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下载文档收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新闻手段 2、公共新闻 3、知情权 4、 "信息沟" 5、精确新闻报道 6、 "便士报"运动 7、抽样 8、客观性原则 9、媒介素养教育 10、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析媒介的公共性。
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本题50分) 1、试述中国传媒也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传媒影响力?构成传媒影响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专业)试题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字林西报》 2.蔡和森 3.KDKA广播电台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埃菲社时哪个国家的通讯社?它的发展有何特点? 2.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
三、论述题(24分)概述中国内地电视事业的产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解释并评价"四级办电视"。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主流化效果 2.文本分析 3.舆论纸币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2.简述"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联系与区别。
六、论述题(24分)选取适当角度,结合实际谈谈大众媒体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对战争报道进行控制。
2006年人大传播题(传播史论)—新闻传播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
组织传播(几大传播之一,主要运用于公司,郭氏书上有) 2。
能指与所指(符号学的) 3。
媒介生态(经常提及报业生态,偏传媒经济)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
育明考研: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真题(史论与实务)

简述受众碎化 还有一题不记得了,想起来我会补上的 三.论述:每题 25 分 论述新闻素材的合法收集 结合议程融合理论,论述在网络中信息的发布和扩散 (给了一段关于议程设置和议程融合理论的信息) 论述是三题选做两题,我只做了前两题,后一题不太记得了 新闻传播实务 给了一段关于今年冬天天然气用气紧张的文字,包括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几家报纸的报道文 章,题目如下: 1、 以所给文字资料为线索, 为一家面向全国发型的综合性报纸写一篇深度报道的策划方案 (无 其他要求)30 分 2、根据策划方案,设定要采访的某一个人,并说明该人身份,罗列采访要提的五个问题 25 分 3、综合以上文字,撰写一篇 800 字的消息 30 分 4、为改写的消息写两个标题,一个单一标题,一个符合标题 25 分 5、结合文字写一篇 800 字的时评(时评标题 10 分,内容 40 分)
育明教育: 2010 年中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系列
新闻传播学
2010 年中国人民大学
2010 人大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印度报业托拉斯 广州日报集团 媒介审判 大众传播中的“麻醉功能说” 微内容 二.简述:每题 15 分 大众传播中的“第三人传播效果” 简述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行总结而成。 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治理理论,谈谈我们政府改革。 第一, 阐释 “治理” 的定义, 然后分段阐释 “治理理论的核心主张, 包括理论主张和政策主张” 。 第二,分析目前“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结合治理理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并结合相关的一些理论提出自己的改革措施。我们育 明考研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 4.危机应对 万一遇到自己没有碰到的问题, 特别是没有关注到的热点问题怎么办呢?其实,论述题虽 然是考察考生运用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还是在于课本知识,在于理论。因此在回答 的时候一定要紧扣理论不放松。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在 5-8 条为主。字数在 1500 左右。用时为 25-30 分钟。 (四)案例分析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案例分析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 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难度适 中。但是很容易丢分,想要得高分,比较难。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两点分析法 理论结合——》案例分析 第一,对材料所涉及的问题寻找理论依据。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关于北京公交车现行的问题,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 第一,要精确找到所考察的知识点——政策工具。然后阐述什么事政策工具,包括哪些政策工 具,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闻)新闻实务课(一)新闻采访彰武一、基本名词考1、第一手材料336 260382、“身入”与“心入”济3、采访基点正门对面4、新闻敏感院5、新闻角度48号6、新闻线索彰武7、报道思想业8、采访的临时准备同济9、采访计划辅导10、现场观察辅导11、巡回采访共12、易地采访共13、交叉采访研14、隐性采访院二、简答题彰武1、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021-2、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业3、简述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纷繁复48号4、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5、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6、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7、记者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8、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9、谈谈记者怎样去获得新闻线索?10、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11、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12、记者提问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5、新闻语言6、新闻文风7、事件性新闻8、非事件性新闻9、动态消息10、人物新闻11、视觉新闻12、目击新闻13、经验性消息14、综合消息15、述评性消息16、一事一报17、电头18、消息结构19、倒金字塔结构20、金字塔结构21、散文式结构22、新闻导语23、复合导语24、晒衣绳式导语25、直接性导语26、间接性导语27、新闻主体28、新闻背景29、新闻结尾二、简答题1、为什么强调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2、简要回答你对“新闻要短”的理解。
3、如何把新闻写活?4、简述确定新闻主题的标准。
5、简述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6、如何选好新闻主题角度?7、简述新闻选材的原则。
8、简述新闻选材的要求。
9、简述新闻结构组成的基本成分。
10、简述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
11、简述新闻语言的特色。
人大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汇总分析

考前必读书单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方汉奇、张之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外国新闻史《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传播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韦斯特、特纳著,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新闻采写《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布鲁克斯等著,范红译,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
《新闻报道与写作》,门彻著,展江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学》,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二十年考研真题(93版本)

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二十年考研真题(93版本)iCommunication 爱传播爱共享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硕士入学新闻史试题一、填空:(共16分,每空1分)1、英文《字林西报》是____年在上海创刊的。
2、谭嗣同在《湘报》上发表过____等政论文。
3、肖楚女在参加《中国青年》的编撰工作前,曾担任四川____的主编。
4、《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____。
该书出版于____年。
5、国际新闻社是范长江等人1938年_____(地点)创办的。
6、194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______》在沈阳创刊。
7、\时报--镜报公司\是美国的主要报团之一,此处的\时报\是指《____》(报名)。
8、1976年,英国的《______》(报名)是全世界第一家报道粉碎\四人帮\的报纸。
9、1922年,法国的国家广播电台,从架设在______上的发射天线,以长波定时播送广播节目,标志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
10、日本的共同通讯社的前身为1936年成立的________。
11、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成立后,先后创办了《_____》和《_____》两个机关刊物。
12_______、________是新闻事业发达的拉美国家。
13、方汉奇撰写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专著已公开出版的有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1、进奏院状;2、《大公报》(近代部分);3、《政治周报》;4、前颂华;5、工版;6、三社四边协定;7、《劳动新闻》;8、匈牙利电视台的\电视报\;三、单项选择题,下面各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择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8分)1、英国《泰晤士报》本世纪以来数易其主,1966年转入谁手。
()A、默多克B、阿斯脱C、北岩D、汤姆森2、约翰罗德里克(1914-?)是____记者。
1945-1947年间几次访问延安、采访过毛泽iCommunication 爱传播爱共享东、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1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8×5=40分)1.印度报业托拉斯2.广州日报集团3.媒介审判4.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5.微内容二、简答题(15×4=50分)1.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
2.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操作过程中的要求。
3.概述大众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
4.简述影响受众碎化的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三选二,30×2=60分)1.论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合法途径或方式获取新闻素材”。
【附两份材料】材料一: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规定,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
”材料二(大意):4月,某报记者发现某校存在替考现象。
化名为考生,与“枪手”接触,了解了不少内幕。
后写成内参,上报相关部门,将该替考团伙打掉。
11月份,记者采写了揭露性稿件,披露了整个替考相关情况。
2.用“议程融合”的相关理论,解释网上信息的传播。
材料是肖提出的“议程融合”理论。
3.材料:欧洲关于置入式行销的法律规定结合植入式营销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1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8×5=40分)1.印度报业托拉斯【分析】外国新闻史,冷门但不生僻,英美等国的新闻史已经被考滥了,第三世界国家是今后考察重点,比较简单答: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
前身是1908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
印度独立后,几家主要报纸1947年联合组建印度报业托拉斯,几年内逐步接收了路透社和附属的印度联合新闻社在印的资产和业务。
该社现在是较为独立的印度各报社组成的非盈利性合作组织,凡是购买印报托新闻稿的印度新闻媒介均可购买该社股票,但股东不分红。
人大新闻学真题汇编

传播史第一部分中国传播史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定本制度2.《知新报》3.《觉悟》副刊4.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二、论述题(共30分)1.简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出现。
(10分)2,概述中国通讯社事业的产生及发展(截止到11949年9月)。
(20分)第二部分外国传播史(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三社四边”协定2.“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3.NHK4.MSNBC二、论述题(共30分)1.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5分)2.试述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15分)新闻史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万历邸钞》2.《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3.《每周评论》4.邓拓论述题(共30分)1.试述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制颁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特点及性质。
(20分)2.简述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
(10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20分)1.《世界报》(法)(5分)2.舰队街(5分)3.《今日美国报》(5分)4.魏德迈(5分)论述题(30分)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报业进程如何?它们受什么因素制约? (20分)2.《新莱茵报》的全称是什么?[wiki]马克[/wiki]思为什么要在科伦办《新莱茵报》?(10分)传播专业传播史中国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万历邸抄》2.《国闻报》3.中俄通讯社4.邓拓二、论述题1.论述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制颁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及性质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广播事业外国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特稿辛迪加2.瓦版3.合众国际社4.《共产主义杂志》二、论述题1.试述世界广播事业发展的一般历程2.简述路透社概况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业务特色。
2011年传播学考研必备真题(2010年中国著名高校传播学真题汇总)

本文档汇集2010年全国13所著名高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祝愿大家在2011年传播学研究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2010北京大学传播学传播学综合知识一、名词解释(5*6=30)1、观察研究法2、编码/解码理论3、“两级传播”模式4、公共领域5、移动媒体二、简答题(4*15=60)1、谈谈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
2、什么是组织传播的丰裕媒介(Rich Media)和匮乏媒介(Lean Media)?结合其不同特性谈谈应用策略。
3、个人差异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
试用一个传播学理论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个人差异。
4、什么是采访?什么是深度访谈?分别从事前准备、访问过程、资料处理、分析过程谈谈采访和深度访谈的差异。
三、论述题(2*30=60)1、定量研究中为什么要采用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变量?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分别用于什么研究对象?2、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针对一些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分析手机**站的利益链条构成,并分析对手机色情信息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措施。
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5*5=25)1、涵化理论2、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m3、媒介素养4、微博客5、再现representation二、简答题(5*10=50)1、谷歌(Google)的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就扫描中国作家的作品,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2、谈谈人人搜索现象。
3、传统大众传播的管制方式有哪些?媒介融合给管理带来哪些挑战?4、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重要场所。
现代媒介的公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5、你是否同意国家立法实行网络实名制?谈谈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汇总1.《天变邸钞》(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研)①《天变邸钞》的内容。
《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即“邸报”)上转录下来。
“天变”就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1626年5月30日),发生在北京内城西南,以王恭厂火药库附近一带为中心,波及到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
报道这次事件的邸报,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不少京内外人士都是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才了解到这次事件的详细情况。
②《天变邸钞》的性质。
《天变邸钞》关于北京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
从这点看,它出于官方的提塘报房的可能性比较小,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比较大。
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2.露布(中国人民大学2016研;电子科技大学2011研;中央民族大学2003研)【育明教育解析】露布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具有高度流动性。
露布起始于汉魏之际,它主要用于传播军事信息,其公开性与实效性都很强。
在报纸诞生之前,露布史最具影响力的媒介。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简述“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
(天津师范大学2015研;兰州大学2007研)【育明教育解析】无论是开元杂报抑或进奏院状,都属于官方渠道流通的报纸。
他们主要传递来自朝廷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们与诞生于16世纪欧洲的“新闻信”比较类似。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参见本章课后习题第4题答案。
2.进奏院状(中国传媒大学2013、2009年研)【育明教育解析】进奏院状出现于唐,因而经常会将唐朝与进奏院状联系起来。
进奏院状由驻守京城的进奏院向各地藩镇散播,主要用于传达有关朝廷动态及各种消息。
它的读者主要为各藩镇的主事者,因而其在行文上尚且保持着某种官文书的意味。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进奏院状是指我国唐代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主要有:①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②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③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④它所提供的信息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3.开元杂报(华中师大2013、2008研;清华大学2006研;四川大学2003研)【育明教育解析】“开元杂报”并非为《开元杂报》,换言之,并不是名为《开元杂报》的古代报纸,指孙樵于唐开元年间涉及到的数份类似于报纸的“抄件”。
开元杂报一般被认为是类似于“进奏院状”的一类报纸。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开元杂报是指开元年间(公元713 — 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无正式名称,没有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新闻史学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5.定本制度(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育明教育解析】须牢记,“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期并非纠正邸报错误与否,乃是为了中央集权。
“定本”,顾名思义,是邸报样本的意思。
定本制度始于北宋真宗年间,一直延续到宋末。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定本”是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范围。
“定本”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曾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由此一直沿用到宋末。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
6.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研简答)【育明教育解析】甲骨文是文字符号之一种,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走向文字传播,甲骨为其提供物质载体。
但甲骨文并非历年考核的重点。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1)甲骨是书写媒介的一种。
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
如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牍,质地细薄的丝织缣帛,以及后来的各种纸。
(2)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甲骨的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倶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
7.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报纸诞生于唐代?(湖北大学2010研;华中师大2003研简答)【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参见本章课后习题第1题答案。
8.邸报(中国传媒大学2016研;人大2009研;南开大学2005研;陕西师范大学2005研)【育明教育解析】“邸报”的“邸”为官邸的意思。
邸报是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的通称,且其目的并非为普通民众服务,主要流通于上层精英。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
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9.小报(中国传媒大学2016、2008年研)【育明教育解析】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小报”可谓“邸报”的一种补充。
“小报”是一种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然而因而偶尔触及统治者利益,频频受到节制。
它主要报道皇帝的诏令和臣僚的议疏奏章等。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和固定名称。
它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
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禁止刊载的新闻和文件,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它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查禁。
10.报房京报(四川大学2008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研;人大2006研;郑州大学2005 研)【育明教育解析】报房京报发源于晚明,盛行于清代。
报房京报主要刊载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等内容。
可以说,报房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报房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
它发端于明末,盛于清代。
报房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特点主要有:①是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
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民间报房出版的这种京报,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
报房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
11.辕门抄(北大2008研)【育明教育解析】“辕门抄”不同于邸报,它是非官方的报纸,其主要内容为地方官场消息,我们从“辕门”二字就能看出其报道内容的属性。
辕门抄主要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城市,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京报”的不足。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辕门抄是清朝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无报头,不定期发行,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录的官场信息。
上谕部分比例较小,主要是人事任免之类;江藩牌示部分主要是省内各级官吏的差委任免,官场消息部分比较复杂。
辕门抄旨在为官绅们提供他们关心的地方官场信息,弥补京报的不足。
在近代新闻事业传人初期,不少报刊都辟有摘录辕门抄的栏目,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2.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
(华科2006研简答)【育明教育解析】“小报”出现于宋朝,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小报的产生提供技术基础;空前活跃的文人活动及思潮为其创造文华条件;同时经济的发达则直接提供物质基础。
“小报”对于作为官报的“邸报”而言,无疑是一种补充与背离,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它可能沦为用来打击政敌的工具。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在传报一般消息的同时,“小报”也经常被政府官员中的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消息和时事性政治材料。
“小报”的产生和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报”出现的背景①“小报”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且屡禁不止,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
②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为“小报”创造了文化条件。
③精神追求越发迫切,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国民闲暇的生活, 审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给予“小报”丰富的资源。
④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的富足,为“小报”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⑤活字印刷为“小报”的产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⑥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