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2023年精选《狼和小羊》教案四篇

2023年精选《狼和小羊》教案四篇《狼和小羊》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则寓言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儿,小羊根据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掉了小羊。
通过这则寓言,作者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截取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借助对话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据此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第一次狼,盛气凌人,横加指责,小羊儿小心翼翼地申辩。
第二次狼,蛮横无理;小羊害怕而认真地申辩。
第三次狼,穷凶极恶。
狼不想再争辩了说明狼理屈词穷,小羊的命运自然可想可知。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形象思维占优势,已经具有了初步阅读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读书,研究体验获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学上可以在学生研究、感悟的基础上设计故事的结尾。
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张扬个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着重掌握狼的三次找碴儿,羊的两次申辩处留空白。
续编故事的结尾处留有空白。
反思与小结处留有空白。
教学要求: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懂得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时间:3教学准备:录音磁带、头饰第一教时教学目的:分角色表演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表演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导入: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说说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狼谁再来说说小羊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小羊。
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和结果怎么样呢?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了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了。
新授:(一)引导初读课文,并且边读边思考:这篇__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什么事?(要求回答问题句子连贯通顺、完整,掌握简答问题的句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录音。
《狼和小羊》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狼和小羊》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狼和小羊》教学案例(精选14篇)《狼和小羊》教学案例篇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按照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教《狼和小羊》一课,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讲小羊是什么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中间板书“和”,并设疑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课文,大家都会明白的。
”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内容,都非常积极。
2.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如教《雷雨》一课。
课前,我请有关老师帮我绘制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幻灯片,录制了带有风声、雷声、雨声等音响的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我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播放录音,一边讲解,把学生带进雷雨的情景之中。
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3.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我请四位学生分别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的尾巴的用处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千方百计地教学生爱读书,还教学生学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习读书方法。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5篇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5篇《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狼为吃小羊三次找碴儿的经过,使学生懂得向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续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最近大家都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在你印象中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
教师书写课题,指导学生书写“狼”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看课件演示,边听教师范读课文。
(2)提问: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已经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师小结: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课文讲的是一只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遍。
提问:回顾课文内容,刚才的问题哪些可以解决?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研读主题: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板书:找碴儿2.“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是怎样找碴儿的?随机出示:a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b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c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3..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第一次找碴儿(1)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理由?(2)狼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下文中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3)狼说的有道理吗?请学生上台讲解演示。
(4)师:听了狼这些毫无根据的话,小羊的表情是怎样的?课文用了哪个词?(吃了一惊)师:同学们,尽管小羊吃了一惊,但还是很温和的同狼讲道理,谁愿意把小羊的话读给大家?(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些。
)(5)请男生做狼,女生做羊,老师读旁白,分角色朗读。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和小羊》的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
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
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借助对话与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呢?2、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找碴儿”是什么意思?3、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
(学生读、划)4、交流。
(逐个出示三次碴儿)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
《狼和小羊》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狼和小羊》教案设计范文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掌握《狼和小羊》的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狼和羊的辨识能力,教育学生善于分辨是非,勇于抵制邪恶。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编故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狼和小羊》的故事内容,认识狼和羊的形象特点。
2. 学会通过故事分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狼和羊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以《狼和小羊》故事为例,分析狼和羊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是非。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狼和小羊》故事课件,包括故事情节、狼和羊的形象特点等。
2. 图片:准备狼和羊的图片,方便学生辨识。
3. 教学卡片:制作狼和羊的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4. 课堂练习册: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狼和小羊》的故事。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狼和羊的形象特点。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狼和羊的特点及其寓意。
5. 实践环节:学生扮演狼和羊,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7.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狼和小羊》的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学生绘制一幅狼和羊的画作,展示对狼和羊形象的认识。
3.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4. 家长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狼和小羊》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2.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与人为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展示狼和小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和运用。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狼和小羊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故事道理。
5.小组讨论a.狼为什么总是找小羊的麻烦?b.小羊是如何应对狼的?c.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的把握。
8.课堂作业a.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狼和小羊的对话场景。
b.用学到的生字词造句。
9.课后作业a.家长签字确认课后作业。
b.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监督孩子按时完成。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学习与运用2.故事内容理解与感悟教学难点:1.狼和小羊心理变化的把握2.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狼和小羊是什么动物吗?生:狼是狼,小羊是羊。
师:对了,那你们觉得狼和小羊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看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3.讲解生字词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里你学到了哪些新字新词?生1:我学会了“狼”,“小羊”,“吵架”这些词。
师:很好,那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确认一下读音。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案(11篇)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案(11篇)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案1一、动画导入,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同学门看屏幕。
(放课文动画)师:片子放完了,你们知道片中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生回答)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狼和小羊的这个故事。
请同学们坐端正了,认真的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6、《狼和小羊》)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2页,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准音节,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师: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了吗,大家看屏幕,认读一下。
(“伙”是三声,在这里是轻声,读的又轻又短,大家跟老师读)师:生字词语大家都读得很好,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下面我们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谁愿意来试试。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接读课文)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师:是呀,狼是怎样找碴的呢?我们先学第一自然段。
大家看屏幕放动画)你知道,狼和小羊谁先来到小溪边的?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2、3自然段,看你读懂了什么?(狼想吃小羊,就说小羊把水弄脏了。
)师:狼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下文中的句子。
“你把我喝的谁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投影: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标点不同)师:观察的很仔细,听老师再读一下,能听出什么不同?(范读)(生:第二组表现了狼凶狠、找碴的语气)师:很好,体会的不错,用这种语气,你在把第二组有感情的读给大家。
师:听了狼这些毫无根据的话,小羊的表情是怎样的,课文用了哪个词(“吃了一惊”)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理解这一词语。
同学们,尽管小羊吃了一惊,但还是很温和的同狼讲道理,谁愿意把小羊的话读给大家?(生读)师:你读懂小羊的话了吗?生:(羊不会弄脏水)师:是呀,狼明明知道小羊不会弄脏它的水,却还要指责小羊,你们说狼在干什么?(故意找碴儿)联系这段话,你知道“找碴儿”的意思吗?(找毛病,找借口)狼找毛病,找借口干什么?(吃掉小羊)师:很好,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2篇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事。
它告诫我们: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对狼抱有任何幻想,应当勇敢地同它进行斗争。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狼的以强欺弱、没理狡三分的霸道作风,懂得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2.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碴、逼、嚷三个字。
3.分主角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
二、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四、巩固练习。
五、课小结。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课文。
学生群众读课文,理解谁在哪儿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段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狼想干什么?于是怎样做?小羊的说话有没有道理?2.结合课文理解故意、找碴儿、温和词语大意。
3.指导学生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帮忙理解课文。
4.指导学生练习用是不是句式说话。
三、学习第四、五段课文。
1.指导学生读第四、五段课文,理解狼听了小羊的话后怎样。
2.指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理解气冲冲、就算这样吧、喊等词语大意。
四、学习第六段课文。
1.小组朗读第六段。
2.指导学生看课文第二幅插图理解课文资料。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牙、逼近、嚷、扑等词语。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⑴狼是凶恶、不讲道理的。
⑵对狼应当进行斗争,不能对狼抱有幻想。
2.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几种结果?⑴狼吃掉了小羊。
⑵小羊认清了狼的本性起来反抗,在别的动物的帮忙下,赶跑了狼。
⑶猎人来,逮住了狼。
六、巩固练习。
1.分主角朗读课文。
2.学生按课文资料分主角表演。
3.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讨论故事结尾的几种结果。
4.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5.学生每人写一种狼扑向小羊的结果。
(可课后完成)附板书设计:25狼和小羊狼-小羊故意找碴儿-吃惊气冲冲-温和龇牙、逼近、嚷、扑喊狼和小羊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认识本课生字,能口头组词,理解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
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
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
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讲狼先
后找了三次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据理力争,但狼最终还是凶狠地扑
向小羊。
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
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
揭示了深刻哲理。
学情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狼和羊的三次对话,我设计通过朗读来学习三次对话,而朗读训练必须建立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低年级
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是比较弱的。
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查
阅工具书、找反义词、做做动作等方法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
内容,读好角色对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更多地关心整篇课文的
内容,让学生逐步建立篇的阅读概念,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
读课文,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
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
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
么事呢?(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
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
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可以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
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
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
小羊。
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
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
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
抓住几个关键
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不过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
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心情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
不能接着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想吃找碴儿温和
弄脏不会
说坏话没出生
蛮不讲理讲道理只讲道理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