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孝亲敬老之星”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2023年尊老敬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23年尊老敬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尊老敬老个人先进事迹篇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尊老敬老的意义与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2023年,我国就有许多个人以自己的先进事迹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杰出的贡献。
李明,是一名来自河南农村的普通农民。
他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尊老敬老。
李明的父亲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虽然身体健康,但却因为失去了妻子而倍感孤独。
李明每到周末,就会抽出时间陪伴父亲,并且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智慧和生活经验。
而在农忙的时候,李明也会经常备好一些肉和蔬菜,亲自下厨为父亲煮饭,给他做一些小菜。
李明的孝心和尊老敬老的行为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他还经常去村里的敬老院看望那些年迈的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怀。
李明的孝老敬老行为给我们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课。
在工作岗位上,也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尊老敬老的精神。
曾宁,是一名退休教师。
退休后,她并没有过上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辅导和教育活动。
她将自己的晚年奉献给了孩子们,用心去培养人才。
与此同时,曾宁还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尊老敬老的理念,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医疗领域,也有一些医护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尊老敬老的精神。
张丽,是一名护士。
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她经常与老年患者打交道,对待每一个老人都充满了关爱与耐心。
无论是患者身体的哪个部位有问题,她总是坚持细致认真地为老人们进行治疗,用自己的精湛技术化解老人们的痛苦。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张丽不仅顾及他们的身体健康,还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她会经常陪伴老人们聊天,为他们解忧。
张丽的辛勤付出和真心关怀赢得了许多老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尊老敬老的精神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它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敬老孝老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敬老孝老之星”先进事迹材料材料一:李老师李老师是一位拥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资深教师,他教授的是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学生。
他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一直秉持着“爱心、责任、耐心”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李老师以身作则,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经常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教育场所。
他相信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在教室内得到的,因此通过这些活动,他帮助学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李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
他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公益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要,懂得关心他人。
他也经常帮助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书籍、文具和衣物等帮助,并亲自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知识。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这些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李老师以他的关心和爱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他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朋友。
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敬老孝老之星”。
材料二:张奶奶张奶奶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她一直以来都在为社区做出贡献。
她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每天早早起床为社区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并且照顾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虽然年过七旬,但张奶奶依然精力充沛,她帮助患有疾病或行动不便的邻居购买生活用品、送餐等,解决了许多老人们的实际困难。
她还关心社区的环境问题,经常组织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为社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张奶奶是一个乐于助人、真诚友善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老孝老的精神。
她的无私奉献不仅得到了邻居们的赞扬和感谢,也成为社区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对于张奶奶来说,她觉得自己应该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她说:“只要我还能为别人做些事情,我就会继续努力下去。
”张奶奶的精神代代相传,感动着人们的心灵,成为社区中的一颗闪亮之星。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范本(二篇)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范本尊敬的评选委员会:我向贵委员会推荐我身边的一位孝亲敬老的先进人物——李先生。
在这封推荐信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李先生的事迹和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李先生是我们小区里的一位退休老人,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但是他的身体和思想都非常健康。
自从我认识他以来,就一直深受他的影响和教育。
首先,李先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
他的父母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过世了,但是他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始终如一。
每年清明节,李先生都会亲自到父母的墓前扫墓,祭拜他们的灵魂。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都坚持不懈地完成这个传统仪式。
李先生还经常给父母上坟烧纸,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其次,李先生对妻子的孝顺也是备受大家敬佩的。
妻子在几年前患上了重病,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
尽管李先生已经年迈,但是他没有选择把妻子送到养老院,而是选择了自己亲自照顾她。
他每天早早起床,给妻子准备早餐和药物,然后细心地帮助她完成身体活动,同时还耐心地给她讲述一些开心的故事,以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李先生并没有因为妻子的病情和困难而气馁,而是鼓励她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动力。
这样的孝顺和爱心感动了我们小区的每一个人。
此外,李先生也是社区的模范居民。
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乐于助人。
无论是小区里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还是需要义工的社区活动,李先生总是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
他的乐观和开朗的性格也感染了周围的人,使每一个人都感到快乐和幸福。
李先生的事迹不仅仅展现了他的孝心和仁爱,更是彰显了他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的忍耐和毅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正能量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诚挚地向贵委员会推荐李先生获得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我相信,他的事迹会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们去关心和奉献社会,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
谢谢您对我的推荐的关注和审核!此致敬礼XXX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范本(二)标题:感恩孝亲,敬老先进——范文一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word范文资料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孙远新,今年52岁,现为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工作上,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生活上,他以真挚感人的实际行动续写着中国孝老爱亲的故事。
一路走来,他始终常怀着感恩之心,孝顺体贴之心。
他很低调,多次表示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的事。
社会需要正气、时代需要榜样,高校需要正能量去引导新一代青年学子。
最终他工作所在的院系还是把孙远新尊来敬老的感人事迹披露到学校媒体上。
新乡学院学子们纷纷被孙老师的所行深深打动着,在论坛上自发地为他"盖楼"祝福,祝他和老人都幸福!称他为"计信最帅的老师".孙远新的父亲于2019年8月因脑血栓突发失去了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父亲长期瘫痪在床,需日夜有人护理。
起初,他利用周六周日和每天下班的时间去医院与母亲一起照顾父亲,喂饭喂药,按摩理疗,帮助锻炼肢体,训练思维,坚持每晚回到病房,给父亲用开水烫脚,擦身洗脚,处理弄脏的被单衣裤,打扫卫生等等琐碎事务,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从未间断过。
学校道德大讲堂里,学生们问他对孝的理解是什么,他用朴素的语言回答着: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们的父母,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
我们父母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在所难免的,我们做子女的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他的父亲在脱离危险期后,护理还要处处小心,时刻要注意随着老人的性子来。
因为这样的病人大都有着情绪波动较大,极易敏感激动,喜怒无常,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全身抽搐的特点。
所以,除了有孝敬之心外,这就要求身边照顾的人还要学会很多护理的技巧。
爱老敬老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爱老敬老个人(gèrén)先进事迹材料.doc某,女,汉族,初中文凭,系区镇村2社29号社员,现在从事珠宝(zhūbǎo)销售工作。
同志是村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女同志。
在社员面前,她是干部家属,但更多是热心女儿(nǚ ér),尤其是留守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多年来,她勤劳持家,这个家既包括她的小家,又包括村这个大家(dàjiā)。
身为干部家属,她以身作那么(nà me),为大家小家做了许许多多好事,任劳任怨,并以此为乐。
在丈夫担任村主任期间,她主动承当起了所有的家务,她深知丈夫的工作压力,一个人照顾家里六人的生活起居。
为了更好照顾本大队孤寡老人,为丈夫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白天在城里上班,晚上到老人家里拉家常,常常往老人兜里塞钱,数额不是很多,但每次几十,多那么上百,一坚持就是十年。
一件平凡的事重复十年,那就是不平凡。
她总说自己是一名干部家属,有责任也有义务照顾好大家。
只有大家都过得好了,全村才好。
的事迹在村虽不能做到家喻户晓,她也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坚持做好自己。
作为干部家属中的一员,她确实担负起了一份责任,但更值得赞扬的是她的爱心和孝心。
2022年6月,住院二十天的公公逝世了,她哭得最伤心。
公公生病期间,她更无微不至地照顾,因为在她看来,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孝顺儿媳早已成为她在二社院坝里传开了的代名词。
在生活中,她坚持用爱心、孝心构筑温馨、和谐,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扬,她脸上时刻挂着微笑。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贤内助,百姓对她的丈夫多了一份尊敬和拥护,这个身边的好人,当之无愧。
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会成为一股正能量,爱老敬老的精神会继续发扬光大。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假设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症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周口市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候选人孔祥红个人申报材料

孔祥红:一片孝心感天地孔祥红,女,汉族,今年37岁,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大连乡青连行政村孔庄村人。
现在河南省淮阳中学教师阅览室工作,负责全校教师的图书、杂志的登记、借阅、整理和保存工作。
她勤劳朴实、勤勤恳恳、团结同事、积极上进、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孝敬公婆。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十几年如一日,深得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
作为孝顺媳妇,孔祥红对公婆孝顺体贴,她深知家中老人想得到的不是钱物,而是其乐融融的亲情和陪伴。
为了工作和照顾老人两不误,她特意给家里老人配备了老年手机,按时交上话费。
平时坚持做到能回家时就回到家为老人家洗洗衣物,打扫房间,做可口的饭菜;有特殊情况不能走到时就打电话问寒问暖。
她能清楚地记得家中老人的生日、口味和爱好。
每逢老人生日,她就提前买好礼物,带着孩子为老人祝寿。
让老人感到孩子亲情就在身边,从未感到寂寞,心中常存满足感。
孔祥红孝顺老人的行动是发乎内心,并非徒得虚名,她孝敬公婆的事迹可以从2016年的暑假得到证明。
这年暑假比起往年同期,天气似乎特别的热,而膝关节原本有病的婆婆又恰恰突然得了脑梗阻,导致瘫痪住院在床。
孔祥红原打算出外旅游,但是婆婆的病情牵挂着她的心,她立即取消了外出旅游的计划,全身心地在县医院伺候婆婆。
由于婆婆没有女儿,她的吃喝拉撒睡完全由孔祥红一个人负责。
病人由于瘫痪,需要喂饭,孔祥红回到家里先为婆婆做好可口的饭食,再送到医院,一口一口喂婆婆下咽,住院期间半个多月坚持如此;婆婆卧病在床,时间长了需要翻身防止皮肤出现褥疮,而婆婆身体又很重,孔祥红每天需要很费劲地为婆婆定时翻身、换洗、按摩,从来不嫌麻烦。
有几次,婆婆因为拉肚子,大便拉在裆内,床上、地面都是。
孔祥红耐心地给婆婆换衣服,揩洗大便,清洗裤子,不嫌弃脏和气味。
她的行为感动了整个病房的病友和医生、护士,没有一个不夸她是“孝顺媳妇”的,有好多都误认为她就是她婆婆的亲生女儿。
每天如此,从不嫌累,不嫌弃。
孔祥红精心伺候婆婆的事迹也感染着儿子,儿子一有空就到医院和她一起帮助照顾奶奶。
“敬老孝老之星”先进事迹材料.doc

“敬老孝老之星”先进事迹材料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敬老孝老之星先进事迹材料第二篇:孝亲敬老之星先进材料第三篇:孝亲敬老十佳之星事迹材料第四篇:河南省孝亲敬老之星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microsoft icrosoft word 文档河南省孝亲敬老之星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久病床前显孝子用孝心铸就做人风范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黄建国十几年如一日为瘫痪在床的父亲尽孝的事迹在方圆十几里,妇孺皆知,传为美谈。
四十多岁的黄建国,憨厚朴实、就像黄土高原上一杯黄土,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肄业人员,黑黑的面颊印记着他饱经风霜的艰辛人生历程。
父亲黄自芳,现年83岁,在1949年的临汾战役中担当狙击手时,多处负伤,并且右腿被截肢。
家里姊妹八个,加上父母一个十口人的大家庭,别说那时,就条件好也难养活全家。
母亲辛苦养家,那个年月里我不敢奢望家里供我上学,只读了初中就辍学回家干活,帮着母亲维持家计。
几年后他也跟同村的一个姑娘结婚了,眼看着弟弟妹妹一天天懂事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儿子。
可是时间是无情的,1999年常年哮喘的母亲张桂香也积劳成疾病倒了。
无情的病魔在蚕食着干瘦的身躯,每天只能靠流食来维持生命,虽说姊妹们多,但是都有自己的生计,生活紧吧吧的,父亲年岁大了他就经常给母亲喂食,看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不顺手,一不注意就呛着了,时常喷我一脸。
瞪怒的双眼在提示他的不满。
我只有一勺一勺慢慢 - 8 -的喂,尽量慢点。
这时他却更像个孩子。
两个月后她悄悄的离开了人间,终年七十一岁。
真是屋漏又遭连阴雨,2020年,伤残的父亲又换上了脑血栓,虽然一直积极在159医院治疗,可是天不佑人,黄自芳老人的病情并没有好转,2020年开始丧失了意识。
全身瘫痪!说的难听点就是植物人。
面对如此困境,黄建国没有倒下去,他倔强地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尽心竭力,无微不至,以自己的行动,照顾父母,倾注了全部的爱,写下了一个字孝,受到人们的称赞。
孝亲敬老之星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之星事迹材料
尊敬的评委、各位评审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真正的孝亲敬老之星——XXX。
XXX今年XX岁,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他一直秉持着“百善孝为先”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
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但他从未抱怨过,而是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每天早上,XXX总是第一个起床,为父母准备早餐。
他总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准备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饭菜。
在冬天,他会在父母房间安装取暖器,让他们感到温暖;在夏天,他则会为父母准备清凉解暑的饮品和水果。
除了在物质上照顾父母之外,XXX还在精神上关心他们。
他常常与父母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他还经常带着父母出去散步、晒太阳,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除了对父母的孝顺之外,XXX还非常关心社会上的老年人。
他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
他还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为老年人带来欢乐和愉悦。
总之,XXX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和敬老爱幼的美德。
他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认识到孝亲敬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孝道和敬老爱幼的美德。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孝亲敬老之星”候选人
先进事迹材料
久病床前显孝子用孝心铸就做人风范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黄建国十几年如一日为瘫痪在床的父亲尽孝的事迹在方圆十几里,妇孺皆知,传为美谈。
四十多岁的黄建国,憨厚朴实、就像黄土高原上一杯黄土,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肄业人员,黑黑的面颊印记着他饱经风霜的艰辛人生历程。
父亲黄自芳,现年83岁,在1949年的临汾战役中担当狙击手时,多处负伤,并且右腿被截肢。
家里姊妹八个,加上父母一个十口人的大家庭,别说那时,就条件好也难养活全家。
母亲辛苦养家,那个年月里我不敢奢望家里供我上学,只读了初中就辍学回家干活,帮着母亲维持家计。
几年后他也跟同村的一个姑娘结婚了,眼看着弟弟妹妹一天天懂事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儿子。
可是时间是无情的,1999年常年哮喘的母亲张桂香也积劳成疾病倒了。
无情的病魔在蚕食着干瘦的身躯,每天只能靠流食来维持生命,虽说姊妹们多,但是都有自己的生计,生活紧吧吧的,父亲年岁大了他就经常给母亲喂食,看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不顺手,一不注意就呛着了,时常喷我一脸。
瞪怒的双眼在提示他的不满。
我只有一勺一勺慢慢
的喂,尽量慢点。
这时他却更像个孩子。
两个月后她悄悄的离开了人间,终年七十一岁。
真是屋漏又遭连阴雨,2001年,伤残的父亲又换上了脑血栓,虽然一直积极在159医院治疗,可是天不佑人,黄自芳老人的病情并没有好转,2003年开始丧失了意识。
全身瘫痪!说的难听点就是植物人。
面对如此困境,黄建国没有倒下去,他倔强地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尽心竭力,无微不至,以自己的行动,照顾父母,倾注了全部的爱,写下了一个字“孝”,受到人们的称赞。
也许是家贫出孝子的缘故、也许是养老敬老的美德已成为他的一种本能。
自从生活日程式表上又添了新的事项内容,每天早晚为父亲脱衣穿衣,整理被褥,端屎倒尿,擦身洗衣,饮水喂饭,尽管家里贫困,还总要设法给父亲调剂好吃一点、易消化一点的。
每天要为父亲翻几次身,晒一会太阳,不管外出回家,总要先向父亲问安,身体是否舒服,是否有事,每逢赶集上会,从来未忘记为父亲买一点好吃的,而自己的孩子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邻居中有一位老人羡慕地说:“别说我不愁吃穿,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可我那比得上人家,有个三灾苦难、生疮害病,谁知道啊!”,黄建国说“咱家穷,没什么好的物质条件,只能是尽自己的一片孝心,能在老人身上积一点德,积一点善,就心满意足了”,他无华丽的语言,闪烁着大德大善的光华,十多年坚持不懈,
几千个日日夜夜,浓缩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老心还小,尤其是越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父亲黄自芳犯病初期常常表现出儿童的某些特点,挑剔,易怒,不听话,爱耍孩子脾气,有时嫌饭食不合口味,有时抱怨照顾不周,有时心事窝在肚子里不说让你猜,一不如意,就爱发脾气。
每遇到这种情形,黄建国从不嫌弃,总是笑着向父亲解释、认错。
一次,父亲嫌饭迟了,就乱摔东西,骂家里人不孝敬,把妻子端来的饭一下条翻,饭泼了一炕,可黄建国一点也不恼火,夫妻俩陪着笑脸向父亲承认自己侍候不周到,请父亲原谅,再做好饭哄父亲吃。
现在老人没有意识,总是撒屡泼尿,而黄建国总是默默忍受,从无一句怨言。
他说:“父亲从小抚养我成人也不容易,我要拿出对孩子那样的爱回报他”是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有谁又能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自己的老人呢?黄建国做到了,他就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建国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妻子儿女孝敬老人,他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你对老人不孝敬,当你老的时候谁会孝敬你呢?“羊有诡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禽畜都懂这样的道理,都能做得到,何况人呢?他的妻子每天为老人梳头、洗脚、端水送饭,家里有点好吃的总要留给父亲吃,每顿饭总要亲自端来让父亲先吃,黄建国不在家的时候,老人就由她来侍候,老人怕孤独,她就常和老人聊天,左邻右
舍,家长里短,谁家发生什么事,谁家婚娶出嫁,组里发生什么事,她都要向父亲说,孩子放学回家总要围在爷爷身边逗爷爷开心,讲个笑话,扮个鬼脸,看着围在身边的孙子,爷爷常常笑得合不拢嘴……知亲恩,善待儿女;求子顺,孝奉双亲。
在父母的影响证,孩子们常常为爷爷端水递饭,端屡倒尿,洗衣洗脚,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养成了自觉孝敬老人的习惯。
2002年7月29日晚8:00,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父亲想吃葡萄,黄自芳冒雨给父亲买水果,就在这时,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突然口水直流,瘫坐在轮椅上不省人事,“不好”。
她媳妇急忙把父亲抱在床上,随后冲出房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组里找人叫车。
当时自己心急如焚,出门忘带雨具,路上几次摔倒,又几次爬起,泪水夹带着雨水,雨水夹着血水流淌着,多年的积虑也在这一刻暴发,她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郁闷,不顾一切地向村中跑去……,在村民的帮助下,母亲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再一次得救了。
她的这颗悬着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定定神,看看医院墙上的挂钟,已是晚上10点多了,身上的摔伤隐隐作痛。
这时,她无意间向走廊的远端望去,看到儿子慌慌张张哭泣向这边跑来:“怎么,你来干什么?爸爸干啥?为什么还没来?”她不敢往下想,放下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怕啥来啥,黄建国在来的路上,不慎被摩托车摔倒,腿
部受伤,右手腕骨折。
可是了解到对方家庭困难,善良的黄自芳默默的自己承受了这一切。
现在家庭依靠父亲的伤残军人补助艰难度日,老街办事处民政所长翟永显经常视老人为父母、视民政对象为兄弟姐妹、视孤苦无丁的孩子为儿女,用唯他独有的一份侠骨柔肠,诠释着他的深深民政情怀。
他经常为黄家送去温暖、送去亲情、送去礼物,但是黄自芳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翟助理问他有何困难时,他总是憨笑着说没啥,2010年,终于在翟助理6年的劝说下,添了一份低保申请表。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些,可家中常常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谁说他们不富有呢?如果要说他们的物质物质生活,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那样的充裕,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黄建国那样,那么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计日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