些对体温变化起调节作用的神经结构。

约在100年前就有人报告,局部损毁狗的下丘脑会引起体温升高。

本世纪40年代,神经生理学家曾以定向刺激法和局部毁损法证明下丘脑前部为散热在枢,后外侧部为产热中枢。

60年代后,先后发现中存在对温度敏感的神经元,特别是在下丘脑的视前区和前部对温热刺激敏感的热敏神经元的反应最灵敏。

温热刺激该部位时引起散热反应,以冷刺激时结果相反。

为了解释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37℃左右,生理学上采用体温中枢的学说,来解释下丘脑的中枢是怎样实现对体温调节的。

该学说认为,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机制。

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定点数值(如人类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送回调节中枢,对产热或散热活动加以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可帮助人们理解一些病理现象和药物作用机理。

如感染性发热初期的寒颤现象,按调定点学说可解释为感觉性发热是下丘脑神经原受到热源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调定点数值之故。

如果调定点由37℃上升到38℃,则体温在37℃时就会出现产热过程加强和散热过程减弱的种种表现,如寒颤、竖毛、皮肤血管收缩等等,直到体温升高到38℃以上才会发生散热反应。

这样体温也就稳定在38℃左右。

致热源的致热作用,可能通过前列腺素对细胞作用这一中间环节。

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阴断致热源的作用,使调定点降回到37℃,因此起到退热作用。

但对感染性发热的根本治疗,仍应是消灭释放致热源的病菌。

(一)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根据对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实验证明: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上可能出现一些缺欠,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能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以上实验说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一般认为它应包括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

已如前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着较多的热敏神经元和少数冷敏神经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1.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注意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作用对象靶细胞、靶器官效应器(2)联系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②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枢纽,如图为其参与的部分调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填“①”“②”或“③”)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机体的产热,使体温维持正常。

调查发现,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2)临床上,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E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尿特别多等症状),则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E分泌正常情况下的尿崩症的原因。

提示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损伤或减少(或靶器官、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的损伤或减少)。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

【疾病名】下丘脑多汗症【英文名】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缩写】【别名】下丘脑多汗【ICD号】R61.1【概述】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

下丘脑多汗症(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在以下几种疾病中常可见到。

1.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 以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三联征为特征,疾病早期出现盗汗,睡眠时体温突然下降与大量盗汗,以后出现波动热。

2.糖尿病多汗症(diabetes mellitus) 有3种类型:①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出现的多汗;②周围神经病时发生的上半身代偿性多汗症,下半身无汗;③主要发生在面、颈部的味觉性多汗。

3.压力和体位性多汗症(pressure and postural hyperhidrosis) 是指体位改变和侧卧位时一侧身体受压所产生的出汗反应。

4.特发性单侧局限性多汗症(Idiopathic unilateral circumscribed hyperhidrosis) 是一种常见于面部或上肢的发作性局限性出汗。

热、精神和味觉刺激均可促发,但以前者多见,出汗机制不明。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1.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 睡眠时体温突然下降与大量盗汗,以后出现波动热。

2.糖尿病多汗症(diabetes mellitus) 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周围神经病时。

3.压力和体位性多汗症(pressure and postural hyperhidrosis) 体位改变身体受压时。

4.特发性单侧局限性多汗症(Idiopathic unilateral circumscribed hyperhidrosis) 热、精神和味觉刺激时。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

出汗机制不明。

【临床表现】1.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 疾病早期出现盗汗,睡眠时体温突然下降与大量盗汗,以后出现波动热。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复习图解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复习图解

即 : 与 水 平 衡 调 节 的 感 受 器 是 位 于 下 丘 参
促性 腺 激 素 一 性 腺一 性 激 素一 性 行 为
脑的渗透压感受器 ; 节中枢位于下丘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 效 应 器 为 下 丘 脑 神 经 分 泌 细 胞 ; 起 感 受 器 兴 奋 引
下 丘脑 一 垂 体一
I 垄 宣 面
6 8 0 0 时 间/ i 0 2 10 4 0 10 2 3 mn
( ) 量 分 数 为 2 5 的 Na 1质 . CI溶 液 注 入 动 脉 ,使 升 高 ,刺 激 ,引 起
激 素 分 泌 , 致 尿 量 减 少 . 实 验 也 证 导 本
明 中含 有 这 种 激 素 .
三 、 平衡 的神 经 一激素 调节 水
神 经 调 节 的 基 本 方 式 是 反 射 , 成 反 射 活 完 动 的 结 构 基 础 是 反 射 弧 , 括 感 受 器 、 人 神 包 传 经 、 经 中枢 、 出神 经 和 效 应器 五个 部 分 , 神 传 缺

l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促
下 丘 脑 的 一 些 神 经 元 既 能 分 泌 激 素 , 有 具 内 分 泌 细 胞 的 作 用 , 保 持 典 型 神 经 细 胞 的 功 又
外 界 炎 热一 皮 肤 温觉 感 受 器 人神铎 下丘 脑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传
能 . 们 可 将 从 大 脑 或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其 他 部 位 它 传 来 的 神 经 信 息 , 变 为 激 素 的 信 息 , 着 换 转 起
l管重一 、吸1 透 集 收』 』』 差 I 水l 透 肾 小 j
四 、 糖的神 经 ~激素 调 节 血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 边 缘 系 统 : 包 括
边缘前脑(胼胼胝体回、 海马、穹隆、海马回、 扣带回、杏仁核、隔区、 岛叶、颞极、眶回等) 和边缘中脑(中脑的中 央灰质、被盖的中央部 及外侧部、脚间核等)。
边缘系统与自主 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密 切相关。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1.对体温的调节 2.对水平衡的调节 3.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4.对摄食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腹内侧核=饱中枢:电刺激此核动物拒食,
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动物多食,
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
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
生物节律指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按一定时间 顺序发生变化的节律。
研究指出,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 =防御反应区
此外,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出现厮打攻 击行为;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出现逃避行为。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1.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除引起躯体运动反应外,
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 例如:
●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会产生直肠与膀胱 运动的变化; ● 刺激皮层外侧一定区域,会引起呼吸、血管运动 的变化; ● 刺激6区一定区域,会出现竖毛、出汗、上下肢 频:周期<1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中频:日周期(如体温、ACTH的分泌); 低频:周期>1天(如月经周期)。
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 律周期的控制中心。
6. 情绪反应的调节
行为和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分不开 的。情绪反应增强时主要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出汗等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的现象。

下丘脑调节体温、摄食和水平衡

下丘脑调节体温、摄食和水平衡

下丘脑调节体温、摄食和水平衡
*导读: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和水平衡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丘脑是怎么调节体温、摄食和水平衡的。

一、体温调节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现已肯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

二、摄食行为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

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
前者的活动。

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

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三、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

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几种常见的下丘脑调节模式图例析

几种常见的下丘脑调节模式图例析
模式图抽象概括了生物具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是相似生理过程和形态结构的典型呈现。 学习模式图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学原理,经常用模式图分析试题能帮助我们在千变万化的题干 中快速识图,达到准确判断、正确答题的目的。
本文总结了几种高中阶段常见的与下丘脑有关的模式图。 模式图一:
- 下丘脑

- 垂体

XX 腺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2016.10 15
重 难 点 聚 焦 课程导学
模式图二:
下丘脑
垂体
激素
模式图二表示的是下丘脑对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作用。当机体因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 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渗透压降低。
课程导学 重 难 点 聚 焦
几种常见的下丘脑 调节模式图例析
安徽省马鞍山二十二中 李 蓓
下丘脑是调节动物及人体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中枢,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因此是考试 中常见的考点,考题多为图像题,一般会用箭头、字母等表示下丘脑的调节过程以及与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其他结构的关系。图像具有信息量大、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生物学 习时,最好能根据下丘脑不同的生理功能,提炼出相应的模式图,这样在解题时,我们只需要根 据箭头前后的内容,确定符合哪种模式图,再综合考虑所示过程的相关知识。

答案 (1)单向 Na (2)激素乙 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效
应器 甲荨
····································
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启用
9 月 25 日,全球最大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 县正式启用。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 FAST 将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 深 空 探 测 等 领域,成为我国跻身世界一流天文科学与自主创新技术提升的 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赏析
• (2013广东卷)27.(16分)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 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10, 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 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 高于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 率______ 产热 、减少_________ 神经-体液 调节,增加________ 散热 过____________ ,使体 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 失调 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__________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认识下 丘脑
下丘脑 调节实 例
功能
二、功能简析
• 下丘脑的功能
• 感受——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分泌—— 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调节—— 血糖、体温、渗透压调节中枢
• 传导——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感
大脑皮 层
效应器
下丘脑合成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渗透压平衡调 节中枢
3、血糖平衡调节
• 血糖平衡—— 主要通过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实现 • 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下丘脑血糖平 衡调节中枢 胰岛B细胞分 泌胰岛素 传出神经 胰岛 效应器 肾上腺髓质分 泌肾上腺素 胰岛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效应器
下丘脑 分泌 TRH等 汗腺、毛 细血管
1、体温调节
• 下丘脑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特殊的调节机制:
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2、渗透压平衡调节
• 渗透压平衡—— 主要通过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来实现 • 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反射弧
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 下丘脑控制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有哪几种方式?
小结
•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 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神经中枢
→作为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
•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双重功能
→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调节
小结
•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真题赏析
• (2013山东卷)24(9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毛细血管舒张 和汗腺分泌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 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 抗利尿激素(或 ADH) ,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 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功能) ,此时骨骼肌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P(或三磷酸腺苷)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 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______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肾上腺素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 中渗透压升 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_ 乳酸 积累过多造成 的肌肉酸痛。
真题赏析
• (2013新课标卷Ⅰ)30.(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 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胞吐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 协助扩散(运输)。 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3)脂肪细胞_______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 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 。 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合肥八中 宋晖
题型回顾
• 【典例1】(2012· 安徽高考· 部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 稳态有重要作用。 神经分泌细胞 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 • (2)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 相反 、 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______ 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 特异性受体 接受信息。 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
真题赏析
• (2013新课标卷II)30.(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 肝糖原分解 和______________ 非糖物质转化 。 的来源是____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 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 胰岛素可 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质网 和__________ 高尔基体 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_ 。
题型回顾
• 【典例2】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
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
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 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 控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认识 下丘 脑
下丘脑
调节 实例
四个 功能
一、认识下丘脑
认识下 丘脑
下丘脑 调节实 例
功能
三、调节实例
• 1、体温平衡的调节 • 2、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 3、血糖平衡的调节
1、体温调节
• 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 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反射弧
感受器
皮肤、黏 膜和内脏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传出神经
骨骼肌、 立毛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