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通用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
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一、孝敬父母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
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
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
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
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
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篇1XXX,男,20XX年3月出生,现在第五小学三年级二班学习,是一名孝敬长辈、乐于助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地成长起来。
到现在,他已经抱回家许多证书和奖状:成绩优胜者、课堂杰出表现奖、绘画创作表现奖、文明小使者等。
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文明诚信的好少年待人热情大方,讲文明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谈吐文明,举止沉稳,深受老师、同学以及周围人的喜爱。
他从不因为要取得好名次而弄虚作假,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用优异的成绩履行自己对老师、对家长的承诺。
有一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当老师对过答案后,他发现有一道题判错了。
诚实自律的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道题做错了,不应该拿一百分!老师高兴的夸奖了他,并把他的分数改成了95分,数学成绩由第一名变成了第二名。
下课后,有的同学问他:XXX,你这样做多傻呀!回答说: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比成绩,要珍贵好几万倍,好成绩要考努力学习去取得。
听了他的话,同学惭愧的低下了头。
还有一次,拿着一个新买的玩具,和同学小凯一起玩,那个同学没有这种玩具,非常羡慕,主动答应下次见面时给他带一个。
几天后,回家后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妈妈问他怎么又买了一个相同的玩具,他才告诉妈妈,他答应小凯送给他一个玩具,现在买好,下次见面时好送给他。
几天后的傍晚,妈妈去接放学,并告诉他晚上要和小凯一家吃饭,这时告诉妈妈需要先开车回趟家,妈妈早已经把送玩具的事情淡忘了,因此莫名其妙的问他为什么,那样走就会绕很远的路。
这才告诉妈妈,他答应送给任子楷的礼物还在家放着呢,他已经答应再见面时送给他,他不能不守信用。
最新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16篇

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16篇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16篇敬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优秀」(1)敬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大全敬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大全(篇一)家里的顶梁柱人民的好公仆---**镇**社区新住区小组长****家共有5口人,上有94岁卧床不起的婆婆,近70岁的公公。
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
丈夫是一名公安干警,长期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很少回家,时间有限。
自己平时在县政府招待所工作(服务员、临时工),同时兼任**社区新住区组长。
该同志任劳任怨,孝敬老人,维持着家庭的运转。
一九九七年老母亲去世。
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夫妻二人的肩上,特别是卧床不起的婆婆,端吃端喝,洗衣服,大小便处理等等还要伺候家中的公公。
当时孩子还小,需要人看管。
加之丈夫常在基层派出所工作。
由于时间紧,回家的次数有限,所以家庭的担子就成了她一个人的。
特别是近几年来,社区琐事繁多。
自己又干一份临时工的服务员工作,每天的时间特别紧,为了家庭及工作生活的需要,必须把每件工作干好。
家中的老奶奶现在94岁,虽说现在还能行动,但是由于年买的关系,他的眼睛都已经看不到东西,所以老奶奶的生活起居全都要考**一个人来照顾。
退休在家的公公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每天要吃大量的药,久而久之公公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也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
为了照顾全家的人,她每天早上5时多就起床,整理家务,打扫卫生。
为自己的父亲和儿子准备早餐。
为家中的老奶奶烧开水。
每天在上午7点前给她烧满一壶开水,提一桶凉水,把她使用的火炉生起来。
干完了这些家里的活就要到单位去上班。
家中的父亲今年61岁在她的照顾下生活的很快乐,父亲是北方人爱吃面食,她总能想方设法让一家人都吃得舒心。
父亲身体还算好,但也时不时的有些疾病,她总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父亲,端汤送药,服侍床褥不曾废离。
丈夫工作在基层,每个月也就在家待几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工作。
丈夫一个人在基层工作总是很辛苦,干警这个工作也很危险。
她对丈夫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让在外的丈夫时刻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尊老爱亲事迹材料(精选3篇)尊老爱亲事迹材料篇1现为郑州—局的一名普通职工。
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身有病患、年近九旬的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良知不仅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婆婆跟随她生活近二十年,年龄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多种老年病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贴身照顾。
虽然老人有6个子女,但因其他儿女不在身边,且老人不同意跟随其他子女生活,为了尊重老人的意愿,更好更方便的照顾老人,在孩子4个月时,她与丈夫义无反顾将年逾八旬、行动不便的婆婆接到自己身边。
因为孩子年幼,工作繁忙,爱人因工作性质对家庭照顾极少,加上老人性格偏执,她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20_年,老人感到腹部剧痛,她将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迅速将老人带到医院,经检查疹断为急性阑尾炎,情况紧急,医院马上安排了手术,但因婆婆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术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病发症,导致呼吸反复停止,医院一度准备放弃治疗,但她和爱人没有放弃希望,迅速安排转院,在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后的两天,婆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紧接而来的并不是病愈出院,而是出现了第二次术后并发症,因老人体态肥胖,当时又正值7月,炎热的天气导致伤口脂肪液化,不愈合,医院遂又安排了二次手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竟花费十三万元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经过近二十年共同生活的风风雨雨,原本性格偏执、多疑的婆婆渐渐地像袒护自己孩子一样袒护她,不许别人说她一句闲话,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老人也开始心疼她,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她阻止时,婆婆就说她在锻炼身体。
近二十年的相处,她与婆婆磨合相处成了真正的亲人,没有暖不热的'心窝,予人玫瑰,必手有余香。
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她就及时将婆婆送到社区诊所或医院,婆婆成了个老病号,她跟医生也成了朋友。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可供参考)

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事迹材料六篇【篇一】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我们xx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
xx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
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
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实用】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老敬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1彭露瑾,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龙村委会丫普龙村小组村民,现系丫普龙村委会副主任。
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
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
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
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大学毕业后,因为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多孩子都纷纷要求她辅导他们的英语,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需要补课的孩子家里辅导他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
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隔壁村村民孔德荣,家境困难,自身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体衰,女儿幼小,妻子为此曾多次想离家出走。
她听说此事,一边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边连忙向村小组反映,响应村民捐资捐款帮助其治病,帮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女儿从小因为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离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做饭,给父亲按摩,天气好了,就把父亲弄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1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
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天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
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
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丽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
自己亲手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
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平时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因为妈妈工作忙,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温暖;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3篇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3篇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1孙三华,1979年诞生,于20xx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一般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
婆婆狡猾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
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气可亲的女孩。
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始终很融洽。
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谐、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美好的家庭总是相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 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
丈夫从今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
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今消沉下去。
于是苦口劝导,耐烦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
”在孙三华的鼓舞劝导下,韦培琦渐渐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头,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每天红火起来了。
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落到他们的头上,20xx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四周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终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今却落下了后遗症,从今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洁的事都不能自理。
于是,她开头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始终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看,从不言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当时,孙三华既要侍侯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整理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埋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盼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洁而又现实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老爱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一: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xxxx,xx县xx街道xx村人,xxxx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xx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
xxxx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不忘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孤寡老人。
多年来,用平凡的生活音符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敬老、爱老、助老新乐章。
xxxx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勤奋上进,且对老人极为孝顺。
他担任乡福利面粉厂车间主任后工作开始繁忙,可是不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为老人铺床暖被、洗脚奉茶。
如今,事业越做越大,对父母的照顾同样无微不至,“我们也经常劝他,不用他来伺候我们,可他就是不听!”说这话时,年过花甲的二老脸上总
是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天下老人皆父母”,xxxx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朴实的话语,句句都折射着他尊老爱老的精神。
自他创办公司以来,致富不忘乡亲,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自
xxxx1年至今,他每年向临盘街道办事处敬老院及五保户捐赠“峰宇”面粉500袋(2.5万斤),对于五保户及领取面粉不方便的老年人,他就派车将面粉送到家中。
现在,仍有10余位老人享受着他点对点的照顾。
xxxx5年,临盘街道办事处新建敬老院,xxxx一次性为敬老院捐款人民币30万元,让老人们老有所住。
他更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经常组织员工不定期去敬老院慰问,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都要为敬老院的老人和全街道老党员、烈属、五保户、孤寡贫困老人等送去水饺粉、面条等,年均捐赠6000多公斤。
他对公司员工父母关心备至,视若一家,每位职工的父母过生日,他都要买上祝贺礼物,派专人专程送达;每次职工回家过年,他都要为每位职工的父母带上500元现金,让老人们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这几年,xxxx还先后帮助100多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让他们有能力、有精力孝敬父母。
“能为老人们做点事是我的福气,我应该倍加珍惜!”xxxx 说的很平淡,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他放着光芒的敬老爱老的高尚思想。
xxxx用自己的行动,用一个优秀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敬老爱老的感人乐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主旋律。
篇二:敬老爱老道德模范
图为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对张厚群进行采
访
图为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对唐世喜进行采访
敬老爱老道德模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是这样说的,沙湾乡的张厚群和唐世喜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敬老爱老的事迹像一阵清风,吹进家家户户,引领农村新风尚。
5月16日,市妇联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沙湾乡政协联工委主任、乡妇女主任听闻张厚群和唐世喜的孝老事迹,赴实地进行采访。
从采访中得知,健康村10组的张厚群自嫁到婆家来以后,对公婆的照顾是无微不至。
其公公身患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并且神志不清,经常大小便失禁弄脏床单被褥,但是她毫无怨言,十多年里,始终如一的照料老人。
她的孝心感动着周围邻居,人们都说:“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
樱桃溪村4组的唐世喜,照料着家里的4位老人。
他父亲已经过世,他的母亲患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岳父年老多病,岳母和老婆更是患有糖尿病,家庭中每年的医药费支出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的大哥也瘫痪在床二十多年,赡养老人和照顾妻儿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是他没有撂挑子,毅然撑起了家庭这把伞。
即使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
村里集资修建公路他捐了3000元,村里的人都感到惊讶,他却说:“虽然我们家条件不好,但是村里的事就是我家里的事,我都会尽力而为。
”
张厚群和唐世喜的故事是新时代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鲜活教科书,我们要用爱感动更多的人敬老爱老,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篇三:敬老孝星道德模范赵有林先进事迹
三岔口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先进事迹材料
白石头村民——赵有林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普通农民赵有林连续十四年给全村老人和乡敬老院送菜的善举,感动着他周围的人。
赵有林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菜农,现年55岁,汉族人,他从念书起,就怀着一颗爱老敬老的心,对其父母及村中的老者都非常孝顺尊敬,他经常说:“孝敬老人是我们能做的,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坚持不懈,人人都能对身边的老年人关爱孝敬,全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和谐氛围。
”
今年55岁的赵有林和媳妇在家务农种菜,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挣钱维生。
赵有林种菜在当地也很有名,近年来,由于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像赵有林这样的年龄,在村里算的
上是比较“年轻”的劳动力。
他每年种五、六亩菜地之外还种些玉米、土豆、胡麻和莜麦等,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所以尽管忙,赵有林仍然把敬老当做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把自己家的菜分给老人们吃。
踏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勤劳致富,日子过的也不错。
几十年如一日,赵有林依时按侯,无偿的供给敬老院和村民食菜的需要,逢年过节,他会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拉着瓜、
菜、月饼、麻花及时的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让他们非常感动。
平时在村中,他发现老人们的困难,都主动去帮忙,帮他们解决耕地、送粪、拉土、抹房、挑水、磨面等日常生活困难。
年复一年,贵在义务坚持,充分体现了一辈子赵有林做好事的精神。
老年人都夸他是“新时代的孝子”,现实中的“活雷锋”。
赵有林常说:我不为名,不为利,只要老人们活的健健康康,能给我一个微笑,我就觉得很舒心、欣慰。
1998年夏天,白石头门前的河槽中,一辆拉沙汽车突遇疾风暴雨,两人被洪水冲走,其余三人被洪峰围困在车中,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赵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二话没说,急忙回村召集在村年轻人经过一个多小时把三人成功解救上岸,其中一人以不醒人事,赵有林急忙把他送回家,请医生给予抢救,看到苏醒过来的年轻人后赵有林激动的留
下了眼泪。
说起他总是为周边群众,特别是为乡里、村里孤寡老人送自家种的菜时,他却说“这没有什么好宣传的,我作为村里面比较“年轻”结实的人,照顾老人是理所当然的,我的父母也时常教育我们,孝敬老人天降幅啊!”村里也经常有人来找热心的他帮忙,就连他媳妇都夸他:“老赵在家里外头都是大好人。
去年,我患病的弟弟和父母在外地无法生活,他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接到家里。
现在,这么多人口在我家,
他身上的负担更重了,可他从没有半句怨言,并且对我家人都照顾的非常贴心,这让我都很感动!”
李克强总理说:“说一尺不如做一寸”。
孝敬老人也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把内心的亲和爱落到实处。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梦的基础,我们全社会团结一致,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