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

一、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坦认为,城市是人类以技术编织出来的体系,具有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而这种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维持既需设计、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和适宜的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基础部分,不仅创造绝大多数财富,还激发对技术的需求,而且其布局和形态对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几乎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益驱动城市政府、土地开发商、金融机构相互协作,一方面驱动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城市发展中,传统的目标是谋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忽略了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同步协调发展,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忽略了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式、掠夺式方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一次性使用,生产模式是物质和能量的线性流动,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

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即所谓的‘两高一低’)。这种经济模式实质上就是将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垃圾,通过自然的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线性生产,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城市垃圾的日益增多,引发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垃圾围城等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环境论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当代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充

分证明,现代城市的恣意扩展与壅塞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失调和混乱(正像任何过分拥挤的动物群落一样),……即使在没有核战争造成大规模生灵浩劫的情况下,城市化的进程也有其自身的极限”。这给我们的城镇化进程敲响了警钟。

正如英国学者吉登斯而言,这是“失控的世界”。而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出现,就是要克服上述问题。处理好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新型城镇化的第一位来考虑。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角度看,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之快是令人难以想象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大、中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新增城镇人口平均每年高达2000多万人。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情况下,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交通等的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城市管理中最难做的工作分别是:大气、水污染治理,市政建设及城市交通,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以及就业、上学、医疗保险等涉及民生的所有方面。当前,我国的城市化仍然以这种高速发展态势推进,据保守估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5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超过美国和欧洲人口的总数。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必须要解决经济与环境、能源相协调的问题。

(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应该也有所不同。我国应立足本国国情,确定适

合自身的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加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使之相互协调,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培育生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和实施垃圾分类和再资源化体系,加大力度支持以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的静脉产业的发展,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技术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处理好城镇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废弃物问题。

3.完善环境保护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的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建设,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根本保障。建议探讨废弃物资源化的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家电、建筑业、汽车、容器包装等的循环利用法规,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综合作用,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从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看,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以强化生态环境功能为着力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加快形成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制度安排,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的优良生态环境,为实现永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