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终极版

合集下载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绿化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绿化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建设,以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概念和意义城市绿化生态网络是指由各类绿地和生态节点组成的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

它通过涉及城市绿地、公园、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建设道路、河流和绿色走廊等人工环境,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

其次,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再者,它有助于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和形象打造。

此外,城市绿化生态网络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二、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优化策略为了有效打造城市绿化生态网络,并提高连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法规。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

同时,应积极开展绿地建设和绿化改造,提高生态节点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控。

例如,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绿化,建立起多元化的植被结构,增加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同时,要加大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非法占用和掠夺性开发,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的建设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整体效益,需要重点打造生态廊道和绿色走廊。

生态廊道的作用和意义

生态廊道的作用和意义

生态廊道的作用和意义
生态廊道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1、城市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空气和水的净化、缓和极端自然物理条件(气温、风、噪声等)、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污染物的警示等。

2、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

城市生态廊道是依循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具有明显的乡土特色。

3、城市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憩环境。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中一些小径、沿河流的景观带等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廊道更是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

4、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绿色网络,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有效地分隔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城市的无节制扩展,也强化了城乡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证了自然背景和乡村腹地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中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连接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走廊,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和物种的迁移。

一、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首先,生态廊道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人们与自然的联结感。

其次,生态廊道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气温的升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最后,生态廊道还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生物资源的断裂问题,促进各个生境之间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

首先,生态廊道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来构建。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需要兼顾生态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使其既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又能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最后,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其他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廊道建设的方法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和湿地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水源和滞洪功能,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或恢复自然植被,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再次,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绿色连接通道,使城市各个部分的绿地相互连接。

最后,还可以引入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等创新形式,丰富城市绿色空间。

四、生态廊道建设的案例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已经有一些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例如,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廊道,在城市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活动。

另外,中国的广州南沙生态廊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道等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结:生态廊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概述: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碎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与作用生态廊道是指通过连接不同的生境,形成生物多样性连续性的线性生态系统。

它能够提供野生动植物的迁移通道,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生态廊道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廊道能够将不同的生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生态廊道中的绿化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3. 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廊道中的植被能够吸收废气、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生态廊道的位置:根据城市的地形和生态环境,确定生态廊道的位置。

通常选择城市中的绿地、河道、道路绿化带等作为生态廊道的基础。

2. 考虑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生态廊道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生境相连通。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等,以保证生态廊道的连通性。

3. 设计合理的绿化植被:在生态廊道中,设计合理的绿化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以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4. 引入生态景观元素:为了提升生态廊道的美观性和吸引力,可以引入一些生态景观元素,如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5. 加强管理与维护: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需要加强对生态廊道的管理与维护。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生态廊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生态廊道 实施方案

生态廊道 实施方案

生态廊道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廊道的建设成为当今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是指一种连接两个或多个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或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通过这种通道,可以促进动植物物种的迁徙、交流和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缓或避免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物种灭绝。

因此,生态廊道的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廊道实施方案1. 选择合适的区域在进行生态廊道的规划和建设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廊道的通道畅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完整。

2.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根据选定的区域,制定详细的生态廊道规划方案,包括生态廊道的长度、宽度、连接的自然保护区和景观、生态通道的布局、生态廊道的功能定位等内容。

同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在生态廊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包括植被的恢复、水域的保护、土壤的保护等方面。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土地整治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廊道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建设生态设施为了促进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需要在生态廊道中建设相应的生态设施,包括野生动物通道、生态过街天桥、生态隧道、水域连接通道等,为动植物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减少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干扰和威胁。

5. 加强监测和管理生态廊道的建设不仅需要规划和建设阶段的努力,更需要在后期加强监测和管理,对生态廊道中的动植物进行监测和保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生态廊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结语生态廊道的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监测,促进生态廊道的健康发展,为人类和自然共同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

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于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绿道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走廊,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质。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改善、健康与休闲、社区互动和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来探讨绿道建设对城市品质的提升。

1. 生态环境改善绿道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首先,绿道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植被覆盖率,提供生态系统的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绿道建设还有利于解决城市内的雨水排放问题,起到了减缓城市排水压力、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的作用。

此外,绿道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通过吸收废气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提供更加清新的空气给城市居民。

2. 健康与休闲绿道作为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对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休闲娱乐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居民可以在这里进行散步、慢跑、自行车等各种形式的锻炼。

这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体质、缓解工作压力以及增加社交机会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接触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因此绿道的建设也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

3. 社区互动绿道建设还可以促进社区的互动与交流。

绿道通常贯穿于不同的社区,连接了不同的居民区域。

人们在绿道上散步、锻炼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周围的居民,增加社交机会。

同时,绿道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会、交流的场所,可以举办一些户外活动、市集等,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 城市形象提升绿道建设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中绿道的存在可以为城市增添一抹绿意,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绿道的建设还可以传递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展示城市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视。

同时,绿道也成为城市的地标和吸引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总结起来,绿道建设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

城市绿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

城市绿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城市中,绿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空气质量等。

而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廊道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连接不同的绿地,形成一条廊道,为动植物提供迁移、繁衍和生存的通道。

它可以是河流、湖泊、森林、草地等自然环境的延伸,也可以是人工建设的绿化带、景观廊道等。

生态廊道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态廊道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导致了许多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而生态廊道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境,使得动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迁移,繁衍和生存,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其次,生态廊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各种生态过程的支持,如水循环、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而生态廊道的存在可以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使得各种生态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最后,生态廊道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中的绿地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生态廊道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散步、观鸟、骑行等,享受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二、生态廊道设计原则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设计原则:1. 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注重连接不同的绿地,使得动植物能够在其中迁移和繁衍。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设计者可以考虑采用桥梁、通道等人工结构,或者通过保留自然景观的方式来实现。

2. 多样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注重提供多样的生境和植被类型,以满足不同物种的需求。

设计者可以考虑在生态廊道中设置湿地、森林、草地等不同的生境,同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中,生态廊道的建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策略,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城市内部和周边自然景观的绿色通道,它可以是河流、湖泊、湿地、绿地、森林等自然要素的延伸,也可以是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人工设施的延伸。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景观改善、气候调节等多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廊道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康活动,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1. 连续性:生态廊道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以便生物能够在其中移动和迁徙。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断裂和隔离现象的发生,保证生态廊道的完整性。

2. 多样性:生态廊道应具备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的植被、水体和地形等。

多样性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3. 连通性:生态廊道应与城市内部和周边的自然景观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生态廊道与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的连通性。

4. 可持续性: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包括土壤保持、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

同时,还应考虑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廊道的建设策略1. 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应优先考虑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包括湿地、森林、草原等。

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和景观质量。

2. 增加绿地和水体面积:在城市规划中,应增加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以便形成生态廊道。

绿地和水体的增加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景观质量。

3. 限制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廊道,应限制城市的扩张和土地的开发。

通过控制城市的规模和用地,可以保留足够的空间来建设生态廊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轻视,城市以及更广大地域上的绿地生态构建和绿地系统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合理的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的运行、人居环境和城市及区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修复与改善的功能,促进了生活在城市环境和更广大地域中的其他物种生物因素的运动,还深刻影响和丰富了生活在城市及相近空间内人的精神文化层次的体验。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环境;物种多样性;精神文化
城市生态廊道在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美学,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为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其自身潜力巨大,它所具有的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在不断放大,对城市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城市生态廊道是依据城市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城市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是城市生态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我国大部分城市长时间以来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以城市公园等点,面状绿地空间为主,它们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城市环境,斑块绿地对于环境的效果是明显的,但由于线性带状绿地建设薄弱,缺乏连接性的绿地的生态效应同样也是区域性的甚至是被削弱的【1】。

在绿地空间彼此分隔的情形下,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来减少斑块绿地的孤岛效应,增强其连接性,提升其生态功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城市生态廊道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由线性的绿地规划思想追溯到在应对自然灾害而发展而成的沿河流,交通线路的绿带【2】。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相应的有关城市线性绿地生态空间的理论也有所发展和相应实践,例如较早的合肥市环城公园,西安环城公园直至今年来应对城市化程度不断增加而出现的“新城”,“新区”中的线性公园空间如深圳文化公园,芜湖商务文化中心景观(图1)等。

而时至今日,城市生态廊道对于城市空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精神文化的体验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日益受到规划者,设计者的关注与应用。

图1 加拿大奥雅设计的芜湖商务文化中心景观
功能
1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的提升,给城市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绿色结构用以保护城市的人工及半自然环境,将成为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和改善的功能。

城市外部的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外部和内部的绿色屏障,有效的减轻了外部的影响,维持了城区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城市内部的林绿地系统影响了气流,增加了大气湿度,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地热环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生态廊道中的许多植物拥有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其中的林带和水生植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地下水和河流水体。

植物的净化杀菌功能同样在土壤的净化和空气中细菌的抑制起着重要作用。

(图2)廊道拥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和涵养水源功能,通过树冠截流,减少地表径流,有效的保水保土。

城市生态廊道具有一定的线性边缘特性,既要防止被城市扩张所吞噬,又要利用其边缘长的特点渗透进城市。

,对于廊道,既要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性状,又要合理规划廊道未来的生态发展,以利用廊道扩大绿地生态效应。

优化廊道结构,以凹凸的边缘甚至少量伸出臂状边缘,增加生物易达性以及廊道边缘的生态导管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通常位于城市不同基质的交接地带,是城市环境的敏感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与自身,斑块,基质的土壤,地形,植被,生物群落联系紧密,对环境影响重大,因此,若要廊道发挥好其作为生态廊道的巨大功能,对生态廊道的保护也尤为重要。

图2 北京土人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自然区域的自然廊道建设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和物种多样性的巨大作用近年来广受关注,自然廊道增强了天然的斑块,基质内部的生物因素交流,影响了更广大地域空间上的生物,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

城市不仅是人生活的环境空间,也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广大生物物种乃以生存的家园,植物的生长更替,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优良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不仅需要为城市建设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更要为城市地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和强化。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则正好解决了绿地斑块对于生物因素的“孤岛效应”,有效的提供了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手段。

城市生态廊道所提供的生态栖居和生态导管功能增强了城市内不同生境区域间的关联度,简而言之,生物个体对于不同斑块,基质的可达性更高,廊道对物种的交流,迁移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种群间基因交换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绿地之间缺乏连接性使地方种群困于孤岛而造成的种群衰退【3】。

作为为当地生物因素提供的生态走廊,城市生态廊道需要一定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易达性,才能体现其生态走廊的功能。

因此,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需要建立在对当地物种,种群,群落完整调查的基础上,保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结合多重生物因素进行合理规划,为当地物种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迢迢青槐路,相去八九坊”,“杨沟连凤阙,槐树拟洪都”,早在唐代,城市绿地路网建设就已经得到重视【4】,而今天,道路廊道作为生态廊道的形式之一,各个城市廊道迥异的风格也为城市的地域文化做下了最好的注脚,如上海淮海路法国梧桐的海派风情,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氛围。

,当今城市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不仅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市生态廊道在构成城市景观中起到良好效果,同时构成了市民的都市绿色生活轴线。

(图3)合肥环城公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串起了合肥市主城区的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琥珀潭景区、环北景区和环东景区六大景区,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步行游憩空间,如今的环城公园已成为环绕古城合肥一处不可多得的美景胜地,同时也成为提升合肥城市品位和形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生态廊道内部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不出城市便可接触自然的机会,从精神层面培养了市民保护自然的意识,为生态教育,科研提供了良好场所;也因其廊道的线性结构,避免了大面积绿心形式公园所带来的交通阻隔,社会问题和城市安全隐患。

作为市民的都市绿色生活轴线,城市生态廊道在注重生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艺术性,依据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确立风格,连接城市不同区域,提供良好的可达性,景观价值,游憩功能,从绿色的独特形式提升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品。

图3 合肥市环城公园
结语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廊道中的河流,湖泊,道路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成为了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生物,游憩,景观效应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整治和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发展中及早确立生态廊道与斑块,基质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思想将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王鹏.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中国园林,2010(3)
[2] 李开然.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 ].中国园林,2010(3)
[3]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213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