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2015•扬州)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A.B.C.D.2、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A.看不到不透明体后的物体B.日食和月食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人的身影早晚长,中午短3、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C.三棱镜分解白光D.在平面镜前看到自己的像4、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其中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和月亮B.太阳、月亮、火把C.只有太阳D.太阳和点燃的火把5、一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镜面跟水平方向成θ角.镜不动,S 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即OS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平移,此时光源的像S’的速度为vl;当光源S不动,平面镜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即OS连线方向)向光源S平移,此时光源的像S’的移动速度为v2,则()A.v1=2vsinθ, v2=2vsinθB.v l=v, v2=vC.vl =v, v2= 2vsinθD.v l=2vsinθ, v2=v6、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清晰地看到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据这个实验可推测出()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7、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通电的电灯B、燃烧的蜡烛C、萤火虫D、耀眼的玻璃幕墙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B.水中倒影C.日食形成D.小孔成像9、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阳光下人的影子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折断了10、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

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晴天的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2.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彩虹的出现C.水面折笔D.白塔在水中的倒影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照镜子B.日全食现象C.“折断”的笔D.山水倒影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5.2011年1月4日下午6点8分至23分,X射线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美丽震慑的日环食。
当发生日环食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圆环形的B.圆形的C.树叶形的D.小孔的形状6.“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7.某市中学九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春季郊游活动,下列他们欣赏到的景色,其中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8.下列是光源的是()A.闪烁的行星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C.发光的电灯D.璀璨的钻石9.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JK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是正立的C.小孔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不变2.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枪声(v声=340 m/s)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A.0.3 s B.3.0 s C.30 s D.0.03 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0×108m/s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误差是测量中出现的错误4.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dmB.人步行的速度大约1.2m/s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km/hD.人一次脉搏的时间约4s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此时()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C.看不到闪光,能听到音乐D.看到闪光,能听到音乐6.以下关于“月食”说法正确的是()A.“月食”发生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的中间B.“月食”的形成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C.“月食”发生时地球上任何地区都能直接观测到该现象D.“月食”发生时,小明用水盆也能观测“月食”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是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B.古时,人们用日晷计时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D.利用三棱镜将光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反射现象8.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薄膜上烛焰的像随蜡烛的下移而上移①薄膜上烛焰的像只可能是缩小或放大的①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①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9.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灯光下会看到物体的影子,自然界中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等天文现象,利用激光可以引导掘进机前进,假如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C.做操时更容易将队伍排直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10.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钻石D.反光的黑板11.在温度为15①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m/s,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m.12.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图所示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3sC.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D.发令枪响后,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口冒出“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2.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图中哪个物体不属于光源()A.B.C.D.3.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A.340m/s B.340km/s C.3×108m/s D.3×108km/s4.小王在参加校运动会的百米跑比赛时,观察到发令枪响的时候枪也在冒烟,小王想,裁判员该如何计时呢,请你帮忙判断A.看烟计时B.听枪声计时C.看运动员起跑计时D.都可以5.下列的光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6.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家认为:在清晨或傍晚,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戳一个小孔,人在屋外对着小孔站,屋里相对的另一面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成的是虚像B.小孔成像孔越小成像效果越好C.小孔成像解释了光不是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成的必是等大倒立的实像7.光在某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应该A.大于3×105 km/s B.等于3×105 km/sC.小于3×105 km/s D.不能确定8.在纸上剪一很小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B.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9.某天正午小伟在学校的树荫下的地面上发现了许多月牙状的光斑,这和他平时留意到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有很大不同。
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光的直线传播一、单选题1.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2.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建模法C.类比法D.放大法3.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
如李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
“地上己影”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4.在暗箱前面穿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当太阳光射入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像。
关于像的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圆形B.三角形C.长方形D.其他形状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小明在学习光现象时,便于更好理解,于是他动手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圆形小孔,然后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B.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C.像的形状是圆形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7.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利用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8.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利用了科学推理法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逐渐减小,推理知真空不能传声——利用了转换法D.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利用了类比法9.下列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①日食现象①灯光下人的影子①利用遥控器中的红外线遥控电视①匡衡凿壁偷光①小孔成像()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10.《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1 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

4.1 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1.作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天文现象﹣﹣“日环食”天文景观如图所示,于6月21日“夏至日”下午在天空上演。
在我们美丽的一八校园也能观察到。
这次日环食是21世纪有史以来发生日食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关系是()A.太阳﹣﹣地球﹣﹣月亮B.地球﹣﹣太阳﹣﹣月亮C.月亮﹣﹣太阳﹣﹣地球D.地球﹣﹣月亮﹣﹣太阳2.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属于光源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C.光年是时间单位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3.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JK4.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虚像B.太阳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实像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原理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木板上的小孔可以是三角形的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6.在甲、乙两图中()A.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B.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C.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D.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7.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A.B.C.D.8.在探究“小孔成像的高度与像距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物体AB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屏的位置,记录的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像的高度与像距有关”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像距s/cm 4.0 6.08.0像的高度h/cm 2.0 3.0 4.0A.像的高度与像距成反比B.像距变化,像的高度变化C.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D.每组数据,像距都是像的高度的2倍9.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A.光速大于声速B.光速小于声速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闪电产生的地方离我们较近10.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11.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小孔、光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孔的形状为方形,像的形状将变成方形B.只将蜡烛向右移,光屏上仍会出现清晰的像C.蜡烛向上移动,光屏上蜡烛的像也向上移动D.只将光屏向左移,光屏上的像将变暗1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B.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C.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13.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震撼上演,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 4.1 光的直线传播 (含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4.1 光的直线传播1.下列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2.关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B.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C.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D.光年是长度单位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某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同学们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老师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纯牛奶,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同学们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的结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牛奶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的形状取决于小孔的形状B.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小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D.以上说法均正确6.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空气温度为25℃)()A.0.3s B.3sC.30s D.300s7.下列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立竿见影;③雨后彩虹;④人眼看不见墙后面的物体;⑤金星凌日;⑥站在河岸边看到树木的倒影;⑦日食;⑧一叶障目,其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④⑤B.③⑥C.④⑤⑥D.③④⑧8.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B.“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烛焰的正立像B.烛焰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0.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选项中的()11.“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焰火的传播需要介质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13.在小明一篇关于“嫦娥计划”的作文中,他设想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夜晚,宇航员李明用手电筒照亮了月球上一块空地,宇航员张华随着音响播放的乐曲声在空地上翩翩起舞”.关于这两个设想,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第一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个设想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个设想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是________m/s.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角度来看,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他在地上的影子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小明同学很喜欢这两句,于是画出了诗中的情景,如图所示.同学们看了他的画,指出其中有一处违背了物理规律,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17.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精彩亮相,现场烟花在音乐中形成美丽的空间舞蹈.造型各异的璀璨烟花和清脆的烟花爆炸声,使天地交相辉映,铺展出一幅欢乐祥和的盛世图景.但人们总是先____________(选填“看到烟花”或“听到爆炸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3)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的”“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19.小宇同学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爸爸晚上开车时,打开汽车前灯,空中会出现一道直的光柱.于是,他得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进行了其他相关实验.【猜想】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并进行实验】用一个激光笔对着玻璃杯中的纯净水射去.【收集证据】在水中没有看到一条直线光柱.【提出新的问题】光在液体中为什么不是沿直线传播呢?【思考和猜想】能在空气中看到直线光柱,可能是空气中存在悬浮的尘埃将光反射到我们眼中所致,实际上光在水中还是沿直线传播的.【改进实验】在水中添加几滴________或撒些粉笔灰,作为辅助器材,再用激光笔对着玻璃杯中的水射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在水中的直线传播路径.【拓展延伸】小宇同学回忆有一次夏天下午坐爸爸的车时,发现前方地面在“晃”动,咨询老师时才知道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匀造成光在不均匀空气中不是沿直线传播.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宇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宇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小宇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推理】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光在____________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答案1~13:DDC DCA BAB ADBB14.直线传播3×10815.不是直线传播影子应位于人的身后,不能和月亮在人的同一侧16.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17.看到烟花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18.(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如图所示:(3)正比缩小倒立的19.(1)牛奶能(2)将装有酒精的盘子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3)光斑在晃动(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4)同种均匀介质。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光的直线传播一、单选题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钻石C.燃烧的火把D.萤火虫2.如图所示的世界之窗是深圳著名的旅游景点。
夜晚,世界之窗的上空常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
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深圳旅游的一张名片。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B.霓虹灯、路灯、荧光棒、月亮都是光源C.在世界之窗广场欣赏烟花表演时,我们先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后看到烟花D.由于前方有高楼遮挡,小明在家里阳台上只能看到烟花的一部分,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如图所示,小明深夜行走在寂静的街道上,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地面上的影子会()A.先短后长B.一直变短C.先长后短D.一直变长4.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光年表示光的传播速度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C.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D.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5.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经》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的是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不断缩短,烛焰的像向下移动B.只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像的形状将变为三角形C.蜡烛和小孔不动,光屏靠近小孔,烛焰的像变大D.光屏和蜡烛不动,小孔靠近蜡烛,烛焰的像变大6.夏天,在树叶茂密的大树下,地面上经常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太阳的像B.树叶的影子C.太阳的影子D.树叶影子的空隙7.有下列实例:①排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①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①晚上学习时,手挡住了灯光看不清字;①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大山隧道。
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8.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9.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A.1处B.2处C.3处D.4处二、填空题10.当学校升国旗时,你排纵队时看到自己前面一个人挡住了所有人,队就排直了,这因为光___________;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___________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卷)(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常州)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2.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B.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C.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4.(2020·郴州)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
下列关于日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而发生的B.日食的形成原理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原理相同C.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D.日食的形成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5.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C.日偏食是由于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D.队伍排列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6.2019年12月26日国内许多地区在中午12点至下午4点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直接用肉眼观测太阳是会伤眼睛的。
小华正好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落重叠的光斑(如图)。
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7.(202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手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8.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
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A.都正确B.都不正确C.甲正确,乙不正确D.甲不正确,乙正确9.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B.夏天在太阳照射下,树林中地面上的小孔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快D.中秋节晚上皓月当空,皓月不是光源.10.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拱桥“倒影”B.放大镜把字放大C.日食的形成D.汽车“后视镜”1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B.小孔钻得越小,得到的像越亮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光在同种介质中可能不沿直线传播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传播速度都会变大二、非选择题(共34分)13.(3分)(2019秋·常熟市期末)2019年12月26日,天空上演壮观的日食天象,我国全境都可以观测到日偏食。
日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是(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
在发生日偏食的时间里,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依然在地面上形成光斑,则此时的光斑(填“仍然”或“不再”)是圆形的。
14.(3分)(2019秋·常熟市期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km,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15.(4分)(2019秋·泸县期末)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能/不能)。
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16.(3分)(2020春·奉化区期中)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
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2)接着将一个开着菱形小孔(孔足够小)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一定的距离时,地面上的光斑呈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选填“亮”或“暗”)。
17.(3分)如图所示,小军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填虚像或实像)。
18.(2分)你能解释P点的青蛙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在图中作出青蛙看到的天空的范围。
19.(2分)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
20.(2分)人通过小窗囗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窗外范围.21.在观察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所示.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的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中的(填写序号)(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所以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4)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22.如图,小兰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焰的正立像D.蜡焰的倒立像(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将(填变大”“变或“不变")。
(4)晴天正午小兰走在公园的树林下,她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填“树叶间缝隙的大小不同”或“树叶缝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卷)答案(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常州)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F”字样纸板c510098632小半透明塑料①②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答案:A2.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答案:D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B.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C.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答案:C4.(2020·郴州)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
下列关于日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而发生的B.日食的形成原理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原理相同C.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D.日食的形成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答案:C5.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C.日偏食是由于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D.队伍排列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答案:C6.2019年12月26日国内许多地区在中午12点至下午4点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直接用肉眼观测太阳是会伤眼睛的。
小华正好在操场的树下,看到地上有许多形状一样大小不同错落重叠的光斑(如图)。
以下关于“光斑”的理解错误的是()A.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现象C.光斑的大小跟缝隙离地面的高度有关D.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相同答案:B7.(202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手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答案:C8.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
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A.都正确B.都不正确C.甲正确,乙不正确D.甲不正确,乙正确答案:C9.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B.夏天在太阳照射下,树林中地面上的小孔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快D.中秋节晚上皓月当空,皓月不是光源.答案:A10.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拱桥“倒影”B.放大镜把字放大C.日食的形成D.汽车“后视镜”答案:C1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B.小孔钻得越小,得到的像越亮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答案:C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光在同种介质中可能不沿直线传播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传播速度都会变大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4分)13.(3分)(2019秋·常熟市期末)2019年12月26日,天空上演壮观的日食天象,我国全境都可以观测到日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