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
电力监控系统安装方法与技术措施

电力监控系统安装方法与技术措施1. 系统安装方法在安装电力监控系统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确定安装位置:选择一个适合安装电力监控设备的位置,通常应远离潮湿和震动较大的地方。
2. 安装主机设备:将主机设备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并确保设备稳固可靠。
3. 连接传感器:根据需要,将传感器与主机设备进行连接,并进行必要的设置和调整。
4. 配置网络: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网络连接,确保主机设备能够正常与其他设备通信。
5. 安装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根据需要,安装显示屏和控制面板,并进行必要的布线和调试工作。
6. 测试系统功能:在完成系统安装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7. 进行系统调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2. 技术措施为了确保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数据加密:对于传输的敏感数据,采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2. 安全认证:建立合理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置有效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系统数据,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快速恢复系统。
5. 系统日志监控:建立完善的日志监控系统,记录系统运行情况和可能的异常事件,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 系统更新和维护: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修复漏洞和提升系统性能。
以上是电力监控系统安装方法与技术措施的简要介绍,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和措施,能够确保电力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1.3 技术要求1.3.1 系统技术参数●画面响应时间≤1s;●站内事件分辨率≤5ms;●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1.3.2 系统构成概述a)系统结构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
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
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
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
在现代化的电力系统中,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1.1 远程监控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在电力电子领域,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运营人员可以远程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远程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远程控制技术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包括发电机组的启停、调节输电线路的容量、调整变压器的参数等。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关键技术2.1 通信技术远程监控与控制离不开高效稳定的通信系统。
目前,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G技术的低延迟、大带宽特点,为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等设备的发展,使得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而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则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监控精度。
2.3 安全防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安全防护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多个方面,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操作不会受到恶意攻击,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三、发展趋势3.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2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分析等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某某技术有限公司二00九年九月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1、概述深圳某某是隶属于深圳某某的国有控股,员工持股的股份制公司,总公司是深发展的第二大股东,资金实力雄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均是硕士,博士。
核心技术人员均持有公司股份,保证了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技术人员的稳定。
大量的实际运行经验也证明了我公司在承接的系统中的工程经验和细节部分的严谨。
深圳某某出于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先进、可靠的产品和最迅速的服务,深圳某某是国内唯一一家承诺装置十年质量保证的公司,深圳某某为深圳市XXX工程提供售后服务承诺:接到用户需求后1小时内作出服务响应,如需现场服务2小时赶到现场。
相对供电监控系统来说,其早些时候还属于新鲜事物,随着楼宇对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重视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近几年电力监控系统更是以前所未有速度在发展.供电监控系统给人们带来的节省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业内人事的一致认同。
供电监控系统起点应该高,使所配置的供电监控系统应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2、系统结构2.1 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两路10KV高压电源供电(互为备用),以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
共用4台变压器,总容量8000KVA;另外自备2套柴油发电机组。
该工程对XXX的变电所内的高、低压设备供配电系统进行监控。
做为整个XXX的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需要考虑配置的共有四部分:一、高压(10KV)进线、母联、馈线部分(采用PMC—6510微机型综合保护测控监视装置)二、低压(380V)变压器进线、联络回路部分(采用PMC-530C高端三相数字式1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多功能测控电表)三、低压(380V)的电容补偿、电源切换等回路部分(采用PMC—530A三相数字式多功能测控装置)四、低压(380V)馈线回路部分(开关额定电流250A及以上回路采用PMC—530C高端三相数字式多功能测控电表;开关额定电流250A以下回路采用PMC—530A三相数字式多功能测控装置)针对于深圳市XXX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的监控装置具体配置,深圳某某公司的PMC监控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测量高、低压各回路的U、I、P、Q、COSφ、f、KWH、KVARH等所有三相电量。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一、综述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
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
本系统可对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二、解决方案功能架构: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电力监控系统依据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标准分层分布式进行架构,完全符合电力系统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系统适用于35KV以下变电站或开闭所输变电线路监测,变电站直流电流、蓄电池等智能设备的监控,变电站内环境温湿度、漏水、安防、门禁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统一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可靠性。
系统由管理主站、管理分站及现场管理站三级结构组成,根据系统建设要求可分为两级结构管理。
电力监控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技术方案一、引言电力监控技术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电力监控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电力监控技术方案。
二、方案概述本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收集数据,并传输到中央监控系统。
中央监控系统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实时监控、异常报警、故障诊断等功能,帮助电力运维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情况,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三、方案实施步骤1. 传感器部署在电力系统的各个关键节点和关键设备上部署传感器,以收集各种电力参数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
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具体的电力系统规模和特点进行选择和设计,保证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2. 数据传输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中央监控系统。
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3. 数据存储中央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可以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或云存储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根据数据的类型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置合理的数据保留周期。
4. 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央监控系统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算法,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特征,帮助电力运维人员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故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5. 实时监控与报警中央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关键指标,帮助电力运维人员快速了解系统的健康状况。
同时,系统还可以设置各种报警规则和阈值,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或超出设定范围时,及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人员,以便快速响应和处理故障。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1 、系统概述1.1 工程介绍XXXXXXXXX展示馆电力监控系统以中压供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自动化为对象,是XXXXXXXXX 展示馆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配电涉及高低压回路,监控对象点多面广。
按传统的供配电系统维护方式,通常是采用电工值守维护管理,这样即提高了成本,又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在意外情况突然发生,而维护人员又来不及到现场处理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采用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实现电力遥测、遥信、遥控的自动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电力监控系统给人们带来的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业内人事的一致认同。
因此电力监控系统起点应该高,使所配置的电力监控系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通过XXXXXXXXX展示馆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设于各节点的现场测控装置实时采集供用电系统中照明、通风、消防、中压站/所等处的供电设备运行状态及对进线、出线、风机、消防泵、直流屏等状态的监视,对故障动作信号的采集,加快对供配电系统事故的反映和处理速度,缩短因故障所造成的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通过监控工作站还可以进行远程发布控制命令、远程遥控分合相应开关回路。
XXXXXXXXX 展示馆智能化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将充分保证XXXXXXXXX展示馆营运的稳定、安全、高效、可靠运转。
XXXXXXXXX展示馆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设置于值班室的主站系统与安装于外场的各类测控保护装置,通过监控主机的远程集中监控功能,测控装置自动控制及就地监控主机的自动控制功能,以达到全线路电力供配电的自动化管理,解放人力资源,实现全系统各所的无人值班。
附:XXXXXXXXX展示馆电力监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本技术方案以现行国家及电力行业的有效标准为依据,国标未列入部分应参考IEC最新标准和规范。
如标准间有矛盾时,应以较高标准为准。
主要有:IEC870-1 《远动设备及系统总则一般原理和指导性规范》IEC87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IEC870-3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IEC870-4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IEC870-5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IEC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60870-5-102 《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脉冲计数量配套标准》IEC60870-5-103 《继电保护信息接口配套标准》GB2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9813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 14429 《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GB/T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S003-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97 《远动设备和系统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67-99 《远动设备和系统传输规约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43-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670-1999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DL/T770-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789-200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DL/T526-2002 《静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T14598.9-1995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GB/T14598.10-1996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或IEC255-21-4)IEC255-21-1 《3级高频干扰试验:2.5KV(1MHz/400KHz)》IEC61000-4-2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试验:3级》IEC61000-4-3 《射电磁场抗干扰度试验:3级》IEC61000-4-4 《快速瞬变电脉冲群抗干扰度试验:4级》IEC61000-4-5 《冲击(浪涌)抗干扰度试验》IEC61000-4-6 《电磁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DJ9-87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GB/T15145-94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478-92 《静态继电器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条件》DL5003-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ISARP55.1 《数字处理计算机硬件测试》SAMA PMS21.1 《仪表和控制系统功能表示法》ANSI/NEMA ICS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2]138号《防止电力让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2、监控范围及对象本系统的监控的对象主要为集中在XXXXXXXXX展示馆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备等,有配电房的20Kv负荷开关柜、断路器柜、低压进线断路器回路、变压器温度、低压出线回路等以及其它供配电设备(主要为照明监控配电箱、风机控制柜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电力监控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与措施

电力监控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与措施1. 概述电力监控工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电力监控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如土建、电气、通信、自动化等,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档主要介绍电力监控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与措施,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 熟悉相关设计文件,如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技术规范等。
2.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2.2 材料准备1. 检查施工所需材料,如设备、电缆、光缆、连接器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 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钻床、切割机、焊接机等。
2.3 现场准备1.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了解现场环境、地势、交通等情况。
2. 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如临时办公区、仓库、生活区等。
3. 施工流程3.1 土建施工1.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土建施工,包括基础、机房、井道等。
2. 确保土建施工质量,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3.2 电气施工1. 进行设备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的布线,确保线路整齐、美观、安全。
2. 进行设备柜、箱的安装,确保设备固定牢固,接线正确。
3.3 通信施工1. 进行光缆布线,确保光缆路由合理,无损伤。
2. 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光纤连接、网线连接等。
3.4 自动化施工1. 进行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如PLC、DCS等。
2. 进行控制逻辑编程,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施工要点4.1 设备安装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确保设备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2. 设备接线应遵循电路图和接线规范,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4.2 布线1. 布线应遵循布线规范,确保线路整齐、美观、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办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5153.1-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GB/T17463-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GB/T18657-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DL/T860(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GB/T16435.1-1996《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GB/T15532-2008《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17626-2006《电磁兼容》1.3 技术要求1.3.1 系统技术参数画面响应时间≤1s;站内事件分辨率≤5ms;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1.3.2 系统构成概述a)系统结构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着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
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
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
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
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
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
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实时数据库应提供是数据同步工具,用于数据恢复和多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100M网络上,标签服务秒可提供28万个标签属性记录服务,数据服务每秒可提供100万条历史数据记录服务。
内置历史缓存和历史预读为多客户并发历史服务提供优异的检索和查询统计性能。
b)设计规格运行平台Windowsserver2003sp2及以上服务器,同时支持windows64位和Linux64位系统平台;最大标签数达到≥100万;最大并发连接客户数≥512万;最大历史数据卷个数4096个,单卷容量≥120G,每个卷数据可以存储≥100年可变长度类型大小,每条记录最大1000字节SOE事件最大4G空间,大于1000万条记录,自动回收利用旧空间。
磁盘访问方式支持直接扇区写盘+写通式自有缓存快速查询检索,与历史数据规模无关的检索查询效率;可配置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压缩率在2-32倍)的历史归档;高可用,支持在线备份、数据灾难恢复;提供在线备份和数据同步工具,支持双库和多库冗余提供客户端API供第三方程序使用多标具备防服务器断电机制提供管理工具管理实时库签高级查询统计,适合SIS高级查询分析使用支持历史插入和补录功能c)软件层次结构以实时库为核心,采用基于TCP的协议封装的应用接口API,部署灵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部署,最小可将全部软件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
1.3.3 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
1.3.3.1 监控工作站监控工作站安装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用于提供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此工作站监视变电所内各类供电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报警信号等。
采用知名品牌的工业级一体化低功耗计算机,采用32位以上字长CPU,性能不低于Intel酷睿双核2.8GHZ,内存不低于4G;工业级15英寸LCD分辨率不低于1024×768,可视角不小于160度;采用高可靠性硬盘,容量不低于500G。
投标人在标书中提供CPU主频和内存容量、所配置的操作系统等参数。
采用成熟稳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去除不必要的功能模块。
具备工作站自身工作状态的监视功能,如风扇速度、CPU温度、硬盘工作情况等,并可上传综合监控系统。
配置DVD+/-RW驱动器、USB接口等存储设备接口。
人机接口:应配置用于所内监控、软件维护,设备调试等人机接口;同时提供鼠标(或触摸板等其他定位设备)、键盘。
SNMP支持、SNTP支持。
1.3.3.2 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工业级光纤交换机,采用模块化无风扇设计。
端口数量不少于:12端口100base-F,4端口100base-T,并可扩展至最多24个端口。
SNMP支持、IEEE802.1Q和IEEE802.1p的完全支持、SNTP支持、光纤环网冗余功能支持。
应通过UL、IEC61850-3认证,并在投标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双冗余DC220V电源输入。
MTBF≥310000小时。
1.3.3.3 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组网设备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光纤以太网架构,10kV开关柜、400V开关柜、综合保护测控及智能监控装置、智能电能表、UPS、发电机与控制信号屏之间采用光纤以太网或串行总线(RS485/RS422)总线方式进行通信。
对于通过串行总线接入网络(通信)控制器的智能测控装置,每条总线上的测控装置种类唯一且数量不超过15个。
a)通信接口设备网络(通信)控制器与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接口采用光纤以太网接口。
b)软件提供通信软件、监控软件。
c)UPS电源各通讯屏UPS容量为3kVA,UPS设一组蓄电池,备用时长为2小时。
蓄电池采用阀控式全密封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应没有腐蚀性气体析出。
具有手/自动旁路功能,并应考虑旁路时安全供电方式。
具有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1.3.4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实现变电所各种设备的监视、电流、电压、功率、电度的采集等功能。
系统包括但不一定限于以下功能,招标人保留对系统功能进一步细化及修改的权力。
1.3.4.1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a)遥信遥信信息包括各种开关、刀闸、接触器等设备的合、分状态,开关手车的工作、试验、抽出位置状态等;也包括保护装置的各类保护跳闸动作、重合闸动作的启动、出口、失败等信息,分为事故遥信和预告遥信。
事故遥信指使设备停电、停运的事故信号,预告遥信指不影响设备继续运行的故障信号。
遥信信息在人机界面上实时刷新,以便操作员及时了解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遥信点变位描述可按用户要求定义,系统按遥信的类型分类定义变位描述,用户也可进行自定义描述。
系统可定义给出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中设备的工作状态、网络运行状态、通道运行状态等虚拟遥信点。
b)遥测系统采集本变电所内由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监测装置、智能电表提供的各类监测对象的电压、电流、电量、功率因数、谐波等参数。
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地刀状态、保护信号、接点状态等开关状态。
变压器温度、母线温度各种报警信号c)数据处理功能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接收的基础设备数据信息存储在本地数据库后,可经处理后通过自身软件或转存为通用电子表格形式实现以下处理功能,并可打印:各种开关操作信息(包括站名、对象、性质、发生时间等,打印颜色为黑色),记录在事件日志中。
各种故障信息(包括站名、对象、性质、发生时间等,打印颜色为红色),记录在报警列表中。
电流电压曲线(包括站名、时间)。
遥测量超限监视:当电流、电压量超过极限值时,发出超限报警(在显示画面上改变显示颜色并闪烁)。
过负荷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的监视,可进行打印(需要时)和存盘,打印颜色为红色。
当日负荷峰谷最大、最小值,最高、最低电压、电流出现时间的统计。
电流、电压、电度量等曲线的显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要求进行时间分割显示,以便观察电流、电压、电度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双重越限检验,对每个点均可设置上限、上上限、下限、下下限限值,超过限值时产生越限报警。
d)SOE事件记录SOE(事件顺序)记录用于分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如故障跳闸的顺序)。
系统可以以各种方式(按时间、按事故源对象等)查询、分析和打印SOE记录。
保护整定值数据读取提供保护整定值读取功能。
1.3.4.2 显示及操作功能a)人机界面显示及操作功能人机界面是值班员日常监视、操作的主界面,由运行监控程序和其他辅助的模块组成。
主要提供如下功能:画面显示、值班员常用操作等功能。
人机操作接口应提供窗口管理、画面显示以及操作等功能。
在人机界面可进行相关程序启动操作。
对系统历史数据进行查询。
系统可显示供电系统图、本变电所主接线图、报警/预告画面及其它画面等。
具体画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变电所供电设备分布示意图。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构成示意图。
变电所主接线和牵引网图。
报警/预告信息画面。
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图。
b)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运行状况显示系统能实时显示所连接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
若发现系统设备发生故障能自动报警提示维护人员,并对运行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所在配电机房、故障发生时间、恢复/更换时间进行自动记录。
1.3.4.3 趋势分析模拟量趋势记录图、测量值或者状态可在操作员工作站上显示。
也可以多窗口同时显示趋势记录图。
每一个趋势图应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或打印。
在一个窗口,任意时刻,可以选择多个趋势记录,方便进行比较。
每一个趋势图应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或打印。
1.3.4.4 事故报警和记录功能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自动发出各类预告/事故报警信号。
SOE时间记录及报警电气模拟量和非电气模拟量可以设置限制,超出限制和越限记录和报警开关位变化报警及记录能源需量越限报警及记录分类记录报警类型控制操作记录、保护动作记录、系统设置记录、通信故障记录a)人机界面报警显示: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在变电所人机界面上自动推出报警画面(画面可由用户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