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1.3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第3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第3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倍数的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倍”的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倍数进行解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倍数的概念,并进行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一共6个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有2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一共会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以3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为例,解释什么是“倍”。
解释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倍”的概念。
3. 练习与讨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例如:如果有4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一共会有几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倍数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倍的认识:1. 3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一共6个苹果,称为3的倍数。
2. 2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2个苹果,一共4个苹果,称为2的倍数。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题目:(1)一个篮子里有9个苹果,小华拿走了3个苹果,请问小华拿走了篮子里几个苹果?(2)一个盘子里有5个橘子,小明吃掉了2个橘子,请问小明吃掉了盘子里几个橘子?答案:(1)3个苹果(2)2个橘子2. 思考题:如果有5个男孩,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3个苹果,一共会有几个苹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简单的倍数问题

简单的倍数问题知识导航倍数问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或几个数和的和差及相互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其中一个数或者几个数的问题;它包括求1倍数或几倍数问题、和倍差、差倍问题等;具体问题的解法下面会根据例题的思路点拨给出;精典例题例1:果园有苹果树120棵,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的2倍多60棵;梨树有多少棵思路点拨这是一个2倍数带加法的简单倍数问题,首先要明白谁是谁的倍数,找出倍数关系;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的2倍多60棵,那么梨树的棵树就是苹果树的2倍再加上60;也就是120×2+60=300棵,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先后顺序;模仿练习阳光小学六一儿童节三年、四年两个年级举行联合表演,其中三年级参加表演的学生20个,四年级参加表演的学生比三年级的3倍少10个;求四年级参加表演的学生有几个例2: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书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思路点拨此题为和倍问题,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常设小的数为1份,再根据倍数关系求解;设乙班的图书为1份,则甲班的图书为3份,甲、乙两班的图书总的有:1+3=4份,那么一份图书为:160÷4=40本;这样甲班就有图书:40×3=120本,乙班有图书:40×1=40本;模仿练习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其中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长跟宽各是多少厘米例3:红星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那么红星小学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思路点拨此题为和倍问题的加强题,把女生的人数看作1份,由于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总和再加上40就是女生人数的4份;则1份的人数为:760+40÷4=200人,所以红星小学有女生200人,男生:200×3-40=560人,注意运算顺序;模仿练习果园里一共种了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树比杏树的3倍多20棵,那么这个果园里的桃树、杏树各有多少棵例4: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思路点拨此题为差倍问题,差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常设小的数为1份,再根据倍数关系求解;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的图书本数为3份,那么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的多:3-1=2份,也就是80本;可以求出1份图书的本数为:80÷2=40本,所以甲班图书的本数为:40×3=120本,乙班的图书本数为:40×1=40本;模仿练习一只大象的体重比一头牛重4500千克,又知一只大象的重量是一头牛重量的10倍,那么一只大象的重量多少千克一只牛的重量多少千克例5: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那么菜站运来的白菜和萝卜各多少千克思路点拨此题为差倍问题的加强题,把运来萝卜的重量看作1份,那么运来的白菜就有3份,运来的白菜比萝卜多:3-1=2份;又因为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白菜卖出了1800千克,萝卜卖出了300千克,那么运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800-300=1500千克,也就是2份,那么1份有:1500÷2=750千克;所以运来的白菜有:750×3=2250千克,萝卜有:750×1=750千克;脑筋急转弯1.小强为什么能用一只手让车子停下来2.如果有一辆车,司机是王子,乘客是公主,请问这辆车是谁的呢3.金木水火土,谁的腿长铜牌练习1.电影院楼上有320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数比楼上的4倍少280个;这个电影院共有座位多少个2.果园里有4行梨树,每行15棵;梨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梨树比杏树多多少棵3.买3件羊毛衫共用204元;已知一条羊毛裤的价钱比一件羊毛衫便宜14元,3条羊毛裤多少元银牌练习4.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还有苹果树各多少棵5.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求两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6.有两个炮兵营参加军事演习,它们各准备了若干枚炮弹;开始一营比二营多准备了5枚炮弹,后来因为演习需要,一营给了二营20枚炮弹;这时二营炮弹数量就比一营的3倍还多3枚,一营最开始准备了几枚炮弹金牌练习7.已知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是549;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4个数的值相等;求原来4个数各是多少课后练习1.一个养鸡场有675只鸡,其中母鸡是公鸡的4倍,这个养鸡场有公鸡、母鸡各多少只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的本书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3.有两块布,第一块长74米,第二块长50米,两块布各剪去同样长的一块布后,剩下第一块布的米数是第二块布的3倍,问每块布各剪去了多少米4.爸爸要把140张邮票分给弟弟和妹妹,已知弟弟分得的邮票张数比妹妹的4倍少10张,弟弟和妹妹各分得邮票多少张5.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从甲筐取出7千克,乙筐加入19千克,这时乙筐苹果重量是甲筐苹果重量的3倍;问两筐原来苹果有多少千克6.有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如果乙数加上360就等于甲数的3倍;那么甲、乙两数各为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和差、和倍与差倍问题详解(附例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和差、和倍与差倍问题详解(附例题)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其实,解和差问题,还有一段顺口溜: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和差问题的解题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宽=(18-2)÷2=8(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纳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解:160÷(3+1)=40本乙40×3=120本甲答:甲班120本,已班40本。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常见问题及补救措施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常见问题及补救措施
三年级数学中,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学习倍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关系。
常见问题与补救措施如下:
1. 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倍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倍数。
例如,让学生找出比5大的倍数,通过找规律,他们会发现10、15、20等都是5的倍数。
2. 学生在计算倍数时容易出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计算步骤进行操作。
例如,当计算7的倍数时,学生可以从7开始逐渐加7,直到达到想要的倍数。
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难以识别使用倍数的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找到使用倍数的解决办法。
例如,通过让学生计算公交车上乘客人数与座位数的倍数关系,来帮助他们认识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学生在计算倍数时忽略了0的概念:教师需要强调0是任何数的倍数,并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例如,让学生找出10的倍数中有多少个是以0结尾的。
5. 学生在理解倍数的概念时缺乏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需花费的金额或者计算食材的使用量等问题。
通过以上的补救措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倍数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倍”的含义,掌握倍数的概念;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启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倍数的概念;2.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进入课堂后,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利用实物和图片来引发学生对“倍”的认知:老师可以拿出几个同样大小的骰子来,让学生计算总点数,引发学生思考,如3个骰子的点数是6,这个数和2有什么关系?2.利用题目来引发学生对“倍”的认知:举例一道题目“1分钱的物品需要用1、2、5分的硬币凑,凑法不同,但都用了2个2分硬币,请问这种钱凑成了几元钱?”通过这道题目引发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2. 学习新知1.引入概念:“倍”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比如,3是6的倍数,6是3的倍数。
2.探究倍数的关系: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这两个数之间一定存在倍数关系。
例如,6是3的倍数,那么3也是6的倍数。
3.举例说明:比如4是8的倍数,就是说4可以被8整除,而8除以4得2,这就是4是8的2倍。
4.利用实例巩固:让学生自己出几个数字,判断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在黑板上画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图。
5.总结“倍”概念: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倍”的概念。
3. 巩固练习1.百分之70计算:老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四年级学过的周长和面积,然后通过百分之70计算来引发学生思考,比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cm,求面积。
2.数量问题求解:老师告诉学生公司有160人,其中一半是男性,求男性的具体人数和女性的具体人数。
让学生分析思考男女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及具体计算方法。
3.简单实际问题解决: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口袋里有10个小球,其中一半是红色的,问有几个是红色的?4.小组讨论游戏: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校或社会实际问题,比如学校附近一天要经过几辆汽车,然后组织小组发言,最后由班级评出最佳组织者和最佳答辩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 应用题 倍数 奥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倍数奥数数学是一门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运算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
但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很多与倍数相关的应用题。
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比如,小明买了一些水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小明买了5个苹果,那么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倍数的应用,通过计算5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可以得出小明一共花了10元。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倍数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推理和计算,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有些抽象的概念在应用题中被具体化,例如倍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加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解决应用题,学生可以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应用题的训练时,老师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解决应用题,例如先理清思路,明确问题,然后进行逐步推理和计算。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应用题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在进行应用题的训练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应用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应用题的训练,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年级一倍量关系应用题

三年级一倍量关系应用题
1、同学们去参加"科普图片展",六年级去了248人,比五年级的2倍少2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
2、王奶奶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今年3月王奶奶因病住院治疗一个月,医疗费用共计9500元.按医疗保险条款规定,4000元以内个人自付,超
过4000元的部分,国家按45%补偿.按此条款,王奶奶要自付多少元?3、学校新购进65套桌椅,每张课桌136元,每把椅子74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4、爸爸和爷爷现在的年龄加起来是127岁,十年前爷爷比爸爸大27岁,
十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多少岁?
5、小红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共产奶225千克,其中有一头奶牛一天产奶15千克,那么另外两头奶牛平均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三年级倍的认识训练题

三年级倍的认识训练题一、倍的认识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倍的认识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掌握倍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数等更高深的数学知识。
同时,它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强倍的认识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倍的认识训练题示例与解答下面,我们将给出几个关于倍的认识的训练题,并进行解答。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倍的认识。
1.题目一: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是他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解答:小红的苹果数量= 小明的苹果数量× 2 = 3 × 2 = 62.题目二:一个班级里有20个男生,男生的2倍是多少?解答:男生的人数× 2 = 20 × 2 = 403.题目三:一个数字的3倍是15,这个数字是多少?解答:这个数字= 15 ÷ 3 = 5三、解题技巧与策略1.理解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这个数乘以几。
2.善于利用除法:当题目要求求一个数的几倍时,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几来得到答案。
3.乘法与倍数的联系:掌握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更快地计算倍数。
四、练习建议与提示1.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为倍的认识打下基础。
2.多做练习题:通过不断的练习,加深对倍的认识的理解。
3.学会总结经验:在做题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4.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倍的认识训练时,不仅要注重计算能力,还要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倍的认识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础技能,学生们应该通过多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倍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