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定动产质权
民法中的动产质权设立条件

民法中的动产质权设立条件动产质权是一种在民法中非常重要的权利制度,它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以物权“抵押”的方式来取得借款的手段。
由于动产质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风险性,因此在设立动产质权时,需要符合一些特定的条件,以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法中动产质权设立的条件。
一、质权物必须是动产根据民法的规定,动产质权的设立首要条件是质权物必须是动产。
所谓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不以地物为主体的财产,如动物、机械设备、车辆等。
因此,不动产如土地等是不能作为动产质权的质权物的。
二、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动产质权设立的第二个条件是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
借款人在动产质权设立时,必须存在待偿还的债务。
动产质权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可以通过动产质权实现债权。
三、质权合同的成立动产质权设立的下一个条件是质权合同的成立。
质权合同是质权设立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力的来源。
质权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形式要求,例如合同的订立必须是自愿的、平等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等。
四、登记或交付质押物在动产质权设立时,需要进行登记或者交付质押物。
登记是指将质权设定通知登记在地基的权利登记簿上,以公开质权信息。
交付质押物是指借款人将质权物交付给债权人,并取得债权人的控制。
五、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最后,设立动产质权时还需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
例如,一些特定的动产质权设立可能需要获得法律规定的特殊许可或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动产质权设立的一般条件,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规定和补充。
动产质权的设立条件不仅仅是对债权人的保护,同时也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以质押动产的方式来获得资金的途径。
因此,在动产质权设立时,借款人应当仔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与债权人协商明确双方的权益与义务。
总结起来,动产质权设立的条件包括质权物必须是动产,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质权合同的成立,登记或交付质押物,以及不得违反法律禁止。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动产质权才能有效地设立,在债权人和借款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
什么是动产质权

什么是动产质权一、动产质权的概念《担保法》第63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动产质权有以下几层含义:(一)动产质权是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供为担保的动产上设定的权利(二)动产质权为担保物权(三)动产质权是由债权人占有质物的担保物权二、动产质权的设定动产质权的设定是动产质权的创设继受取得方式。
当事人设定质权的行为也就是质押法律行为,亦即质押合同。
(一)动产质权合同的当事人在质押合同中,当事人为出质人和质权人。
出质人是指提供动产作为债权担保的一方当事人。
出质人可以是主债务人,也可以是第三人。
出质人为第三人的,也就是物上保证人。
质权人是于质权成立后享有质权的人。
因质权是担保债权的,因此质权人须为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的主债权人。
(二)质押合同的形式质押合同应采书面形式。
但是,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若出质人一方将出质动产交付质权人,而质权人也接受的,质押合同仍成立,质权人可取得质权。
(三)质押合同的内容1.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3.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4.质押担保的范围5.质物移交的时间6.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四)动产质权的标的物动产质权的标的物亦即质物,质物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须可为让与且法律不禁止流通的动产。
(2)须为特定的动产。
(五)动产质权的成立生效动产质权以转移质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
就质押合同来说,当事人就设定质权达成合意即可成立,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有效的条件就可生效。
出质人交付质物的时间也就是质权发生的时间。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一)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动产质权所担保的范围,依质押合同中约定的为准。
质押合同对担保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质权所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动产质权是指债权人依法以债务人的动产为担保,行使特定权利的一种担保方式。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动产质权设定事项达成的协议。
本文将围绕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展开探讨,包括其定义、要素、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
一、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定义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动产质权设定事项达成的协议。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动产质权设定的法律依据,是债权人获取动产质权的前提条件。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债权人对债务人动产的担保权益,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要素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要素包括合同主体、设定动产质权的标的物、设定的范围和条件等。
1. 合同主体: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合同主体是债权人和债务人。
债权人是动产质权的权利人,债务人是动产质权的负有债务的人。
2. 设定动产质权的标的物: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标的物是债务人的动产。
动产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存款、有价证券、机器设备、车辆等。
3. 设定的范围和条件:动产质权设定契约需要明确设定的范围和条件,如设定的期限、设定的金额、设定的用途等。
三、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形式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形式应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可以是口头协议或书面合同。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设定动产质权的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约定相关权利义务。
四、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的效力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才具有法律效力。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对债权人具有约束力,债务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相关义务。
2.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对第三人具有相对效力,即债权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动产质权。
3.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对第三人具有绝对效力,即即使第三人不知道动产质权的存在,也不影响动产质权的设定和行使。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产质权设定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产质权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契约。
第二条本契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定动产质权的行为。
第三条动产质权设定的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第四条动产质权设定应当依法登记,享有合法保护。
第五条本契约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存在冲突的,以法律、行政法规为准。
第二章设定第六条被设定动产质权的财产应当是法律承认的可以用财产价值担保的动产。
第七条设定动产质权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并经过当事人的协商一致。
第八条动产质权设定应当由设定人在设定契约中明确表示。
第九条设定契约中应当载明的内容包括:质权人的身份、设定人的身份、设定的财产种类、设定的范围和期限、质权的约定权利和义务、质权的成立条件、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第十条设定契约应当经设定人和质权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并提供有效证据。
第三章登记第十一条设定财产动产质权的,应当向有设定财产所在地的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
第十二条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设定契约原件及复印件;(二)设定人和质权人的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三)被设定财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及其复印件;(四)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材料。
第十三条动产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
第十四条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将登记事项及相关材料及时记载于动产登记簿,并颁发动产质权设定证明。
第十五条动产登记簿是动产质权设定的有效证明。
第四章生效和保护第十六条动产质权设定自契约成立时生效。
第十七条动产质权设定生效后,设定人不得以自己的意志撤销质权。
第十八条第三人应当尊重并履行已经设定的动产质权,并且有权依法取得设定人的财产。
第十九条被设定动产质权的财产在也设定或者其他形式的质权设定时,应当按照优先顺序先受先至的原则确定权益。
第二十条质权人享有追索权,对被设定动产质权的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在债务纠纷事件中,⼀般债务⼈会在约定时间之内将⽋款还给债权⼈,这些债务可以是现⾦,也可以是不动产。
⽽且对于动产⽅⾯,债权⼈还可以先进⾏占有。
那么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呢,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根据《民法典》
第四百⼆⼗五条为担保债务的履⾏,债务⼈或者第三⼈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占有的,债务⼈不履⾏到期债务或者发⽣当事⼈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或者第三⼈为出质⼈,债权⼈为质权⼈,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动产质权的含义
1.交付质押财产是质权的⽣效要件动产质权的标的是动产,动产具有易于转移、难以控制的特点,为了保障动产质权的实现,也为了保护善意第三⼈的合法权益,本条规定动产质权的设⽴以交付为⽣效要件。
2.质权⾃出质⼈交付质押财产时设⽴出质⼈与质权⼈订⽴动产质权合同,该合同⾃成⽴时⽣效,但在移转质物的占有之前,并不发⽣担保物权的效⼒,出质⼈只有实际移转质物交付到质权⼈占有时,质权才发⽣效⼒。
出质⼈代替质权⼈占有质物的,质权不成⽴。
质权合同中对出质财产约定不明,或者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
在质权合同⽣效前质权⼈已经占有质押财产的,质权⾃合同⽣效之⽇起发⽣效⼒。
在涉及到债务纠纷案件中,⼀般来说涉及到的⾦额很⼤,⽽且债务⼈很有可能会转移财产,这种情况下债权⼈可以先将债务⼈的动产进⾏占有,如果对⽅到期不履⾏债务,这个时候债权⼈可以优先将该动产进⾏补偿。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回答,如有其它需求欢迎到店铺做相关的法律咨询。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就动产质权设定相关事宜进行约定的合同。
本文将从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定义、要素、效力、格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定义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指当事人就动产质权设定的事项进行协商和约定的合同。
动产质权设定是指当事人就某一动产确定权利范围、设定担保物权的一种行为。
设定契约是设定质权的行为,即当事人通过约定确定质权的种类、范围、期限等要素。
二、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要素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要素包括当事人、设定质权的动产、设定质权的范围、设定质权的目的、设定质权的期限等。
1. 当事人: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当事人通常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即债权人要求将其拥有的一定动产设定为担保物权,债务人同意将该动产作为担保物权进行设定。
2. 设定质权的动产: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核心是设定质权的动产。
当事人需要约定明确的动产,包括动产的种类、数量、规格、等级等信息。
3. 设定质权的范围:设定质权的范围涉及动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各种权益,当事人需要约定清楚。
4. 设定质权的目的:设定质权的目的是指当事人设定质权的具体原因和目标,通常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并为债务人提供担保。
5. 设定质权的期限:设定质权的期限是指设定质权的具体时间范围,当事人需要约定清楚设定质权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三、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效力受到《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达成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相关权益和义务应当遵守。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合同的一种,当事人约定的设定质权事项将依法产生法律效力。
同时,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是否有效还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
例如,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权设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并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
只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动产质权设定契约才能生效。
四、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格式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并应当由当事人签署。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债务质押)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债务质押)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又称债务质押,是指债务人将自己的动产财产作为抵押物,以此来担保债务的履行。
这种契约形式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债权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障手段。
本文将探讨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含义、作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含义。
动产质权是指债权人依法取得的对债务人动产财产的担保权利。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则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通过这个协议,债务人将自己的动产财产作为抵押物,以此来担保债务的履行。
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可以依法行使动产质权,实现其对抵押物的担保权益。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作用是确保债权人在债务人违约或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实现债权。
通过设定动产质权,债权人可以降低债务风险,增加债权的安全性。
同时,对于债务人来说,通过设定动产质权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借贷条件,例如更低的利率或更长的还款期限。
然而,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并不是一种无限制的权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动产质权设定契约需要满足一定的要件和程序。
首先,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必须是以书面形式进行,并且需要明确约定抵押物的种类、数量和价值等相关信息。
其次,债务人必须是合法的所有权人,并且有权处置抵押物。
此外,债权人在行使动产质权时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在中国,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
这些法律对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要件、效力、变更和解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动产质权设定契约应当具备以下要件:抵押人的意思表示、抵押物的确定和债权的确定。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抵押物的评估、抵押物的保管和处置等具体事项。
动产质权设定契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债权人在行使动产质权时应当依法进行,不能超越法定的范围。
其次,债务人在设定动产质权时应当保证抵押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能设定虚假的抵押物。
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

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
1、动产质权的设立(质押合同+交付)(1)订立书面合同(2)交付标的物A.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
不交付标的物的质权不成立,但是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
【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88条: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
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后,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该行为无效。
B.交付包括现实交付、指示交付和简易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
C.质权人曾经占有质物又返还给出质人的,质权不得对抗第三人【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87条: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不可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而丧失对质物的占有,质权人可以向不当占有人请求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返还质物。
D.交付的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的为准。
【历年真题】:2006-3-82、动产质权的效力(1)对质权人的效力A.质权人的权利a、占有质物,质权人有权在债权受清偿前占有质物。
b、收取孳息c、转质【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94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为担保自己的债务,经出质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质物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应当在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转质权的效力优于原质权。
(注意:承诺转质――转质不允许增加出质人的质物上的负担)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为担保自己的债务,在其所占有的质物上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无效。
质权人对因转质而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d、处分质物并就其价金优先受偿e、费用支付请求权有请求出质人支付保管标的物之费用的权利f、保全质权的权利【重点法条】:《担保法》第70条: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产质权的设定
1、订立质押合同。
动产质权根据质权人和出质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的质押合同而生效。
《担保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根据《担保法》第65条规定,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3)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和状况;
4)质押担保的范围;
5)质物移交的时间;
6)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为保障出质人的利益,《担保法》第66条规定了出质人和质权人在质押合同中不得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而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所有权移转为质权人所有。
2、移转动产的占有。
动产质权的设定除了要订立质押合同外,还须移转动产的占有。
质权的设立以移转动产的占有为要件。
《担保法》第64条第2款规定,“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具体而言,出质人代替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也不能将质物返还给出质人而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
出质人移转动产的占有时,如果质押合同中对质押财产约定不明,或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
另外,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转;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后,如果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其处分行为无效。
动产质权的消灭
动产质权的消灭,是指质权人对质物的支配力终止。
1、动产质权因物权消灭而消灭《担保法》第73条规定,“质权因质物灭失而消灭。
”由于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担保法》第73条同时规定,“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出质财产。
”
2、动产质权因债权消灭而消灭动产质权所担保债权的存在,是质权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
债权因清偿、免除等原因消灭时,动产质权也消灭。
《担保法》第74条规定,“质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质权也消灭。
”
3、动产质权因行使而消灭质权人行使质权,使设定质权的目的得到实现,动产质权归于消灭。