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孝亲敬老事迹材料3篇

合集下载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5篇)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5篇)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在80万人口众多的___县,取得了孝亲敬老模范称号,连日来,___同志可谓是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的知名人士,当我们和电视台的同志来到大车闸采访她时,她却说:“尊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之不过是为了以后,当我步入老年时能够自豪的说一声,做人,我一生无愧”。

多么质朴的语言啊。

那么,让中华传统美德在___河务局得以弘扬,让孝亲敬老之花在我们黄河系统开的更鲜、更艳。

___1982年同本单位滑卫学同志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有了一双儿女,膝下承欢,其乐融融,他们共同渡过了前半生当中最轻松,最舒心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噩运就向他们袭来。

愉悦的日子在___她公爹的瘫痪中嘎然而止。

在___年她年仅60岁的公爹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由于她刚结婚没几年,平日里和公爹一天到晚说不上一两句话,如今公爹病了,脾气也变了,自己能把老人侍侯好吗。

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

其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说别的就说让老人吃饭这件事就费了不少周折。

侍候老人她不怕,最让她害怕的是让公爹吃饭。

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

于是她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公爹吃饭才会顺当点。

否则稍不注意,公爹不是背过去脸不搭理她,或者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她一脸一身。

每当这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烂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爹做饭。

如此多次,当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给老人洗脸端盆也是她难迈的一道砍,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

当她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总是对她说:“清素,你把公爹当成你的亲爹就不显别扭了。

”母亲一席话,点亮心头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爹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自己多干点,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_事迹材料_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_事迹材料_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刘是xx县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一名中层干部,提起她,大家都会打心底里升起一股羡慕与崇敬之情。

结婚28年来,她在家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孝敬老人;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好榜样;在单位她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热情服务纳税人;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她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要说起具体事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讲完。

今天,我就从刘众多感人事迹中剪辑三段“孝老爱亲”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军嫂”到“警嫂”,她用真情和辛劳谱写了一曲拥军之曲和奉献之歌从相识、结婚到爱人转业,历经8年多的时间里,爱人远在四千七百里外的军营工作。

嫁给军人,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既要忍受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又要承担家庭的全部责任。

可刘首先考虑的是爱人的感受,她说:“人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兄妹,我和他相比幸福多了。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很不发达,部队和地方还不能直接通电话,两地分居的他们只能靠书信联系。

为了让爱人安心在部队工作,她常在信中劝慰爱人,不要为家里和父母分心,她会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公婆。

女儿出生后,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独自一人承担着抚育女儿的重任。

那时候,他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住在乡下。

为了慰藉老人思念儿子之心,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可爱的女儿去看望公婆,让老人怡享天伦之乐。

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要准备两份礼物,先去看望公婆,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8年里,爱人没在家过一个中秋节,每次她都会提前一星期为他寄去家乡的月饼和录有女儿唱歌的磁带,让爱人在中秋节前收到一份满载沉甸甸的爱的包裹。

1994年,爱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农村派出所工作。

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没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周末休息一说,更谈不上照顾家庭及双方父母。

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从接送上学、安排孩子的生活到辅导孩子功课,爱人都顾不上。

她特别能理解爱人的工作性质,总是毫无怨言地尽力给予支持。

节假日农村人口大量返乡过节,也是治安案件发生的高峰期。

爱人的职务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指导员,再到所长,记不清有多少个中秋、春节,爱人都留在派出所里值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3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3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3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XX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

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

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XX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

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1x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

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

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孝亲敬老个人材料(推荐五篇)

孝亲敬老个人材料(推荐五篇)

孝亲敬老个人材料(推荐五篇)第一篇:孝亲敬老个人材料孝爱善——幸福的源泉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每个人成长的一生,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育;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父母的爱心一片。

向父母尽一份孝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许多人认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人之常情,而我却认为,孝敬公婆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结婚十几年来,我一直与公婆生活在一起,同住一个屋檐,同吃一锅饭菜,资源共享,经济共担。

婆婆和我的性格一样,活泼开朗,宽厚实在,共同爱好音乐舞蹈的我俩很合得来。

每次,我只要一弹琴,公公就跟着唱乐谱,婆婆就和着节奏舞蹈。

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俩总是抢着做饭,更多的时候是在厨房一起做饭,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有时公公也在,我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任何忌讳,就像亲闺女对自己的爹娘一样,无话不谈,从没有红过脸。

亲戚朋友都夸我们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

有人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我却认为婆媳之间没什么难以沟通的。

日常生活中我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公婆闹过别扭。

今年九月婆婆因为胃病住进了医院,因爱人管理幼儿园,事务繁忙,没有空闲,我主动担当,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一下班,先回家给婆婆做饭。

婆婆胃痛不能吃硬的,我特意为她做薄薄的手擀面和软软香香的小米汤,婆婆可高兴了。

休息日我更是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能吃什么我就买什么,我怕病房中的婆婆感到生活单调,心情低落,照顾的间隙陪她一起看书,一起说笑,婆婆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她乐得合不拢嘴,见人就说:“儿媳是我的灵丹妙药啊!”有人认为“只要让父母吃饱、穿暖、居安、行便”就是尽孝了,其实,也不尽然。

老年人更需要感情上的温暖。

孝心不是一桌山珍海味的盛宴,也不是一身花团锦簇的衣冠。

是一个平常的电话,报声平安;是一次心境的交流,无所不谈;是一次举步之劳,常回家看看。

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在“孝”的天平上它们都相等。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6篇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6篇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6篇咱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强调字句精准,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能够起到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的功用,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篇1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

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

多年来,xx 用自我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持续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为老人带给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xx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向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齐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xx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

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

xx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

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

”祖母也十分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

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

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当我们书写事迹材料时需要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此人的伟业,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动笔写事迹之前,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孝老敬亲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以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整理提供的孝老爱亲事迹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宝,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进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具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一般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亲孩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相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模范。他在平庸的日子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日子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那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快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应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应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别能上床歇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夫君、相公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具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夫君、相公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和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别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服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寻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具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艳羡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夫君、相公! 李春杰的父母基本上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亲孩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那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那个亲孩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应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谈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别舒畅或有个头疼脑热的,那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大夫,挂号、取药……忙个别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日子别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别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足、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别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周围,没有一点儿嫌弃,从别说半句怨言。别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别在周围,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虽然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别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情况……但他每天依然别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别处晒晒太阳,看看喧闹,呼吸一下新奇空气……这一照应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身边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亲孩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别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今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人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妨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艳羡。 李春杰不过一具普一般通的公路人,尽管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希翼我们每一具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知道得感恩,知道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同时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庸而又平淡的日子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二 **,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乡街道村的一名一般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具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要紧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恭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那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具舒适安逸的日子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具宽松、和谐的日子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夫君、相公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祥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与夫君、相公结婚十几年来,向来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行处,就像锅和勺,没有别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那个事是两好才干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行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算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躯体也不行,慢慢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别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怀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别悦。**说:"她赋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特别疼爱那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应,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别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应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别容辞的责任,所以,她尽全力照应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夫君、相公和孩子的日子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竭力赋予满脚。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别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尽管日子拮据,逢年过节她总别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一辈子好炉子,让老人从内心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别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伙儿庭日子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适应,每个人都有情绪不行的时候,所以,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办法算是别计较。碰上别顺心的事,别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咨询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日子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应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叹不已,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只是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模范。"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如此和睦的氛围中知道得了做人的道理。**的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别仅精心照应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算是侍侯不行老人,怕老人没有一具幸福的晚年。她们尽管别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别能忘 !"、"今天孝顺父母的人,今后也会得到子女人孝顺".桃李别言,下自成蹊。在**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别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一辈子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夫君、相公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日子照料、家里的活计全基本上**一具人承担。孩子教育、治理又是一件特别艰辛的情况。**别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日子、学习的能力。经常鼓舞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并且,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适应。**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的事迹在**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基本上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三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情况,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向来和父母同住一具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如此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记忆的苦难别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生活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别能因为日子好了而不记得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么样作人,别能不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别但仅埋再内心,更重要的是降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躯体就不行,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那个时候,基本上我第一具带奶奶去医院,虽然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基本上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具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别停,忽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马上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别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寻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向来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那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说,别能和老人计较小节,恭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尽管有些话年轻人别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如此就会化解某些误会。因此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向来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并且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应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尽管都已分家过生活,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别分心,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4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4篇

孝老敬亲事迹材料4篇孝老敬亲事迹材料篇1敬重的各位教师,同学们:早上好!金秋十月,秋风送爽。

我们刚送走宏大祖国的生日,我们又将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的民族,我们从小受着感恩教育,在长辈的呵护下安康成长。

可是我们却无视了,成年人也会有许多无形的责任和压力: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孩子。

成年人也都会有苦恼:一方面在外辛苦工作,为了更好的明天打拼;一方面,又时时刻刻地牵挂着孩子。

同学们,可曾想过,在父母们孤独地看着夕阳最终一抹光线消逝在山的后面的时候,他们会默念多少次对子女的思念呢?父母对子女的爱唯恐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付出了,但又有多少子女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在父亲冷漠严峻的面庞下,隐蔽的是一颗总是无意中就被孩子刺伤的心。

我们长大了,渐渐读懂父辈们眼中的期盼。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吧!能和父母对子女的爱相媲美的可能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了。

从咿呀学语到成人成才莫非你不要感恩教师吗?感恩教师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课堂上一道坚决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这便是感恩。

下课后看到教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教师好,这也是感恩。

用一点一滴的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教师,这更是感恩。

真的,教师要的真的不多。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我们增长才智,实现幻想;感恩是一种心灵良知,它彰显了我们心灵的真善美;感恩是一种养分液,能滋润我们的生命,升华我们的灵魂;感恩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感情寄予,是我们心中的玫瑰,让我们细心去栽培,专心去呵护。

让我们时时心怀感恩,感恩生活的给与,感恩生命的多彩,感恩自然地赏赐,感恩一切的一切,让幸福和欢乐过来把我们拥抱!同学们,期中考试就要到了,我们能够做的,便是专心复习,仔细考试,用满足的分数换取长辈们脸上欣慰的笑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孝亲敬老事迹材料2.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3.孝亲敬老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唐华,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祁阳县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区主任。

唐华肢体有点残疾,但他人残志坚,孝心感人。

他父亲双眼失明,1995年因病瘫痪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

“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唐华与妻子千依百顺老人之心,每天为父亲送茶送饭,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勤剪指甲,还经常把父亲抱到院子里晒太阳。

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床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

如此年复一年,从不厌烦,尽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临终辞世。

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时心情不好发无名火,常常责骂老伴,唐华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高兴兴,岳父也不再发脾气,两口子开开心心过日子。

唐华不仅在家是位孝子,他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关爱。

他长期照顾白竹湖社区民生里小区16栋1楼71岁一级残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来他把老人当“亲娘”,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病送她去医院,空闲时陪她聊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从不懈怠。

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点发大病,唐华听到是“亲娘”的叫声,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亲娘”家,唐华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汪花果就往中医院跑,幸亏送得及时,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

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之外,他还与残联领导和新闻媒体联系,将她的困难情况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来到她家献爱心,主动捐款捐物。

唐华还组织义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全县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给老人义诊义演、理发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问金、送拐杖和轮椅等,共筹集资金7万元,慰问老人508人,慰问物品3万元。

唐华的这些义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和新闻媒体报道,XX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志愿者义工。

唐华XX年任白竹湖社区主任后,非常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动和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组建广场舞蹈队17支,小区健身队17支、老年人太极拳和太极剑队8支、门球队2支、象棋队29支,共73支文体队伍,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

相继成立了“五老”义务巡逻队、“五老”协会、社区老年人芙蓉艺术团,组织“五老”义务巡逻完成执勤任务157次,协助派出所处理群众纠纷103起,抓获xx分子80人,缴获xx资料600份;组织老年文体队伍大型演出达10场次,各类文体比赛20场次。

唐华的孝亲敬老事迹在当地受到广为传颂,今年3月17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及市、县领导亲临白竹湖社区,高度评价了社区各项建设事业和唐华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

有人问唐华:“你每天做好事图个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图群众的幸福和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满足。

”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2019孝亲敬老事迹材料(2)| 返回目录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

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

自XX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

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

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孝敬父母,任劳任怨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

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

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

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

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

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

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二、热心公益,奉献显精神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

1999年玉龙街村街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

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

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

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之增产增收。

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孝敬老人,尽献人爱之心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

”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

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XX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

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

在XX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

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

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亲敬老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19孝亲敬老事迹材料(3)| 返回目录一、孝之始1989年秋季,犹如晴天一声霹雳,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崔海宝的父亲从庙沟门沙梁集市买牛回来后,面色发白,无精打彩,随口说了声:“累的不行了!”就躺在炕上,谁知一躺就躺了八年!在这八年中,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该变卖的东西都已经买光了,小海宝和妈妈一起向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借钱,好不容易凑了2万5千元,这些钱包含了小海宝对爸爸的无限关爱和孝敬,孝敬的种子慢慢的播进了他的心田。

二、一个孝多辛苦为了给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生计,1995年,崔海宝辍学回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开始学习基本农活---耕地种田。

之后两年时间,他尝尽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耕田种地、牧羊喂猪、锄耧收割、碾场打谷、掏粪挖圈、肩挑背扛,各种农村活干遍了,一双稚嫩的手经过劳动的打磨变的厚茧丛生、粗糙无比,但他从不言苦。

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父亲的病一定会好,自己的家一定会脱贫!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给父亲治病,也要撑起家庭的重担,值得!三、学业苦乐孝为先那就是1997年,父亲多年的病痛完全治好了!全家人喜极而泣,打起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

但当时家里的债务已高达10万元之多,在父亲母亲的鼓励下,崔海宝同志还是二次返回了可爱校园,开始了新一轮出人头地的“打拼!”1998年,崔海宝同志经过三年苦读后,考取了湖北省城乡建设学校,邻居亲戚凑齐了念书的学费,他只身一人到武汉开始了新的学业。

在学校,他省吃俭用,一分钱掰开两半使用,每到寒暑两假还要打工挣钱,来填补念书费用的不足。

毕竟费用庞大,微薄的打工收入无法弥补念书费用的缺口,三年过去了还是增加了壹万多元的债务,但他为尽孝道,勤工俭学的行动却感染了当时一起就读中专的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