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_1
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是两位极为著名的军事将领。
他们的战功赫赫,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将以他们为主题,来探讨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思想和精神。
卫青,是中国汉代的一位将领,属于光武帝时期的人物。
他出身于一个武将家庭,自小就接受父亲的熏陶,爱好武艺。
后来随着他的成长,他加入了光武帝刘秀的军队,跟随其征战四方。
卫青勇猛善战,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尤其在战役中的决断力和灵活性,是其他将领无法比拟的。
有一个传说,在卫青率军攻打西域时,他的军队遇到了一只巨大的沙漠野兽,阵容壮大且凶猛。
军队的士气一度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面对这种考验,卫青却十分镇定自若,他调整了阵型,命令士兵勇敢出击,最终成功击败了野兽。
这场战役让卫青在军队中的威望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军队中备受尊敬的将领。
而霍去病,则是汉代末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的父亲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专业的训练和教育。
随着他成长,他的军事才华逐渐展露无遗,有着勇猛无畏的个性,适应力强,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的修行。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当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异常激烈,并且被认为无法解决。
但是霍去病却执着于和平,并为此迎娶了匈奴首领的女儿。
这样的举动,虽然让他在当时被人们视为不忠不义之人,但是最终确实实现了和平,并且让他成为了汉朝的名将。
,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和思想。
他们的勇猛和指挥才华,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忠诚”和“勇气”,主张忠于自己的职业,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们两人的获得的成功,是有代价的,他们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和冒险。
但是他们却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并对它们负责任,这种稳定和自信,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品质。
总的来说,的故事,不仅反映出了汉代时期的历史背景,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们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精华。
他们传承了忠诚、勇气、和稳定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开疆扩土的汉代名将卫青与霍去病

开疆扩土的汉代名将卫青与霍去病作者:暂无来源:《前进》 2020年第2期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始终起着抵御外患、消弭内乱、屏障京师的重要作用。
秦亡汉兴,匈奴再度崛起,成为北方安全的最大隐患。
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山西的北部边防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抗击匈奴的优秀将领,其中卫青、霍去病就谱写了一篇甥舅二人合力抗匈的历史佳话。
显赫的家庭背景汉代,山西的班、卫、霍、冯四大家族地位显赫,因为这几个家族都与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卫、霍两家更是如此。
首先是卫氏家族,其代表人物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
卫子夫,汉景帝年间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出身寒微,母亲卫媪,为平阳侯家僮。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子夫以平阳公主家歌女得幸入宫,后因生太子刘据有功被册封为皇后。
卫子夫除了有同胞一兄二姐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那就是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他是卫子夫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与郑季所生。
年少时,卫青与其生父郑季一起过活,但郑家的儿子并未将卫青以兄弟相处,而是将他当成奴仆一样虐待。
稍长后,卫青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卫子夫封后,汉武帝便将其弟卫青提拔为建章监,加侍中。
从此,卫青跟随皇帝左右,后又成为太中大夫,足见其才干深得汉武帝信任,这也为他后来七征匈奴、任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打下良好基础。
正是因为卫子夫、卫青的煊赫身份,卫氏一门得以荣光无限。
可以说,从卫子夫得宠到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后卫氏灭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卫氏家族无论是权力还是荣誉均达到顶峰。
卫氏家族没落后,继而兴起的是霍氏家族。
卫、霍虽为二姓,但实为一体。
尽管说,霍氏一门的兴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霍家子弟自身的努力和勤勉,但卫子夫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尤其像霍光和霍去病,正是由于卫子夫的扶持,才得以借力迅速跻身汉王室的高层。
那么,卫、霍两家又是什么关系呢?卫子夫共有同胞四兄妹。
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霍去病的爱国故事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西汉抗击匈一奴一的著名将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
在卫青的影响下,霍去病自幼就勤奋好学,擅长射箭、骑马、击刺等,从小一便向往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成为和舅舅卫青一样居功至伟的大将军,报效国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漠南之战打响。
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主动向武帝请战,跟随卫青出征定襄。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剽姚校尉”,统领八百名骑兵。
霍去病从这时便开始崭露头角,并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
他率领八百骑兵,纵马驰骋在茫茫大漠,一路远程奔袭数百里,孤军深入匈一奴一腹地。
黄昏时分,霍去病发现了匈一奴一人的营地,他当即带领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杀敌两千多人,活捉匈一奴一单于的两个叔父。
首战告捷,霍去病和部下全身而退。
这次战斗令霍去病脱颖而出,汉武帝因此对他赏识有加,立即封他为“冠军侯”,以表彰他的勇一猛果敢,功冠三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河西大战爆发。
汉武帝发动了第六次北伐匈一奴一的战争。
这次,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率一精一锐骑兵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一奴一。
十九岁的霍去病不负众望,带着他的铁甲骑兵在千里大漠里长途奔袭,六天转战匈一奴一五部落,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霍去病在皋兰山激战匈一奴一,并斩杀匈一奴一二王,活捉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和都尉等,歼敌近九千人,并且缴获了匈一奴一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汉军大获全胜,武帝闻讯喜出望外,决定乘胜追击,收复河西。
霍去病一鼓作气,收复了河西平原。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是威震四方,令匈一奴一人闻风丧胆。
两场河西大战后,浑邪王听说因自己战败,单于要处置他,于是率众投降汉朝。
汉武帝怕匈一奴一人以诈降方式袭击边郡,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
霍去病率领一万汉军轻装简从渡过了黄河。
正在营帐中坐立不安的浑邪王听到霍去病已经快到营地,慌忙带领手下部将列队出迎。
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的初次出征应该说是极其幸运的,那个时代限于通讯和侦察技术的落后,汉军和匈奴军大多是维持一种运动中的接触战,由于匈奴是实行军民一体的结构体系,民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很难说汉军搜索到的就是匈奴的正规部队(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正规部队),应该就是一般的牧民吧。战争一开始就维持一种消耗战的模式,往往是匈奴入侵,在边境掳掠一番退回草原,然后汉军分兵进入草原搜索,有时徒劳无获,有时少有斩获,有时甚至损失惨重。卫青第一次出征就个人来说是幸运的,但这次征伐整体上是失败的。其结果如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匈奴生得广,广道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四万铁骑仅剩下两万三千,可以说损失惨重,这因为如此,卫青的微不足道的胜利在此时是如此的突出,为其赢得了第一个爵位--关内侯。
一代雄主刘彻即位,后世溢号孝武帝。武帝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在是个毁誉参半的争议性人物,这方面暂且不提了。汉与匈奴和平的破裂缘于一次失败的伏击,汉朝于马邑城伏兵30万引诱匈奴军臣单于,只可惜老天注定匈奴不该亡于此时,单于于半路捉到一个雁门尉史,一阵拷打问到了伏兵的实情,连忙引兵北还,一场大规模的伏击战还没开始就戏剧性的结束了,双方都白白辛苦了一趟,唯一的受益者就是那个雁门尉史,单于封他个天王,因祸得福成就一番富贵,可惜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恶名。自此,汉与匈奴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是年为元光二年,公元前134年。五年后的元光六年,即公元前130年,卫青第一次踏上了征伐匈奴的漫漫长路。
匈奴的报复是迅速而又残酷的,"其冬,匈奴数千人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又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将军安国。安国时千余骑亦且尽,会燕救之,至,匈奴乃去,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对付这样飘忽不定的敌人,年轻的大汉帝国还是办法不多,但卫青作为幸运儿却有了第二次讨伐匈奴的机会,这一年对于卫氏家族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因为卫子夫成功的为汉武帝生下了太子刘据,并通过巫蛊案将陈皇后废掉,把卫子夫立为皇后,卫青的外戚地位更稳固了,但这日后却日益成为影响他名声的包袱,平心而论,卫青的前两次战功有运气成分,封侯也有武帝偏爱的因素,此时封侯对于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有影响的,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卫青的整体的评价,这或许也是卫青本人所未能预料到的。卫青的二次出征是和李息兵分两路,卫青出雁门关,李息出代郡。卫青又一次捕捉到了匈奴的踪迹,此战斩首虏数千。于是有了第三次征伐,"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卫青连续三次胜利虽然杀戮的敌人数量不多,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摸索总结出了讨伐匈奴的一些作战方式,或许卫青幼时的放牧经历对其在草原中寻觅敌人的踪迹不无裨益,否则无法解释为何连续三次都能在茫茫草原中觅得匈奴人的踪迹,这在当时的条件来看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二是夺得黄河以南的朔方地,修建了朔方城,作为从西方打击匈奴的又一个基地。可以说,卫青此战为汉朝此后的一系列胜利打下了根基。
卫青与霍去病汉朝的战争英雄

卫青与霍去病汉朝的战争英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在这个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位备受赞誉的战争英雄。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对汉朝的贡献使他们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本文将从他们的背景、战绩和影响等方面介绍这两位战争英雄。
一、卫青的背景及事迹卫青,字文则,是汉朝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
他出生于南阳,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
卫青的家庭对他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他自幼聪明好学、机智勇敢,对于军事战略也有独到的见解。
卫青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战役并且表现出色。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对抗匈奴的战争。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一直不和,两者经常发生激烈的战斗。
卫青在匈奴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多次击败了匈奴的进攻。
除了勇敢的战斗精神,卫青还以谋略著称。
在战役中,他总能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决策取胜的关键。
他熟悉地理环境,善于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战术布阵,以保证军队的胜利。
二、霍去病的背景及事迹霍去病,字文则,是汉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战争英雄。
他生于匈奴贵族家庭,与卫青不同,他的成长环境并不富足。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霍去病年轻时被选入汉朝的王府,接受严格的军校教育。
他学习刻苦,练就了卓越的马术和射箭技巧。
他还学习了医术,懂得如何治疗和护理伤员。
这些才能为他日后的军事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去病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担任过骑兵指挥官,并且多次率领军队击溃匈奴的进攻。
他优秀的指挥才能和对战争形势的洞察力使他成为了汉朝的战略家。
三、卫青与霍去病的贡献与影响卫青与霍去病的战争英勇事迹为汉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战争胜利保卫了汉朝的安全。
匈奴是汉朝的重要威胁,他们经常采取侵略行动,卫青和霍去病的战争胜利,使汉朝能够稳定发展。
其次,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之后的将领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在作战中展示的创新战略为后来的军事战术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他们的事迹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卫青与霍去病汉武帝的两位无敌将军

卫青与霍去病汉武帝的两位无敌将军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位备受尊敬的无敌将军。
他们的勇武和智谋为汉朝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重点讨论卫青和霍去病的个人经历、军事才能和对汉朝的影响。
卫青,字千秋,西汉初年著名将领。
卫青出身于世家世家,其父卫宁是汉朝将领,为人忠诚正直。
卫青年少时勇猛异常,并且极具军事天赋。
他以出色的武艺和军事指挥才能成为汉武帝豢养的勇猛将领。
卫青积极参与对匈奴的战争,多次建立战功,逐渐被汉武帝看重。
霍去病,字正千里,也是西汉时期的名将。
霍去病出身军人世家,其父霍光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
霍去病年少时骁勇善战,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名声大噪。
他先后在西域、南越等地进行战争并获得重大胜利,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卫青和霍去病都以勇猛善战的形象为人所熟知。
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以出色的战术和勇敢的作战风格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
他率领部队在平定匈奴叛乱时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被封为卫公。
霍去病在西域出征时征服了众多敌人,扩大了汉朝的版图,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
他的军事才能和出众的领导能力使他成为汉武帝重要的幕僚和谋士之一。
除了勇武之外,卫青和霍去病也是善于运筹帷幄的将领。
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战术。
卫青通过分割匈奴的部落并与之联姻,策划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削弱匈奴的力量。
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他还采取了威慑和进攻并行的战略,使匈奴无法有效突围。
霍去病则通过勘探地理情况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在西域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
他深入西域地区研究并了解敌人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最终成功攻克了敌人的据点。
卫青和霍去病的战术和战略指导奠定了他们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卫青和霍去病的影响远不止战争。
他们的战绩不仅提高了汉朝的国家威望,还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卫青和霍去病的出众才能成为了后来无数将领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勇武和智慧给了后代仰慕者不胜的启迪,成为了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军事英雄。
有关爱国的作文题目 卫青霍去病

有关爱国的作文题目卫青霍去病篇一《卫青霍去病:古代的爱国“超级英雄”》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在汉朝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就像现在超级英雄一样酷炫。
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出身那叫一个低微。
但他可没被这出身给困住,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一旦有了机会就开始发芽茁壮成长。
卫青打起仗来相当厉害,我记得以前看一个纪录片,讲他打匈奴的事儿。
那战场上黄沙漫天,卫青穿着盔甲,眼神坚定得很。
他带领着士兵们像利箭一样冲向匈奴的阵营。
他那个战术呀,现在想起来都佩服。
他不是瞎冲莽撞,而是特别有谋略。
他把军队分成好多部分,有的假装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然后另外的队伍就悄悄绕到后面去,来个突然袭击。
匈奴被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来不及抵抗。
就这一场仗,把匈奴打得很久都不敢再轻易进犯汉朝边境。
那些边境的老百姓呀,可算是松了口气。
以前总是担心匈奴来抢东西,杀百姓,这下能安心过日子了。
卫青这就是爱国呀,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保卫国家和百姓。
霍去病呢,更是个厉害角色。
他特别年轻就上了战场,那股子冲劲就像刚出山的小老虎一样。
他经常带着部队长途奔袭,速度快得惊人。
有一回,他追击匈奴,那可是一路狂飙。
他的士兵都骑着马,马蹄扬起大片的尘土。
他就像能预知匈奴行踪一样,带着人马在大草原上驰骋。
士兵们都很相信他,他也是饿了就和士兵一起吃干粮,渴了就喝生水。
没有一点将军的架子。
他深入匈奴的地盘,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把汉朝丢失的那些地盘又给抢回来不少。
边境的百姓可高兴了,都把霍去病当成保护神。
卫青和霍去病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向匈奴表明,汉朝不是好惹的,咱们汉朝人要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们就是爱国情怀的“代言人”,真不愧是咱汉朝的大英雄啊。
篇二《卫青霍去病:大汉的“护国利器”》卫青和霍去病,这俩名字在大汉那可跟保命符似的。
咱先说说卫青。
卫青刚开始在公主家当骑奴的时候,恐怕谁也没想到他后来能成为那么厉害的将军。
他呀,天生就是打仗那块料。
就好比我认识一个朋友,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没想到唱歌超级好听。
卫青霍去病传

《卫青霍去病传》卫青字仲卿。
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
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
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青有同母兄卫长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
卫媪长女君孺,次女少儿,次女则子夫。
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
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青尝从人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无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
皇后,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
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
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
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
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之,故得不死。
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
及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
君孺为太仆公孙贺妻。
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
公孙敖由此益显。
子夫为夫人。
青为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青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
贺亦无功。
唯青赐爵关内侯。
是后匈奴仍侵犯边。
语在匈奴传。
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
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
青斩首虏数千。
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馀万,走白羊、楼烦王。
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
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青校尉苏建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
使建筑朔方城。
上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
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诗不云乎?‘薄伐猃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
汉武帝得到捷报,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宣布卫青为大将军,连他的三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也封为侯。
卫青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
我那三个孩子还都是娃娃,什么事都没干过。
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立功呢!”
汉武帝经他一提醒,就封了卫青部下的七名将军为侯。
第二年,匈奴又来进攻。
汉武帝又派卫青率领六个将军和大队人马去对付匈奴。
卫青有一个外甥,叫霍去病,那时候才十八岁,非常勇敢,又会骑马射箭,这次也跟着卫青一道去打匈奴。
匈奴听到汉军大批人马来进攻,立即往后逃走。
卫青派四路人马分头去追赶匈奴部队,一定要把匈奴主力打败。
卫青自己坐镇大营,
等候消息。
到了晚上,四路兵马都回来了,没有找到匈奴主力,有的杀了几百个兵士,有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有找到,空着手回来了。
霍去病
霍去病还是第一次出来打仗的小伙子,才做了个校尉。
他带领了八百名壮士,组成一个小队,去找匈奴部队。
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