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二:梁思成

伟大的古建筑保护着

――梁思成

“建筑师的职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

(梁思成)

50年前,作为一个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为保留古都北京奔走呼号,旧城保护不成,退而求其末一一保留旧城的城墙和城楼。走在今日的北京城,也许你会在某一处的雕梁画栋前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因为你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脚步曾在这里驻足。当历史的风烟散尽,人们再回忆起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真正的建筑大师文化大师时,仿佛看见了人间四月天。

(一)从清华到宾大:博学成就大师

梁思成14岁时进入实行严格美式中学教育的清华学堂,好学的他不仅学业优秀且兴趣

广泛,担任过美术编辑和小号手,参加了合唱团,是学校的跳高冠军。广泛的兴趣无形培养

了他乐观、进取的精神,帮他赢得了爱情、事业,也帮他度过抗战和建国后的艰苦岁月。

梁思成不仅接受严格的西式教育,还自小在父亲影响和教导下学习国学,研习《史记》

《孟子》《墨子》众多经典。1924年,梁思成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在此他接受

了严格的训练,除去每周四十多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设计作业。梁思成还日夜待在宾大博物馆、图书馆中,欣赏中国古代珍品,从此之后,中国建筑就成了他

除去家人生命的全部。多年的学习,造就梁思成作为一位大师渊博的的学识与素养和沉稳

坚毅的性格。

适用主题:兴趣知识积累基础刻苦努力

(二)行走中国穷且益坚

20世纪30年代,华北和西南大地上,总有一行背着行囊的年轻人在艰难跋涉着。他们就是梁林夫妇一行。他们靠着一双脚,走遍古城和乡村,用相机和纸笔记录下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写出10余篇论文报告,为后世研究留下大量宝贵资料。这些古建筑中的很多都在以后的战火中或是政治运动中成为灰土。”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

上一层砂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林夫妇带领中国营造学社迁往四川李庄。在此阴冷之地,梁家终日

与蛇鼠为伴,缺衣少食。加之林徽因肺病复发,生活愈加艰难。实在无钱时,梁思成只好典当家中物品。他曾跟家人开玩笑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么?”就

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梁林夫妇还是排除万难著成皇皇巨著《中国建筑史》和英文《图像

中国建筑史》。

适用主题:实践务实逆境坚强乐观爱国热爱

(三)保全京都奈良古城

1944年夏天,梁思成受邀来到盟军司令部。当时,盟军准备轰炸敌占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

确保护标记的图纸。

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

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希望盟军能放过这

两座有着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并递上了两座古城的地图。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

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

京都、奈良没有被轰炸,日本最重要的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

适用主题:以德报怨对全人类文化的无限热爱理性战胜仇恨心胸宽广

(四)坚持真理心碎倾城

1948年两位解放军代表来到梁思成家中,请他标出北平的古建筑以免在攻城时遭到炮

击,此举令梁林大为感动,也让他们坚定了为新中国服务的信心。几乎让梁

然而随后二十年的经历却

思成心碎,因为他心爱的北平古城就在这些保卫者手中毁掉。

1949年后,担任北京建设规划负责人的他,极力反对苏联权威专家的改造北京旧城建新城建议,力主保住古色古香的北京古城,为此他与北京副市长吴晗发生激烈争吵。然而,他的方案最终被否决。

而自1955年起,全国都掀起了对”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

筑思想“的批判。1957年反右运动如火如荼时,梁思成仍不顾风险向总理进言,请求保护

仅存的北京古城,当然仍被否决。尽管遭受种种磨难、不公,梁思成还是于59年加入中共。当政治运动愈演愈烈,他也不愿逃离中国,他说:”我宁愿作为一个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适用主题:爱国忠诚对建筑的热爱坚持真理不畏权贵

想起了梁思成(2013武汉元调)

徐怀谦

1996年岁末,有关部门发出对位于北京站东街的一段破损的明清城墙进行修缮的决定。于是,上至八十多岁的老叟,下至六岁的孩童,捐砖的捐砖,提供线索的提供线索,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构成了京城冬季最动人的文化景观。

我想更多的老北京为之奔走相告,为之动情流泪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圆一个古老的梦

在他们心中沉淀已久、逝去已久的古都之梦。

每当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想起梁思成,正像我们因人口膨胀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

不能不想起马寅初一样,一个让我们保存古建筑,一个让我们控制人口。我们开始都没有听

从,最后都不得不听从,然而却已为此付出了相当惊人的代价。想起马寅初的时候,我国人

口基数已经庞大的令人头疼;想起梁思成的时候,我们古老的北京的城墙已经消失殆尽。

四十多年前,总长四十六公里的明清城墙这是那么巍然地环抱着北京;到九十年代的今

当年,围绕北京城墙的命运,梁思成与"毁城派”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毁城派”的观

点是说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阻碍交通、甚至认为它是封建帝王的遗迹,理应拆除,拆

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有利可图等等。现在看来,这类观点显然是愚不可及的。试看当年梁思成的回答: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小区域的办法。城墙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环城沿护城河可做成绿带公

园;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城楼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

茶点铺,而形成方便市民休息、娱乐、纳凉游戏、登高远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 ――环城立体公园。当国防土需要时,城墙上还可成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老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义务……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

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梁思成说:”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在那样一个美丑颠倒的年代,梁思成

的苦恼显然是多于幸福的。试想,一个在二战时期曾成功劝阻美军轰炸奈良和京都而被日本誉为”古都恩人”的建筑师,却亲眼看到在自己的古都,在和平时期的古都,一座宏伟的明清城墙在三十年内被化整为零,相当一部分城砖被单位和个人用来修房子、铺路、造防空洞、砌厕所……

今天的捐砖人中,可能有不少还记得那段历史,然而并不知道历史背后的梁思成。据悉, 这段长达一百一十五米的城墙修缮工程指日可待,梁思成地下有知,或可稍感心安;然而、梦已碎,终难圆。尤其是当我们眼前的北京变得越来越像雾都伦敦的时候,当人们发现长安

街上的建筑越来越不伦不类的时候,当我们永远无法领略那种叫做”整体美”而只能面对残垣

断壁发思古之幽情的时候,当围绕鲁迅、钱钟书等名人故居的拆留闹得纷纷扬扬、丝毫不减当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梁思成,想起他的梦、他的困惑、他的悲凉。这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困惑、悲凉起来。

附:【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

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

理论,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