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胡仲承张方方何圣嘉蔡延江李建武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4期【摘要】《土壤调查与制图》是与发展农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是农业资源环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的创新性改革和探索,通过运用网络教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丰富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土壤調查;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技术【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11-0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防止土壤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整治国土,具有重要意义[1]。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与发展农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农业、土壤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是农业资源环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林牧业的发展、甚至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2,3]。
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总目标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成为当前教学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更有效地展开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内容优化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涉及土壤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发生学等课程内容,结构复杂,理论性强,在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土壤发生学、自然地理学等部分相关内容。
同时,考虑到该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地质学基础,土壤调查与制图应安排在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
近年来,土壤地理学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如3S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教学中应适当引入这些新方法介绍,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进展以拓宽视野。
因此,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以相关研究项目的形式引入课堂,鼓励引导学生在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研究进展。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指导书海南大学农学院土壤教研室2008年12月目录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 (3)实验二航片基本要素的认识与量测 (9)实验三野外成土因素的研究 (13)实验四野外踏查路线的选择和典型样块的设置 (14)实验五航片上景观要素与土壤判读 (15)实验六野外校核 (17)实验七航片判读成果图件的转绘 (18)实验八土壤图的清绘 (20)实验九土壤调查成果应用设计 (21)实验十编写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技术规程 (22)附录 (23)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I、目的要求: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各种符号把地面上地理要素按比例尺缩小于图上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是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最基本的资料,其判读又是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善于判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调查区地理情况,对预判土壤形成、布设土壤剖面点、拟定调查路线、勾绘土壤界线和整理调查资料等均有重要帮助。
故要求首先熟悉使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其次能在地形图上认识地形和各种地形景观,初步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II、物品准备:1:10000,1:25000或1:50000地形图、罗盘、三角尺、分规、坐标纸、铅笔、橡皮。
III、内容与方法:(一)判读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图名、图号、比例尺、方位、等高线、图式、出版单位和日期等。
(二)细部判读1、测定距离:制订调查计划,常需得知两点间距离。
即直尺在图上量得两点间距离,再根据该图比例尺即可求得实地距离。
2、判定高度:确定某点的高度是判读地形和描述土壤形成条件所必需的。
其方法:若所求之点K恰在等高线上,则其标高既为该点的高度;若所求之点K不在等高线上,则要按比例求出。
如图1所示:设K位于X和Y两等高线之间,X至Y的图上距离为d,KY为d1,等高距为h,求K、Y间的高差l。
∵△XYX1∽△KYK1∴求出l值后,与已知Y等高线标高相加即得K高程。
3、判定坡度:地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利用改良方式与侵蚀的发展,也是判读地图形和描述成土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调查与制图PPT课件

评分法(参数法):
评价因素与评价标准比较,得出单项评价结 果,用指数表示; 各个指数相乘,得到最终结果 美国Stories创造: Cs = A*B*C*D*E*F Cs:生产力指数;A:剖面发育指数;B:母 质指数;C:土壤深度(厚度)指数;D:土 色和排水指数;E:pH及盐基饱和度指数;F: A1层的发育指数。 把指数乘积分级——I、II、III……
• 土地经营管理的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济效 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参评因素的抉择 是决定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
• 大农业利用方向 方式:农耕地、经果园地、林地、牧地
• 非农土地利用方向 方式:城镇用地、废弃土地、旅游地、 内陆水域、海涂
评价的考虑因素
• 适宜程度 • 生产能力(或潜力)大小 • 经济效益高低(改良前后效益增长) • ……
• 土地资源的生产性
•
多用性---因地制宜、最佳利用
•
可更新性---更新难易及效益
土地资源的自然及经济属性 是评价的理论依据
• 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潜能 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 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土地利 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 土壤及其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力及 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 编制土壤评价等级图,如地力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评价:
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 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 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 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 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
• 评价土地质量,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必须考虑科学技术水平,必须综合鉴定土 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持和耕作方法、土地平均产量
优点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四章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引言本章的注意任务是运用土壤分类理论和野外调查技术,认识调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特性,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确定相应的分类系统。
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野外测绘技术和制图原理,通过完成调查地区的各种制图任务,熟悉并掌握各类土壤草图和有关基础图件的测制过程及其编图技术,为调查地区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等提供科学资料。
第一节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引言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
因此,在土壤调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是由无数个体(单个土体)组成的复杂的群体系统,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土壤分类就是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它们反映出来的特性及彼此之间的相似和分异性,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类或归类,归纳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其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土壤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各学派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壤认识的观点不同,虽然是对同一个土壤客体,但归纳综合的原则、方法、方案也就不同。
目前还没有世界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
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俄罗斯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以及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由这一组织发展为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其中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无论是哪一种土壤分类制度,共同的识别方法程序都是通过野外景观记载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95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以G.D.史密斯为首的土壤科学家着手建立新的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系统。
这个分类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草案,在广泛征求国际同行意见,反复试用修改后,于1975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一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第04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 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 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独特的成土过程及其相 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同一土类的土壤, 成土条件、主导成土过程和主要土壤属性相同。 每一个土类均要求:①具有一定的特征土层 或其组合,如黑钙土它不仅具有腐殖质表层, 而且具有CaCO3积累的心土层。②具有一定的 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区域。③具有一定的成 土过程和物质迁移的地球化学规律。④具有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改良利用方向。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
•引 言
•
土壤分类与土壤制图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学
科分支,一方面土壤分类是土壤野外制图的基
础,一幅土壤图本身就是该区土壤分类单元的 平面分布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壤野外制
图也是发展土壤分类的基础。因此,在土壤调 查中对土壤分类给予较高重视。
土壤分析,对单个土体剖面形态描述,室内 比土评土,再经过样品化验等程序来完成的。
•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研究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才 开始。当时,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的帮助下开展了土壤调查,引进了当时美国土 壤分类——C.F.Marbut分类,建立了2000多个 土系,并出版了《中国之土壤》,对我国近代 土壤分类有启蒙作用。
• 2.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 元从上至下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 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 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现将 各级分类单元的划分依据分述如下:
• 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是土壤重 大属性的差异和土类属性共性的归纳和概 括,反映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 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重大属性的差异。如 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硅富铁 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 石和三二氧化物为主的一类土壤。把具有 这一特性的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和黄壤等)归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土纲。我 国共分12个土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下列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矿物有关:其中黑色主要是腐殖质等成分,红色主要是铁的氧化物等成分引起的,紫色与游离态的氧化锰有关,白色主要同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四种组分有关。
土壤遥感调查制图的优点:制图的速度大大加快,制图的精确度得到提高,调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费用低廉。
图例系统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优势单元图例、复合图例、组合图例、无差异图例、土相图例。
踏查路线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是:花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控制最多的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按形成类型可分为残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冲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重力堆积物、冰渍物)等土壤调查中,有些土壤性质必须在野外进行测定,否则一旦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处理就会发生改变。
请列举两例含水量、孔隙度、颜色、松紧度。
土壤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中,分析标本可分为全量分析、农化分析、物理分析三类分析标本。
阐述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研究容答:研究各地各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情况;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研究土壤的生产性能、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环境、农业生产关系;测绘编制土壤类型图有关生产图;着重开展成果应用。
【自然剖面的优缺点: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得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①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②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由于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受到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因此,土壤调查中不能在自然剖面上采集土壤理化分析样品,只能作为参考剖面。
【比样标本采集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自上而下在分层在典型部位切取保持自然结构的小土块,纸盒格子可按照实际剖面数调整,然后分层装填土块。
若用塑料盒子,可按照剖面层次和厚度,将盒子装满,即不受盒子分格限制,厚的土层可装2-3格,一不留空格为原则,防止土块散落;将比样标本的盒底、盒盖上都应记录剖面编号剖面层次和深度;盒盖上记录采样地点、土壤名称、分层PH 、石灰反应、和亚铁反应,以及采样日期、调查组号和采样人等,盒子可预先粘贴白纸条,以便野外记载。
土样室分析时,剖面样品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保证每一种土壤都有供分析的典型剖面;对于面积大的土壤,应在不同的地段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分析,要考虑样点分布的均匀性;对样品面积较小、分步零散且问题比较复杂的土类,也应增加剖面样本的数量;对于过去研究较多的土类,可适当减少剖面样品的数量。
绘制实习区的土壤、地形、母质、植被断面图三.多选 1。
假如要做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a .进行土壤矿物全量分析、测定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的含量b .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组成。
c .土壤腐殖质类型。
d .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量指标项目的测定。
e 土壤微形态观测。
假如要做土壤肥力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 1.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
2.测定土壤水分、结构、机械组成、容重及沉降容重、胀缩性和可塑性。
3.测定土壤的CEC 、BSP 、pH 值。
一、名词解释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复区:在小围,两种以上不同的土壤分类单元,呈域交错分布的状况。
路线调查法:根据调查需要,按总体框架和规律而恰当选择的路线,系统布置调查观测点的中小比例尺的路线概图式的调查方法,以了解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影响土地利用诸要素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等。
典型区调查法: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样片:即指影像特征明显典型,且与实地地物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又能反映全区地物种类分布,可作为对比判读标志的那些像片。
MSS :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TM :中文名“专题制图仪。
土壤剖面:是指从土表到母质的垂直切面,它始于地表,终至母岩。
土壤 石质土 硅铁质粗骨土 硅铝质粗骨土 硅铁质黄棕壤 硅铝质黄棕壤黄褐土地形 顶部 上坡 中坡 中坡 下坡 波状平原 母质 辉绿玢岩 辉绿玢岩 第四纪红色砂岩 辉绿玢岩 第四纪红色砂岩下蜀黄土 植被断面 野生草本 针叶林 灌木 落叶乔木 落叶乔木 栽培作物主要剖面:是为了研究某个土壤类型的全面性状特征,用于确定某一土壤类型的“中心概念”而开挖的垂直断面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土体构型:土体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
诊断层:所谓“诊断层”,是用以识别土壤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障碍层: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层次。
制图综合:在地图制图者由大比例尺地形图缩编成小比例尺地图的过程中,根据地图成图后的用途和制图区域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地物舍去。
比样标本:用于比土评土的土样标本绘制土壤草图:经过对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研究综合后,在遥感图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限,从而全貌地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分布规律性和区域性特征的全过程。
平差:测量平差是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各种观测结果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测量平差的目的在于消除各观测值间的矛盾,以求得最可靠的结果和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
任何测量,只要有多余观测,就有平差的问题。
二、填空题【1.不同精度的调查,所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同,一般详细比例尺用于小型试验地等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1:1万~1:2.5万比例尺用于的土壤调查,上图单位是土种;对于县一级或中、小流域的土壤调查,所用的比例尺是1:5万--1:20万。
【2.土壤调查中应搜集的资料有哪些?【3.土壤剖面点定点到地形图上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2.研究地表、地下水的供排关系 3.搜集水文资料 4.径流特征值的搜集 5.研究潜水的供排条件6. 确定影响的强度7.观测地下潜水的性质【5.土壤剖面可分为剖面和人工剖面,人工剖面通常分为3种分别是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
【6.确定剖面点数目的因素有4个方面: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
【7.设置土壤剖面时,要考虑4条原则: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不宜在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发现母质有人为熟化等因素应重新设置剖面。
【8.由于调查目的不同,要求土壤调查中采集的土壤标本种类不同,但通常要注意采集如等3种标本:全量分析、农化分析、物理分析。
【9.假如要做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的项目是:1.进行土壤矿物全量分析、测定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的含量。
2.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组成。
3.土壤腐殖质类型。
4.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量指标项目的测定。
5.土壤微形态观测。
【10.图例的表示方法有:优势单元图例、复合图例、组合图例、无差异图例、土相图例等表示法。
【11.复区测定的方法通常有和两种方法。
【12.土壤草图修正的依据是、、和。
【13.土壤调查工作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和室总结、检查验收共4个阶段。
【14.踏查选线的原则是花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距离),控制最多的土壤类型。
三.问答题【简述地形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1)连接等高线图上要求作剖面图的两点,并将其绘制到作图区域,以此作为横坐标轴(所作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画出纵坐标轴,设置合适的垂直比例尺,通常以图中等高距作为纵轴上的刻度单位,如果垂直高差600,则以100米为一个刻度,设置6格。
(2)取点。
用刻度尺量出等高线图上所连线段与每一条等高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转绘到横轴上,读取各点相应的海拔高度值,并在坐标系中点出相应的各点。
(3)连线。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所绘的各点。
【简述土壤调查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容与方法?【土壤边界分布有哪些规律?【土壤调查报告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编写?1.总论(前言)2.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3.土壤性态综述4.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5.土壤改良利用分区6.其他【简述应用航片进行土壤调查制图的方法步骤。
【检查剖面的挖掘要注意哪些问题【插法寻找土壤界线的使用条件和具体做法如何?【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阶段要完成那些工作?【成土母质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如何区分?16.确定土壤调查工作底图比例尺时,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答:1底图的精度及要求;2根据农业用地方式,确定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