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1对1辅导精品)
专题一对一九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培优教案学案含练习答案

答案:B 例 2、如图,六角星可看作是由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
答案:可以看成图形的六分之一绕着它的中心分别旋转 60 、120 、180 、240 、 0 300 前后图形共同组成的。 练习: 1、如图,五角星可看作是由什么“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
0
0
0
0
2、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及一点 P. 求作:四边形 A′B′C′D′,使得它是由四边形 ABCD 绕 P 点顺时针旋转 150°得到的.
4.如图,已知梯形 ABCD 中,AD∥BC,∠B=90°,AD=3,BC=5,AB=1,把线段 CD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到 DE 位置, 连结 AE,则 AE 的长为______.
5、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 OAB,它绕 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 A、B 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7、已知:如图,若线段 CD 是由线段 AB 经过旋转变换得到的. 求作:旋转中心 O 点.
8、如图,△ABC 绕 C 点旋转后,顶点 A 的对应点为点 D,试确定顶点 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9、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且 DE=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 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 EF,那么△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
1 ,△ABF 是△ADE 的旋转图形. 4
10、如图,K 是正方形 ABCD 内一点,以 AK 为一边作正方形 AKLM,使 L、M•在 AK 的同旁,连接 BK 和 DM,试 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 BK 与 DM 的关系.
考点二、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例 1、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
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之间的旋转问题(精华)

4、已知: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
(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3)此小题图形不惟一,如图第(1)中的结论仍成立.(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如下:如图A,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EF有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其中一个三角形,都有AF=BE.
2、如图, 和 都是等边三角形, ,试说明: (综合全等和勾股定理)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O,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5、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平分∠AHD;④∠AHC=600,⑤△BFG是等边三角形;⑥FG∥AD。其中正确的有()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位置时,求证:① ;② ;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1)如图1,若点P为正方形ABCD边上一点,以PA为一边作正方形AEFP,连BE、DP,并延长DP交BE于点H.求证: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中的旋转(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活动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展开有关图形旋转 的探究活动,如图1,已知△ABC中,AB=AC,∠B=40°,将△ABC从图1 的位置开始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D、E分别是点B、C的对 点),旋转角为α(0<α<100°),设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M,线段DE分别 交BC,AC于点O、N
J
谢谢!
探究规律:(2)如图3,在△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求真” 小组的同学发现线段AM始终等于线段AN,请你证明这一结论;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活动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展开有关图形旋转 的探究活动,如图1,已知△ABC中,AB=AC,∠B=40°,将△ABC从图1 的位置开始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D、E分别是点B、C的对 点),旋转角为α(0<α<100°),设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M,线段DE分别 交BC,AC于点O、N
等腰三角形中的旋转
旋转
旧知回顾: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 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定点称为旋转中心。
2.旋转角:转动的角度为旋转角。一般用对应边的夹角来表示。
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属于全等变换。
如图,点P在等边三角形ABC内,且∠APC=150°, PA=3,PC=4,求PB的长.
数.
C
P
A
B
已知:RtΔABC中,∠ACB=90°,AC=BC。
2.如图,点D是BC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D,过点D做 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若∠BAD=α,求∠DBE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

(图1) (图2) (图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1.如图,△ABC 中,AB=5,AC=3,以BC 为边作等腰Rt △BCD ,连接AD ,把△ACD 绕D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EBD 。
(1)画出△EBD ; (2)当BC=4时,连接AE ,求△ABE 的面积;(3)当BC 的长度发生变化时,请直接写出AD 长的取值范围。
(备用图)2.(1)如图1, △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求证:△ACD ≌△BCE.(2) 如图2,将图1中△D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n °(0<n <45),使∠BED=90°,又作△DCE 中DE 边上的高CM ,请完成图2,并判断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CD=5,若点P 满足PD=1,且∠BPD=90°,请直接写出点A 到BP 的距离.3.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C =AB =4,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等腰Rt △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AD 1E 1,如图(2),设旋转角为α(0<α≤180°),记直线BD 1与CE 1的交点为P .(1)求证:BD 1= CE 1; (2)当∠=1CPD 2∠1CAD 时,求1CE 的长;(3)连接PA,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直接填写结果)4.在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A 1B 1C 1中,斜边B 1C 1中点O 也是BC 的中点。
(1)如图1,则AA 1与CC 1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将△A 1B 1C 1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在(2)的基础上,直线AA 1、CC 1交于点P ,设AB=4,则PB 长的最小值是 。
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之间的旋转问题(精华)

等边三⾓形、等腰直⾓三⾓形之间的旋转问题(精华)等边三⾓形、等腰直⾓三⾓形之间的旋转问题(精华)1、图(1)中,C点为线段AB上⼀点,△ACM,△CBN是等边三⾓形,AN与BM相等吗?说明理由;如图(2)C点为线段AB上⼀点,等边三⾓形ACM和等边三⾓形CBN在AB的异侧,此时AN与BM 相等吗?说明理由;如图(3)C点为线段AB外⼀点,△ACM,△CBN是等边三⾓形,AN与BM相等吗?说明理由.2、如图(1)所⽰,点C为线段AB上⼀点,△ACM、△CBN是等边三⾓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1)求证:AN=MB;(2)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向旋转9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1)题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形,E是AC延长线上⼀点,选择⼀点D,使得△CDE是等边三⾓形,如果M是线段AD的中点,N是线段BE的中点,求证:△CMN是等边三⾓形.(根据△ACD≌△BCE,得出AD=BE,AM=BN;⼜△AMC≌△BNC,可得CM=CN,∠ACM=∠BCN,证明∠NCM=∠ACB=60°即可证明△CMN是等边三⾓形;)1、(锦州)如图A,△ABC和△CEF是两个⼤⼩不等的等边三⾓形,且有⼀个公共顶点C,连接AF 和BE.(1)线段AF和BE 有怎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A中的△CEF绕点C旋转⼀定的⾓度,得到图B,(1)中的结论还成⽴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将图A中的△ABC 绕点C旋转⼀定的⾓度,请你画⼭⼀个变换后的图形C(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3)此⼩题图形不惟⼀,如图第(1)中的结论仍成⽴.(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如下:如图A,⼤⼩不等的等边三⾓形ABC和等边三⾓形CEF有且仅有⼀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 为旋转中⼼,任意旋转其中⼀个三⾓形,都有AF=BE.2、如图,ADC ?和BCE ?都是等边三⾓形,ο30=∠ABC ,试说明:222BC AB BD +=(综合全等和勾股定理)3、△DAC, △EBC 均是等边三⾓形,AE,BD 分别与CD,CE 交于点M,N, 求证:(1)AE=BD (2)CM=CN (3) △CMN 为等边三⾓形(4)MN ∥BC4、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形,AN 交MC 于点E ,BM 交CN 于点F . (1)求证:AN=BM ; (2)求证:△CEF 为等边三⾓形;(3)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向旋转90 O ,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不要求证明).5、如图所⽰,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形。
2020-2021九年级培优初中数学 旋转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2020-2021九年级培优初中数学旋转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旋转1.阅读材料:小胖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旋转全等的三角形.小胖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胖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BD=CE.(1)在图1中证明小胖的发现;借助小胖同学总结规律,构造“手拉手”图形来解答下面的问题:(2)如图2,AB=BC,∠ABC=∠BDC=60°,求证:AD+CD=BD;(3)如图3,在△ABC中,AB=AC,∠BAC=m°,点E为△ABC外一点,点D为BC中点,∠EBC=∠ACF,ED⊥FD,求∠EAF的度数(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AF =12 m°.【解析】分析:(1)如图1中,欲证明BD=EC,只要证明△DAB≌△EAC即可;(2)如图2中,延长DC到E,使得DB=DE.首先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BD≌△CBE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将AE绕点E逆时针旋转m°得到AG,连接CG、EG、EF、FG,延长ED到M,使得DM=DE,连接FM、CM.想办法证明△AFE≌△AFG,可得∠EAF=∠FAG=12 m°.详(1)证明:如图1中,∵∠BAC=∠DAE,∴∠DAB=∠EAC,在△DAB和△EAC中,AD AE DAB EAC AB AC ⎧⎪∠∠⎨⎪⎩===,∴△DAB ≌△EAC ,∴BD=EC .(2)证明:如图2中,延长DC 到E ,使得DB=DE .∵DB=DE ,∠BDC=60°,∴△BDE 是等边三角形,∴∠BD=BE ,∠DBE=∠ABC=60°,∴∠ABD=∠CBE ,∵AB=BC ,∴△ABD ≌△CBE ,∴AD=EC ,∴BD=DE=DC+CE=DC+AD .∴AD+CD=BD .(3)如图3中,将A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m°得到AG ,连接CG 、EG 、EF 、FG ,延长ED 到M ,使得DM=DE ,连接FM 、CM .由(1)可知△EAB ≌△GAC ,∴∠1=∠2,BE=CG ,∵BD=DC ,∠BDE=∠CDM ,DE=DM ,∴△EDB ≌△MDC ,∴EM=CM=CG ,∠EBC=∠MCD ,∵∠EBC=∠ACF,∴∠MCD=∠ACF,∴∠FCM=∠ACB=∠ABC,∴∠1=3=∠2,∴∠FCG=∠ACB=∠MCF,∵CF=CF,CG=CM,∴△CFG≌△CFM,∴FG=FM,∵ED=DM,DF⊥EM,∴FE=FM=FG,∵AE=AG,AF=AF,∴△AFE≌△AFG,∴∠EAF=∠FAG=12 m°.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旋转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手拉手”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构造“手拉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操作发现)(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AF,EF.①求∠EAF的度数;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类比探究)(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①∠EAF的度数;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120°②DE=EF;(2)①90°②AE2+DB2=DE2【解析】试题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求出∠ACF=∠BCD,证明△ACF≌△BCD,得出∠CAF=∠B=60°,求出∠EAF=∠BAC+∠CAF=120°;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即可;(2)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45°,证出∠ACF=∠BCD,由SAS证明△ACF≌△BCD,得出∠CAF=∠B=45°,AF=DB,求出∠EAF=∠BAC+∠CAF=90°;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AE2+AF2=EF2,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BAC=∠B=60°.∵∠DCF=60°,∴∠ACF=∠BCD.在△ACF和△BCD中,∵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60°,∴∠EAF=∠BAC+∠CAF=120°;②DE=EF.理由如下:∵∠DCF=60°,∠DCE=30°,∴∠FCE=60°﹣30°=30°,∴∠DCE=∠FCE.在△DCE和△FCE 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2)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BAC=∠B=45°.∵∠DCF=90°,∴∠ACF=∠BCD.在△ACF和△BCD中,∵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45°,AF=DB,∴∠EAF=∠BAC+∠CAF=90°;②AE2+DB2=DE2,理由如下:∵∠DCF=90°,∠DCE=45°,∴∠FCE=90°﹣45°=45°,∴∠DCE=∠FCE.在△DCE和△FCE 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在Rt△AEF 中,AE2+AF2=EF2,又∵AF=DB,∴AE2+DB2=DE2.3.(1)发现: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填空:当点A位于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4,AB=1,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6,0),点P 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PM=PB,∠BPM=90°,请直接写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答案】(1)CB的延长线上, a+b;(2)①CD=BE,理由见解析;②BE长的最大值为5;(3)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222)或(222),AM的最大值为2+4.【解析】【分析】(1)根据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2)①根据已知条件易证△CAD≌△EA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CD=BE;②由于线段BE长的最大值=线段CD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连接BM,将△APM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得到△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A=2,BN=AM,根据当N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N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最大值为2+4;如图2,过P作PE⊥x轴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3中,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也满足条件,由此求得符合条件的点P另一个的坐标.【详解】(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当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BC+AB=a+b,故答案为CB的延长线上,a+b;(2)①CD=BE,理由:∵△ABD与△ACE是等边三角形,∴AD=AB,AC=AE,∠BAD=∠CAE=60°,∴∠BAD+∠BAC=∠CAE+∠BAC,即∠CAD=∠EAB,在△CAD与△EAB中,AD ABCAD EAB AC AE=⎧⎪∠=∠⎨⎪=⎩,∴△CAD≌△EAB(SAS),∴CD=BE;②∵线段BE长的最大值=线段CD的最大值,由(1)知,当线段CD的长取得最大值时,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最大值为BD+BC=AB+BC=5;(3)如图1,∵将△APM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则△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N=PA=2,BN=AM,∵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6,0),∴OA=2,OB=6,∴AB=4,∴线段AM长的最大值=线段BN长的最大值,∴当N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N取得最大值,最大值=AB+AN,∵AN=2AP=22,∴最大值为22+4;如图2,过P作PE⊥x轴于E,∵△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AE2,∴OE=BO﹣AB﹣AE=6﹣42=22,∴P(222).如图3中,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P(2﹣2,﹣2)时,也满足条件.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2﹣2,2)或(2﹣2,﹣2),AM的最大值为22+4.【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最大值问题,旋转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1)请问EG与CG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3)结论依然成立.【详解】(1)CG=EG.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F=90°.在Rt△FCD中,∵G为DF的中点,∴CG=12FD,同理.在Rt△DEF中,EG=12FD,∴CG=EG.(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在△DAG与△DCG中,∵AD=CD,∠ADG=∠CDG,DG=DG,∴△DAG≌△DCG(SAS),∴AG=CG;在△DMG与△FNG中,∵∠DGM=∠FGN,FG=DG,∠MDG=∠NFG,∴△DMG≌△FNG (ASA),∴MG=NG.∵∠EAM=∠AEN=∠AMN=90°,∴四边形AENM是矩形,在矩形AENM中,AM=EN.在△AMG与△ENG中,∵AM=EN,∠AMG=∠ENG,MG=NG,∴△AMG≌△ENG(SAS),∴AG=EG,∴EG=CG.证法二:延长CG至M,使MG=CG,连接MF,ME,EC.在△DCG与△FMG中,∵FG=DG,∠MGF=∠CGD,MG=CG,∴△DCG≌△FMG,∴MF=CD,∠FMG=∠DCG,∴MF∥CD∥AB,∴EF⊥MF.在Rt△MFE与Rt△CBE中,∵MF=CB,∠MFE=∠EBC=90°,EF=BE,∴△MFE≌△CBE∴∠MEF=∠CEB,∴∠MEC=∠MEF+∠FEC=∠CEB+∠CEF=90°,∴△MEC为直角三角形.∵MG=CG,∴EG=12MC,∴EG=CG.(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过F作CD的平行线并延长CG交于M点,连接EM、EC,过F作FN垂直于AB于N.由于G为FD中点,易证△CDG≌△MFG,得到CD=FM,又因为BE=EF,易证∠EFM=∠EBC,则△EFM≌△EBC,∠FEM=∠BEC,EM=EC∵∠FEC+∠BEC=90°,∴∠FEC+∠FEM=90°,即∠MEC=90°,∴△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为CM中点,∴EG=CG,EG⊥CG【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1)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2)关键是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5.(1)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EF ⊥BD ,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接BE 、DF ,且BE 平分∠ABD .①求证:四边形BFDE 是菱形;②直接写出∠EBF 的度数;(2)把(1)中菱形BFDE 进行分离研究,如图②,点G 、I 分别在BF 、BE 边上,且BG=BI ,连接GD ,H 为GD 的中点,连接FH 并延长,交ED 于点J ,连接IJ 、IH 、IF 、IG.试探究线段IH 与FH 之间满足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把(1)中矩形ABCD 进行特殊化探究,如图③,当矩形ABCD 满足AB=AD 时,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DE 、EF 、DF ,使△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 交AC 于点G.请直接写出线段AG 、GE 、EC 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60°.(2)IH =3FH ;(3)EG 2=AG 2+CE 2.【解析】【分析】(1)①由△DOE ≌△BOF ,推出EO =OF ,∵OB =OD ,推出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B =ED 即可.②先证明∠ABD =2∠ADB ,推出∠ADB =30°,延长即可解决问题.(2)IH =3FH .只要证明△IJF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3)结论:EG 2=AG 2+CE 2.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先证明△DEG ≌△DEM ,再证明△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OB =OD ,∴∠EDO =∠FBO ,在△DOE 和△BOF 中,EDO FBO OD OBEOD BOF ∠∠⎧⎪⎨⎪∠∠⎩=== ,∴△DOE ≌△BOF ,∴EO =OF ,∵OB =OD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EF ⊥BD ,OB =OD ,∴EB =ED ,∴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②∵BE 平分∠ABD ,∴∠ABE =∠EBD ,∵EB =ED ,∴∠EBD =∠EDB ,∴∠ABD =2∠ADB ,∵∠ABD +∠ADB =90°,∴∠ADB =30°,∠ABD =60°,∴∠ABE =∠EBO =∠OBF =30°,∴∠EBF =60°.(2)结论:IH=3FH .理由:如图2中,延长BE 到M ,使得EM =EJ ,连接MJ .∵四边形EBFD 是菱形,∠B =60°,∴EB =BF =ED ,DE ∥BF ,∴∠JDH =∠FGH ,在△DHJ 和△GHF 中,DHG GHF DH GHJDH FGH ∠∠⎧⎪⎨⎪∠∠⎩=== , ∴△DHJ ≌△GHF ,∴DJ =FG ,JH =HF ,∴EJ =BG =EM =BI ,∴BE =IM =BF ,∵∠MEJ =∠B =60°,∴△MEJ 是等边三角形,∴MJ =EM =NI ,∠M =∠B =60°在△BIF 和△MJI 中,BI MJ B M BF IM ⎧⎪∠∠⎨⎪⎩===, ∴△BIF ≌△MJI ,∴IJ =IF ,∠BFI =∠MIJ ,∵HJ =HF , ∴IH ⊥JF ,∵∠BFI +∠BIF =120°, ∴∠MIJ +∠BIF =120°, ∴∠JIF =60°, ∴△JIF 是等边三角形,在Rt △IHF 中,∵∠IHF =90°,∠IFH =60°, ∴∠FIH =30°, ∴IH=3FH .(3)结论:EG 2=AG 2+CE 2.理由: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FAD +∠DEF =90°, ∴AFED 四点共圆,∴∠EDF =∠DAE =45°,∠ADC =90°, ∴∠ADF +∠EDC =45°, ∵∠ADF =∠CDM ,∴∠CDM +∠CDE =45°=∠EDG , 在△DEM 和△DEG 中,DE DE EDG EDM DG DM ⎧⎪∠∠⎨⎪⎩=== , ∴△DEG ≌△DEM , ∴GE =EM ,∵∠DCM =∠DAG =∠ACD =45°,AG =CM , ∴∠ECM =90° ∴EC 2+CM 2=EM 2, ∵EG =EM ,AG =CM , ∴GE 2=AG 2+CE 2. 【点睛】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学会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6.两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DEC如图摆放,其中∠ACB=∠DCE=90°,F是DE的中点,H是AE的中点,G是BD的中点.(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和位置关系为______;(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答案】(1)相等,垂直.(2)成立,证明见解析;(3)成立,结论是FH=FG,FH⊥FG.【解析】试题分析:(1)证AD=BE,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推出FH=12AD,FH∥AD,FG=12BE,FG∥BE,即可推出答案;(2)证△ACD≌△BCE,推出AD=BE,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推出答案;(3)连接BE、AD,根据全等推出AD=BE,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推出答案.试题解析:(1)解:∵CE=CD,AC=BC,∠ECA=∠DCB=90°,∴BE=AD,∵F是DE的中点,H是AE的中点,G是BD的中点,∴FH=12AD,FH∥AD,FG=12BE,FG∥BE,∴FH=FG,∵AD⊥BE,∴FH⊥FG,故答案为相等,垂直.(2)答:成立,证明:∵CE=CD,∠ECD=∠ACD=90°,AC=BC,∴△ACD≌△BCE∴AD=BE ,由(1)知:FH=12AD ,FH ∥AD ,FG=12BE ,FG ∥BE , ∴FH=FG ,FH ⊥FG ,∴(1)中的猜想还成立.(3)答:成立,结论是FH=FG ,FH ⊥FG . 连接AD ,BE ,两线交于Z ,AD 交BC 于X , 同(1)可证∴FH=12AD ,FH ∥AD ,FG=12BE ,FG ∥BE , ∵三角形ECD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D ,AC=BC ,∠ECD=∠ACB=90°, ∴∠ACD=∠BCE ,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E CD ⎧⎪∠∠⎨⎪⎩=== , ∴△ACD ≌△BCE , ∴AD=BE ,∠EBC=∠DAC ,∵∠DAC+∠CXA=90°,∠CXA=∠DXB , ∴∠DXB+∠EBC=90°, ∴∠EZA=180°﹣90°=90°, 即AD ⊥BE , ∵FH ∥AD ,FG ∥BE , ∴FH ⊥FG , 即FH=FG ,FH ⊥FG , 结论是FH=FG ,FH ⊥FG.【点睛】运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ABC 和△ADE 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EC 的延长线交BD于点P.(1)把△ABC绕点A旋转到图1,BD,CE的关系是(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要说明理由;(2)若AB=3,AD=5,把△ABC绕点A旋转,当∠EAC=90°时,在图2中作出旋转后的图形,PD=,简要说明计算过程;(3)在(2)的条件下写出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答案】(1)BD,CE的关系是相等;(2)53417或203417;(3)1,7【解析】分析:(1)依据△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即可BA=CA,∠BAD=∠CAE,DA=EA,进而得到△ABD≌△ACE,可得出BD=CE;(2)分两种情况:依据∠PDA=∠AEC,∠PCD=∠ACE,可得△PCD∽△ACE,即可得到PD AE =CDCE,进而得到PD=53417;依据∠ABD=∠PBE,∠BAD=∠BPE=90°,可得△BAD∽△BPE,即可得到PB BEAB BD,进而得出PB=63434,PD=BD+PB=203417;(3)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圆,当CE在⊙A下方与⊙A相切时,PD的值最小;当CE在在⊙A右上方与⊙A相切时,PD的值最大.在Rt△PED中,PD=DE•sin∠PED,因此锐角∠PED的大小直接决定了PD的大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到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详解:(1)BD,CE的关系是相等.理由:∵△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BA=CA,∠BAD=∠CAE,DA=EA,∴△ABD≌△ACE,∴BD=CE;故答案为相等.(2)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若点C在AD上,如图2所示:∵∠EAC=90°, ∴CE=2234AC AE +=,∵∠PDA=∠AEC ,∠PCD=∠ACE , ∴△PCD ∽△ACE , ∴PD CDAE CE=, ∴PD=53417; 若点B 在AE 上,如图2所示:∵∠BAD=90°, ∴Rt △ABD 中,BD=2234AD AB +=,BE=AE ﹣AB=2,∵∠ABD=∠PBE ,∠BAD=∠BPE=90°, ∴△BAD ∽△BPE ,∴PB BEAB BD=,即334PB =, 解得PB=63434, ∴PD=BD+PB=34+63434=203417, 故答案为53417或203417; (3)如图3所示,以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圆,当CE 在⊙A 下方与⊙A 相切时,PD 的值最小;当CE 在在⊙A 右上方与⊙A 相切时,PD 的值最大. 如图3所示,分两种情况讨论:在Rt △PED 中,PD=DE•sin ∠PED ,因此锐角∠PED 的大小直接决定了PD 的大小.①当小三角形旋转到图中△ACB的位置时,在Rt△ACE中,CE=2253-=4,在Rt△DAE中,DE=225552+=,∵四边形ACPB是正方形,∴PC=AB=3,∴PE=3+4=7,在Rt△PDE中,PD=2250491DE PE-=-=,即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小值为1;②当小三角形旋转到图中△AB'C'时,可得DP'为最大值,此时,DP'=4+3=7,即旋转过程中线段PD的最大值为7.故答案为1,7.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图形的特殊位置解决最值问题.8.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E,CD,点F,G,H分别为DE,BE,CD 中点.(1)当△ADE绕点A旋转时,如图1,则△FGH的形状为,说明理由;(2)在△ADE旋转的过程中,当B,D,E三点共线时,如图2,若AB=3,AD=2,求线段FH的长;(3)在△ADE旋转的过程中,若AB=a,AD=b(a>b>0),则△FGH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直接写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FGH是等边三角形;(261-;(3)△FGH的周长最大值为32(a+b),最小值为32(a﹣b).【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F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FG=FH,再想办法证明∠GFH=60°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连接AF、EC.在Rt△AFE和Rt△AFB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3)首先证明△GFH的周长=3GF=32BD,求出B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解:(1)结论:△F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1中,连接BD、CE,延长BD交CE于M,设BM交FH于点O.∵△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BAD=∠CAE,∴△BAD≌△CAE,∴BD=CE,∠ADB=∠AEC,∵EG=GB,EF=FD,∴FG=12BD,GF∥BD,∵DF=EF,DH=HC,∴FH=12EC,FH∥EC,∴FG=FH,∵∠ADB+∠ADM=180°,∴∠AEC+∠ADM=180°,∴∠DMC+∠DAE=180°,∴∠DME=120°,∴∠BMC=60°∴∠GFH=∠BOH=∠BMC=60°,∴△GHF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2)如图2中,连接AF、EC.易知AF⊥DE,在Rt△AEF中,AE=2,EF=DF=1,∴AF2221-3,在Rt△ABF中,BF22AB AF-6,∴BD=CE=BF﹣DF61,∴FH=12EC61-.(3)存在.理由如下.由(1)可知,△GFH是等边三角形,GF=12BD,∴△GFH的周长=3GF=32BD,在△ABD中,AB=a,AD=b,∴BD的最小值为a﹣b,最大值为a+b,∴△FGH的周长最大值为3 2(a+b),最小值为32(a﹣b).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9.(10分)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点F为BE中点,连结DF、CF.(1)如图1,当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DF、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证明);(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45°时,请你判断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时,若AD=1,AC=,求此时线段C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相等和垂直;(2)成立,理由见试题解析;(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DF=BF,根据∠DFE=2∠DCF,∠BFE=2∠BCF,得到∠EFD+∠EFB=2∠DCB=90°,DF⊥BF;(2)延长DF交BC于点G,先证明△DEF≌△GCF,得到DE=CG,DF=FG,根据AD=DE,AB=BC,得到BD=BG又因为∠ABC=90°,所以DF=CF且DF⊥BF;(3)延长DF交BA于点H,先证明△DEF≌△HBF,得到DE=BH,DF=FH,根据旋转条件可以△ADH为直角三角形,由△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可以求出AB的值,进而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DH,再求出DF,由DF=BF,求出得CF的值.试题解析:(1)∵∠ACB=∠ADE=90°,点F为BE中点,∴DF=BE,CF=BE. ∴DF=CF.∵△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BF=DF,∴∠DBF=∠BDF.∵∠DFE=∠ABE+∠BDF,∴∠DFE=2∠DBF.同理得:∠CFE=2∠CBF,∴∠EFD+∠EFC=2∠DBF+2∠CBF=2∠ABC=90°.∴DF=CF,且DF⊥CF.(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此时点D落在AC上,延长DF交BC于点G.∵∠ADE=∠ACB=90°,∴DE∥BC.∴∠DEF=∠GBF,∠EDF=∠BGF.∵F为BE中点,∴EF=BF.∴△DEF≌△GBF.∴DE=GB,DF=GF.∵AD=DE,∴AD=GB.∵AC=BC,∴AC-AD="BC-GB." ∴DC=GC.∵∠ACB=90°,∴△D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GF,∴DF=CF,DF⊥CF.(3)如图,延长DF交BA于点H,∵△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D=DE.∴∠AED=∠ABC=45°.∵由旋转可以得出,∠CAE=∠BAD=90°,∵AE∥BC,∴∠AEB=∠CBE. ∴∠DEF=∠HBF.∵F是BE的中点,∴EF="BF." ∴△DEF≌△HBF. ∴ED=HB.∵A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4.∵AD=1,∴ED=BH=1.∴AH=3.在Rt△HAD中,由勾股定理,得DH=,∴DF=,∴CF=.∴线段CF的长为.考点: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勾股定理.10.把两个直角边长均为6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EFG叠放在一起(如图①),使三角板EFG的直角顶点G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重合.现将三角板EFG绕O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α满足条件:0°<α<90°),四边形CHGK是旋转过程中两三角板的重叠部分(如图②).(1)探究:在上述旋转过程中,BH与CK的数量关系以及四边形CHGK的面积的变化情况(直接写出探究的结果,不必写探究及推理过程);(2)利用(1)中你得到的结论,解决下面问题:连接HK,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若存在,求出此时BH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 BH=CK;(2) 存在,使△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的位置,此时BH 的长度为.【解析】(1)先由ASA证出△CGK≌△BGH,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H=CK,根据全等得出四边形CKGH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CB面积一半;(2)根据面积公式得出S△GHK=S四边形CKGH-S△CKH=12x2-3x+9,根据△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512,代入得出方程12x2-3x+9=512×12×6×6,求出即可.解:(1)BH与CK的数量关系:BH=CK,理由是:连接OC,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出OC=BG,∵AC=BC,O为AB中点,∠ACB=90°,∴∠B=∠ACG=45°,CO⊥AB,∴∠CGB=90°=∠KGH,∴都减去∠CGH得:∠BGH=∠CGK,在△CGK和△BGH中∵,∴△CGK≌△BGH(ASA),∴CK=BH,即BH=CK;四边形CHGK的面积的变化情况:四边形CHGK的面积不变,始终等于四边形CQGZ的面积,即等于△ACB面积的一半,等于9;(2)假设存在使△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512的位置.设BH=x,由题意及(1)中结论可得,CK=BH=x,CH=CB﹣BH=6﹣x,∴S△CHK=12CH×CK=3x﹣12x2,∴S△GHK=S四边形CKGH﹣S△CKH=9﹣(3x﹣12x2)=12x2﹣3x+9,∵△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512,∴12x2﹣3x+9=512×12×6×6,解得136x=236x=(经检验,均符合题意).∴存在使△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512的位置,此时x的值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1.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OC′=OD′,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90°,即可得出结论;(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得出,证明△AOC′∽△BO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试题解析:(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OA=OB,C、D为OA、OB的中点,∴OC=OD,∴OC′=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AC′=BD′;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AOC′≌△BOD′,∴∠OAC′=∠OBD′,又∠AFO=∠BFE,∠OAC′+∠AFO=90°,∴∠OBD′+∠BFE=90°,∴∠BEA=90°,∴AC′⊥BD′;(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OCD旋转到△OC′D′,∴OC=OC′,O D=OD′,∠AOC′=∠BOD′,∵CD∥AB,∴,∴,∴,又∠AOC′=∠BOD′,∴△AOC′∽△BOD′,∴∠OAC′=∠OBD′,又∠AFO=∠BFE,∴∠AEB=∠AOB=θ.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12.如图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的边AB、AE(AB<AE)在一条直线上,正方形AEFG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 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只有点A 重合,其它顶点均不重合,连接BE、DG.(1)当正方形AEFG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求证:BE=DG;(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连接FC,直接写出∠FCD 的度数;(3)如图3,如果=45°,AB =2,AE=,求点G到BE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或135°;(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AE=AG,∠BAD=∠EAG=90°,再求出∠BAE=∠DA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据此求解即可.(3)根据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E+∠EAD=90°.∵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EAD+∠DAG=90°.∴∠BAE=∠DAG..∴△ABE≌△ADG(SAS).∴BE=DG..(2)如图,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此时∠FCD 的度数为45°或135°.(3)如图3,连接GB、GE.由已知α=45°,可知∠BAE=45°.又∵GE为正方形AEFG的对角线,∴∠AEG=45°.∴AB∥GE.∵,∴GE =8.∴.过点B作BH⊥AE于点H.∵AB=2,∴. ∴..设点G到BE的距离为h.∴.∴.∴点G到BE的距离为.考点:1.旋转的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平行的判定和性质;5.勾股定理;6.分类思想的应用.13.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点P为直线BC上的动点(不与点B、点C重合),连接OC、OP,将线段OP绕点P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PQ,连接BQ.(1)如图1,当点P在线段BC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Q与CP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在BC延长线上时,若∠BPO=15°,BP=4,请求出BQ的长.-.【答案】(1)BQ=CP;(2)成立:PC=BQ;(3)434【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BQ=CP.如图1中,作PH∥AB交CO于H,可得△PCH是等边三角形,只要证明△POH≌△QPB即可;(2)成立:PC=BQ.作PH∥AB交CO的延长线于H.证明方法类似(1);(3)如图3中,作CE⊥OP于E,在PE上取一点F,使得FP=FC,连接CF.设CE=CO=a,则FC=FP=2a,EF3,在Rt△PCE中,表示出PC,根据PC+CB=4,可得方程62)24+=,求出a即可解决问题;a a试题解析:解:(1)结论:BQ=CP.理由:如图1中,作PH∥AB交CO于H.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CO=AO=BO,∠CBO=60°,∴△CBO 是等边三角形,∴∠CHP =∠COB =60°,∠CPH =∠CBO =60°,∴∠CHP =∠CPH =60°,∴△CPH 是等边三角形,∴PC =PH =CH ,∴OH =PB ,∵∠OPB =∠OPQ +∠QPB =∠OCB +∠COP ,∵∠OPQ =∠OCP =60°,∴∠POH =∠QPB ,∵PO =PQ ,∴△POH ≌△QPB ,∴PH =QB ,∴PC =BQ . (2)成立:PC =BQ .理由:作PH ∥AB 交CO 的延长线于H .在Rt △ABC 中,∵∠ACB =90°,∠A =30°,点O 为AB 中点,∴CO =AO =BO ,∠CBO =60°,∴△CBO 是等边三角形,∴∠CHP =∠COB =60°,∠CPH =∠CBO =60°,∴∠CHP =∠CPH =60°,∴△CPH 是等边三角形,∴PC =PH =CH ,∴OH =PB ,∵∠POH =60°+∠CPO ,∠QPO =60°+∠CPQ ,∴∠POH =∠QPB ,∵PO =PQ ,∴△POH ≌△QPB ,∴PH =QB ,∴PC =BQ .(3)如图3中,作CE ⊥OP 于E ,在PE 上取一点F ,使得FP =FC ,连接CF . ∵∠OPC =15°,∠OCB =∠OCP +∠POC ,∴∠POC =45°,∴CE =EO ,设CE =CO =a ,则FC =FP =2a ,EF =3a ,在Rt △PCE 中,PC =22PE CE + =22(23)a a a ++ =(62)a +,∵PC +CB =4,∴(62)24a a ++=,解得a =4226-,∴PC =434-,由(2)可知BQ =PC ,∴BQ =434-.点睛:此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旋转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4.如图,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边在射线上,且,点从点出发,沿的方向以的速度运动,当不与点重合是,将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连接.(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当时,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存在,2+4;(3)当t=2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析】试题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CE=60°,DC=EC,即可得到结论;(2)当6<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BE=AD,于是得到C△DBE=BE+DB+DE=AB+DE=4+D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CD,由垂线段最短得到当CD⊥AB时,△BDE的周长最小,于是得到结论;(3)存在,①当点D与点B重合时,D,B,E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0≤t<6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BE=60°,∠BDE<60°,求得∠BED=9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60°,求得∠CEB=30°,求得OD=OA﹣DA=6﹣4=2,于是得到t=2÷1=2s;③当6<t<10s时,此时不存在;④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得到∠DBE=60°,求得∠BDE>60°,于是得到t=14÷1=14s.试题解析:(1)证明:∵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当6<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BE=AD,∴C△DBE=BE+DB+DE=AB+DE=4+DE,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CD,∴C△DBE=CD+4,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BDE的周长最小,此时,CD=2cm,∴△BDE的最小周长=CD+4=2+4;(3)存在,①∵当点D与点B重合时,D,B,E不能构成三角形,∴当点D与点B重合时,不符合题意,②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BED=90°,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B=60°,。
旋转一对一讲义(重庆书之香)

旋转相关知识点概述关于旋转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关于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性质:(1)是全等形。
(2)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关于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关于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P(x,y)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P(x,y)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P(x,y)P’(-x,y)典型例题分析判断是否是旋转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例1、下列图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同步练习一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确定旋转角、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例2、如图,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A.72 B.108 C.144 D.216同步练习二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可看成由下方图形绕着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而形成的图形的是( )A .B .C .D .A B C D A B C D画旋转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例3、将大写字母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例4、 △DEF 是由△ABC 绕某点旋转得到,请画出这两个图形的旋转中心.同步练习四有钢板如图所示,请你用一条直线将其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旋转后点的坐标变化例5、已知点P (-b,2)与点Q (3,2a )关于原点对称点,则a 、b 的值分别是( ) A .-1,3 B .1,-3 C .-1,-3 D . 1,3 同步练习五已知点A 的坐标为()a b ,,O 为坐标原点,连结OA ,将线段OA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得1OA ,则点1A 的坐标为( ) A .()a b -,B .()a b -,C .()b a -,D .()b a -,例6、画出△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A 1B 1C 1,并求出点A 1,B 1,C 1的坐标。
(2021年整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的全部内容。
C E DC (图1) (图2) (图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1。
如图,△ABC 中,AB=5,AC=3,以BC 为边作等腰Rt △BCD,连接AD ,把△ACD 绕D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EBD 。
(1)画出△EBD ; (2)当BC=4时,连接AE ,求△ABE 的面积;(3)当BC 的长度发生变化时,请直接写出AD 长的取值范围。
C A D(备用图)C A D2.(1)如图1, △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求证:△ACD ≌△BCE.(2) 如图2,将图1中△D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n °(0<n <45),使∠BED=90°,又作△DCE 中DE 边上的高CM ,请完成图2,并判断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CD=5,若点P 满足PD=1,且∠BPD=90°,请直接写出点A 到BP 的距离.3。
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C =AB =4,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等腰Rt △ADE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AD 1E 1,如图(2),设旋转角为α(0〈α≤180°),记直线BD 1与CE 1的交点为P .(1)求证:BD 1= CE 1; (2)当∠=1CPD 2∠1CAD 时,求1CE 的长;(3)连接PA,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直接填写结果)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数形结合,转化思想,方程思想
难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应用掌握两种证明线段 2 倍关系的方法:(1)倍长中线;(2)30°直角 重点 三角形性质,熟练掌握截长补短的辅助线做法
课前 作 业 完 成 情 况 : 优 □ 良 □ 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C理由.
B
D C
PH F
图1 A E B
F PH
E
D
图2 A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3.在 ABC中,AD 是中线,O 为 AD 的中点,直线 l 过 O 点,过 A、B、C 三点分别作直
学习管理师:
O (G)
Fl
C
E
O
O E
B
D
C
图1
B
D
图2
B
D
C
图3
F
l
思考题: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和 EFG(其直角边长均为 4)叠放在一起(如 图 1),且使三角板 EFG 的直角顶点 G 与三角形 ABC 的斜边中点 O 重合.现将三角板 EFG
绕 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 满足条件:0 90 ),四边形 CHGK 是旋转过
检测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 20 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 巩固
作业_____题;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老师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课后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赏识 评价 老师的建议:
中□
差□
建议
几何方法大全(四)
旋转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变式典型题】 原题:如图所示,△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M 为 EC 的中点,求证:
MBD MDB.
B
E M
课
A D
C
堂
变式 1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 A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45,其余条件不变,
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B
D
C
E
AM
变式 4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其余条件不变, 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B
D
A
C
M E
变式 5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点 A 按逆时外方向旋转 270 ,其余条件不 变,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
2、现有如图所示的方角铁片,工人师傅想用一条直线将其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 你帮助工人师傅设计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案.
3、如图所示,请将一直角梯形形状的地块,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地,问如何分.
A
D
B
C
4、如图所示的一块空地, A B 90,AE∥BC,AB∥CD,现要在这一空地上砌一
堵墙(要求墙长最短),将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块.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年 1 月 27 日星期三 )
姓名
年级 初二 性别 女
总课时____第_1__课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
教学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与识别 目标 能力:会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
线 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G、E、F,当直线 l 绕 O 点旋转到与 AD 垂直时(如图 1)易证:
BE+CF=2AG.
当直线 l 绕 O 点旋转到与 AD 不垂直时,在图 2、图 3 两种情况下,线段 BE、CF、AG
又是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以图 3 的猜想给予证明.
A
A
A
G
Fl
E
于 E.
(1)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1 位置时,求证:① ADC CEB;② DE AD BE ;
(2)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2 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 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3 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
思考题:如何把任意四边形面积两等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教学具体内容要有
识
掌
握
情
况
反
馈
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KH
的面积恰好等于
AABC面积的
5 16
?
若存在,求出此时 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G(O)
C E A
B
F 图1
K
GE(O)
C
B
H
图2
F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作业 完成时间:30 分钟
1、如图所示,在密度均匀的铁片中挖去一圆形铁片,现要将这一铁片分成重量相等的两 块,请问你有怎样的分法?并说明作图的道理.
教
B
学过
E
过程
DM
程
A
C
变式 2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其余条件不变, 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B
E
D
M
A
C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变式 3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35 ,其余条件不变, 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MD
C
E N
M C
D
M C
E
A
B
图1
A 图2 E N
BA
B
D
N
图3
2.(1)如图 1,若点 P 为正方形 ABCD 边上一点,以 PA 为一边作正方形 AEFP,连 BE、
DP,并延长 DP 交 BE 于点 H.求证: DH BE .
(2)如图 2,将正方形 AEFP 逆时针旋转,使点 P 落在正方形 ABCD 内,其余条件不变,
B
A
D
E
C M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变式 6 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绕点 A 按逆时外方向旋转 315 ,其余条件不 变,结论 MBD MDB还成立吗?
B
A
E
D
M
C
【练习】
1.在 ABC中,ACB 90 ,AC=BC.直线 MN 经过点 C,且 AD MN 于 D,BE MN
程中两三角板的重叠部分(如图 2). (1)在上述旋转过程中,BH 与 CK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四边形 CHGK 的面积有何变化? 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连接 HK,在上述旋转过程中,设 BH x , GKH 的面积为 y ,求 y 与 x 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