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
《礼记》礼运诗解1大同小康

《礼记》礼运诗解1大同小康《礼记》礼运诗解1大同小康题文诗:真情至诚,至诚至明,至明至公,至公至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情真义深,不独亲亲,不独子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废疾,皆有所养,男有情分,女有义归.货不藏己,天下共之,各竭筋力,不必为己.谋闭不兴,盗贼不作,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貨則為己,力不為人.大人世及,世袭为常,城郭沟池,以自为固,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谨于礼者,礼义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着其义,使得其宜;礼尚往来,以考其信,礼以照明,以著有过;刑仁讲让,以为民则,示民有常,和情合礼,是谓小康,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正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孔子家语:而有記焉)郑玄注:昔者仲尼与於蜡宾,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亦祭宗庙,时孔子仕鲁,在助祭之中。
○与音预。
蜡,仕嫁反,祭名。
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蜡”,《字林》作礻昔。
索,所百反,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叹。
观,阙也。
孔子见鲁君於祭礼有不备,於此又睹象魏旧章之处,感而叹之。
○观,古乱反,注同。
喟,去位反,又苦怪反,《说文》云:“大息。
”处,昌虑反,下“同处”同。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言偃,孔子弟子子游。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末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谓五帝时也。
英,俊选之尤者。
逮,及也,言不及见。
志,谓识古文。
不言鲁事,为其大切广言之。
○逮音代,一音代计反。
选,宣面反,下文皆同。
为,于伪反,下文“为巳”皆同。
[疏]“昔者”至“而叹”。
○正义曰:皇氏云:“从‘昔者仲尼’以下至於篇末,此为四段。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注释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编辑本段解释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
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
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
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
「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
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
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
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
「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
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
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
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自然大公无私。
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
「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
「讲信修睦」:对于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
言顾行,行顾言,没有欺诈行为。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家与家之间要和睦,国与国之间要和睦。
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
「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所以人人相亲相爱。
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的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
「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
「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
礼运大同篇

译文(第一段)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 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 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 “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 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 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第二段)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 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 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 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 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 (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 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 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 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 平、团结的局面。”
礼运大同篇
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出大不同 ——《礼记》
文言文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 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 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 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 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 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2.礼记大同篇翻译三、礼记大同篇的内容解析1.大道之行也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男有分,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四、结论:礼记大同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礼记大同篇出自《礼记》这部儒家经典,是十三经之一。
《礼记》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礼的文章的集成,内容广泛,涵盖哲理、政治制度、礼乐、器物、人生仪节等方面。
礼记大同篇是其中一篇,主题为礼的进化,探讨在理想社会中礼的作用和意义。
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礼运【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zh)宾,事毕,出游于观(gun)之上,喟(ku)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礼记大同篇翻译在过去,孔子和子贡一起出席完一个仪式后,在高台上游览时,孔子感慨地叹息。
子贡问他为什么叹息,孔子说:大道正在逐渐推行,但还没有达到三代英明的君主的境界,我为此感到遗憾。
在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同的。
选拔有贤能的人,讲求诚信,修缮和睦的关系。
因此,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也关心别人的亲人;老人有安享晚年的地方,壮年人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孤寡病残的人都得到了照顾。
男子有自己的职责,女子有适当的归宿。
财物,人们憎恶让它们闲置于地上,而不是自己私藏;劳动力,人们憎恶它们不出于自身,而不是为了自己。
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

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大同》——《礼记·礼运》为西汉儒家学者所记之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礼记翻译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大同篇》出自《礼记》,是孔子的言论。
以下是《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注解:
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示不满,他期望一个更
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出现。
在这个社会中,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选贤与能,让有才能和贤德的人来治理国家。
同时,人们应该讲信修睦,相互信任和睦相处。
在这个社会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他们
应有的地位和角色。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会浪费资源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秩序良好,没有犯罪行为的发生,人们可以放心地打开大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以上是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需要注意的是,《大同篇》是孔子的理想主义思想,虽然无法在当时的社会完全实现,但它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思考理想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礼记大同原文及赏析 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原文及赏析大同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运大同(译文)昔者仲尼与於蜡宾,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
故谋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
以著其义(23),以考其信(24),著有过,刑仁讲让(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意译古圣先贤孔子(定于中道,中庸之道,持坤而向乾)。
祭祀(宾蜡,重生)。
特牲饋食禮助載鼎實之噐(牺牲,献祭)。
(祭祀孔子,与先贤沟通)*灵魂出窍。
上帝视角(以为自己是天)不安好心而感叹!*孔子(中庸之道),发出的感叹,哀矣!*遮蔽感叹,停顿。
*我仰面躺着侧边说,(跟从在边上)(叫孔子为君子,语气上,上对下说)君子啊为何叹息(有何不甘,放不下).*孔子说道天道自然,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解释2
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
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解释3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