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幽默的言语机制和翻译

合集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一、中西方幽默的溯源幽默(Humour)—词来源于拉丁文“ humor”,它在古希腊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是指“体液”。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健康及不同的气质类型取决于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混比例。

气质学说在古希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影响甚大。

因此,“ humor”的原意是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所决定的人的思想上、体质、习惯上的倾向、气质、脾性、或一时的心里、情绪。

第一个把幽默引入美学领域的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

17 世纪末,幽默开始具备了现在的含义;18 世纪,以幽默为美学特征的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和以幽默为创作风格的文学家、艺术家已屡见不鲜。

当幽默作为美学范畴流行全球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智慧与美感的象征。

首次把幽默引入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

“幽默”虽然是外来词,但中国人民的幽默感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诸子寓言、民间笑话无不包含着幽深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的佐证,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东方朔、近代的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和鲁迅先生等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幽默的智慧和精神。

二、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影。

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为了说帮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事是如何蠢,使人在读过后,能马上直观地得出结论。

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

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什么?许多人无法说出幽默的准确定义,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对幽默做出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被逗乐,对好笑的事捧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默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笑话都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这里就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幽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许多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对幽默有不同的定义。

林语堂在1923年首先将英文humor 一词音译为幽默,他认为“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面还是言语幽默,都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及甚至是世界观.”(林语堂,1999)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的定义,幽默是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what is funny and make people laugh;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即理解风趣以及逗乐他人的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Nash(1985)指出,幽默是对文化、认知、信仰、性格、艺术等方面的传承或扭曲,因此认为幽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它有具有社会与文化内涵。

幽默反映文化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很难传达到另一文化中。

理解幽默需要对文化深入的了解。

对比中西言语幽默旨在探讨其异同之处,并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

2中西言语幽默的相似性尽管理解其他文化中的幽默有些难度,但幽默的言语仍然有着相同的功能。

幽默能娱乐大众。

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释放人们的压力、增加人际关系。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

Nash (1985)说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幽默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和蔼可亲的装饰;它是生活的一种复杂的才能,是一种进攻方式,一条防御战线,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斗争中的不平等的抗战,是一种弥补过失和重修旧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于生活中那些随意的被破坏和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一切的一种妥协。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跨文化分析:中英文言语幽默》跨文化研究日益广泛,关注的范围也在拓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幽默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打破尴尬和放松,表达人们的情感,激发思维。

在这方面,中西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表达习惯,各国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其中的差异和契合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中国古代士人以虚语幽默变笑,表达思想。

这种言语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几乎不存在,它富含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源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游园不见时”要求人们在没有钱财财富的情况下,以及在匆忙忙碌的人生中让自己有自由去走访花园,享受自然之美。

这种藏身谐喻内涵,令英文幽默技巧无法演绎。

另一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则是英文语言中重视情景幽默,而中文语言中则较少用到这种表达。

英文幽默多来自生活中交往经历,如典型名句“给我一杯烈酒,我会说一段幽默的故事”,表达的是通过语言的玩笑来掩盖言论的坦率,让人们在谈话中不至于异样尬局。

此外,英文幽默也大量依赖文字押韵和句法灵活表达,而中文又常存在字面直接的语气,无法部分式的衔接句子并且也没有押韵的效果。

例如英文经典幽默:Somebody once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少了很多味道,没有了它原本的幽默感。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才能更加发。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语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语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语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龙欢敏周萌/文英语情景喜剧中含有大量搞笑场景和幽默台词,常通过双关修辞制造幽默效果。

如果想要让跨文化观众和源语观众获得同样的观剧效果,准确翻译好双关修辞十分重要。

本文以情景喜剧《饥饿的青春第一季》为例,指出了双关修辞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障碍,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了双关修辞的解读,探讨并提出用直译、合译、换译、分译和替换等翻译英语情景喜剧中的双关语的策略。

英语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喜剧演出形式,一般有一条或多条故事线,围绕着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景进行,如家庭、职场、校园等,含有大量搞笑场景和幽默台词。

情景喜剧常喜欢使用双关修辞来制造幽默效果,故双关语在情景喜剧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近年来,英语情景喜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为了让他们在了解剧情的同时感受到同样的观剧效果,应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准确翻译双关修辞,从而让中国观众也体会到同样的幽默效果。

1 双关语翻译的跨文化障碍双关是幽默表达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它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表达显得含蓄,能引人深思,制造幽默效果,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翻译情景喜剧中的双关修辞时,译者要同时传达双关语字面意思和幽默效果,翻译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跨文化障碍。

1.1 语言差异英语和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交际过程中,不同语系之间很难找到对等的词语直接翻译,绝大多数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毫不相关,由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词义和语义结构关系也有很大区别,如干杯(Cheers)、泳池(pool)等。

故一种语言的双关之妙很难用另外一种语言完全表达出来。

1.2 民族文化差异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鉴于语言的思维职能与交际职能,语言和文化也存在双向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词的隐含意义随着民族不同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往往会影响词语选用是否得体的问题,如中国人望子成龙,是因为龙具有“尊贵”的隐含意义,意味着“威望、财富和成功”。

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应用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也大为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幽默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际工具,它可以消除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本文将从幽默的定义、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应用的掌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一种涉及情感、文化的复杂现象,它是一门艺术,包含一定的技巧和规律。

通常,幽默是指我们通过发出或者解读某种信息时,达到了令人感到滑稽、有趣和娱乐的效果。

幽默可以是言语上的笑话、嬉闹,也可以是肢体动作上的表情、动作,还可以是形象的艺术表现等等。

总之,幽默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其表达方式有时会在不同文化中有所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应用目的在于缓和紧张气氛,调节对话环境,帮助交流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幽默可以让人们更加放松地交流和沟通,而且有利于促进产生更多的友善感和亲和力,从而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举个例子,来自中国的Tom和来自英国的John在约会时交流起来会有些难度。

Tom不太懂英语,许多英语短语对他来说并不是很清楚,而John可能也不了解汉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则。

这时,如果Tom能够灵活地运用幽默,比如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用一些夸张而有趣的手势,John也会非常愉快地尝试理解Tom所说的话。

这样,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会缩小,交流也会更加顺畅自如。

三、跨文化交际中幽默应用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掌握一些幽默应用的技巧,避免产生错误理解或者误解。

以下是一些幽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了解对方的文化、语言、习惯和背景,从而尽量避免引起文化霸凌、误解和冒犯。

2、在使用幽默技巧时,要注意场合、对话对象、语气和表情的选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幽默。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三段 论
Explaining humor!
• Syllogism • Enthymeme
3steps ECR
• A process of covert syllogism into enthymeme

关于三段论
Aristotle introduced two concepts that help us understand how we reason : enthymeme and syllogism.
The enthymeme
The center of Aristotle’s theory Deductive arguments Two parts : truncated syllogism shared values
The syllogism---logic syllogism---logic
A story to share with classmates
1、一个美国中将到外国的一个兵营参观。末 了,他在队前讲话。为了活跃气氛,他足足用 了10分钟,讲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笑的笑话。 轮到译员翻译了,他只用了三句话。在场的人 无不捧腹大笑起来。 这个将军觉得美滋滋的。事后问译员:“这样 长的笑话,你为什么三言两语使能说得清清楚 楚?” “是这样的,将军,”译员有礼貌地回答,“你 的笑话,我想并不那么容易使人领会其中的妙 处,所以我只对他们说:‘刚才这位将军讲了一 则妙趣横生的笑话,务请各位大笑一阵,以示 友好!”
Solving by asking questions!
Search for analogous humor context in the partner’s culture (a)Where do people seek romantic encounters? (b) who is the least desired in romantic encounters?

从《老友记》看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精选文档

从《老友记》看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精选文档

从《老友记》看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精选文档从《老友记》看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幽默的语言手段分为三种类型:语音类、语义类和语用类。

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语言幽默是英语语言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但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准确理解欣赏英语中的幽默并非易事。

除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要熟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老友记》是NBC从1994年开始播出的一部历时10年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

整套喜剧围绕六个人的友谊、爱情和事业进行,他们生动有趣的性格令《老友记》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成为美国新一代的人必看的肥皂剧,而且自上演以来不断打破收视率,多次获得艾美奖提名,并数次获奖。

其诙谐幽默的人物对白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友记》中会话幽默种类繁多,且利用了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制造幽默。

笔者将以《老友记》中的幽默对话作为实例,对幽默进行跨文化角度的分析。

一、曲解与误解跨文化交际的中的曲解(misconception)和误解(misunderstandings)大都是由语言所称载的文化因素引起。

“Culture is a process that both includes a nd excludes,always entails the exercise of power and control.”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人总以“局内人”(Insider)自居;与之相对的是“局外人”(Outsider),文化将他们分开。

任何语言都不能把全部信息在现场作完全性的表达,被省略信息的补偿方式就是该社会所积淀的一系列现成的文化心理。

这种复杂前提的最大的特征是“心照不宣”。

幽默语言更为如此,它特殊的体裁要求篇幅短小,回味悠长。

信息交流过程简化成为必然,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空间”。

空间之内的人共享文化心理的前提是能体会其中逸趣。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引言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在跨文化交流中,除了语言之外,幽默沟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幽默可以帮助减轻紧张的氛围,促进沟通双方的互动,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促进理解和友谊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探讨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效果。

案例一:笑话的翻译一位英国人和一位中国人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相识。

会议结束后,他们决定一起去喝咖啡。

在聊天的过程中,英国人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然而,在他用英语将笑话讲给中国人听后,中国人一脸茫然,完全没有反应。

英国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这个笑话,但中国人仍然无法理解。

最后,他们决定用翻译软件进行交流。

这次,中国人终于明白了英国人所说的笑话,并大笑不止。

原来,这个笑话在英文中使用了一个特定的俚语,而翻译软件并没有准确地将其转化成中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幽默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困难的。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幽默观念和俚语,因此对于幽默的翻译需要格外谨慎。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笑话的误解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相聚一堂。

其中有一位美国代表在会场上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美国人大声笑出声,但其他国家的代表却一脸茫然。

原来,这个笑话涉及到美国本土的文化和背景知识,只有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幽默。

对于其他国家的代表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笑话所包含的意思。

这个案例表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往往是建立在共享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当幽默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它可能会被错误地理解或完全忽略。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幽默需要谨慎,并且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文化差异的幽默在一次跨国公司的团队聚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们聚在一起分享彼此国家的特色和风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2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3 Why is Valentine’s Day More Popular than Qi Xi —Cultur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4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5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6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7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8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9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1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12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13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14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15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16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7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8 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19 功能对等理论下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成语翻译研究20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21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22 商务信函中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与翻译23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2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5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26 纪伯伦《先知》中辩证的婚姻观及爱情观27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28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9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30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31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32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33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3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35 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3637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38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39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40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41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42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翻译43 从《自我之歌》,看美国梦对惠特曼的影响44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45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46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47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48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49 从女性主义探讨托尼•莫里森笔下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50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51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52 苔丝死之谜53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54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55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6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57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58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59 中美文化差异与对广告翻译的影响60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61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62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6364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65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66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67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68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69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70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71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72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73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74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75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7677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78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79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8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81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82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83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84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85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86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87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88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89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90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91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92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93 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94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95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96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97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98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99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100 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101 论后现代写作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运用102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103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04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105 《小妇人》中教养方式的分析106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107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108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09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110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11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112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113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14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115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116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117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118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119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20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121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122 威尔斯的对等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123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24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12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26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127 英语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的差异——以《傲慢与偏见》及其版改编电影为例128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129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130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31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32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133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134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135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136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137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13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析苔丝139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140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141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142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43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144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145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14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多元文化中跨国企业绩效管理147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48149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150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151 论英语自然地理术语的汉译152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153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154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155 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156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157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158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159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60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161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16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163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64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165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66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167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68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169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170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171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172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73 通过姚木兰和斯嘉丽形象的对比看中西文化的异同174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175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176 “雨中的猫”与“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比较研究177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178 我们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式英语179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80 浅析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解决对策181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82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 lem Plays183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84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185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186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187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188 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189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90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91 A Study o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192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193 论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194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195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196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19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8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199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200 从《刮痧》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