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兽医第五章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11】2016执业兽医考试【中兽医学】新增和强调内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复习资料

【11】2016执业兽医考试【中兽医学】新增和强调内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中兽医学(分值比例15%)第一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单元细目1.阴阳五行学说2.脏腑学说与气血一、基础理论三、中药性能及方剂组成四、解表药及方剂五、清热药及方剂六、泻下药及方剂七、消导药及方剂八、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九、温里药及方剂十、祛湿药及方剂十一、理气药及方剂十二、理血药及方剂十三、收涩药及方剂3.经络4.病因1.中药性能1.辛温解表药及方剂2.辛凉解表药及方剂1.清热泻火药及方剂2.清热凉血药及方剂3.清热燥湿药及方剂1.攻下药及方剂2.涧下药及方剂1.温化寒痰药及方剂2.清化热痰药及方剂3.止咳平喘药及方剂1.祛风湿药及方剂2.利湿药及方剂3.化湿药及方剂1.活血祛淤药及方剂2.止血药及方剂1.涩肠止泻药及方剂新增要点(1)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2)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⑴五脏的生理功能⑵六腑的生理功能(3)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1)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循行路线(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⑵六淫的性质、致病特性及常见病证(1)四气五味⑵升降浮沉与归经(3)毒性(1)紫苏、细辛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桂枝汤的功效及主治(1)葛根、桑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芦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玄参、地骨皮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苦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番泻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郁李仁、蜂蜜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鸡内金、莱赧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保和丸的功效及主治(1)白前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天花粉、前胡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紫荒、白果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吴茱萸、艾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茴香散、桂心散的功效和主治(1)威灵仙、木瓜、五加皮、防己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泽泻、车前子、金钱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佩兰、白豆蔻、草豆蔻的主要功效及主治⑴香附、木香、砂仁、草果、槟榔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益母草、王不留行、赤芍、乳香、没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生化汤、通乳散的功效及主治(1)槐花、茜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肉豆蔻、石榴皮、五倍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浮小麦、金樱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⑵玉屏风散的功效及主治(1)山药、白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1)阿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1)巴戟天、补骨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1)天冬、石斛、女贞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1)决明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1)全蝎、娱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2)牵正散、镇肝熄风汤功效及主治 (1)硫黄的主要功效及主治 (2)青黛散功效及主治⑴病因病机(2)辨证施治 (1)病因病机⑵辨证施治 ⑴病因病机 ⑵辨证施治(1)病因病机⑵辨证施治 ⑴病因病机(2)辨证施治 (1)病因病机⑵辨证施治(1)病因病机 (2)辨证施治⑴病因病机(2)辨证施治(1)病因病机⑵辨证施治 ⑴病因病机 ⑵辨证施治第二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新编试题Ai 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 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一.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强调整体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家畜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
疗等各个方面。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突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就是分析患畜的症状和体征资料,辨别疾病 的证侯; 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证候),确定治则和 治法,给予相应的治疗。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四、肝与胆 (一)肝 1. 肝藏血: 2.肝主疏泄:具疏通、开泄功能: (1)精神活动;(2)
消化方面;(3)水液代谢;(4)调畅气血运行;(5) 调理冲任二脉 3.肝主筋,”其华在爪:指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4.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二)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证”与“病”、“症” 的概念及区别
1.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 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道感染、 痢疾等。
2.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 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 依据。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 “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进 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 “奇”是 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为六 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腑。

中兽医之病因机制

中兽医之病因机制

二、发病
(三)发病原理 邪气
与发病 ① 邪气盛——正不胜邪,机体发病,成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 邪之所凑,正气必虚”
② 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③ 影响着疾病的病情和病位 ④ 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恶化,向愈 ⑤ 在一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疫疠、高温、刀枪伤 、虫兽伤、中毒等。
(三)发病原理 正邪相争
可以看出,邪气即致病能力依然体现在一些异 常的功能活动和一些特殊的物质中。
二、发病
(三)发病原理 邪气
作用 ① 损害机体物质——气血精津液受损和代谢失常 ② 破坏脏腑功能——机体组织功能失常:紊乱、亢盛、衰退 ③ 损伤脏腑形质——脏腑组织器官实质破坏:形态结构破坏 ④ 改变体质类型——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趋倾向
病因 发病 病机 传变 转归
疾病 病因 概念
发病 概念
病机 概念 传变 概念 转归 概念
一、疾病的基本概念
即致病因素,也就是引起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
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指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
展与转归的机理。
疾病在机体脏腑组织经络等组织中的传移和变化
二、发病
“ 真气守于内,精神固于外,其病患安得而有之。” —— 《元亨疗马集.八邪论》
二、发病
(三)发病原理 正气
与发病 ① 正气虚,感邪而发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 邪之所凑,正气必虚”
② 决定着疾病的性质:虚证,实证 ③ 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恶化,向愈
二、发病
(三)发病原理 2 发病的外因——邪气
任务七 病因机制
1 病因病机概述 2 病因 3病机
1 病因病机概述
一、疾病的基本概念 二、发病 三、传变 四、转归

中兽医学第五章 辨证A

中兽医学第五章 辨证A


(一)寒证 一是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 二是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在 内伤阳气的同时,又感受了阴寒 邪气。 1. 寒实证 寒邪盙而正气未衰的阶段。 主证 畏寒颤抖,被毛猥立,耳 鼻寒冷,四肢厥冷,粪稀尿清, 肠鸣腹痛,或唧泻如水,口色青 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有力。 沺法 温里散寒






(四)表里辨证要点 1.病程:新病、病程短属表,久 病、病程长属里; 2.症状:发热恶寒并见属表证。 但发热不恶寒,或但恶寒不发热 属里证。 3 .口色脉象:舌苔薄白、脉浮属 表证;苔黄厚脉沉属里证。



肌表、表、表证的区别 肌表:指一身之表(包括皮毛, 腠理) 表:是相对概念,和里相对。如, 脏属表,腑属里。 表证:外感六淫侵犯机体,正气 抗邪于表而形成的证候。特点是 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2. 虚寒证 多由脏腑阳虚,机能减退所致。 主证 形寒肢冷,耳鼻俱凉,多 卧少立,食欲不振,粪便稀软, 完谷不化,或见浮肿,口流清涎, 口色淡白,脉迟无力。 沺法 益气助阳。



(二)热 证 《元亨疗马集· 八证论》说:“夫 热者,暑也,阳胜其阴也。”故 热证就是“阳胜其阴”,或阳盙, 或阴虚,或阳盙阴虚同时存在。 引起热证的病因也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外感风热,或内伤火毒; 二是久病阴虚,或在阴虚的同时, 又感受热邪。




3. 里虚证 本证多因劳役过度,饮喂不足或 病后失沺,误沺,或大病久病之 后,或先天不足所致。 主证: 精神不振,毛焦肷吊,倦 怠喜卧,心悸气短,喘息无力, 食少纳呆,粪稀便溏,口色淡白, 舌质如绵,脉象沉细无力。 里虚 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 种。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兽医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

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

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利用针灸、中药等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等专业。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理论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兽医学的概念、发展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兽医学的概念;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中兽医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中兽医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绪论单元测试1.《中兽医学》基本特点是()A:天人合一B:认知过程C:辨证论治D:整体观念答案:CD2.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环境的变化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体的生理功能。

()A:错B:对答案:A3.中兽医认识疾病,首先着眼于整体,重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A:错B:对答案:B4.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A:阴阳五行学说B:辨证论治C:脏腑经络D:整体观念答案:BD5.中兽医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

()A:错B:对答案:B2.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A:对B:错答案:A3.相乘的实质反克、相侮的实质是相克太过。

()A:对B:错答案:B4.五行中的相生与相克均属于正常现象。

()A:错B:对答案:B5.对于阴阳偏胜偏衰的症状,可采取“补不足,泻有余”之法,使之平衡。

()A:对B:错答案:A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A:对B:错答案:A7.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有条件的B:绝对的C:单方面的D:量变的答案:A8.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

A:木B:土C:火D:金答案:D9.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属()。

A:木B:火C:土D:水答案:C10.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曲直B:从革C:炎上D:稼穑答案:A第二章测试1.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与制约的关系,六腑之间存在着承接合作的关系,脏腑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五脏与肢体官窍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A:归属开窍B:相克相生C:表里相合D:里应外合答案:AC2.五脏是以藏为主,六腑是以通为用。

()A:错B:对答案:B3.中兽医中,心的生理功能有()。

中兽医各章要点

中兽医各章要点
中兽医学习题
绪论
习题要点:
(1)爼词解释: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2)简答题:中曽医学的基本特点;
(3)问答:举例说明中曽医学发展史中4个主要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代表性著作、人物和
事件等。
第一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习题要点:
(1)冬词解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生克制化:
(2)解答题: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相互关系;
第十章常用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和解方
习题要点:
(1)简答题:解表药分为哪两类,各类代表性药物务有哪些?
(2)问答题: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小柴胡汤、逍遥散各方的组成、功 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清热药与清热方
习题要点:
(1)简答题:根据作用和性质分类,淸热药分为哪些类?代表性的各类淸热药各有哪些?
第十二节平肝药与平肝方
习题要点:
(1)简答题:平肝药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性的药物有哪些?
(2)问答题:千金散、决明散、镇肝息风汤等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第十三节安神开窍药与安神与开窍方
习题要点:
(1)简答题:安神与开窍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性的药物有哪些?
(2)问答题:朱砂散、通关散、镇心散等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2)问答题: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蒲公英散、郁金散、淸瘟败毒饮、五味 消毒饮、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青蒿螫甲汤等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第三节泻下药与泻下方
习题要点:
(1)简答题:根据作用和性质分类,泻下药分为哪些类?代表性的各类泻下药冬有哪些?
(2)问答题:大承气汤、当归欢蓉汤、马价丸等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第一章基础理论【01】中兽医学:①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②特点: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③主要治疗手段:针灸、中药。

【02】阴阳的特点: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03】阴阳的相互关系:①阴阳对立。

②阴阳互根。

③阴阳消长。

④阴阳转换。

【04】相互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05】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06】阴阳转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性互换的关系。

【07】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

邪气:包括阴邪和阴邪。

【08】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09】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0】五行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11】五行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2】相乘:过度克制。

【13】相侮:反向克制。

【14】母病及子:如肝(木)病传心(火);病情较轻。

【15】子病犯母:如脾(土)病传心(火);病情较重。

【16】相乘为病:如木旺乘土;病情较重的。

【17】相侮为病:如“木侮金”;病情较轻。

五脏功能总结:【18】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主汗、开窍于舌。

【19】肺的生理功用:主气、司呼吸、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20】肝的生理功能: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

【21】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22】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23】脏腑学说包括三个方面:①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②经络。

③气血津液。

【24】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25】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与肝相表里。

【26】胃的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

【27】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与心相表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脏腑本身功能失调而产生与外感风、寒、湿、 燥、火相似的病理现象。
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
内生五因所致病证与外感五邪相似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9
1.风
(1)风邪的概念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有。
– 导致动物发病的风邪,又称为“贼风”。 – 风邪为其他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六淫之首。
流感,乙型脑炎······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30
2.疫疠致病的特点
– 发病急,相互传染,蔓延迅速,症状相似。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素问》
人疫染人,畜疫染畜,染其形似者,豕疫可 传牛,牛疫可传豕······ 《三农纪》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31
3.疫疠流行的条件
17
3.暑邪
(1)暑邪的概念
– 夏季主气,具明显季节性,独见于夏令。
(2)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暑性炎热,易致发热
伤暑···高温,脉洪(脉幅大)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8
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暑邪使腠理开泄而汗出,汗多伤津···口渴喜 饮,唇干舌燥,尿短赤。
气随液耗,气津两伤···精神倦怠,四肢无 力···扰及心神···行走如痴,神志昏迷。 ③暑多挟湿,易伤脾胃
感受暑热常同时感受湿邪···倦怠,食少,粪 稀薄。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9
4.湿邪
(1)湿邪的概念
– 湿为长夏的主气,但一年四季都有 外湿:气候或厩舍潮湿,涉水淋雨引起。 内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 外湿和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0
(2)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阳气
(1)气候反常 – 久旱涝灾 炎暑熏蒸,疫症大作。 《元亨疗马集》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32
(2)环境卫生不良 – 病死尸体、分泌物、排泄物。 已死之肉,经过村里,其气尚能相染也。 《陈敷农书》
(3)社会因素 – 战争、贫穷和动荡不安。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0
(2)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 风具有向上、向外、开泄的特性
风邪易犯上部头面和肌表; 易使腠理开泄而出汗、恶风。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1
②风性善行数变
– 病位游走不定、变化无常,症状变化较多。 风湿症:四肢交替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荨麻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2
③湿性黏滞,缠绵难退
– 粪黏滞,尿滞涩不畅 – 病程长,反复发作。
风湿症
11.03.2021
23
5.燥邪
(1)燥邪的概念
– 燥是秋季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有。
温 燥初 秋 , 燥 与 热 合 侵 外 燥 燥 邪 凉 燥深 秋 , 燥 与 寒 合 侵 内 燥阴 津 亏 虚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6
(2)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火为热极,其性炎上 – 高热口渴,不安,舌红苔黄,尿赤,脉洪数。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胃火上炎···齿龈红肿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7
②火邪易生风动血 – 劫耗阴液,筋脉失养···肝风内动
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 火灼脉络,迫血妄行···出血和发 斑
中兽医第五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
邪气 – 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正气 – 动物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
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病机 – 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
展和转归的机理。
11.03.2021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
2
内生五因
–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6
③寒性收引
– 易使腠理、经络、筋脉和肌肉等收缩挛急 – 寒则气收《素问》
寒在腠理,毛窍收缩···恶寒,发热,无汗。 寒在筋肉经络···拘急不伸,冷厥不仁。 寒在血脉,脉道不通,血流滞涩···脉紧。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 湿邪留滞脏腑,易伤脾阳,使水湿不运。 溢于皮肤···水肿 流溢胃肠···泄泻 阻遏气机···肚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1
②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 重:四肢倦怠,肢体沉重。 –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尿混浊,泻痢脓垢,带下污秽,舌苔厚腻。 湿邪致病,多先起于下部。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4
(2)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寒性阴冷,易伤阳气
外感寒邪:恶寒怕冷,皮紧毛乍。
寒邪中里:直伤脾胃,阳气受损,致肢体寒 冷,下利清谷,尿清长,口吐清涎。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5
②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 易使体内气血凝结不通 – 不通则痛
寒邪使营卫凝滞···周身疼痛 寒邪直中胃肠···肚腹疼痛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4
(2)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
①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 口鼻干燥,皮毛干枯,眼干,粪便干结,尿短
少,口干欲饮,干咳无痰。
②燥易伤肺 – 干咳无痰或少痰。
11.03.2021
第二节பைடு நூலகம்病因
25
6.火邪
(1)火邪的概念
– 火、热、温性相同,但程度不同。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温与热多由外感受;火可外感,亦可内生。 火证见热象,兼有炎上特征。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2
③风性主动
– 风症表现动摇不定 肌肉颤动,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 风胜则动《素问》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13
2.寒邪
(1)寒邪的概念
– 寒为冬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
伤 寒寒 邪 伤 于 肌 表 , 阻 遏 卫 阳 外 寒 寒 邪 中 寒寒 邪 直 中 于 里 , 伤 及 脏 腑 阳 气 内 寒机 能 衰 退 , 阳 气 不 足 , 寒 从 内 生
衄血,尿血、便血及皮下出血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8
③火邪易伤津液 – 口干舌燥,尿短少,粪便干燥,眼窝塌陷。 ④火邪易致疮痈 – 火邪侵犯血分,腐蚀血肉而发疮疡痈肿。
11.03.2021
第二节 病因
29
(二)疫疠
1.疫疠的概念 疫疠 – 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 牛瘟,猪瘟,犬温热······ 时疫 –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疫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