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与制图
土壤属性图与专题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

土壤属性图与专题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2022年7月目次1适用范围 (129)2制图对象和目的 (129)3制图原则与主要方法 (129)3.1数字土壤制图的原则 (129)3.2数字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 (130)4制图数据准备及要求 (131)4.1土壤制图的数据、基础资料 (131)4.2样点数据整理及处理 (131)4.3环境变量制备及质量检测 (131)5制图思路 (135)5.1土壤属性制图 (135)5.2土壤专题制图 (135)6土壤属性图与专题图制图要求 (136)6.1土壤属性制图 (136)6.2土壤专题图 (140)6.3土壤属性制图相邻区处理 (141)6.4土壤制图结果的验证评价 (141)7制图比例尺/分辨率与数据质量要求 (141)7.1制图比例尺(分辨率) (141)7.2制图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142)8专题图表达与质量要求 (143)8.1专题图编制方案设计 (143)8.2专题内容的表达 (143)8.3基础地理要素的选取和表达 (144)9制图设备与场所要求 (145)附录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 (146)1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 (146)2数字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 (146)2.1地统计学方法 (146)2.2机器学习模型 (147)2.3专家知识模型 (147)2.4确定性插值法 (148)2.5数理统计方法 (148)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的土壤属性和专题图制图工作。
统一规定了这两类制图的目的、原则、主要方法、制图思路、结果验证、成果图编制要求等。
面向有一定数字土壤制图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科研或技术人员。
2制图对象和目的本规范包括本次普查成果图中的两类图:(1)土壤属性图,即土壤理化性状图,包括土壤表层质地、pH、盐碱度、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有机/无机碳、全量中微量元素含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等;(2)土壤专题图,包括耕地质量等级图、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障碍类型图、退化土壤(盐碱化、酸化等)分布图、黑土资源分布图等专题调查评价图。
土壤资源学复习

土壤资源学(Soil Resource)绪论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及肥力的概念:土壤学家和农学家传统地把土壤定义为:“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在这一概念中重点阐述了土壤的主要功能是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所处的位置是在地球陆地表面层,它的物理状态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1938年,S.Matson根据物质循环的观点,提出土壤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圈处于其他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3、资源:1)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
2)分类:●按资源性质分类1)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2)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
●按资源用途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4、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2.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
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调查面积大小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
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①图件的准备②遥感资料的准备③调查工具的准备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气候因素研究调查内容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中,干热,离石黄土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调研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3.相关分析法B.地形因素研究调查内容㈠大地型地貌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㈡二级地貌类型1.河流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白洋淀:交接洼地研究调查的方法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C.母质研究研究内容母质类型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 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胶结物: Si 坚硬 Ca 盐酸冒泡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研究方法㈠分析资料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D.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研究内容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不对称性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㈡地下水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①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 调查方法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㈡实地调查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E. 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研究方法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调研方法1、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年度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数字土壤制图以土壤—景观模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土壤发生环境信息,采用统计学、地统计学等其他数字定量方法来模拟土壤与其发生环境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空间上扩展该关系,达到制图目的(Scull et al.,2003)。
数字化土壤图以及从中衍生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属性等信息,进而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和资源环境管理决策。
数字土壤制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
传统制图程序一般分为野外土壤草图测绘、室内底图清绘、图面整饰三个步骤,因其耗时久、耗费人力物力、精度有限等缺点,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数字化土壤制图,具有成本低廉、记载性强、更新快、效率高、精度高、制图美观等优点,已经成为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Carréet al.,2007)。
2009年,“全球土壤数字制图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该计划通过综合利用土壤学、地理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最后建立具有高分辨率的全球土壤属性的三维网格数字土壤地图(蔡玉高,2011)。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土壤制图做了大量扩展研究,试图寻找数字化土壤制图精度较高、制图效果较好的方法,其中地统计学、决策树、模糊聚类等方法都得到讨论验证,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数字制图方法。
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出现的方法主要有地统计法、模糊聚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等。
孙孝林等(2013)总结出数字化土壤制图五种理论基础:土壤发生学理论、地理学、数学,以及土壤学与地理学、地理学与数学,并对每种理论基础出现的模型、所需样本要求进行系统归纳,有效丰富了土壤数字制图的理论基础。
一、地统计学地统计学是利用原始数据和半方差函数的结构性特征,对未采样点的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它以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空间上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且其相关性与距离有关,是在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方面得到广泛研究的方法。
第六章 土壤分类

天津蓟县八仙山土壤调查报告

天津蓟县八仙山土壤调查报告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地理科学 1001姓名:***学号:********一·总论(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辖区介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3′至118°04′之间。
距离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又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距北京市区80公里、天津市区110公里、唐山市区90公里、承德市区140公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八仙山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部山区,约在北纬41°14′和东经117°30′处,北面和东面与河北省的兴隆县和遵化县相毗邻,地处燕山山脉西侧尾支;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是蓟北山林的一部分,包括八仙桌子、黑水河、太平沟林三个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现状总面积1049公顷,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八仙山主峰海拔1052米,为天津市最高峰。
(二)实习调查目的与任务土壤地理野外教学实习,主要是为了认识土壤,将室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到野外进行印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土壤地理学的进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学习土壤野外调查制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习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探索、求实的精神,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和提高专业技能。
培养我们与小组同学的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品质。
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美好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土壤地理学

绪言重点:掌握土壤及肥力的概念,掌握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土壤肥力及其概念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和一个运动、开放的系统。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土壤地理学是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分布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
研究内容①土壤发生的研究: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土壤的形成过程。
②土壤分类的研究: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入相当的分类单位,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
③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和探讨土壤在空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是土壤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内容。
④土壤调查、制图及土壤资源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土壤是一种资源,认识和利用这种资源,需要进行土壤调查,在其基础上还要进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和质量评价。
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不同土壤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预测。
⑥土壤保护的研究: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做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壤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①土壤野外调查研究方法。
②定位或半定位动态观测研究方法。
③室内分析研究方法。
④数理统计研究方法。
⑤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土壤剖析重点:掌握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掌握土壤流体物质组成及其主要诊断特性;掌握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及其特性;掌握有机质的组成及特征;掌握土壤质地、结构等主要物理性质。
土壤形态一、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发生层: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且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层次,简称土层。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划分:1、有机层(O)以已分解的和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2、腐殖质层(A)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资源的依据措施,这个过程叫土壤调查.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3.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基础图件.4.土壤草图: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图.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
7.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⑴详比例尺:1:200-5000; 适用范围是小型的农林牧实验场或村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变种.⑵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范围是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种(复区).⑶中比例尺:1:5万-20万; 适用范围是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属、亚类(复域).⑷小比例尺:<1:20万;适用范围是省级全国级和大河流流域; 制图单位是土类(复域).8.各成土因素的调研内容:⑴气候因素:①近代气候②古气候;⑵地形因素:①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②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⑶母质研究:①风化类型②形成类型③母质分类;⑷时间因素与古土壤:①由地壳变动产生的埋藏或裸露古土壤②由环境变迁产生的残余土;⑸地表水与地下水: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泉水;⑹生物因素:①植物②动物:微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动物③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滤过性生物;⑺人为因素9.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①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②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③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10.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11.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12.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图单位边界而设置的剖面.13.检查剖面: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定的剖面.14.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15.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16.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17.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18.障碍层:指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19.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2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⑴土壤剖面点设置: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通常是亚类或土属,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②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⑵.统计抽样法工作路线的设置: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2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⑴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⑵定点: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在通视条件好、实地有明显地物的地方使用;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③地物追踪法.2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⑴地表的描述①地形: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地表形态描述;②母质类型:母质名称和特征;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侵蚀的程度(强度、中度),排水状况(易、不易);④植被状况:群落植被、覆盖度、指示植被;⑤农业利用状况: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产量,在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⑵土壤剖面形态的描述:①土壤颜色(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仪);②土壤结构(三向延伸:块状、核状、粒状、碎屑状;两向延伸:柱状、棱柱状;单向延伸:片状、鳞片状);③土壤质地(沙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指感法);④土壤新生体(诊断层出现);⑤石灰反应(冒泡程度:①无泡沫,无响声:“0 ”碳酸盐含量<0.2%②无明显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0.2-3%③有微弱气泡,无响声:“++”碳酸盐含量3-6%④有强烈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6%);⑥土壤PH值;⑦其他要素2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作物的观点?举例说明①地理观点: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②作物观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态条件,特别是不同根系的生态条件要求.如一些块茎与块根作物一般要求疏松的土壤质地,以满足薯块膨大和根系呼吸的要求,而一些谷类农作物往往要求较细的土壤质地,以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水肥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作制度,有的为灌区,有的为水土保持区,有的为水稻区,这些不同的农作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地,特别是表层质地要求是不一样的.24.土壤组合制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勾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25.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6.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7.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概查的任务: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③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补测的内容;⑤若以航片为工作底图,建立航片影像的判读标志.28.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绘制土壤剖面不能沿等高线画土壤类型边界,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直角等几何图形;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褶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29.试述大比例尺野外制图的方法:以景观分异类型为参考,实地勾绘和检查制图单位界限:⑴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先概查,再详查;⑵大比例尺制图通常为1:5000—1:2.5万,调查范围是县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⑶大比例尺要求工作底图精度高,信息量大,制图单位为土种、变种或复区,要求的精度也比较高;⑷大比例尺则用交绘法、射线法、环绕法等寻找土壤边界.30.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②土壤草图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④拼图补;⑵室内分析化验;⑶.土壤图的绘制;⑷其它图件的绘制;⑸编写报告31.评土比土的意义:通过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上的评价,评价生产能力水平,以及解决用土改土的问题.32.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⑴土壤界限:①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②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③土壤边界是否闭合;⑵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33.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⑴勾画航片的工作面积:按不同航线进行排片,然后取中心片选刺像主点同时在此片上转刺周围片子的像主点,最后勾出此片的像主点与周围各片像主点的中线,所围出的面积即有效面积. ⑵意义:保证调查精度,通过查找有效面积以使各种误差不超过限度.34.遥感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①几何型特征(形状、大小、阴影、地形、误差);②光学特征(吸收能力越强,反射能力越弱);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土壤地带性基础、土壤分布规律、植被与农业利用的特点).35.试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壤调查方法和步骤: ⑴判读方法:①总体观察判读②对比分析③综合标志分析⑵步骤: ①准备工作:a.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最近拍摄的航片,至少一套);b.遥感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c.熟悉航卫片土壤土地判读标志;②野外概查与建立判读标志;③室内预判:根据判读的原则和对航片判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判读;④检查验证与调绘:在实地对已勾绘的图斑进行核对;⑤成图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理学Leabharlann 教学课件为了土壤调查及制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做到:
1)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并根据 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 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填绘大、中、小比例尺 土壤图,制作各种与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图件,如土壤肥 力图、土壤改良图、土壤质量评价图等等。
三、土壤地野外调查和研究
(一)踏勘与访问 在进行详细的野外土壤调查前,必须做路线踏
勘,以便对整个调查区内的地质、地貌、植被、土 壤、农业等有一个总的概念。在进行踏勘时可以采 用查、访结合的办法,进行调查访问,以便了解当 地有关改造自然和利用土壤方面的经验、教训。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二)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对土壤剖面形态和性状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
第三、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任意走动踩踏,以免破 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形态的描述及取样。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三)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
剖面掘好以后,就应着手进行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土 壤形态特征,一方面表现了它和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进行的物理的、化学 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判断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进而也 就能决定其农业生产特点及改良途径;同样凭借于土壤剖面 形态的研究,对每种土壤特性认识以后,才能有根据的找出 它们之间分布的界限,绘制出土壤图来。所以对土壤形态特 征的研究是土壤野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形态的主要特征有: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 壤质地、土壤结构、新生体、侵入体及层次的过渡特点等。
描述,是研究土壤形成、演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以及了解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的重要手段,为此, 就要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1.土壤剖面类型
土壤剖面一般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对照剖面)和 定界剖面。
主要剖面,或称为基本平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而设置 的,一般要求选择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剖面的深 度是自然地表向下直达母质或基岩为止。 检查剖面,是为检查、修正基本剖面所确定的土壤主要特征 的变化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它比基本剖面要浅,但数目 要多。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挖掘土壤剖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般要使剖面观察面垂直并向着太阳光线,以便 观察。在山区或林区,由于山地坡向或条件限制不可能见到 直射光线的则为例外。
第二、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 要相混,以便观察完毕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 力,特别是农田耕作区更应如此。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2)大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再制作允许的范围内,应当注意 一切可能引起突然发生变化的因素,如考虑不同的坡度、坡 向而分别设置主要土壤剖面。 在平原地区,应当考虑在不同的阶地以及微地形变化处设置 剖面。同样,在母质、植被因素发生变化之处,页应该设置 剖面。 3)其它:考虑不同的研究目的的设置剖面也往往有所不同。 在剖面位置选好以后,就开始进行剖面的挖掘,挖掘的工具 目前主要是铁铲,有些检查剖面或定界剖面可借助于土钻。 主要剖面也可以先挖到一定深度后再进行钻孔。 土壤剖面一般为1米,长为2米。其深度则视土壤情况而定, 一般为1.5——2.0米,但盐渍化土可以深到地下水为,而粗 图则较浅,一般到基岩、分化壳,通常只有几十厘米。
3)提出土壤调查总结及综合规划意见书等。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二、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土壤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工作的质 量,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制定工 作计划;根据调查性质及目的确定比例尺的大小;收集资料 与工作底图;器材、文具、生活用品的准备等。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根据生产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要求,土壤调查和制图 的任务主要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摸清整个国家的土地资源和适应经济远景 开发的要求,而进行的全国小比例尺土壤图编制的调查 工作。这项工作往往是喝大区域的土壤地理工作结合起 来进行的。
2)为了大规模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如建立大的灌 区、防护林带、盐碱土改良、海涂利用、沙丘固定与利 用、水土保持,以及流域规划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与相应 的农用土地规划。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第七章 土壤调查与制图
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土壤野 外调查和研究、土壤制图、土壤室内资料整理、航空象片在 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研究土壤的基本科学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并制图,可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 分布的规律,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地利用土壤和有效 地改造土壤。
在野外工作之前,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成土条件的 复杂程度进行初步设计,在实地调查时再根据具体条件和土 壤图的比例尺而定。 1)中、小比例尺的土壤调查:土壤主要剖面的位置一般选 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如河间平坦阶地、河谷、山坡 中部、不同剖向洪积扇的中、下部等等。至于检查剖面和定 界剖面的位置,主要根据地表条件来确定。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3)为了大面积开垦荒地,建立大型的农牧场而进行的 土壤调查和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4)为了建立林场、苗圃、果园、橡胶种植场、农、林、牧 科学实验站等特有目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及相应的农用土 地规划。
5)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控制“废水、废气、 废渣”的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地制造和推广农 业机械而进行的农业机械化规划,以及全面规划的土壤调 查。
定界剖面,是为检查和修正土壤的边界而设置的,其深 度一般低于一米或者更浅,只要能观察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它的剖面数比上述两者更多。一般采用以下比例,即主要剖 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1:2:5。
《土壤地理学》教学课件
2.土壤剖面的选择和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主要是主要剖面的选择问题。它一方 面要满足一定比例尺的工作量的要求,依土壤、自然条件的 复杂程度而定;另一方面要求每一种土壤类型均有其代表性 的主要土壤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